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穀內藥香縈繞,寧靜清爽,實為修養的好地方,隋芙歌在此處僅僅待了五日,加上運功療傷,腹上的傷口已經接近痊愈了。


    隋芙歌連同鍾言等人一起進入百草穀時,薑無海還有些吃驚,可隋芙歌親自解釋,加上鍾言的勸說,薑無海也隻能同意讓她一起上路,並趁隋芙歌不注意,偷偷把她的令牌還了迴去。


    眼看時間飛逝,薑無海也不便繼續停留在此,與整日待在書房的成然道了別,北上去往萬器塚。臨行前,成然還將許星芷的“醉千秋”打了一壺送於薑無海,可縱使薑無海千般萬般的喜愛此酒,也沒在路上喝上一口,偶爾夜晚,隻是看著酒壺暗自發呆,思緒萬千。


    中城思量宮內,一位身披金黃龍蟒袍,頭戴紅珠紫金冠的男子倚坐在不棄殿上的龍椅之上,男子身形柔弱,隻能勉強用手臂支撐著身體,時不時咳嗽兩聲。


    龍椅之下跪著的正是飛鷹將軍吳敬俞,他身披甲胄,腰間別有一把銀色彎刀,縱觀整個朝廷上下,也隻有他能帶刀上朝。


    吳敬俞喊道:“皇上萬歲,臣有事稟告。”


    皇帝擺了擺手,用虛弱的聲音說道:“將軍不比多禮,來人,快給將軍賜坐。”


    皇帝身旁的宦官立刻動起身,將一個四角坐具放到吳敬俞身旁,吳敬俞不脫甲胄徑直坐下,說道:“陛下,臣的探子來信,在遠西村發現了袁啟的蹤跡。”


    瘦弱的皇帝突然站了起來,怒目圓睜的問道:“什麽?袁啟還活著?你不是親眼看見他跳崖了嗎?”


    吳敬俞淡淡說道:“臣的確看到他在萬丈懸崖上一躍而下,可臣並未在下遊找到他的屍首。”


    皇帝將身邊的奏折狠狠地摔在地上,暴跳如雷,喊道:“你怎麽辦事的!不找到屍首為何上報給朕說他死了!”


    吳敬俞麵不改色,隻是緩緩低下頭說道:“臣辦事不利,還請陛下責罰。”


    皇帝用手指了指吳敬俞,深知吳敬俞乃三軍統領,兵權在握,就算自己要定他的罪,這三軍將士也不同意,無可奈何的又坐了下去,說道:“愛卿為黎國社稷奔走勞累,立下汗馬功勞,愛卿無罪。隻是愛卿以為,這袁啟‘死而複生’,還能掀起什麽風浪嗎?”


    吳敬俞說道:“袁啟餘孽十以除八,另外兩位,一人被關押天牢,一人殘廢,他們的確無力迴天,可有一人不同。”


    皇帝身體微微前傾,問道:“何人?”


    吳敬俞說道:“此人現在對我們沒有威脅,可日後必定後患無窮,那便是袁啟身邊的少年。”


    皇帝一驚,當年袁啟擄走小皇子之事還曆曆在目,這麽多年過去,皇帝始終沒能放下自己的骨肉,派人屢次尋找也無果。皇帝深知此事乃朝中機密,吩咐了身旁的宦官退下,低聲說道:“那是……朕的……”


    吳敬俞點點頭,說道:“臣勸皇上,還是不要對他人提及此事,畢竟如今太子以立,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了一份危險,臣會想辦法處理好此事。”


    雖然皇帝新立太子,但是被擄走的小皇子才是長子,這個時候突然現身恐怕朝野動蕩,所以知道的人越少也好,可同時皇帝也不希望吳敬俞傷害到他,立即問道:“你想怎麽處理?”


    吳敬俞並沒有直接迴答皇帝的問題,緩緩說道:“皇上還是保重龍體,不要去想此事了。”


    皇帝大怒,拍案而起喊道:“大膽!朕隻有這一個兒子,你是想斷了我柳家的血脈嗎!”


    吳敬俞雖功高蓋主,可皇帝才是正統,最得民心,吳敬俞雖然陰鷙易怒,但這點還是分的清的,不敢過分,趕緊低頭說道:“皇上息怒,臣隻不過是擔憂陛下的龍體,請陛下放心,臣隻是避免他接觸朝廷,以防袁啟以此為借口來威脅陛下,不會傷及其性命。”吳敬俞最後幾個字幾乎是一字一頓的說道:“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


    皇帝氣的咳了兩聲,說道:“那你就看著辦吧,退下吧。”


    吳敬俞並沒有起身之意,說道:“陛下且慢,臣還有一事上奏。”


    皇帝擺擺手示意他開口,吳敬俞說道:“臣懇請陛下將唐明轉入玄武獄內。”


    中城位北,天氣雖有迴暖之意,卻依舊寒冷,可皇帝剛剛和吳敬俞生了一肚子悶氣無處發泄,隻覺得身體燥熱。皇帝不知吳敬俞走後,太子在不遠處剛好撞見了吳敬俞離開,又看見皇帝憤懣難平的模樣便知,父皇又是受了他吳敬俞的氣了。也不管是何原因,全然把這股氣原封不動的轉移到了東宮。


    太子一迴到東宮,便想去找太子妃說事,可把寢宮找了個遍也沒發現太子妃的模樣,隨便抓了一個侍女問道:“茹雪人呢?”


    侍女趕緊行了個禮,如實說道:“參見殿下,娘娘她在後院燒香拜佛呢。”


    太子埋怨了一句:“整天就知道拜佛,也不知有何用處!”動身去了東宮後院。


    太子喜歡玩樂,可從來沒出過思量宮以外的地方,連近在咫尺的中城都未曾逛過,隻在偶爾與父皇巡視百姓時才在轎子上偷偷觀望過幾次。建造東宮之時,太子特意把後院建的大些,又搬來了許多花花草草,池塘假山一應俱全,宛如一個仙境,可就是一座佛像有些礙眼,這是茹雪硬要加上去的。


    太子還未到茹雪身前,便大聲喊道:“那吳敬俞欺人太甚,就應該誅他九族。”


    茹雪恭敬的磕了最後一下,緩緩起身,舉止雍容閑雅,麵帶淺笑,靡顏膩理,額間帶有一顆朱砂痣,舉手投足間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動人心魄,茹雪緩緩說道:“殿下為何生如此大的氣?”


    太子怒氣未消,大聲說道:“那吳敬俞又惹我父皇,你說我能不氣嗎!”


    茹雪緩步向前,舉手輕輕拍了拍太子的後背,說道:“臣妾雖不懂朝政,可也聽過吳將軍的事跡,此人統領三軍,那這麽容易讓殿下誅了九族。”


    太子問道:“難不成我就等著他來欺壓我柳青陵?”


    茹雪扶著他坐下說道:“殿下自然不能坐以待斃,隻是當前我們要做的應是養精蓄銳。殿下可還記得我曾說的行事之法?”


    柳青陵一臉煩不可耐的說道:“思之彌深,行之彌篤。”


    茹雪笑道:“殿下記得就好。”


    柳青陵說道:“他吳敬俞日益壯大,我便是不想坐以待斃,也是無可奈何啊。”


    茹雪問道:“殿下可知皇上為何要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


    說是重文輕武,可實際上對於吳敬俞和士兵而言,所受的待遇反而越來越好,隻有中層的武將利益有所減弱。柳青陵不解道:“可吳敬俞的權利是越來越大,被削減的也隻是普通的武將,這對吳敬俞好像問題不大。”


    茹雪緩緩說道:“吳將軍之所以能如此囂張,關鍵就在於兵權,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皇上是想偷偷將兵權轉移,到時候吳敬俞空有職位,卻無兵可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兵說到底也該是皇上的兵。”


    柳青陵笑道:“原來父皇是這個意思,看來用不了多久吳敬俞就廢了。”


    茹雪搖搖頭說道:“恐怕他已經有所察覺,今日他頻繁出入思量宮,不知又是用什麽來威脅皇上呢。”


    柳青陵本就不喜權謀之術,想的頭都快炸了,無奈說道:“不想了,不想了,我餓了,咱們用膳吧。”


    茹雪倒是十分依著他,輕步跟在他身後。柳青陵見她走的慢了,把手向後一伸,抓住了她的纖纖玉手,放慢了步伐,與她並肩而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浮塵兩三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水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水渴並收藏江湖浮塵兩三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