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京城風雲突變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子塵幾人得了李伯玉肯定的答複,十分歡喜,當下便上樓收拾東西打算出發。
趙小山趁機湊過去對李伯玉表達不滿:
“伯玉,為啥讓他們去府裏住,我看這幾個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李伯玉也不知道自己這麽做對不對,隻迴答道:
“我不過是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罷了,若沒有鄉君,此刻的我說不定也混在他們身邊,住在嘈雜的客棧裏等著考試,考上了榮歸故裏,考不上連迴家的船費都湊不齊。
雖然同他們交情不深,但都是同鄉,能幫一點是一點吧,隻不過提供個讀書的地方,也沒什麽影響。”
主人都這麽說了,趙小山也無話可說,出門叫了一輛馬車。
等幾人坐在車裏出發時才注意到趙小山,頓時對他的身份感到好奇。
從趙小山嘴裏得知他隻是李伯玉的書童時,那個叫梁寅城的老毛病又要犯,剛想說兩句酸話,被其他人及時拉住了。
李伯玉見幾人的小動作也不禁為自己剛才一時的心軟衝動感到後悔。
等到了地方,幾人見到闊氣的侯府,嘴裏嘖嘖感慨,他們此時才真正意識到,李伯玉真的不是剛中舉時的窮酸書生了,是攀上了宗室的大樹,實現階層跨越了。
此時幾人對李伯玉的態度也變成了恭維討好,就連嘴最臭的梁寅城都乖乖閉上了嘴。
李伯玉本就不是多麽苛刻的人,將幾人領到前院客房後還安排下人準備好茶飯。
幾人見此紛紛搖頭,表示自己帶了銀錢,到飯點了可以出去吃,不勞煩了雲雲。
趙小山這次出來打圓場道:“小的乃鄉君派來隨我家爺進京趕考的小管事,有什麽事幾位爺來找我就行,幾位爺今天初來乍到,我們府裏怎麽也要表示一二,這頓飯就這吃,明天幾位爺再出去吃。”
李伯玉不想趙小山為了自己甘願充當侯府的下人,頓時感動不已。
他們出來時已是中午,下午李伯玉和幾人聚在一起說著中舉後各自的際遇和來時一路的見聞,相談甚歡。
之後馬恭迴作為未來的妹婿也被拉了過來,一起陪聊。
幾人本來對馬恭迴的白身身份頗為看輕,等談起來後才發現此人學識紮實有見地,實在不像連童生都考不中的樣子。
麵對幾人疑惑的眼光,李伯玉將馬恭迴的問題說了一遍,最後還帶著期翼的問起幾人有沒有什麽好辦法能幫忙。
杜子塵比較熱心,當下便道:
“恭迴這樣的症狀我也聽說過,我們郡有一個學子也是如此,平日讀書十分勤勉,每個先生都誇讚他聰明有天賦,但他一考試便緊張,試了十多次考到了二十多歲還是克服不了,最後也隻能放棄學業,轉投商路。”
馬恭迴剛開始聽還以為找到了前輩,有了解決之道,結果到現在才發現這前輩成了商人,一時頗為失望。
倒是那梁寅城想了想提議道:“伯玉兄,我倒是有一個方法,不知可行否。既然恭迴一進考院就緊張,那你就在家專門建一個類似考院的地方,讓他多排練幾次考試,搜身發卷巡查都來一遍,甚至時間也嚴格把控,讓他多體驗幾遍,說不定就能慢慢克服了。”
這個主意好!
馬恭迴之所以緊張還是不適應考院的環境,加之太過重視,才會反應那麽大。
可一旦他適應了考院的環境,見到了那裏就像在家裏一樣,抵觸心理必然小,說不定真能解決問題。
李伯玉想到此對梁寅城佩服的五體投地,對他上午的無禮一筆抹去。兩人重又恢複了相談甚歡的狀態。
馬恭迴也覺得這個方法很不錯,在一旁越想越激動,恨不得現在就飛奔迴密水,將家裏改造成考院的樣子進行實驗。
趙小山覺得這就是模擬考試的意思,甚至還倡議李伯玉可以按照正經考試的樣子出題,增加模擬考試的還原度。
獲得幾人的認可後,趙小山思維再次發散,又提議道:
“爺,鄉君不是有一個書坊麽,咱也可以將曆年春闈秋闈的考試題目收集起來,做成冊子進行售賣,若是能淘到狀元榜眼的文章作為範文放在後麵更好。”
“要不咱就在青州府找塊地方,改造成考院的樣子,打造成專門進行模擬訓練的場所,以後每年春闈秋闈前都可以在裏麵進行幾次模擬考試。”
在場的幾人越聽眼睛越亮,杜子塵直說道:“怪不得人家說底蘊,一個其貌不揚的下人都有如此慧根,淳郡公不愧是皇親國戚。”
趙小山:……
你才其貌不揚,你全家都其貌不揚。
李伯玉不好意思的看了看趙小山,眼底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晚上,趙小山張羅了一桌好飯菜,讓幾位“爺”好一頓吃喝。
事後趙小山報賬,這頓飯光酒菜就花了五兩銀子。
李伯玉那麽普通的一桌飯菜竟然這麽貴,登時瞪大了眼睛,“怎麽可能,我們一桌子五個人一共才六道菜,其中才兩道肉菜,怎麽能這麽貴。”
趙小山充分扮演了一個好“管家”的身份,撥了撥算盤告訴他:“飯菜不值錢,一壇子酒二兩,你們一共喝了兩壇子。”
李伯玉要抓狂,“那你為什麽買那麽貴的酒,普通的黃酒不行麽?!”
“不行啊,您是爺,爺就得吃得好喝的好才行。”
李伯玉氣的抓心撓肝又奈何不得趙小山。
接下來的幾天裏李伯玉一想到一頓飯就吃進去五兩銀子,再沒敢隨便招唿幾人一起吃喝。
他們幾個在家備考時,趙小山偶爾出門走走逛逛。
春闈三年一次,每一次都是轟動京城的大事,很多舉子湊在一起探討今年的主考官是誰,會朝哪個方向考。
甚至世麵上還流通了好幾個版本的小道消息,都說這是絕對機密的,今年一定會考這個題目,價格一度攀到了一百兩一個消息。
趙小山本來想給李伯玉購買一個的,讓其嚴厲製止了。
李伯玉說了,今年寧可落榜不花那冤枉錢。
有時候趙小山走走,還會想起在密水大牢時萍水相逢的獄友——何言昌,想起他迴到京城還給自己寫過信,讓自己來了京城後聯係他。
趙小山還記得那封信上說的地址,又特意派人去打聽了一下,發現那地方住的都是當官的人家。
而何家正是當朝的二品武威將軍何正遒家。
何正遒本是軍事六鎮出身,現在在京城管著京郊大營的軍防,位高權重,深的陛下信任。
趙小山聽說這事簡直驚呆了,他想過何言昌家是經商的,也猜想過他家是當官的,但萬萬沒想到他們家竟然是武將世家。
沒看出來啊。
一個武將世家的孩子怎麽跑到了密水?還被關在大牢裏半年多?
趙小山吃驚之餘派人繼續打聽,可朱豐收畢竟人生地不熟,打聽了一圈也沒打聽到何言昌是何許人也。
何正遒一共有六子,三嫡子三庶子,每個人名他都打聽清楚了,沒有一個叫何言昌的。
哪怕隔了房的他都問了,也沒聽說哪個叫何言昌。
趙小山也納悶了,若不是何正遒家的兒孫,何言昌何至於將這個地址留給自己呢。
出於謹慎考慮,趙小山想了一會,決定暫時不和何言昌聯係。
京城的水渾,不是他能攪動的了的。
而且這人本就是萍水相逢的,還是隨風而逝吧。
臨近大考,就在李伯玉掰著手指頭倒計時時,宮裏突然傳來消息:皇帝生病了。
所有舉子都驚了,皇帝病了,這並不是什麽好兆頭。
若是普通小病,定不會傳的滿城風雨。
那一定是大病了,病的起不來的那種,才會引起這麽大的轟動。
皇帝年紀大了,馬上六十歲的人了,這一年多的時間據說經常和幾個兒子慪氣,聽說去年就被氣病倒一次了。
沒想到這次又病了,還是趕在這麽個時候。
舉子們的心都揪了起來。
會試以後便是殿試,殿試必須是皇帝親自主持,欽定前三甲的名次方可。
若皇帝沒有起色,殿試還能正常舉行麽。
若皇帝大病不愈直接殯天歸西,朝廷必然要先國葬,等新皇登基後再考,要拖到什麽時候。
尤其是現在京城局勢不明,幾個皇子彼此勢均力敵,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絕對優勢者。
大皇子和太子一個占長一個占嫡,之前就鬥的勢同水火,三皇子的勢力雖被重創,但其母妃始終受寵,其外家還掌握著京畿大營的大權,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若此時皇帝有了三長兩短,京城局勢必然亂。
想到這,李伯玉等人頓時心事重重。
客房裏原本熱火朝天的讀書氛圍也蕩然無存。
趙小山這個“大管家”這幾天通過買酒買菜也嗅到了一絲不安的氣息。
這幾天大街上雖然還是熙熙攘攘,但明顯客流量變少了,街上巡邏的兵甲也多了。
而且京城的物價在漲,不論是酒水還是肉菜。
很明顯,京城的城門現在把控十分嚴格。
趙小山一時也頗為緊張,他不喜歡出門的根本原因就是怕卷入未知的危險了。
現在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自己真是倒黴到家了,就是陪著一起出來考試,能都遇到這種事。
為了吸取上次在青州府被蒙人抓住的教訓,他這次在京城真的老實很多。
輕易不上街,上街就逛買吃,從不主動惹禍。
就連何家都是打聽了幾句就完,生怕被人順藤摸瓜找上門再給李伯玉帶來危險。
誰知道都這麽低調了都不行,真是無語了。
共同學習的日子裏,李伯玉和另外幾個舉子的關係更進一步。
察覺到了京城氣氛有異,李伯玉甚至提議讓幾人將客棧的房間退了,直接搬到侯府的客房住。
杜子塵幾人最開始還推脫,等當晚迴去時被士兵攔在路上好一頓盤問後才害怕起來。
第二天便拖著大包小裹都搬了過來。
沉默的等待中,考試前六天,眾人終於等到了朝廷頒布的公文告示:會試正常進行,一切流程均由太子監理,殿試亦然。
消息一出,京城為之嘩然。
難道說皇帝真的病重到連殿試都不能正常主持了?
前段時間已然被皇帝厭棄的太子這次又重被重視,這是要繼承大統的準備了?
一時間各種猜測甚囂塵上,為本就緊張的局勢又蒙上了一層陰雲。
趙小山趁機湊過去對李伯玉表達不滿:
“伯玉,為啥讓他們去府裏住,我看這幾個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李伯玉也不知道自己這麽做對不對,隻迴答道:
“我不過是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罷了,若沒有鄉君,此刻的我說不定也混在他們身邊,住在嘈雜的客棧裏等著考試,考上了榮歸故裏,考不上連迴家的船費都湊不齊。
雖然同他們交情不深,但都是同鄉,能幫一點是一點吧,隻不過提供個讀書的地方,也沒什麽影響。”
主人都這麽說了,趙小山也無話可說,出門叫了一輛馬車。
等幾人坐在車裏出發時才注意到趙小山,頓時對他的身份感到好奇。
從趙小山嘴裏得知他隻是李伯玉的書童時,那個叫梁寅城的老毛病又要犯,剛想說兩句酸話,被其他人及時拉住了。
李伯玉見幾人的小動作也不禁為自己剛才一時的心軟衝動感到後悔。
等到了地方,幾人見到闊氣的侯府,嘴裏嘖嘖感慨,他們此時才真正意識到,李伯玉真的不是剛中舉時的窮酸書生了,是攀上了宗室的大樹,實現階層跨越了。
此時幾人對李伯玉的態度也變成了恭維討好,就連嘴最臭的梁寅城都乖乖閉上了嘴。
李伯玉本就不是多麽苛刻的人,將幾人領到前院客房後還安排下人準備好茶飯。
幾人見此紛紛搖頭,表示自己帶了銀錢,到飯點了可以出去吃,不勞煩了雲雲。
趙小山這次出來打圓場道:“小的乃鄉君派來隨我家爺進京趕考的小管事,有什麽事幾位爺來找我就行,幾位爺今天初來乍到,我們府裏怎麽也要表示一二,這頓飯就這吃,明天幾位爺再出去吃。”
李伯玉不想趙小山為了自己甘願充當侯府的下人,頓時感動不已。
他們出來時已是中午,下午李伯玉和幾人聚在一起說著中舉後各自的際遇和來時一路的見聞,相談甚歡。
之後馬恭迴作為未來的妹婿也被拉了過來,一起陪聊。
幾人本來對馬恭迴的白身身份頗為看輕,等談起來後才發現此人學識紮實有見地,實在不像連童生都考不中的樣子。
麵對幾人疑惑的眼光,李伯玉將馬恭迴的問題說了一遍,最後還帶著期翼的問起幾人有沒有什麽好辦法能幫忙。
杜子塵比較熱心,當下便道:
“恭迴這樣的症狀我也聽說過,我們郡有一個學子也是如此,平日讀書十分勤勉,每個先生都誇讚他聰明有天賦,但他一考試便緊張,試了十多次考到了二十多歲還是克服不了,最後也隻能放棄學業,轉投商路。”
馬恭迴剛開始聽還以為找到了前輩,有了解決之道,結果到現在才發現這前輩成了商人,一時頗為失望。
倒是那梁寅城想了想提議道:“伯玉兄,我倒是有一個方法,不知可行否。既然恭迴一進考院就緊張,那你就在家專門建一個類似考院的地方,讓他多排練幾次考試,搜身發卷巡查都來一遍,甚至時間也嚴格把控,讓他多體驗幾遍,說不定就能慢慢克服了。”
這個主意好!
馬恭迴之所以緊張還是不適應考院的環境,加之太過重視,才會反應那麽大。
可一旦他適應了考院的環境,見到了那裏就像在家裏一樣,抵觸心理必然小,說不定真能解決問題。
李伯玉想到此對梁寅城佩服的五體投地,對他上午的無禮一筆抹去。兩人重又恢複了相談甚歡的狀態。
馬恭迴也覺得這個方法很不錯,在一旁越想越激動,恨不得現在就飛奔迴密水,將家裏改造成考院的樣子進行實驗。
趙小山覺得這就是模擬考試的意思,甚至還倡議李伯玉可以按照正經考試的樣子出題,增加模擬考試的還原度。
獲得幾人的認可後,趙小山思維再次發散,又提議道:
“爺,鄉君不是有一個書坊麽,咱也可以將曆年春闈秋闈的考試題目收集起來,做成冊子進行售賣,若是能淘到狀元榜眼的文章作為範文放在後麵更好。”
“要不咱就在青州府找塊地方,改造成考院的樣子,打造成專門進行模擬訓練的場所,以後每年春闈秋闈前都可以在裏麵進行幾次模擬考試。”
在場的幾人越聽眼睛越亮,杜子塵直說道:“怪不得人家說底蘊,一個其貌不揚的下人都有如此慧根,淳郡公不愧是皇親國戚。”
趙小山:……
你才其貌不揚,你全家都其貌不揚。
李伯玉不好意思的看了看趙小山,眼底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晚上,趙小山張羅了一桌好飯菜,讓幾位“爺”好一頓吃喝。
事後趙小山報賬,這頓飯光酒菜就花了五兩銀子。
李伯玉那麽普通的一桌飯菜竟然這麽貴,登時瞪大了眼睛,“怎麽可能,我們一桌子五個人一共才六道菜,其中才兩道肉菜,怎麽能這麽貴。”
趙小山充分扮演了一個好“管家”的身份,撥了撥算盤告訴他:“飯菜不值錢,一壇子酒二兩,你們一共喝了兩壇子。”
李伯玉要抓狂,“那你為什麽買那麽貴的酒,普通的黃酒不行麽?!”
“不行啊,您是爺,爺就得吃得好喝的好才行。”
李伯玉氣的抓心撓肝又奈何不得趙小山。
接下來的幾天裏李伯玉一想到一頓飯就吃進去五兩銀子,再沒敢隨便招唿幾人一起吃喝。
他們幾個在家備考時,趙小山偶爾出門走走逛逛。
春闈三年一次,每一次都是轟動京城的大事,很多舉子湊在一起探討今年的主考官是誰,會朝哪個方向考。
甚至世麵上還流通了好幾個版本的小道消息,都說這是絕對機密的,今年一定會考這個題目,價格一度攀到了一百兩一個消息。
趙小山本來想給李伯玉購買一個的,讓其嚴厲製止了。
李伯玉說了,今年寧可落榜不花那冤枉錢。
有時候趙小山走走,還會想起在密水大牢時萍水相逢的獄友——何言昌,想起他迴到京城還給自己寫過信,讓自己來了京城後聯係他。
趙小山還記得那封信上說的地址,又特意派人去打聽了一下,發現那地方住的都是當官的人家。
而何家正是當朝的二品武威將軍何正遒家。
何正遒本是軍事六鎮出身,現在在京城管著京郊大營的軍防,位高權重,深的陛下信任。
趙小山聽說這事簡直驚呆了,他想過何言昌家是經商的,也猜想過他家是當官的,但萬萬沒想到他們家竟然是武將世家。
沒看出來啊。
一個武將世家的孩子怎麽跑到了密水?還被關在大牢裏半年多?
趙小山吃驚之餘派人繼續打聽,可朱豐收畢竟人生地不熟,打聽了一圈也沒打聽到何言昌是何許人也。
何正遒一共有六子,三嫡子三庶子,每個人名他都打聽清楚了,沒有一個叫何言昌的。
哪怕隔了房的他都問了,也沒聽說哪個叫何言昌。
趙小山也納悶了,若不是何正遒家的兒孫,何言昌何至於將這個地址留給自己呢。
出於謹慎考慮,趙小山想了一會,決定暫時不和何言昌聯係。
京城的水渾,不是他能攪動的了的。
而且這人本就是萍水相逢的,還是隨風而逝吧。
臨近大考,就在李伯玉掰著手指頭倒計時時,宮裏突然傳來消息:皇帝生病了。
所有舉子都驚了,皇帝病了,這並不是什麽好兆頭。
若是普通小病,定不會傳的滿城風雨。
那一定是大病了,病的起不來的那種,才會引起這麽大的轟動。
皇帝年紀大了,馬上六十歲的人了,這一年多的時間據說經常和幾個兒子慪氣,聽說去年就被氣病倒一次了。
沒想到這次又病了,還是趕在這麽個時候。
舉子們的心都揪了起來。
會試以後便是殿試,殿試必須是皇帝親自主持,欽定前三甲的名次方可。
若皇帝沒有起色,殿試還能正常舉行麽。
若皇帝大病不愈直接殯天歸西,朝廷必然要先國葬,等新皇登基後再考,要拖到什麽時候。
尤其是現在京城局勢不明,幾個皇子彼此勢均力敵,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絕對優勢者。
大皇子和太子一個占長一個占嫡,之前就鬥的勢同水火,三皇子的勢力雖被重創,但其母妃始終受寵,其外家還掌握著京畿大營的大權,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若此時皇帝有了三長兩短,京城局勢必然亂。
想到這,李伯玉等人頓時心事重重。
客房裏原本熱火朝天的讀書氛圍也蕩然無存。
趙小山這個“大管家”這幾天通過買酒買菜也嗅到了一絲不安的氣息。
這幾天大街上雖然還是熙熙攘攘,但明顯客流量變少了,街上巡邏的兵甲也多了。
而且京城的物價在漲,不論是酒水還是肉菜。
很明顯,京城的城門現在把控十分嚴格。
趙小山一時也頗為緊張,他不喜歡出門的根本原因就是怕卷入未知的危險了。
現在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自己真是倒黴到家了,就是陪著一起出來考試,能都遇到這種事。
為了吸取上次在青州府被蒙人抓住的教訓,他這次在京城真的老實很多。
輕易不上街,上街就逛買吃,從不主動惹禍。
就連何家都是打聽了幾句就完,生怕被人順藤摸瓜找上門再給李伯玉帶來危險。
誰知道都這麽低調了都不行,真是無語了。
共同學習的日子裏,李伯玉和另外幾個舉子的關係更進一步。
察覺到了京城氣氛有異,李伯玉甚至提議讓幾人將客棧的房間退了,直接搬到侯府的客房住。
杜子塵幾人最開始還推脫,等當晚迴去時被士兵攔在路上好一頓盤問後才害怕起來。
第二天便拖著大包小裹都搬了過來。
沉默的等待中,考試前六天,眾人終於等到了朝廷頒布的公文告示:會試正常進行,一切流程均由太子監理,殿試亦然。
消息一出,京城為之嘩然。
難道說皇帝真的病重到連殿試都不能正常主持了?
前段時間已然被皇帝厭棄的太子這次又重被重視,這是要繼承大統的準備了?
一時間各種猜測甚囂塵上,為本就緊張的局勢又蒙上了一層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