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啪嗒”寺院內吹過一陣風,把三千亭旁鬆樹上的鬆果吹掉了兩顆,落在石板路上的聲音甚是清脆,清脆得,比很多人活得要更明了更自然。隨著鬆果的落地,亭內的茶香也被攪動被帶走些許,然而又有新的香氣重新升起、繼續盤旋。
三千亭本就是方丈與來到寺中的客人見麵談話之所在,除了幾個在旁候著的小童,其餘僧眾平日裏都不得靠近此亭,這讓慧覺方丈在他們眼中顯得有些神秘、有些疏遠。但是說迴來,無論在何處隻要沾染到些許權力,大部分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與他人保持距離,除非他人身上的權力,要比自己高。
又喝下一盞茶,慧覺方丈便把天清寺中的“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事情說了出來,這也讓孫涼清楚了自己如何在不知不覺間著了慧覺的道、以至於今日在大殿中失態。這樣想想,如若天清寺隻用此陣為百姓驅魔超度還好,若是真的用來“蠱惑”信徒,那可就真的足夠讓人害怕了。
幾句話,慧覺便介紹完“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威力,但是孫涼驚懼之餘,也在想如何破地此陣,仔細聽下來,慧覺說的是最小規模也要十八人擺陣、再有人主陣,並且是用誦經聲和木魚聲同化目標的心跳頻率從而進行控製,經文內容是給目標在腦海中多些畫麵。那這樣的話...
“方丈,不知小人可否和您探討一下你們的陣法有何漏洞?”腦中所想基本成型,孫涼便向慧覺說道。
“哦?孫施主可以說來聽聽。”慧覺的眼中的慈愛閃過一絲精光,轉瞬不見。
“方丈,小人就是順著您說的情況整理思路去破陣,有什麽說的不對的,還請方丈多多包涵。”孫涼道:“方丈您說,這陣法最少也需十八人,最多是一百單八人,再以十八人為一隊、額外安排一位陣主主陣。誦經靠的是對經文的熟識程度、以及彼此之間的默契,人少其實還好,默契會高些,但是人多的話,如若不是每日在一起誦經、敲木魚、做功課,那很難保證一齊。”孫涼緩緩道。
“嗯...孫施主說的是,伏魔大陣靠的是以音律攝人,那眾僧人的誦經習慣,老衲自然要多多把控。”慧覺微微笑道。其實對於音律他並不在意,畢竟寺內僧眾每日都是一起做功課,頻率自然也都是相同的,再加上有自己、五位師兄弟,以及下麵的玄字輩幾位弟子一起把握,自是不用過多擔心。
“嗯。這是其一。”孫涼繼續道。
其一?!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在天清寺中傳了多代、使用多年,結果這個孫涼說的破綻卻隻是其一?!慧覺臉上的微笑有些僵硬,鬆弛的麵皮都好似有些繃緊,他的緊張不言而喻。
慧覺的變化,孫涼看在眼中,看來,自己說的“默契”並沒有讓慧覺完全放在心上,而後麵的,才是更重要的。
“其二,小陣主的能力,方丈要多多注意,再結合陣型可以變化為多種,但是對於陣法的變化,小人粗鄙,沒有太多了解過,這就要慧覺方丈多多鑽研才可完善。”孫涼道。既然是陣,那必然會有陣型的變化,有變化才可應對各種不同的敵人和目標,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慧覺心知這些,隻是他雖知曉,但是習慣默守陳規,暫時也未想出什麽變化,故此,在大殿內才會讓孫涼落寞離開,不然的話,隻要有一小陣封住殿門,那孫涼必然不能離去。當然,慧覺也沒有對孫涼有甚敵意,故此也留了門給他。但是陣型的變化確實重要,對於“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破綻,可以待孫涼一一列舉完,要大弟子玄機想辦法改善即可。
坐在石桌兩邊的二人,一僧一俗不約而同地喝了一口白雲,一旁的方悟見狀趕忙上前把茶再續上。然後孫涼繼續沉聲道:“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慧覺方丈,如若目標是聾子呢?聽不到你們誦經、敲木魚,那該如何應對?”
聾子,等於沒有聽覺,沒有聽覺之人確實不會聽到誦經聲、木魚聲,那自然不會被伏魔陣所控製了。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五感俱全之人,失去聽覺的畢竟是少數,即使真的碰到失去聽覺的,也可以利用人數多的優勢製造視覺上的錯亂,從而影響對方的判斷做出錯誤反應,這樣就可以將其控製住。隻是慧覺聽到孫涼說聾子,確實沒想過這種情況,畢竟江湖中人聾的是少之又少,而慧覺對江湖之事了解不多,雖然已經一把年紀了,可也隻記得二三十年前,江湖上有山東登州的“聽怒聾劍”龍耳一人,早已銷聲匿跡,不知現在還活著沒有。至於年輕人當中,有無成名的聾人,慧覺是一概不知了。但是聾,也不一定需要真“聾”,如若塞住耳朵呢?塞住耳朵,聽不到聲音,也就等同於“聾”了。
所以,如果真的要破這“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話,方法還是很多的。當然還有破綻,隻是孫涼不想全部告訴慧覺,有破綻就可以有針對,有針對就很容易破陣。這時孫涼不全部說出,那如果再有碰到被困在此陣中,自然也就有了應對破陣之法。
看著麵前茶盞中的葉子靜靜地飄蕩,無論是什麽茶葉,怎樣飄都飄都飄不出這小小的盞。茶葉即是陣中人,這盞便是大陣,茶葉是必然被茶盞裝在其中的,除非茶盞要讓茶葉離去,不然再想逃也逃不出。但是茶盞、茶葉,其實並不止他們兩方,當然要有水。有水,茶葉才能得以滋潤與舒展,而水多了,茶葉也可從杯沿上漫出去逃離;有水,茶盞也才有了自己的價值,但若是水不想幫助,那再能讓他有價值也是無用的。但是水是幫助茶葉的,還是茶盞的?這可就不好說了。
但很多時候,反而自己這片茶葉,在巨大無邊際的“茶盞”中沉浮,身不由己、刀俎魚肉。
“阿彌陀佛,孫施主,老衲敢問,還有何破綻嗎?”慧覺問道。語氣中仍是慈愛,看來慧覺方丈能做一寺主持,喜怒不形於色的功力自然也練到家了才是。
“再沒有了,方丈。這三點已是小人思索良久才想到的。”孫涼道。真的是思索良久嗎?其實孫涼被那“天地伏魔陣”震住心神、好一會兒沒有緩過來,也就一直沒有想到如何“破”陣。當然,也可能是孫涼住在天清寺這半個月放鬆了戒備,故此才終被拿住、沉浸於其中。凡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慧覺講述中孫涼便已在和自己這些天所經曆的一一對照,好檢查慧覺是否有欺騙自己之處,如若是首日便碰到這麽大陣仗,興許孫涼自己早就注意到其中問題之所在,也就不會被拿住了。所以,戒心的保持是一定要有的,對待陌生的環境、自己不了解的環境,如若自己的戒心找不到了,那自己真就成了案板上的刀俎,任人宰割了。
這樣看,慧覺擺天地伏魔陣確實也給孫涼上了一課。
“好好,後生可畏,孫施主,老衲在此謝過點到的這三處破綻,讓老衲聽了也不覺讚歎,孫施主竟可如此迅速地抓住寺中這‘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破綻,讓人心生敬佩。”慧覺道。這恭維的話從他這麽一個東京城中寺院的住持口中說出,還是足夠出乎人意料的。天清寺位於東京城中東南,不如大相國寺位置好,但也有幾百年曆史、香火也還足夠。況且在東京城中的百姓還把“大相國寺、開寶寺、天清寺、太平興國寺”共稱為“大宋東京四大寺院”,也足以看出天清寺在東京的佛家前位。比較有趣的是,四座古刹分別坐落於城中、城北、東南、城西,這樣的位置看起來,好似有什麽故事,並且規模上,天清寺也沒有大許多。天清寺能在東京城中站住腳,自然也有它自身強大的所在。
“孫施主,老衲還想和孫施主聊一聊,寺中伏魔陣是一直用來驅除陰魔、偶有用來震懾強徒。大部分強徒都會在陣中嚐到苦頭,從而任由老衲將其掌控,當然,老衲將強徒留在寺中觀察數日,再和幾位長老決定是否將其送入官府、投進大牢。但是今日在孫施主身上,老衲見到了佛緣。即使很多佛家信徒常年供奉佛祖,其身也都沒有的佛緣。”慧覺緩緩道出,盞中的白雲又在他枯槁卻有力的手中起伏,似是已掌握了這茶的命運一般。慧覺繼續道:“孫施主,這佛緣不是人人皆有,許多人供奉眾佛一輩子身上都沒有佛緣出現,但是在孫施主身上卻是初見便以見得,讓老衲心中也甚是愉悅,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佛緣?沒想到孫涼到天清寺住這麽一遭、被方丈設計在“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之中,竟還被發現身有佛緣,讓孫涼有些哭笑不得。
三千亭本就是方丈與來到寺中的客人見麵談話之所在,除了幾個在旁候著的小童,其餘僧眾平日裏都不得靠近此亭,這讓慧覺方丈在他們眼中顯得有些神秘、有些疏遠。但是說迴來,無論在何處隻要沾染到些許權力,大部分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與他人保持距離,除非他人身上的權力,要比自己高。
又喝下一盞茶,慧覺方丈便把天清寺中的“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事情說了出來,這也讓孫涼清楚了自己如何在不知不覺間著了慧覺的道、以至於今日在大殿中失態。這樣想想,如若天清寺隻用此陣為百姓驅魔超度還好,若是真的用來“蠱惑”信徒,那可就真的足夠讓人害怕了。
幾句話,慧覺便介紹完“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威力,但是孫涼驚懼之餘,也在想如何破地此陣,仔細聽下來,慧覺說的是最小規模也要十八人擺陣、再有人主陣,並且是用誦經聲和木魚聲同化目標的心跳頻率從而進行控製,經文內容是給目標在腦海中多些畫麵。那這樣的話...
“方丈,不知小人可否和您探討一下你們的陣法有何漏洞?”腦中所想基本成型,孫涼便向慧覺說道。
“哦?孫施主可以說來聽聽。”慧覺的眼中的慈愛閃過一絲精光,轉瞬不見。
“方丈,小人就是順著您說的情況整理思路去破陣,有什麽說的不對的,還請方丈多多包涵。”孫涼道:“方丈您說,這陣法最少也需十八人,最多是一百單八人,再以十八人為一隊、額外安排一位陣主主陣。誦經靠的是對經文的熟識程度、以及彼此之間的默契,人少其實還好,默契會高些,但是人多的話,如若不是每日在一起誦經、敲木魚、做功課,那很難保證一齊。”孫涼緩緩道。
“嗯...孫施主說的是,伏魔大陣靠的是以音律攝人,那眾僧人的誦經習慣,老衲自然要多多把控。”慧覺微微笑道。其實對於音律他並不在意,畢竟寺內僧眾每日都是一起做功課,頻率自然也都是相同的,再加上有自己、五位師兄弟,以及下麵的玄字輩幾位弟子一起把握,自是不用過多擔心。
“嗯。這是其一。”孫涼繼續道。
其一?!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在天清寺中傳了多代、使用多年,結果這個孫涼說的破綻卻隻是其一?!慧覺臉上的微笑有些僵硬,鬆弛的麵皮都好似有些繃緊,他的緊張不言而喻。
慧覺的變化,孫涼看在眼中,看來,自己說的“默契”並沒有讓慧覺完全放在心上,而後麵的,才是更重要的。
“其二,小陣主的能力,方丈要多多注意,再結合陣型可以變化為多種,但是對於陣法的變化,小人粗鄙,沒有太多了解過,這就要慧覺方丈多多鑽研才可完善。”孫涼道。既然是陣,那必然會有陣型的變化,有變化才可應對各種不同的敵人和目標,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慧覺心知這些,隻是他雖知曉,但是習慣默守陳規,暫時也未想出什麽變化,故此,在大殿內才會讓孫涼落寞離開,不然的話,隻要有一小陣封住殿門,那孫涼必然不能離去。當然,慧覺也沒有對孫涼有甚敵意,故此也留了門給他。但是陣型的變化確實重要,對於“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破綻,可以待孫涼一一列舉完,要大弟子玄機想辦法改善即可。
坐在石桌兩邊的二人,一僧一俗不約而同地喝了一口白雲,一旁的方悟見狀趕忙上前把茶再續上。然後孫涼繼續沉聲道:“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慧覺方丈,如若目標是聾子呢?聽不到你們誦經、敲木魚,那該如何應對?”
聾子,等於沒有聽覺,沒有聽覺之人確實不會聽到誦經聲、木魚聲,那自然不會被伏魔陣所控製了。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五感俱全之人,失去聽覺的畢竟是少數,即使真的碰到失去聽覺的,也可以利用人數多的優勢製造視覺上的錯亂,從而影響對方的判斷做出錯誤反應,這樣就可以將其控製住。隻是慧覺聽到孫涼說聾子,確實沒想過這種情況,畢竟江湖中人聾的是少之又少,而慧覺對江湖之事了解不多,雖然已經一把年紀了,可也隻記得二三十年前,江湖上有山東登州的“聽怒聾劍”龍耳一人,早已銷聲匿跡,不知現在還活著沒有。至於年輕人當中,有無成名的聾人,慧覺是一概不知了。但是聾,也不一定需要真“聾”,如若塞住耳朵呢?塞住耳朵,聽不到聲音,也就等同於“聾”了。
所以,如果真的要破這“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話,方法還是很多的。當然還有破綻,隻是孫涼不想全部告訴慧覺,有破綻就可以有針對,有針對就很容易破陣。這時孫涼不全部說出,那如果再有碰到被困在此陣中,自然也就有了應對破陣之法。
看著麵前茶盞中的葉子靜靜地飄蕩,無論是什麽茶葉,怎樣飄都飄都飄不出這小小的盞。茶葉即是陣中人,這盞便是大陣,茶葉是必然被茶盞裝在其中的,除非茶盞要讓茶葉離去,不然再想逃也逃不出。但是茶盞、茶葉,其實並不止他們兩方,當然要有水。有水,茶葉才能得以滋潤與舒展,而水多了,茶葉也可從杯沿上漫出去逃離;有水,茶盞也才有了自己的價值,但若是水不想幫助,那再能讓他有價值也是無用的。但是水是幫助茶葉的,還是茶盞的?這可就不好說了。
但很多時候,反而自己這片茶葉,在巨大無邊際的“茶盞”中沉浮,身不由己、刀俎魚肉。
“阿彌陀佛,孫施主,老衲敢問,還有何破綻嗎?”慧覺問道。語氣中仍是慈愛,看來慧覺方丈能做一寺主持,喜怒不形於色的功力自然也練到家了才是。
“再沒有了,方丈。這三點已是小人思索良久才想到的。”孫涼道。真的是思索良久嗎?其實孫涼被那“天地伏魔陣”震住心神、好一會兒沒有緩過來,也就一直沒有想到如何“破”陣。當然,也可能是孫涼住在天清寺這半個月放鬆了戒備,故此才終被拿住、沉浸於其中。凡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慧覺講述中孫涼便已在和自己這些天所經曆的一一對照,好檢查慧覺是否有欺騙自己之處,如若是首日便碰到這麽大陣仗,興許孫涼自己早就注意到其中問題之所在,也就不會被拿住了。所以,戒心的保持是一定要有的,對待陌生的環境、自己不了解的環境,如若自己的戒心找不到了,那自己真就成了案板上的刀俎,任人宰割了。
這樣看,慧覺擺天地伏魔陣確實也給孫涼上了一課。
“好好,後生可畏,孫施主,老衲在此謝過點到的這三處破綻,讓老衲聽了也不覺讚歎,孫施主竟可如此迅速地抓住寺中這‘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的破綻,讓人心生敬佩。”慧覺道。這恭維的話從他這麽一個東京城中寺院的住持口中說出,還是足夠出乎人意料的。天清寺位於東京城中東南,不如大相國寺位置好,但也有幾百年曆史、香火也還足夠。況且在東京城中的百姓還把“大相國寺、開寶寺、天清寺、太平興國寺”共稱為“大宋東京四大寺院”,也足以看出天清寺在東京的佛家前位。比較有趣的是,四座古刹分別坐落於城中、城北、東南、城西,這樣的位置看起來,好似有什麽故事,並且規模上,天清寺也沒有大許多。天清寺能在東京城中站住腳,自然也有它自身強大的所在。
“孫施主,老衲還想和孫施主聊一聊,寺中伏魔陣是一直用來驅除陰魔、偶有用來震懾強徒。大部分強徒都會在陣中嚐到苦頭,從而任由老衲將其掌控,當然,老衲將強徒留在寺中觀察數日,再和幾位長老決定是否將其送入官府、投進大牢。但是今日在孫施主身上,老衲見到了佛緣。即使很多佛家信徒常年供奉佛祖,其身也都沒有的佛緣。”慧覺緩緩道出,盞中的白雲又在他枯槁卻有力的手中起伏,似是已掌握了這茶的命運一般。慧覺繼續道:“孫施主,這佛緣不是人人皆有,許多人供奉眾佛一輩子身上都沒有佛緣出現,但是在孫施主身上卻是初見便以見得,讓老衲心中也甚是愉悅,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佛緣?沒想到孫涼到天清寺住這麽一遭、被方丈設計在“天地寂滅摩訶伏魔大陣”之中,竟還被發現身有佛緣,讓孫涼有些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