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方麵的信息,一直是你在負責打探。我聽聞選秀已經開始,皇上在這時候微服遊玩不思朝政,還表裏不一應付忠臣,和選秀有沒有關係?”管沅命人去一枝紅豔,把柳嫂請過來問情況。


    柳嫂微微詫異:“姑娘的意思是,皇上不滿意選秀?”


    “隻是我的一個揣測”管沅知道,前世皇上對這次選出的一後二妃不滿意“官貴女眷裏麵,有沒有這方麵的流言?”


    “並沒有這方麵的傳言”柳嫂搖頭疑惑不解“但姑娘既然想為靖安侯府洗脫罵名,為何不在前朝做文章,要從後宅下手。”


    管沅淡淡一笑:“這件事在朝堂上太過棘手,一個處理不好,既得罪了皇上和內宮,又得罪了朝臣同僚。與其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避開大道上滿布的荊棘,不如換一條平坦易走的小路。”


    聽了這番主意,柳嫂如醍醐灌頂:“從後宅下手,就能避開朝堂上敏感的問題,就算出了什麽差池,也能用婦人之見、後宅小事搪塞過去?”


    管沅頷首:“正是如此,既然官貴女眷裏麵沒有關於選秀的流言,咱們就傳一個出來:皇上因為對選秀不甚滿意,才做出種種不合規矩的行為。選秀是皇上的家務事,自有太後和皇上決斷。況且後宮不得幹政,防止外戚專權,臣下更是不能和後宮諸人有什麽牽扯,幹涉選秀的事。因此,靖安侯才沒有附議。”


    柳嫂不由得拍手稱好:“真是好理由!如果靖安侯附議,那就是支持太後反對皇上。後宮不得幹政。道義上當然還是皇上最大,所以靖安侯不能附議!”


    “對,把此事和選秀牽扯起來,就變成內宮後宅的事了,從朝堂大事。變成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矛盾自然迎刃而解。”管沅心道:反正皇上確實是對選秀不滿的,她也沒冤枉誰。


    “我這就去辦!”柳嫂著急忙慌就要走,卻被管沅叫住。


    “還有,想辦法提醒靖安侯府,讓他們通知錦衣衛加派人手暗中保護。以顯示他們很關心皇上的安危,隻是不便插手罷了。”管沅提醒柳嫂。


    柳嫂點頭答應,離開的時候既著急〖興〗奮,又迷惑不解。


    著急〖興〗奮在管沅為靖安侯府的持中不言編造了一個好理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既不得罪閹黨,又化解了旁人的唾罵指責,說不定還能討好皇上。


    迷惑不解,卻是為了管沅為何會相信靖安侯府,要幫助靖安侯府?


    看來得趕緊向上麵匯報此事。


    管沅編造的流言很快傳了出去,靖安侯府的名聲風波順順當當平息下去。


    “姑娘為何相信靖安侯府不是真的包藏禍心?”靈修一邊研墨一邊問。


    “做人做事都不能隻看表麵”管沅拿著一遝賬目資料,邊整理邊說。“要相信自己的心,而不僅僅是眼睛。”


    前世,靖安侯府是鬥閹黨鬥得最兇的那一個。


    既然立場如此鮮明。管沅相信靖安侯不會這般輕易改變,他不附議,應該有自己的緣由。


    就如前世,幾乎所有清正文臣都在申斥劉瑜的時候,閣老李西涯沒有說話。


    為此,李閣老受盡同僚唾罵。


    然而最終從錦衣衛的詔獄裏把這些罵人的同僚救出來的。是李閣老;保住他們性命,讓他們迴鄉安置的。也是李閣老;在朝堂上作為文臣中僅剩的正派力量和劉瑜周旋的,還是李閣老。


    忍辱負重。


    管沅手中紫毫飽滿地沾上墨汁。寫下這四個大字。


    世人往往不明白這四個字的深意,隻看表麵,隻相信自己的眼睛。


    然而兩世為人的她明白,也明白忍辱負重的孤獨,但孤獨走到盡頭,就是勝利的光明。


    希望靖安侯府的改變,是因為明白了這四個字。


    靖安侯府觀瀾堂。


    “三姑娘的四兩撥千斤,著實讓我欽佩不已。”陸長青的表情顯然很意外。


    不過是個養在深閨的侯府小娘子,居然能如此巧妙地化解靖安侯府的聲譽危機!


    世子爺的眼光的確非凡,這枚棋子安插在哪裏,都能有妙用。


    盛陽並不清楚陸長青在想什麽,隻是淡淡說了一句:“比父親之前的想法好。”


    但他的內心,此時卻如波濤翻湧一般難以平靜——


    她為什麽要幫靖安侯府!


    從寧護衛轉述柳嫂和她的對話來看,她從一開始就沒有懷疑過靖安侯府的用心。


    她為什麽不懷疑!


    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明確地指向那個〖答〗案,那個他不敢想的〖答〗案。


    盛陽倏地站起身,深吸一口氣,也不理會陸長青正在說什麽:“我出去走走。”


    雨後盛開的牡丹愈發嬌豔。


    huā草繁盛,卻無一能抓住盛陽的注意力。


    前世的一切,他希望她記得,又希望她不記得。


    記得,源於他的自私。如果一段綿延長久的情最後隻成了一個人的迴憶,那樣的蒼涼孤獨,誰都不願意承受。


    不記得,則源於他的憐惜。前世的大半時光,於她而言都是灰暗的,還有最後那個慘絕人寰的結局。


    但無論記得與不記得,都不是他可以決定的。


    她早已在與前世截然不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她看似微不足道的奇思妙計,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便連他都欽佩不已。


    她早已不需要他如前世一般,用婚約將她從廬陵帶迴京城。


    但她卻還是——想要幫助自己?


    盛陽緊握雙拳,強製自己壓抑住見她的衝動。


    他不能再害了她呀……不能……


    管沅坐在huā廳裏,接過靖恭坊送來的筆跡。


    “小的搜羅了很久,也沒找到一年前的筆跡,隻找到了弘治十八年,也就是去年元宵靖安侯世子寫的祝辭。”二掌櫃迴答。


    去年元宵?也就是她重生之前?管沅翻開一看,堪堪愣住。


    她的指尖,忍不住輕輕顫抖地拂上那鬼畫符一樣的筆跡,半晌說不出話來。


    這才是她所熟悉的,他的字跡。


    然而如今極有章法的行楷,又是怎麽迴事?


    神秘人鋒芒內斂的顏楷,又是誰的字跡?


    管沅陷入沉思的迷茫。


    四月的楊家,一派喜氣。


    月底就是楊家大少爺的婚事,如今闔府上下都在忙碌著。


    管沅剛剛擺脫了輪椅的束縛,慢慢走在楊府的迴廊上。


    “我剛帶著子升迴來,還沒騰出時間去定遠侯府,你就來了。你的腳傷剛好,有什麽事派人來就成,何必又親自跑一趟!”大舅母慈眉善目地扶著管沅,眼中滿是憐愛。


    “大夫說,我都走動走動,活血活經脈,反倒容易恢複”管沅慢慢說完又問“大舅母去廬陵,可有什麽收獲?”


    大舅母頗為感慨:“若不是你提醒,還真有好些我不知道的事,現下總算都處理妥當了。原以為那些人雖不算伶俐但也忠心,誰知道根本不是這樣!幸好發現的及時,如今把那些吃裏扒外的都趕走了!”


    管沅放心地點頭:“這就好。山陰王氏的小娘子可曾到京了?”


    “已經到了”大舅母迴答“王家的人住在兵部主事王大人的宅子裏,從那邊出嫁。”


    管沅遂不再問什麽。山陰王家也是江南望族,京中為官之人不少。


    正六品兵部主事王伯安,就是她未來表嫂的大伯父,也是兩榜進士出身。


    待見到未來新郎官,管沅二話不說先把三種字跡扔到楊安麵前:“幫我看!”然後什麽提示也沒有。


    楊安納悶地蹙眉,拿起這三種字跡,端詳起來,過了片刻才抬頭:“你要我看什麽?暗碼?”


    “不是看內容,而是看寫這些字的人。”管沅端起茶盞慢慢品著。


    大表哥楊安是年輕才俊裏的第一人,如果他都看不出端倪,恐怕隻能去找李閣老了。


    不過她確信自己沒有這麽大的麵子請教李閣老,借大表哥之手還差不多。


    楊安一陣嗤笑:“那個顏楷和行楷,不過是還過得去的字,你就當寶貝一般鑒賞;至於那個鬼畫符,我就更不明白了,你在查案嗎?”


    管沅恨不得翻白眼:“誰讓你鑒賞來著?我隻問你,鬼畫符和行楷,你覺得像一個人寫的嗎?”


    楊安斂容肅色,很認真地迴答:“除非是一個人初學和大成兩個階段,否則定不會是一個人寫的。你看這鬼畫符,毫無章法可言,卻也沒有刻意要亂章法,而是隨心而書;至於這個行楷,極其規矩,顯然格局已經變成一種本能。”


    “如果真是一個人寫的,你覺得從初學到大成,最快要多久?”管沅凝神而問。


    “三年”楊安伸出三根手指“習慣是需要培養的。”


    “但據我所知,這兩幅字是同一個人所寫,時間相隔一年零三個月。”管沅篤定地看向楊安。


    楊安顯然不信:“你誆我的吧?還是說,這個人的行楷找人代筆了?”


    “我沒有誆你,代筆的可能性也不大”按理說靖恭坊找來的筆跡應該是可靠的“真的沒可能是同一個人寫的?”管沅不信邪。(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拚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七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七七並收藏拚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