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旺憂心忡忡的收起最新送來的情報,到處都在反叛,原本恭順的官紳地主互相勾連露出獠牙,仿佛數月前大軍過處望風而降隻是一場幻夢。
這場變故的原因自然起源於大順軍的節節敗退,最新得到的情報,嶄侯穀英率軍斷後,與追兵血戰後不敵身死。
山西、河南,當初怎麽得來的,如今又在如何失去。那些投降的舊明官兵殺戮大順軍留守官員,像當初迎接大順軍一樣迎接吳三桂的關寧軍與阿濟格的清軍。
襄陽的情況比別處好些,百姓們聽聞李自成山海關敗績後頂多隻是歎息幾句,還沒到叛亂的地步。
這多虧當初左良玉底子打得好,與左鎮相比,白旺治理下的襄陽守軍軍紀尚可。亂世之中嘛,能有口飯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白旺依然能感覺到治下那些世家大戶官紳地主的蠢蠢欲動,那些人的眼神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頂在自己後腰,不知什麽時候就會揮手刺下。
“要不要先下手為強?”
白旺猶豫不決,當此時機,究竟是要保持穩定等待陛下迴師,還是先下手為強殺他個人頭滾滾?
“報!”
有士兵入內稟報:“王體中將軍派人在外求見。”
白旺不由疑惑:王體中?他派人來做甚?
來人是王體中的親兵首領,進來後看到屋內除了白旺親兵護衛後並無他人,這才低聲匯報道:“將爺,有人勾結了餘家軍,想要獻城投降!”
“是誰?”白旺心中一緊,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是城西田家!”
“今天我家將軍巡查到城門口,看到一人鬼鬼祟祟的,便拿住搜查,果然從他身上搜出一封密信,信裏邀請餘賊攻打襄陽,說願為內應打開城門。”
“信是田家寫的?”
“信上並無落款,還是刑訊逼問後,送信的人才招認是田老爺派他去的。至於有沒有其他人參與,我家將軍還在逼問。”
“田家!”白旺恨恨的一拍桌子,當即傳令部將帶兵去圍了田家大院。
田家是城中大戶,平素裏修橋鋪路扶危濟困,在城中有不小的名聲。但是白旺掌控襄陽這麽久,怎麽會不知道田家的家產都是怎麽來的。
難道田家的那萬貫家產是別人心甘情願奉送的不成?
“走,我也去瞧瞧。”
要辦田家,能有實證最好不過,免得有不明真相的百姓被田家蠱惑。
王體中是白旺手下都尉,率八百人駐守於西門子城。
白旺隻帶著四名親兵,由王體中親兵隊長帶路前往西門。
快到西門時,帶路的親兵說了句:“將爺稍候,我先去稟報我家將軍知曉。”
說罷便驟然加速,不等白旺反應便已躥出二十步遠。
白旺愕然,看著對方拍馬而逃的背影便知不妙,慌忙間調轉馬頭便要撤離。
就在這時,街道兩側民房上突然鑽出幾十名弓弩手來,箭矢破空聲響起,白旺匆忙間使了個蹬裏藏身,伏在馬肚一側躲避。
慘叫聲響起,跟隨白旺的四名親兵被亂箭射殺。白旺雖躲過了第一波箭雨,胯下戰馬卻被射中,連帶著白旺摔倒在街麵上。
白旺匆忙起身抽刀,麵對著圍成一圈的弓弩手,不由慘笑:“好,好你個王體中!”
一時箭如雨下!
軍營中,王體中看著匆匆跑進來的親兵隊長,急切問:“如何?事成了嗎?”
“成了!”
王體中這才把心放在肚子裏,隨後長出一口氣。
“恭喜王將軍!”
下首坐著的一名中年人拍掌大笑:“隻要拿下襄陽城,任他是餘家軍還是關寧軍,都得要給將軍三分薄麵。”
王體中緊張過後,想到即將到手的富貴,不由有些飄飄然,“虧得何老爺點撥,事成之後少不了何老爺的好處。”
“以後事以後再說,當務之急是要將襄陽城牢牢掌控。須知白旺手下,還是有不少親信的。”
王體中扶刀起身,下令道:“傳令,田家勾結餘家軍,謀害了白將軍。立刻血洗田家,為白將軍報仇!”
隨著白旺身死,襄陽城中立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城中眾說紛紜,有說田家勾結餘家軍想獻城投降的,有說王體中謀害白旺犯上作亂的,也有說闖軍想屠盡城中富戶以防他們反水投敵的。
再加上失去白旺約束,明目張膽在城內搶掠的;富戶之間互相聯係引家中護衛糾集在一起自保的。
一場亂戰從中午一直打到夜間,仍然沒有停歇。
至晚上九點多,一支船隊沿漢水逆流而上停在襄陽城外,渡口處留守的士兵早就人心惶惶,見有大股敵人殺來,立馬作鳥獸散。
趙選率部下船,徑直殺向小北門。
小北門處早有情報處安插的內線在,趁亂用炸藥炸毀城門,放趙選團入城。
城中叛亂之初,馮雄情況不明,隻能引兵死守樊城,以免樊城生亂。等到餘家軍殺到,馮雄再想出城,卻被餘家軍水師戰船橫在漢水阻攔,一兵一船都無法支援襄陽。
趙選入城後,並不急著深入城內,而是分兵控製各個城門,等待教導總隊將輕型火炮抬上城頭,凡發現有人在街頭混戰的,當即便開炮轟擊。
被火炮輪番點名,散落在城內的亂軍苦不堪言,小部分丟盔棄甲散入民間,大部分則沿著餘家軍有意空出的南門逃出襄陽。
城中混亂之時,王體中有意收縮兵力,不停招納亂兵,八百人很快膨脹至兩千人。
等到夜幕降臨,王體中想要收拾亂局,將襄陽這座雄城收入手中時,餘家軍已經率軍殺到。
王體中心中大急,他想要的是待價而沽,可不是賣命投靠。於是帶兵突襲小北門,想要趁餘家軍立足未穩將其趕出城外。
這場行動隨著城門口的排槍響起而宣告失敗,他們甚至衝不到城門五十步內。
等到餘家軍將火炮都抬上城頭,王體中終於明白大勢已去,帶著殘餘部隊由南門退出襄陽,等待機會東山再起。
但連這個想法都是奢望,出南門不到兩裏地,就有一支餘家軍騎兵以逸待勞,凡是有五十人以上的亂兵聚集,都會遭到餘家軍騎兵的衝擊。
而四下逃竄的亂兵,則在餘家軍步兵的步步緊逼下隻能繳械投降。
這場變故的原因自然起源於大順軍的節節敗退,最新得到的情報,嶄侯穀英率軍斷後,與追兵血戰後不敵身死。
山西、河南,當初怎麽得來的,如今又在如何失去。那些投降的舊明官兵殺戮大順軍留守官員,像當初迎接大順軍一樣迎接吳三桂的關寧軍與阿濟格的清軍。
襄陽的情況比別處好些,百姓們聽聞李自成山海關敗績後頂多隻是歎息幾句,還沒到叛亂的地步。
這多虧當初左良玉底子打得好,與左鎮相比,白旺治理下的襄陽守軍軍紀尚可。亂世之中嘛,能有口飯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白旺依然能感覺到治下那些世家大戶官紳地主的蠢蠢欲動,那些人的眼神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頂在自己後腰,不知什麽時候就會揮手刺下。
“要不要先下手為強?”
白旺猶豫不決,當此時機,究竟是要保持穩定等待陛下迴師,還是先下手為強殺他個人頭滾滾?
“報!”
有士兵入內稟報:“王體中將軍派人在外求見。”
白旺不由疑惑:王體中?他派人來做甚?
來人是王體中的親兵首領,進來後看到屋內除了白旺親兵護衛後並無他人,這才低聲匯報道:“將爺,有人勾結了餘家軍,想要獻城投降!”
“是誰?”白旺心中一緊,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是城西田家!”
“今天我家將軍巡查到城門口,看到一人鬼鬼祟祟的,便拿住搜查,果然從他身上搜出一封密信,信裏邀請餘賊攻打襄陽,說願為內應打開城門。”
“信是田家寫的?”
“信上並無落款,還是刑訊逼問後,送信的人才招認是田老爺派他去的。至於有沒有其他人參與,我家將軍還在逼問。”
“田家!”白旺恨恨的一拍桌子,當即傳令部將帶兵去圍了田家大院。
田家是城中大戶,平素裏修橋鋪路扶危濟困,在城中有不小的名聲。但是白旺掌控襄陽這麽久,怎麽會不知道田家的家產都是怎麽來的。
難道田家的那萬貫家產是別人心甘情願奉送的不成?
“走,我也去瞧瞧。”
要辦田家,能有實證最好不過,免得有不明真相的百姓被田家蠱惑。
王體中是白旺手下都尉,率八百人駐守於西門子城。
白旺隻帶著四名親兵,由王體中親兵隊長帶路前往西門。
快到西門時,帶路的親兵說了句:“將爺稍候,我先去稟報我家將軍知曉。”
說罷便驟然加速,不等白旺反應便已躥出二十步遠。
白旺愕然,看著對方拍馬而逃的背影便知不妙,慌忙間調轉馬頭便要撤離。
就在這時,街道兩側民房上突然鑽出幾十名弓弩手來,箭矢破空聲響起,白旺匆忙間使了個蹬裏藏身,伏在馬肚一側躲避。
慘叫聲響起,跟隨白旺的四名親兵被亂箭射殺。白旺雖躲過了第一波箭雨,胯下戰馬卻被射中,連帶著白旺摔倒在街麵上。
白旺匆忙起身抽刀,麵對著圍成一圈的弓弩手,不由慘笑:“好,好你個王體中!”
一時箭如雨下!
軍營中,王體中看著匆匆跑進來的親兵隊長,急切問:“如何?事成了嗎?”
“成了!”
王體中這才把心放在肚子裏,隨後長出一口氣。
“恭喜王將軍!”
下首坐著的一名中年人拍掌大笑:“隻要拿下襄陽城,任他是餘家軍還是關寧軍,都得要給將軍三分薄麵。”
王體中緊張過後,想到即將到手的富貴,不由有些飄飄然,“虧得何老爺點撥,事成之後少不了何老爺的好處。”
“以後事以後再說,當務之急是要將襄陽城牢牢掌控。須知白旺手下,還是有不少親信的。”
王體中扶刀起身,下令道:“傳令,田家勾結餘家軍,謀害了白將軍。立刻血洗田家,為白將軍報仇!”
隨著白旺身死,襄陽城中立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城中眾說紛紜,有說田家勾結餘家軍想獻城投降的,有說王體中謀害白旺犯上作亂的,也有說闖軍想屠盡城中富戶以防他們反水投敵的。
再加上失去白旺約束,明目張膽在城內搶掠的;富戶之間互相聯係引家中護衛糾集在一起自保的。
一場亂戰從中午一直打到夜間,仍然沒有停歇。
至晚上九點多,一支船隊沿漢水逆流而上停在襄陽城外,渡口處留守的士兵早就人心惶惶,見有大股敵人殺來,立馬作鳥獸散。
趙選率部下船,徑直殺向小北門。
小北門處早有情報處安插的內線在,趁亂用炸藥炸毀城門,放趙選團入城。
城中叛亂之初,馮雄情況不明,隻能引兵死守樊城,以免樊城生亂。等到餘家軍殺到,馮雄再想出城,卻被餘家軍水師戰船橫在漢水阻攔,一兵一船都無法支援襄陽。
趙選入城後,並不急著深入城內,而是分兵控製各個城門,等待教導總隊將輕型火炮抬上城頭,凡發現有人在街頭混戰的,當即便開炮轟擊。
被火炮輪番點名,散落在城內的亂軍苦不堪言,小部分丟盔棄甲散入民間,大部分則沿著餘家軍有意空出的南門逃出襄陽。
城中混亂之時,王體中有意收縮兵力,不停招納亂兵,八百人很快膨脹至兩千人。
等到夜幕降臨,王體中想要收拾亂局,將襄陽這座雄城收入手中時,餘家軍已經率軍殺到。
王體中心中大急,他想要的是待價而沽,可不是賣命投靠。於是帶兵突襲小北門,想要趁餘家軍立足未穩將其趕出城外。
這場行動隨著城門口的排槍響起而宣告失敗,他們甚至衝不到城門五十步內。
等到餘家軍將火炮都抬上城頭,王體中終於明白大勢已去,帶著殘餘部隊由南門退出襄陽,等待機會東山再起。
但連這個想法都是奢望,出南門不到兩裏地,就有一支餘家軍騎兵以逸待勞,凡是有五十人以上的亂兵聚集,都會遭到餘家軍騎兵的衝擊。
而四下逃竄的亂兵,則在餘家軍步兵的步步緊逼下隻能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