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皇宮內。
朱慈烺在得到馬士英被俘,江北落入魏軍之手的消息後,並沒有召集群臣商議,而是封鎖了消息,召集心腹大臣前來商議。
雖然一旦魏軍進抵江邊,消息就會泄露,但是現在他是能瞞多久,就瞞多久,以便獲得應對的時間。
這時,朱慈烺焦躁的在殿上來迴疾走,似乎要將地麵走出一道深槽。
大殿上的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後,殿內一片嘩然,眾人麵麵相覷,每個人都露出極度震驚的神情,魏軍奪取江北,那麽南京豈不是直麵魏賊兵鋒。
守江必守淮,現在兩淮盡失,江南立刻危急,而更嚴重的是,江北明軍大部被殲滅,使得江防空虛。
這便使得每個人心中都開始慌亂起來,有大禍臨頭之感。
“如今局勢,朕該如何應對?”朱慈烺停下步子,掃視眾人。
殿上眾人議論紛紛,卻沒人說出具體策略,有的隻是慌亂,眾人各持一詞,有說要南狩的,有說要西奔的,令朱慈烺的臉色,越來越陰沉。
“夠了!南狩、西奔,你們想讓朕去哪裏?”朱慈烺心中十分煩躁,偏安江南都不得,往南隻能跳海,往西也是送死,曆史上沒有一個,失去巴蜀、江南,能在湖廣立足的政權。
“陛下,臣以為現在要做的事情,有三件,其一,令水師穩住江防,其二,從湖廣抽調兵力東下增援,其三,派人渡江,找高賊議和。”關鍵時刻,陳子龍出列道。
阮大铖聞語忙站出來,“陛下,第一條和第三條,臣都讚成,唯獨第二條,臣堅決反對。長江天塹,平常橫渡都十分不易,何況江中還有水師。臣以為魏賊沒那麽容易渡江,而現在魏軍確實也沒有渡江的跡象,因此不該急於抽調湖廣兵力。再者,朝廷若要求和,更需在湖廣打出戰績,怎可撤兵?”
陳子龍則道:“陛下,如今局勢,求和已經不可能,臣所言議和,不過是緩兵之計,為江防爭取時間。”
~~~~~~
江北,近十萬明軍,隨著馬士英部的覆滅,而煙消雲散,隻有方國安領著一萬五千餘人,從合州逃入了蕪湖,剩下的兵馬不是被俘虜,就是向魏軍投降。
這時在長江邊,魏軍連營數十裏,漫野都是白包般的營帳,駐紮了近十五萬魏軍。
一身常服的高義歡縱馬馳騁,身後數百甲士跟隨,隊伍沿著長江似乎再與滾滾江流比拚著速度。
一行人奔馳一陣,高義歡勒住了馬韁,駐馬於廣闊的江邊,在他的身後,則是一望無際的魏軍大帳。
這讓高義歡心中生出一股投鞭而渡的豪邁,“哈哈~那就是南京麽?”
高義歡看著對岸,一座城池的輪廓若隱若現,正是南京城。
“陛下,江北明軍大部被殲滅,明軍主力俱在湖廣,江南兵力空虛,大魏殺過江去,必定能一舉鼎定江南!”陳名夏微微笑道。
高義歡微微頷首,“此時朱慈烺怕是進退兩難,湖廣以是焦灼之態,他不退兵,江南危機,若是退兵,朕令湖廣趁勢掩殺,叫他首尾不能相顧,敗之不難!”
眾將紛紛哄笑,高義歡扭頭問道:“淮江上的明軍水師退了嗎?”
趙大憲抱拳道:“迴稟陛下,淮江上的明軍水師,已經撤出淮江,來長江布防了。”
現在江南危機,明軍江防兵力空虛,唯一能夠擋住魏軍的希望,就是水師和長江天塹。
明軍在得知江北失陷,軍隊不能撤迴南岸布防後,連忙調集水師來充實江防。
似乎是為了印證趙大憲的話,遠處一艘明軍戰船,乘風破浪而來。
船弦炮窗打開,露出黑洞洞的炮口,這艘戰船發現高義歡一行人,居然直接發炮,一枚炮彈砸在不遠處,濺起一蓬泥土。
陳名夏一驚,“看來此次攻滅南明,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對付明軍水師了。”
“陛下,先避一避吧!”趙大憲急忙說道。
趙銘目光注視著江麵上的戰船,心裏卻想著,“明軍水師雖強,不過卻算不上最大的難題,最大的難題是打過長江後,朱慈烺該怎麽辦?殺了,朱慈烺並無大罪過,殺他沒有道理,不殺,那肯定也不成。”
這個問題困擾了高義歡許久,從決定伐明開始,他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一時間,高義歡不禁想著,如果朱慈烺羞憤自殺,那就好了。
“嘭!”又是一枚炮彈,落在不遠處。
“請陛下暫避!”趙大憲等人見明軍的炮彈離得更近了一些,再次急聲提醒。
高義歡收迴思緒,當即一拔馬韁,“迴營!”
眾人一路奔迴營寨,高義歡進入大帳,裏麵幾名參軍,正擺弄著沙盤。
“製作好了嗎?”高義歡將頭盔一摘,遞給了親衛,走了過來。
幾名參軍忙躬身一禮,為首一人道:“迴稟陛下,江南和湖廣的局勢沙盤,已經製作完畢了。”
高義歡點了點頭,掃視一眼代表明軍的紅色小旗,主要集中於湖廣,剩下便是長江一線,整個南直隸、浙江基本都沒了兵力,隻剩下福建還有幾麵小旗。
“這些都準確嗎?”高義歡問道。
參軍抱拳道:“陛下,這都是按著玄衣衛搜集的情報,來製作的。”
高義歡看了看,扭頭對跟進來的將領們道:“確實是絕佳的機會啊!”
陳名夏道:“陛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既然如此,臣以為當撐著江南空虛,盡快發動攻擊。”
“陛下,臣願為先鋒!”趙大憲立刻出列抱拳。
高義歡擺了擺手,“是要盡快攻擊,不過需要等水師到後才行。”
說著,高義歡指著淮江道:“既然明軍水師已經退出淮江,那便下令,讓集結於海州的船隊南下,由淮江進入大運河,然後發起強渡。”
正說著話,李來亨挑帳進來,“陛下,南明派出使者求見,說是要與大魏議和。”
高義歡眉頭一皺,旁邊趙大憲急道:“陛下,南京已在股掌之間,還有什麽好議的?”
高義歡卻微微一笑,“見見也無妨。”
~~~~~~
(感謝大家的支持,新書要明早更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妙書屋
朱慈烺在得到馬士英被俘,江北落入魏軍之手的消息後,並沒有召集群臣商議,而是封鎖了消息,召集心腹大臣前來商議。
雖然一旦魏軍進抵江邊,消息就會泄露,但是現在他是能瞞多久,就瞞多久,以便獲得應對的時間。
這時,朱慈烺焦躁的在殿上來迴疾走,似乎要將地麵走出一道深槽。
大殿上的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後,殿內一片嘩然,眾人麵麵相覷,每個人都露出極度震驚的神情,魏軍奪取江北,那麽南京豈不是直麵魏賊兵鋒。
守江必守淮,現在兩淮盡失,江南立刻危急,而更嚴重的是,江北明軍大部被殲滅,使得江防空虛。
這便使得每個人心中都開始慌亂起來,有大禍臨頭之感。
“如今局勢,朕該如何應對?”朱慈烺停下步子,掃視眾人。
殿上眾人議論紛紛,卻沒人說出具體策略,有的隻是慌亂,眾人各持一詞,有說要南狩的,有說要西奔的,令朱慈烺的臉色,越來越陰沉。
“夠了!南狩、西奔,你們想讓朕去哪裏?”朱慈烺心中十分煩躁,偏安江南都不得,往南隻能跳海,往西也是送死,曆史上沒有一個,失去巴蜀、江南,能在湖廣立足的政權。
“陛下,臣以為現在要做的事情,有三件,其一,令水師穩住江防,其二,從湖廣抽調兵力東下增援,其三,派人渡江,找高賊議和。”關鍵時刻,陳子龍出列道。
阮大铖聞語忙站出來,“陛下,第一條和第三條,臣都讚成,唯獨第二條,臣堅決反對。長江天塹,平常橫渡都十分不易,何況江中還有水師。臣以為魏賊沒那麽容易渡江,而現在魏軍確實也沒有渡江的跡象,因此不該急於抽調湖廣兵力。再者,朝廷若要求和,更需在湖廣打出戰績,怎可撤兵?”
陳子龍則道:“陛下,如今局勢,求和已經不可能,臣所言議和,不過是緩兵之計,為江防爭取時間。”
~~~~~~
江北,近十萬明軍,隨著馬士英部的覆滅,而煙消雲散,隻有方國安領著一萬五千餘人,從合州逃入了蕪湖,剩下的兵馬不是被俘虜,就是向魏軍投降。
這時在長江邊,魏軍連營數十裏,漫野都是白包般的營帳,駐紮了近十五萬魏軍。
一身常服的高義歡縱馬馳騁,身後數百甲士跟隨,隊伍沿著長江似乎再與滾滾江流比拚著速度。
一行人奔馳一陣,高義歡勒住了馬韁,駐馬於廣闊的江邊,在他的身後,則是一望無際的魏軍大帳。
這讓高義歡心中生出一股投鞭而渡的豪邁,“哈哈~那就是南京麽?”
高義歡看著對岸,一座城池的輪廓若隱若現,正是南京城。
“陛下,江北明軍大部被殲滅,明軍主力俱在湖廣,江南兵力空虛,大魏殺過江去,必定能一舉鼎定江南!”陳名夏微微笑道。
高義歡微微頷首,“此時朱慈烺怕是進退兩難,湖廣以是焦灼之態,他不退兵,江南危機,若是退兵,朕令湖廣趁勢掩殺,叫他首尾不能相顧,敗之不難!”
眾將紛紛哄笑,高義歡扭頭問道:“淮江上的明軍水師退了嗎?”
趙大憲抱拳道:“迴稟陛下,淮江上的明軍水師,已經撤出淮江,來長江布防了。”
現在江南危機,明軍江防兵力空虛,唯一能夠擋住魏軍的希望,就是水師和長江天塹。
明軍在得知江北失陷,軍隊不能撤迴南岸布防後,連忙調集水師來充實江防。
似乎是為了印證趙大憲的話,遠處一艘明軍戰船,乘風破浪而來。
船弦炮窗打開,露出黑洞洞的炮口,這艘戰船發現高義歡一行人,居然直接發炮,一枚炮彈砸在不遠處,濺起一蓬泥土。
陳名夏一驚,“看來此次攻滅南明,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對付明軍水師了。”
“陛下,先避一避吧!”趙大憲急忙說道。
趙銘目光注視著江麵上的戰船,心裏卻想著,“明軍水師雖強,不過卻算不上最大的難題,最大的難題是打過長江後,朱慈烺該怎麽辦?殺了,朱慈烺並無大罪過,殺他沒有道理,不殺,那肯定也不成。”
這個問題困擾了高義歡許久,從決定伐明開始,他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一時間,高義歡不禁想著,如果朱慈烺羞憤自殺,那就好了。
“嘭!”又是一枚炮彈,落在不遠處。
“請陛下暫避!”趙大憲等人見明軍的炮彈離得更近了一些,再次急聲提醒。
高義歡收迴思緒,當即一拔馬韁,“迴營!”
眾人一路奔迴營寨,高義歡進入大帳,裏麵幾名參軍,正擺弄著沙盤。
“製作好了嗎?”高義歡將頭盔一摘,遞給了親衛,走了過來。
幾名參軍忙躬身一禮,為首一人道:“迴稟陛下,江南和湖廣的局勢沙盤,已經製作完畢了。”
高義歡點了點頭,掃視一眼代表明軍的紅色小旗,主要集中於湖廣,剩下便是長江一線,整個南直隸、浙江基本都沒了兵力,隻剩下福建還有幾麵小旗。
“這些都準確嗎?”高義歡問道。
參軍抱拳道:“陛下,這都是按著玄衣衛搜集的情報,來製作的。”
高義歡看了看,扭頭對跟進來的將領們道:“確實是絕佳的機會啊!”
陳名夏道:“陛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既然如此,臣以為當撐著江南空虛,盡快發動攻擊。”
“陛下,臣願為先鋒!”趙大憲立刻出列抱拳。
高義歡擺了擺手,“是要盡快攻擊,不過需要等水師到後才行。”
說著,高義歡指著淮江道:“既然明軍水師已經退出淮江,那便下令,讓集結於海州的船隊南下,由淮江進入大運河,然後發起強渡。”
正說著話,李來亨挑帳進來,“陛下,南明派出使者求見,說是要與大魏議和。”
高義歡眉頭一皺,旁邊趙大憲急道:“陛下,南京已在股掌之間,還有什麽好議的?”
高義歡卻微微一笑,“見見也無妨。”
~~~~~~
(感謝大家的支持,新書要明早更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