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照七式小成的應東流,入冬後也沒有迴到長青學院。他說至少要等到今年春節過去,但其實三院新生,入院後的第一個春節,是可以放假的。
陸憐生在宅中多日,每日思索著要不要買隻天翔獸。如今去買天翔獸,隻能一直收在藏界裏不說,而且也沒錢去買。
莫說百獸榜上名次靠後的,幾隻品質稍差的天翔獸了,縱使是其他一生可能連壯獸期,都無法到達的天翔獸,高昂的價格也不是身無分文的陸憐生買得起的。
這次陸憐生不想麻煩應東流,平日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消費已經夠多了,若再讓他出買天翔獸的錢,自己怕是陪讀一輩子,也還不上。
應東流對劍的熱情,並沒有因為秋天的過去而消退。天氣終於緩慢地由涼轉寒,老馬府前院,那棵陪伴應東流一個秋天的梧桐樹,終是落下了它那最後一片枯葉。應東流也難以再體會到汗如雨下的感覺,每日最多就是背上冒了一層汗,沾濕了內襯,但冷風一吹,幹的也快。
冷風自然是從北邊吹來,宏國再往北是北琅,北琅再往北是極北冰原,極北冰原再往北是什麽,陸憐生不知道,因為夢裏沒有,書上也沒有寫。但他能體會到北風撲麵的寒意,江州在宏國南部,這樣的感覺往往要到數九隆冬才能體會到。
陸憐生能感受到,每過一年,夏季都在延長,也在變得更熱。江州已經很多年沒下雪了,唯一一次落雪,那大概是陸憐生三歲時,而且在模糊的印象中,那場雪更像是雪夾雜著雨水的雪粒,別說銀裝素裹,不到一個時辰的飄雪,連在街上積起極薄的一層都沒有。
宏國不算北國,但聽聞每年北部也是會下雪的,陸憐生靜靜地等待著上京的第一場落雪,那是一個南方人對雪的期待,應東流也同樣如此。
陸憐生的夢裏沒有雪,也沒有故事,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知識,硬生生往腦子裏塞。冬天不會很短暫,雪也不會立刻降下,在盼雪的同時,陸憐生總是獨自在房間裏翻閱著《百獸譜》。
夢中關於天翔獸的知識,出現得越來越多,那不知是真是假的獸語,也多的令人無奈。
陸憐生時常想著,總不能真找一隻天翔獸,來用夢裏學來的語言和它對話吧,那樣子豈不是太過惹人發笑。
天錦綢莊每送來一件棉衣,就意味著離那場冬雪更近了一步。
上京中境界高深的修行者,也在關注著這場冬雪的到來,如果年年冬雪延遲,雪勢減小,那麽那件不詳的事可能真的會重現。
應東流穿的依然是一身東來紫氣貂絨衣,這大抵是因為紫色的布料,在所有顏色的布料中,成本是最貴的。天錦綢莊差人送來了信,應長溫今年貌似打算春節時,也來上京陪應東流,於是應東流也修信一封,寄去了長寧,陸憐生清楚地記得他在信上,用濃厚的筆墨,深深地寫了一個巨大的、鋪滿整張信的“滾”字。
十四年來,這是陸憐生第一次離家,迴顧前麵十四年的光景,自己仿佛連北峙城的城門都沒走出去過。不知不覺間,已經約莫離家四個月,今年的春節也是十四年來第一次不在客來賭館度過。
陸憐生想著何姨,想著姨夫,想著朱顏,想著客來賭館賭館那些夥計,突然無比懷念。還有徐先生,也不知道朱顏會不會像自己一樣,每天去給他送飯吃。
從前車門很慢,掛念的東西有很多,自己如果已經是個強大的天翔師了,想來此刻能在幾日內,自如的在北峙與上京之間來去,可惜自己現在不是,未來也不一定是。
寄封信迴去報個平安吧。陸憐生想著,便在屋內提筆寫信。
還要大半個月才過春節,如今將信寄出,過節前家裏應該能收到,這樣何姨他們也能過個安心年。
灰蒙蒙的天空中卷起一股冷風,風中幾片白雪,悠悠散落到了老馬府。前院的那塊青石平台上,已經留下了應東流練劍時,幾道淡淡的劍痕,柔軟的冬雪不偏不倚落在劍痕上,仿佛是在撫平這塊青石平台的傷口。
這場盼望已久的雪終究還是下了。
上京的初雪來的沒有預兆,也來的很平淡,半片鵝毛大都沒有的雪花,下的悠然且分散,還沒在街道上積起來便化了。空中的雪花仿佛隻是這座繁華雄城的點綴,街道上的人們依然熙熙攘攘,人們沒有撐傘擋雪,甚至還有人沒注意到這場初雪已然落下。
陸憐生提筆那一刻,正是初雪落京時,這樣的小雪自然帶不來一絲震撼,但卻讓陸憐生心中生出不少難言的感觸。
上京城裏見初雪,欲作家書意萬重。
陸憐生隻覺提筆難言,京途的磨難有很多,陸憐生很想分享出來,但他不能,因為他不想讓何姨他們擔心。若是滿紙都是平安、勿念,又顯得空洞無意,上好狼毫上的筆墨,在幹燥的冬天中幹了又幹,陸憐生不時拿墨浸潤,每每下筆,不出兩言便又停筆思索。
這封信寫了一天一夜,最後陸憐生感覺自己寫的簡直就是不知所雲,自己那滿腹的聖賢書與大道理,在此刻一句都用不上。最後幹脆就當給客來賭館圖個吉利,把字數不多不少,剛好湊了個八百八十八,希望明年賭館真的能發發發。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場小的可憐的初雪,竟然持續下了一整夜。天亮時地上勉強積起了極薄的一層,但根本踩不出腳印,而且雪要是停上一天,想來就又完全化光了。
應東流早起練劍,看到這場下了一夜的初雪,對老馬抱怨道:“這雪既然下都下了,怎還下的如此小家子氣。”
老馬打著哈欠,慵懶地說到:“少爺,咱再去睡個迴籠覺吧,醒來就一定銀裝素裹了。您明天練劍都起太早了,老頭子我實在受不了,冬天就應該多賴在被窩裏。”
應東流拿著曜星,頂著老馬的後背,硬是把他推到了前院,對於老馬的話,他早就聽得不為所動了。
昨夜,陸憐生也是親眼看著這點小雪,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望向窗外,這場初雪是他昨夜唯一的伴侶。
“我要出去一趟,向家裏寄封信報個平安。”陸憐生來到前院,對應東流說到。
應東流瞥見陸憐生手中拿著的信,收起了曜星,道:“你要寄信也不跟本少爺說一聲,你有錢嗎?”
“之前的買藥錢有剩。”
“那買藥錢也是本少爺給的。”
“我會還的。”
應東流不屑地說到:“會還會還,這話你都說了幾個月了,有本事真還一個。你要再這樣欠錢不還,還對本少爺如此不尊,信不信本少爺真讓你為奴為仆。”
陸憐生一時語塞,因為是平輩,貌似離開長寧後,自己對這位債主從來都沒用過什麽敬語。
“還愣著幹嘛,要去便去,別打擾本少爺練劍。”
陸憐生實在不知該說些什麽,無奈隻能用一句謝謝,表示感謝。
但這謝謝二字還未說出口,應東流便又開口道:“老馬,把劍給這傻子防身。這傻子死外麵了倒是無所謂,但若死在了那姓賀的龜孫手上,本少爺可就很沒麵子了。”
每次陸憐生單獨出門,應東流都會讓老馬借劍,之前陸憐生每次出門買藥也是這樣。雖然陸憐生始終覺得是應東流想多了,賀仕傑再怎麽有身份,再怎麽想讓應東流難堪,又怎麽可能派人當街殺自己,要知道天子腳下,法度更甚威嚴。
這劍每次既然給了,陸憐生也就拿著了,畢竟光陰劍不重,雖會占著一隻手,但握著這樣一把絕世名劍,陸憐生始終感到很榮幸。
這場初雪在下了一夜後更小了,陸憐生走在雨酥街上,也就偶有幾片小雪落在肩頭。陸憐生用了一個秋天,多多少少了解些上京,當然每次也離不開那位姓阮的胖子軍官的帶領。
同樣的,這一次依然需要阮肥球來帶自己,去一家靠譜的驛站。阮肥球依然在南武門,檢查進出人群,但貌似擅離職守對他來說,從來都不是什麽問題,之前許多次都是這樣。
陸憐生拿不出什麽銀子來感謝阮肥球,阮肥球當然也不需要,他看似無償幫助陸憐生,實則是為了與應東流搞好關係。這不,天錦綢莊知道了阮肥球這麽一號人物後,主動送去了幾匹價值不菲的布匹。
阮肥球深知銀子隻是最淺薄的東西,與這種達官貴人搞好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陸公子,之前帶你買藥,我應該幹的還算得力吧。這次我帶你去最靠譜的驛站,你迴去後可得再向應少爺多美言幾句。”
“小人銘記阮大人幫助,迴去後必然多多提及。”
阮大人三個字可把阮肥球樂壞了,他隻不過是看守南武門的一個小軍官,雖然不少平民百姓都喊過他軍爺,但同樣也喊過別人。阮大人倒是頭一次聽人喊,阮肥球油膩的肉臉上洋溢著笑容,心裏美得很。
陸憐生在宅中多日,每日思索著要不要買隻天翔獸。如今去買天翔獸,隻能一直收在藏界裏不說,而且也沒錢去買。
莫說百獸榜上名次靠後的,幾隻品質稍差的天翔獸了,縱使是其他一生可能連壯獸期,都無法到達的天翔獸,高昂的價格也不是身無分文的陸憐生買得起的。
這次陸憐生不想麻煩應東流,平日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消費已經夠多了,若再讓他出買天翔獸的錢,自己怕是陪讀一輩子,也還不上。
應東流對劍的熱情,並沒有因為秋天的過去而消退。天氣終於緩慢地由涼轉寒,老馬府前院,那棵陪伴應東流一個秋天的梧桐樹,終是落下了它那最後一片枯葉。應東流也難以再體會到汗如雨下的感覺,每日最多就是背上冒了一層汗,沾濕了內襯,但冷風一吹,幹的也快。
冷風自然是從北邊吹來,宏國再往北是北琅,北琅再往北是極北冰原,極北冰原再往北是什麽,陸憐生不知道,因為夢裏沒有,書上也沒有寫。但他能體會到北風撲麵的寒意,江州在宏國南部,這樣的感覺往往要到數九隆冬才能體會到。
陸憐生能感受到,每過一年,夏季都在延長,也在變得更熱。江州已經很多年沒下雪了,唯一一次落雪,那大概是陸憐生三歲時,而且在模糊的印象中,那場雪更像是雪夾雜著雨水的雪粒,別說銀裝素裹,不到一個時辰的飄雪,連在街上積起極薄的一層都沒有。
宏國不算北國,但聽聞每年北部也是會下雪的,陸憐生靜靜地等待著上京的第一場落雪,那是一個南方人對雪的期待,應東流也同樣如此。
陸憐生的夢裏沒有雪,也沒有故事,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知識,硬生生往腦子裏塞。冬天不會很短暫,雪也不會立刻降下,在盼雪的同時,陸憐生總是獨自在房間裏翻閱著《百獸譜》。
夢中關於天翔獸的知識,出現得越來越多,那不知是真是假的獸語,也多的令人無奈。
陸憐生時常想著,總不能真找一隻天翔獸,來用夢裏學來的語言和它對話吧,那樣子豈不是太過惹人發笑。
天錦綢莊每送來一件棉衣,就意味著離那場冬雪更近了一步。
上京中境界高深的修行者,也在關注著這場冬雪的到來,如果年年冬雪延遲,雪勢減小,那麽那件不詳的事可能真的會重現。
應東流穿的依然是一身東來紫氣貂絨衣,這大抵是因為紫色的布料,在所有顏色的布料中,成本是最貴的。天錦綢莊差人送來了信,應長溫今年貌似打算春節時,也來上京陪應東流,於是應東流也修信一封,寄去了長寧,陸憐生清楚地記得他在信上,用濃厚的筆墨,深深地寫了一個巨大的、鋪滿整張信的“滾”字。
十四年來,這是陸憐生第一次離家,迴顧前麵十四年的光景,自己仿佛連北峙城的城門都沒走出去過。不知不覺間,已經約莫離家四個月,今年的春節也是十四年來第一次不在客來賭館度過。
陸憐生想著何姨,想著姨夫,想著朱顏,想著客來賭館賭館那些夥計,突然無比懷念。還有徐先生,也不知道朱顏會不會像自己一樣,每天去給他送飯吃。
從前車門很慢,掛念的東西有很多,自己如果已經是個強大的天翔師了,想來此刻能在幾日內,自如的在北峙與上京之間來去,可惜自己現在不是,未來也不一定是。
寄封信迴去報個平安吧。陸憐生想著,便在屋內提筆寫信。
還要大半個月才過春節,如今將信寄出,過節前家裏應該能收到,這樣何姨他們也能過個安心年。
灰蒙蒙的天空中卷起一股冷風,風中幾片白雪,悠悠散落到了老馬府。前院的那塊青石平台上,已經留下了應東流練劍時,幾道淡淡的劍痕,柔軟的冬雪不偏不倚落在劍痕上,仿佛是在撫平這塊青石平台的傷口。
這場盼望已久的雪終究還是下了。
上京的初雪來的沒有預兆,也來的很平淡,半片鵝毛大都沒有的雪花,下的悠然且分散,還沒在街道上積起來便化了。空中的雪花仿佛隻是這座繁華雄城的點綴,街道上的人們依然熙熙攘攘,人們沒有撐傘擋雪,甚至還有人沒注意到這場初雪已然落下。
陸憐生提筆那一刻,正是初雪落京時,這樣的小雪自然帶不來一絲震撼,但卻讓陸憐生心中生出不少難言的感觸。
上京城裏見初雪,欲作家書意萬重。
陸憐生隻覺提筆難言,京途的磨難有很多,陸憐生很想分享出來,但他不能,因為他不想讓何姨他們擔心。若是滿紙都是平安、勿念,又顯得空洞無意,上好狼毫上的筆墨,在幹燥的冬天中幹了又幹,陸憐生不時拿墨浸潤,每每下筆,不出兩言便又停筆思索。
這封信寫了一天一夜,最後陸憐生感覺自己寫的簡直就是不知所雲,自己那滿腹的聖賢書與大道理,在此刻一句都用不上。最後幹脆就當給客來賭館圖個吉利,把字數不多不少,剛好湊了個八百八十八,希望明年賭館真的能發發發。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場小的可憐的初雪,竟然持續下了一整夜。天亮時地上勉強積起了極薄的一層,但根本踩不出腳印,而且雪要是停上一天,想來就又完全化光了。
應東流早起練劍,看到這場下了一夜的初雪,對老馬抱怨道:“這雪既然下都下了,怎還下的如此小家子氣。”
老馬打著哈欠,慵懶地說到:“少爺,咱再去睡個迴籠覺吧,醒來就一定銀裝素裹了。您明天練劍都起太早了,老頭子我實在受不了,冬天就應該多賴在被窩裏。”
應東流拿著曜星,頂著老馬的後背,硬是把他推到了前院,對於老馬的話,他早就聽得不為所動了。
昨夜,陸憐生也是親眼看著這點小雪,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望向窗外,這場初雪是他昨夜唯一的伴侶。
“我要出去一趟,向家裏寄封信報個平安。”陸憐生來到前院,對應東流說到。
應東流瞥見陸憐生手中拿著的信,收起了曜星,道:“你要寄信也不跟本少爺說一聲,你有錢嗎?”
“之前的買藥錢有剩。”
“那買藥錢也是本少爺給的。”
“我會還的。”
應東流不屑地說到:“會還會還,這話你都說了幾個月了,有本事真還一個。你要再這樣欠錢不還,還對本少爺如此不尊,信不信本少爺真讓你為奴為仆。”
陸憐生一時語塞,因為是平輩,貌似離開長寧後,自己對這位債主從來都沒用過什麽敬語。
“還愣著幹嘛,要去便去,別打擾本少爺練劍。”
陸憐生實在不知該說些什麽,無奈隻能用一句謝謝,表示感謝。
但這謝謝二字還未說出口,應東流便又開口道:“老馬,把劍給這傻子防身。這傻子死外麵了倒是無所謂,但若死在了那姓賀的龜孫手上,本少爺可就很沒麵子了。”
每次陸憐生單獨出門,應東流都會讓老馬借劍,之前陸憐生每次出門買藥也是這樣。雖然陸憐生始終覺得是應東流想多了,賀仕傑再怎麽有身份,再怎麽想讓應東流難堪,又怎麽可能派人當街殺自己,要知道天子腳下,法度更甚威嚴。
這劍每次既然給了,陸憐生也就拿著了,畢竟光陰劍不重,雖會占著一隻手,但握著這樣一把絕世名劍,陸憐生始終感到很榮幸。
這場初雪在下了一夜後更小了,陸憐生走在雨酥街上,也就偶有幾片小雪落在肩頭。陸憐生用了一個秋天,多多少少了解些上京,當然每次也離不開那位姓阮的胖子軍官的帶領。
同樣的,這一次依然需要阮肥球來帶自己,去一家靠譜的驛站。阮肥球依然在南武門,檢查進出人群,但貌似擅離職守對他來說,從來都不是什麽問題,之前許多次都是這樣。
陸憐生拿不出什麽銀子來感謝阮肥球,阮肥球當然也不需要,他看似無償幫助陸憐生,實則是為了與應東流搞好關係。這不,天錦綢莊知道了阮肥球這麽一號人物後,主動送去了幾匹價值不菲的布匹。
阮肥球深知銀子隻是最淺薄的東西,與這種達官貴人搞好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陸公子,之前帶你買藥,我應該幹的還算得力吧。這次我帶你去最靠譜的驛站,你迴去後可得再向應少爺多美言幾句。”
“小人銘記阮大人幫助,迴去後必然多多提及。”
阮大人三個字可把阮肥球樂壞了,他隻不過是看守南武門的一個小軍官,雖然不少平民百姓都喊過他軍爺,但同樣也喊過別人。阮大人倒是頭一次聽人喊,阮肥球油膩的肉臉上洋溢著笑容,心裏美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