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唯有死戰
祖上徐達,開局硬剛努爾哈赤 作者:顧興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非他不想要自己的小命了,李永芳被說的臉色慘白如紙。
見終於有了一個空檔,他立馬撲通一聲跪地,渾身顫抖,磕頭如搗蒜:“各位將軍,我知錯了,是我豬油蒙了心,被那努爾哈赤蠱惑,才犯下大錯。求諸位看在往日同僚的份上,饒我一條狗命吧,我願戴罪立功,做牛做馬. . . . . .。” 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滾落,眼神中滿是恐懼與哀求。
然而,眾將怒視,無人為他的求饒所動,還是韓勇上前踹了他一腳,說道:“快說!努爾哈赤率領主力去了哪裏?要是敢瞎說,定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不敢,不敢,我保證說的都是真的。努爾哈赤率領三個旗的兵馬已經晝夜急行至鐵嶺,此刻鐵嶺恐怕是危在旦夕。”
他的話,讓眾人有些錯愕,要真是他說的這樣,恐怕鐵嶺現在真的要出事兒,這樣一來,鐵嶺、撫順、清河的防線就如同虛設了。
沈陽、遼陽也會不安全,畢竟那裏,已經沒有多少兵馬了,合計起來也就一萬人,守城這點人手根本就不夠,沈陽、遼陽可都是大城。
而此時,鐵嶺的確遇到了危機,努爾哈赤簡單休整過後,便將刀鋒,指向了鐵嶺。
賀世賢、尤世功皆是眉頭緊張,他們雖然有小兩萬人,但是士氣低落,又沒有白杆兵這兵那樣的精銳部隊?
真打起來,他們兩個心裏也沒底,而且鐵嶺城幾經戰火又多次易手,城防不能說是殘破不堪,但也絕非堅城。
再看對麵努爾哈赤,雖然沒有大型攻城器械,但是他們人數占優,又剛剛擊潰了蒙古人,生擒了宰賽士氣旺盛,又有努爾哈赤禦駕親征,怎麽看自己這邊都守不住?
“報,總兵大人不好了,我們派出去的斥候發現,女真人各部正在集結,馬上就要攻城。”
“知道了,傳我軍令,各部登城準備迎戰。”
“是。”
“世賢兄,這一戰我們恐怕是兇多吉少了,我剛才過來的時候,下麵就有不少將士議論紛紛,底下的將領雖然有所阻止,但效果不好,畢竟人言可畏。”
“不用管他們,所謂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你我帶頭在城牆上防守,我看誰敢先跑。”
“可這也不是辦法呀,唉. . . . . .,也隻能這樣了。”尤世功從來沒有這麽無助過,手下有兩萬大軍,卻像一隻腳踏進鬼門關一樣,實在是女真人帶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了,外麵的蒙古人被打得一蹶不振,狼狽逃竄的場麵,時不時的會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他自認自己手下的明軍和那些蒙古兵不相上下,如此一來,其結局大概也能預見了,畢竟外無援兵,內無士氣,死守又談何容易。
而努爾哈赤那邊也知道他這裏的基本情況,麵對鐵嶺城的兩萬明軍,努爾哈赤並不想強攻,損兵折將。
於是在攻城前夕,派了一位能言善辯的心腹前去勸降。
而這心腹,正是投金明人範文程,此人可是清朝開國的重臣,是北宋名臣範仲淹之後,其曾祖、祖父皆為明朝官員。
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範文程與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 。但此前範文程被擄過,曾度過近九年被歧視淩辱的日子,也就是在這九年間,讓他熟悉了女真人的生活環境,看到了女真人的強大。
此後才奮不顧身的投進後金的懷抱中,而曆史也證明他沒有選錯,他在後金滿清的確是位高權重,聲名顯赫,可現在卻不一樣。
努爾哈赤之所以選他,是因為範文程極具口才,曆史上在天聰三年,皇太極伐明時,範文程隨軍從征,招撫五城,還曾單騎勸降大淩河城守兵。天聰七年,他奉皇太極命勸降明將孔有德、耿仲明,還曾勸降洪承疇。可見其是個有能力的。
範文程帶著幾個騎兵就來到鐵嶺城下,扯著嗓子喊道:“總兵大人,我奉大汗之命,特來與幾位將軍商議。大汗久聞將軍大名,知曉你們皆為智勇雙全之士,實乃當世豪傑。”
“如今鐵嶺城危如累卵,我觀城中之景,心有戚戚焉。君率將士堅守於此,忠勇可嘉,然外無援兵,內耗日積,恰似困獸猶鬥,徒增悲戚。 ”
“想我大金大汗努爾哈赤,雄才大略,誌在扭轉乾坤,救萬民於水火。大汗素聞將軍大名,讚將軍有古之名將風範,愛才之心拳拳。如今明朝氣數已盡,朝堂之上,奸佞當道,忠良蒙冤;朝外之境,民生凋敝,哀鴻遍野。將軍為這樣的朝廷守此孤城,即便捐軀,又何異於明珠暗投?”
“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將軍一身武藝,滿腔熱血,若能順應大勢,轉投大汗麾下,非但麾下眾將士性命得以保全,更能隨大汗成就不世之功。彼時,青史留名,傳頌將軍之賢達抉擇;封妻蔭子,盡享榮華富貴之生活。此乃兩全其美之良策。”
“況且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大汗胸懷壯誌,正待你這樣的豪傑共創大業。”
範文程不愧是滿清的開國重臣,年紀輕輕便初露鋒芒,所言之話不差於沉寂官場幾十年的老狐狸。
明軍這邊有不少人為之心動,大明朝腐朽不腐朽,他們不知道,但是軍餉沒發全,想讓他們全心全意的買命難啊!
剛何況能活著誰也不想死,不過賀世賢可沒想給自己留這條後路,他站在城頭,目光冷峻,看著下麵的範文程怒喝道:“呸!你算什麽東西?我觀你衣著,應當是漢人,卻為賊人搖尾乞憐,你的聖賢書都讀走狗肚子裏去了嗎?”
“你迴去告訴努爾哈赤,我賀世賢從一個無名小卒,在沙場上一刀一槍拚到如今總兵之位,靠的就是一腔熱血,不畏生死。我要是貪生怕死之徒,早不知死在哪場混戰中了,怎會受他這等招安!”
見終於有了一個空檔,他立馬撲通一聲跪地,渾身顫抖,磕頭如搗蒜:“各位將軍,我知錯了,是我豬油蒙了心,被那努爾哈赤蠱惑,才犯下大錯。求諸位看在往日同僚的份上,饒我一條狗命吧,我願戴罪立功,做牛做馬. . . . . .。” 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滾落,眼神中滿是恐懼與哀求。
然而,眾將怒視,無人為他的求饒所動,還是韓勇上前踹了他一腳,說道:“快說!努爾哈赤率領主力去了哪裏?要是敢瞎說,定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不敢,不敢,我保證說的都是真的。努爾哈赤率領三個旗的兵馬已經晝夜急行至鐵嶺,此刻鐵嶺恐怕是危在旦夕。”
他的話,讓眾人有些錯愕,要真是他說的這樣,恐怕鐵嶺現在真的要出事兒,這樣一來,鐵嶺、撫順、清河的防線就如同虛設了。
沈陽、遼陽也會不安全,畢竟那裏,已經沒有多少兵馬了,合計起來也就一萬人,守城這點人手根本就不夠,沈陽、遼陽可都是大城。
而此時,鐵嶺的確遇到了危機,努爾哈赤簡單休整過後,便將刀鋒,指向了鐵嶺。
賀世賢、尤世功皆是眉頭緊張,他們雖然有小兩萬人,但是士氣低落,又沒有白杆兵這兵那樣的精銳部隊?
真打起來,他們兩個心裏也沒底,而且鐵嶺城幾經戰火又多次易手,城防不能說是殘破不堪,但也絕非堅城。
再看對麵努爾哈赤,雖然沒有大型攻城器械,但是他們人數占優,又剛剛擊潰了蒙古人,生擒了宰賽士氣旺盛,又有努爾哈赤禦駕親征,怎麽看自己這邊都守不住?
“報,總兵大人不好了,我們派出去的斥候發現,女真人各部正在集結,馬上就要攻城。”
“知道了,傳我軍令,各部登城準備迎戰。”
“是。”
“世賢兄,這一戰我們恐怕是兇多吉少了,我剛才過來的時候,下麵就有不少將士議論紛紛,底下的將領雖然有所阻止,但效果不好,畢竟人言可畏。”
“不用管他們,所謂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你我帶頭在城牆上防守,我看誰敢先跑。”
“可這也不是辦法呀,唉. . . . . .,也隻能這樣了。”尤世功從來沒有這麽無助過,手下有兩萬大軍,卻像一隻腳踏進鬼門關一樣,實在是女真人帶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了,外麵的蒙古人被打得一蹶不振,狼狽逃竄的場麵,時不時的會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他自認自己手下的明軍和那些蒙古兵不相上下,如此一來,其結局大概也能預見了,畢竟外無援兵,內無士氣,死守又談何容易。
而努爾哈赤那邊也知道他這裏的基本情況,麵對鐵嶺城的兩萬明軍,努爾哈赤並不想強攻,損兵折將。
於是在攻城前夕,派了一位能言善辯的心腹前去勸降。
而這心腹,正是投金明人範文程,此人可是清朝開國的重臣,是北宋名臣範仲淹之後,其曾祖、祖父皆為明朝官員。
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範文程與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 。但此前範文程被擄過,曾度過近九年被歧視淩辱的日子,也就是在這九年間,讓他熟悉了女真人的生活環境,看到了女真人的強大。
此後才奮不顧身的投進後金的懷抱中,而曆史也證明他沒有選錯,他在後金滿清的確是位高權重,聲名顯赫,可現在卻不一樣。
努爾哈赤之所以選他,是因為範文程極具口才,曆史上在天聰三年,皇太極伐明時,範文程隨軍從征,招撫五城,還曾單騎勸降大淩河城守兵。天聰七年,他奉皇太極命勸降明將孔有德、耿仲明,還曾勸降洪承疇。可見其是個有能力的。
範文程帶著幾個騎兵就來到鐵嶺城下,扯著嗓子喊道:“總兵大人,我奉大汗之命,特來與幾位將軍商議。大汗久聞將軍大名,知曉你們皆為智勇雙全之士,實乃當世豪傑。”
“如今鐵嶺城危如累卵,我觀城中之景,心有戚戚焉。君率將士堅守於此,忠勇可嘉,然外無援兵,內耗日積,恰似困獸猶鬥,徒增悲戚。 ”
“想我大金大汗努爾哈赤,雄才大略,誌在扭轉乾坤,救萬民於水火。大汗素聞將軍大名,讚將軍有古之名將風範,愛才之心拳拳。如今明朝氣數已盡,朝堂之上,奸佞當道,忠良蒙冤;朝外之境,民生凋敝,哀鴻遍野。將軍為這樣的朝廷守此孤城,即便捐軀,又何異於明珠暗投?”
“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將軍一身武藝,滿腔熱血,若能順應大勢,轉投大汗麾下,非但麾下眾將士性命得以保全,更能隨大汗成就不世之功。彼時,青史留名,傳頌將軍之賢達抉擇;封妻蔭子,盡享榮華富貴之生活。此乃兩全其美之良策。”
“況且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大汗胸懷壯誌,正待你這樣的豪傑共創大業。”
範文程不愧是滿清的開國重臣,年紀輕輕便初露鋒芒,所言之話不差於沉寂官場幾十年的老狐狸。
明軍這邊有不少人為之心動,大明朝腐朽不腐朽,他們不知道,但是軍餉沒發全,想讓他們全心全意的買命難啊!
剛何況能活著誰也不想死,不過賀世賢可沒想給自己留這條後路,他站在城頭,目光冷峻,看著下麵的範文程怒喝道:“呸!你算什麽東西?我觀你衣著,應當是漢人,卻為賊人搖尾乞憐,你的聖賢書都讀走狗肚子裏去了嗎?”
“你迴去告訴努爾哈赤,我賀世賢從一個無名小卒,在沙場上一刀一槍拚到如今總兵之位,靠的就是一腔熱血,不畏生死。我要是貪生怕死之徒,早不知死在哪場混戰中了,怎會受他這等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