廠裏不持有房屋的部分產權,所以,職工購買,隻能選擇全額出資。
但是一套房子所需要的錢不是少數,錢不夠怎麽辦呢?
貸款!
和廠裏貸款。
具體的就是,職工們付百分之二十的首付,剩下的分期按月從其工資上扣,當然,有個最低還款額,按照還款期限長短,也會加收一部分利息。
蘇月聽得瞠目結舌:「這不就是商品房?」
看不出來啊,她爸這是打算進軍房地產行業?不過分期還款都整出來了,她爸這是不是有點奸商呀?
「你那是什麽眼神?」蘇長河不滿地敲了敲她腦殼,這傻閨女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以為蓋房子是件簡單的事?知道那塊地拿下來,花了多少錢嗎?」
「多少?」蘇月撓撓頭,想了想現在的物價,又想想後世動輒幾個億,不確定地猜:「幾十……」
在看到她爸臉上的不屑,忙改口:「幾……百萬?」
蘇長河哼哼道:「兩百七十二萬!」
這個數字,放在現在,簡直不敢想像。
一人分一萬,還能產生兩百七十二個萬元戶!
蘇月艱難地吞了吞口水,而龍城,這個表麵麵無表情的酷哥,內心全是「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聽到了什麽?」
相較而言,蘇月還好,畢竟經歷過後世通貨膨脹的洗禮,尤其是上輩子的,隨隨便便沒有幾個億投資,都不叫大製作。
她就是訝異:「咱廠裏這麽掙錢的嗎?」這才幾年呀?都買得起兩百多萬的地了?
差不多吧,他們廠裏的銷售渠道從來就不用愁,早前和多個省市的百貨商店、供銷社就有合作,後來又藉助火車上的銷售,把合作發展到了更多省市。
此外,還有展銷會認識的各大廠子的關係、給部隊的特供軍糧,以及往北邊蘇國送的貨。
最後一個,還是蘇長河去蘇國留下的線,他當初給屠格涅夫擋了一槍,怎麽也不能白擋吧?主要是他或者說他背後的華國真的很饞蘇國的東西。
於是他那個「馬河」的身份就保留了下來,一直維持著跟屠格涅夫之間的聯繫。往蘇國送的貨批次不多,但數量絕對不少,每次都是以火車皮為單位。
當然,屠格涅夫用來交易的往往是各種「廢銅爛鐵」,基本上一到華國境內,就被馬河的「手下」運走了,至於送哪兒去了?保密。反正最後,按照售價,錢是一分不差地打廠子帳上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奉旨走私」了吧?蘇長河好笑地想。
所以,說他們廠子掙錢絕對沒錯,也就是帳務保密,要不然讓其他國營廠廠長知道,紅眼病都得氣出來。
好傢夥,說好的效益不好呢?合著就我們效益不好,錢全跑你們廠去了?
對此,蘇長河表示帳務保密是很有必要滴,盛世的帳務情況除了他,就隻有財務部經理溫瑜知道。
溫瑜這傢夥是個口風很緊的娃,總帳本除了蘇長河,從來不交給第三個人看,連許家茂這個廠長助理,有時候說:「我給你帶過去給廠長吧?」
不行,必須自己親手交給廠長。
不過,帳本上有錢,不代表就能一把拿出多少錢,廠子的發展還需要錢,一下子把流動資金全砸進去,那是本末倒置。
所以買地的二百多萬,一大半都是從銀行貸的。
這裏就要提一下貸款的事了,不少國營廠子都從銀行貸過錢,這幾年效益不好,工資發不出來、貨賣不出去、資金鍊斷裂,惡性循環,就更指望天降外財來救廠。
外財從哪兒來,找銀行貸唄。
銀行也不願意,廠子貸款的時候說的好聽,我們廠發展如何如何,利潤怎樣怎樣,實際上,能救起來的沒幾個,剩下的錢還不起,都成了銀行內部的壞帳。
壞帳過多,就是他們工作沒做到位,因此,銀行對於貸款,審批得相當嚴格。
一開始,蘇長河找上銀行,說他們廠子的運營情況,人家銀行還覺得他在吹牛。連他同學的老爹都看不下去了,給他拉到一邊,勸道:「你想往好了說行,也別太誇張啊!」
蘇長河哭笑不得,說:「要不這樣吧,叔,你們單位派個隊伍去我們廠裏參觀參觀?」
等銀行的人往廠裏一看,那絡繹不絕的拉貨車輛,那密密麻麻的工人,那昂揚奮發的精神,那漂亮的令人羨慕的帳務情況……
哎呀媽呀,這完全就是優質客戶啊!
不就是貸款嗎?批,迴去就批!
蘇長河當時請來參觀的不止銀行的人,還有政府的人,在會上,他說:「我認為,一個企業不僅要創造利潤,更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解決員工的住房問題,就是其中之一。有個成語叫『居無定所』,有了定所,才算真正有了家,有了家,心就安定了。而我們盛世要做的,就是讓員工真正地安居、樂業……」
蘇長河當時說完,會議室的掌聲久久未息。走的時候,政府的人一個一個和他握手。那位打頭的秘書,重重地握著蘇長河的手說:「領導一直很看好盛世食品廠……」
聽話聽音,其他人還能不知道啥意思,後來他們這塊地的相關審批手續就辦理得格外順暢。
不管人家是因為啥,蘇長河還是感謝他們,趁著中秋節,給銀行、政府幾個單位各送了一批慰問大禮包,錢沒花幾個,謝意表達了,還順帶推廣了一波盛世中秋禮包。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但是一套房子所需要的錢不是少數,錢不夠怎麽辦呢?
貸款!
和廠裏貸款。
具體的就是,職工們付百分之二十的首付,剩下的分期按月從其工資上扣,當然,有個最低還款額,按照還款期限長短,也會加收一部分利息。
蘇月聽得瞠目結舌:「這不就是商品房?」
看不出來啊,她爸這是打算進軍房地產行業?不過分期還款都整出來了,她爸這是不是有點奸商呀?
「你那是什麽眼神?」蘇長河不滿地敲了敲她腦殼,這傻閨女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以為蓋房子是件簡單的事?知道那塊地拿下來,花了多少錢嗎?」
「多少?」蘇月撓撓頭,想了想現在的物價,又想想後世動輒幾個億,不確定地猜:「幾十……」
在看到她爸臉上的不屑,忙改口:「幾……百萬?」
蘇長河哼哼道:「兩百七十二萬!」
這個數字,放在現在,簡直不敢想像。
一人分一萬,還能產生兩百七十二個萬元戶!
蘇月艱難地吞了吞口水,而龍城,這個表麵麵無表情的酷哥,內心全是「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聽到了什麽?」
相較而言,蘇月還好,畢竟經歷過後世通貨膨脹的洗禮,尤其是上輩子的,隨隨便便沒有幾個億投資,都不叫大製作。
她就是訝異:「咱廠裏這麽掙錢的嗎?」這才幾年呀?都買得起兩百多萬的地了?
差不多吧,他們廠裏的銷售渠道從來就不用愁,早前和多個省市的百貨商店、供銷社就有合作,後來又藉助火車上的銷售,把合作發展到了更多省市。
此外,還有展銷會認識的各大廠子的關係、給部隊的特供軍糧,以及往北邊蘇國送的貨。
最後一個,還是蘇長河去蘇國留下的線,他當初給屠格涅夫擋了一槍,怎麽也不能白擋吧?主要是他或者說他背後的華國真的很饞蘇國的東西。
於是他那個「馬河」的身份就保留了下來,一直維持著跟屠格涅夫之間的聯繫。往蘇國送的貨批次不多,但數量絕對不少,每次都是以火車皮為單位。
當然,屠格涅夫用來交易的往往是各種「廢銅爛鐵」,基本上一到華國境內,就被馬河的「手下」運走了,至於送哪兒去了?保密。反正最後,按照售價,錢是一分不差地打廠子帳上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奉旨走私」了吧?蘇長河好笑地想。
所以,說他們廠子掙錢絕對沒錯,也就是帳務保密,要不然讓其他國營廠廠長知道,紅眼病都得氣出來。
好傢夥,說好的效益不好呢?合著就我們效益不好,錢全跑你們廠去了?
對此,蘇長河表示帳務保密是很有必要滴,盛世的帳務情況除了他,就隻有財務部經理溫瑜知道。
溫瑜這傢夥是個口風很緊的娃,總帳本除了蘇長河,從來不交給第三個人看,連許家茂這個廠長助理,有時候說:「我給你帶過去給廠長吧?」
不行,必須自己親手交給廠長。
不過,帳本上有錢,不代表就能一把拿出多少錢,廠子的發展還需要錢,一下子把流動資金全砸進去,那是本末倒置。
所以買地的二百多萬,一大半都是從銀行貸的。
這裏就要提一下貸款的事了,不少國營廠子都從銀行貸過錢,這幾年效益不好,工資發不出來、貨賣不出去、資金鍊斷裂,惡性循環,就更指望天降外財來救廠。
外財從哪兒來,找銀行貸唄。
銀行也不願意,廠子貸款的時候說的好聽,我們廠發展如何如何,利潤怎樣怎樣,實際上,能救起來的沒幾個,剩下的錢還不起,都成了銀行內部的壞帳。
壞帳過多,就是他們工作沒做到位,因此,銀行對於貸款,審批得相當嚴格。
一開始,蘇長河找上銀行,說他們廠子的運營情況,人家銀行還覺得他在吹牛。連他同學的老爹都看不下去了,給他拉到一邊,勸道:「你想往好了說行,也別太誇張啊!」
蘇長河哭笑不得,說:「要不這樣吧,叔,你們單位派個隊伍去我們廠裏參觀參觀?」
等銀行的人往廠裏一看,那絡繹不絕的拉貨車輛,那密密麻麻的工人,那昂揚奮發的精神,那漂亮的令人羨慕的帳務情況……
哎呀媽呀,這完全就是優質客戶啊!
不就是貸款嗎?批,迴去就批!
蘇長河當時請來參觀的不止銀行的人,還有政府的人,在會上,他說:「我認為,一個企業不僅要創造利潤,更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解決員工的住房問題,就是其中之一。有個成語叫『居無定所』,有了定所,才算真正有了家,有了家,心就安定了。而我們盛世要做的,就是讓員工真正地安居、樂業……」
蘇長河當時說完,會議室的掌聲久久未息。走的時候,政府的人一個一個和他握手。那位打頭的秘書,重重地握著蘇長河的手說:「領導一直很看好盛世食品廠……」
聽話聽音,其他人還能不知道啥意思,後來他們這塊地的相關審批手續就辦理得格外順暢。
不管人家是因為啥,蘇長河還是感謝他們,趁著中秋節,給銀行、政府幾個單位各送了一批慰問大禮包,錢沒花幾個,謝意表達了,還順帶推廣了一波盛世中秋禮包。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