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二號車手的較量
F1車手:一支新車隊一個傳奇 作者:馬奧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易斯,職業生涯第112個杆位,每一次都在刷新曆史,但今天這一圈應該是你生涯最重要的飛馳圈之一吧?”
這次負責賽後排位賽前3采訪的人是巴頓,漢密爾頓的前隊友之一,他想看看漢密爾頓拿到這場杆位後的感受。
“衝線之前我都很緊張,生怕一個錯誤毀掉一切,現在我老了,沒辦法像年輕人一樣能夠在60分鍾保持這種高壓注意力,但最後結果是可喜的,我拿到了杆位,尤其是隊友給我拉的尾流至關重要。”漢密爾頓迴應道,他還想不服老,但年齡確實擺在那,身體各項機能會逐漸開始下滑。
“明天你的爭冠對手維斯塔潘就在旁邊,隊友則在身後,能跟現場觀眾談談你的期望嗎?”巴頓繼續問道。
“很明顯,冠軍是我唯一一個目標,我會竭盡全力把獎杯帶迴車隊工廠,今天衝刺賽長距離表現十分喜人,希望明天還能保持這種速度。”漢密爾頓笑著說道,他對於車隊的長距離性能感到非常樂觀。
不過漢密爾頓的樂觀在正賽發車戛然而止,同樣遇到麻煩的還有直接競爭對手維斯塔潘。
周日正賽依舊是多雲的條件,天空中飄著雲,但不會感到很冷,11月的奧斯丁最起碼比拉斯維加斯暖和。
發車格聚集著許多演員和老板,他們好奇看著對他們來說特別新鮮的事物,埃隆也在其中,不過他並不像其他老板一樣東走西顧,而是待在沙特阿美所在的位置,跟兩位車手進行交談。
“馬林康,我已經了解今年很多比賽的情況,表現真的很好。”埃隆率先找到馬林康,跟自己談幾句。
“謝謝,今年能到這種程度確實很不錯,但我其實覺得還有可以提升的地方。”馬林康笑著說道,麵前可是他的大老板兼偶像之一。
“年輕人夠謙虛的,我喜歡,賽季結束後我可能會給你一個驚喜。”埃隆迴應道,一開口就是獎勵。
“哦?該不會是我想要的那個吧?”馬林康的好奇心上來了,有一件事是他一直想和楊晨怡做的,但一般情況下這種機會也輪不到他。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保證你喜歡,繼續好好跑比賽。”埃隆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說道。
“放心,我會的。”
埃隆並沒有說這個獎勵具體內容是什麽,也沒有具體要求,但馬林康還是想在這場拿出表現給老板留下好印象。
而奧斯丁的第一圈或許是馬林康職業生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一圈,甚至比當初拿到勝利還要好。
“所有賽車已經結束暖胎圈迴到發車格,五盞紅燈亮起熄滅,奧斯丁的正賽正式開始,前兩位發車並不好,後麵馬林康和諾裏斯左右開弓直接來到1-2。進入1號彎,馬林康占據線路優勢領跑比賽,後麵則是諾裏斯和勒克萊爾,漢密爾頓和維斯塔潘直接掉到4-5。”雅克說道。
“好像兩位發車出去後頓了一下,沒有完全把速度提起來,後麵馬林康和諾裏斯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等會迴放可以看看發生什麽。”阿隆索分析道,這種問題他也不是沒碰到過。
現場直播給到的迴放鏡頭確實跟阿隆索猜測差不多,都是發車後稍微卡了零點幾秒,但這點時間足以讓他們提速時間更長導致位置往下掉,得虧1號彎距離並不遠,加上走線讓他們位置不會掉太多。
事實上,勒克萊爾是前5發車最好的,馬林康和諾裏斯的發車反應隻能算正常,但他們就是抓住機會先占據位置再說。
一圈過後,馬林康直接拉開超過1.2秒差距,他在最後一段開得特別狠,幾乎是按照排位賽模式跑的,但也僅此而已,自己清楚這不是衝刺賽,可以瘋狂壓榨輪胎,也不是盧塞爾這種每一圈都要當排位賽一樣跑。
這是馬林康最舒服的時候,但隊友漢密爾頓並非如此,車隊一時半會也不知道該如何製定策略和指令,發車掉到第4後,一邊要嚐試過掉勒克萊爾,一邊則要麵對維斯塔潘進攻。
紅牛可以讓諾裏斯盡可能壓住節奏,也可以瞬間加快節奏,靈活切換模式,但沙特阿美沒辦法讓馬林康壓速度,這是來自積分榜領先的自信。
接下來10圈,馬林康直接拉開超過10秒的優勢,這主要是諾裏斯在瘋狂壓速度,給身後纏鬥混亂製造空間,但維斯塔潘就愣是過不掉漢密爾頓,反而漢密爾頓把勒克萊爾給超了。
“蘭多,提速吧,盡可能拉開和漢密爾頓的差距,現在馬林康一圈比你快1秒,你跟他已經差10秒。”伯德在無線電告訴諾裏斯現在的賽道情況及策略。
“馬林康這麽快?什麽?”諾裏斯聽完後震驚了,他萬萬想不到馬林康學著昨天漢密爾頓玩法瘋狂拉開差距。
但事實上,馬林康第3圈就開始開養生車來保護輪胎,諾裏斯則在部分彎道把速度壓得特別低,就是為了幫維斯塔潘製造超車空間,但這個策略通過實際證明沒有奏效。
“提速,匹配馬林康的節奏。”伯德再次在無線電說道,這次諾裏斯並沒有迴複,而是用行動做出迴應。
不過馬林康很快就知道身後車手提速的嚐試,他並沒有像剛開始一樣改變節奏猛拉差距,就每一圈比你快一點點,但又不快太多,一副完全拿他沒辦法的樣子。
後麵漢密爾頓倒也不急著對諾裏斯動作,始終就跟在他後麵1秒左右,反正排名排在維斯塔潘前麵,最著急的會是對手而不是自己。
到這個時候拚的已經不隻是賽道上的表現和成績,還有兩位車手的心態,尤其他們兩位都是曆史級別的傳奇車手,誰能在這場馬拉鬆笑到最後,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從第20圈開始,包括前排車手在內的大部分使用中性胎發車的車手迎來一停,輪胎磨損情況跟衝刺賽差不多,一套中性胎跑20圈左右就會進入衰竭點。
不同車隊在一停使用不同戰術,馬林康選擇使用第二套中性胎,漢密爾頓也是如此,兩台紅牛和勒克萊爾都是中性胎換軟胎,後麵甚至有大膽嚐試中性胎換硬胎的。
“我們很久沒看到這種策略戰,這場的胎耗會變得很有意思,距離比賽結束還剩下32圈,萬事皆有可能。”
這次負責賽後排位賽前3采訪的人是巴頓,漢密爾頓的前隊友之一,他想看看漢密爾頓拿到這場杆位後的感受。
“衝線之前我都很緊張,生怕一個錯誤毀掉一切,現在我老了,沒辦法像年輕人一樣能夠在60分鍾保持這種高壓注意力,但最後結果是可喜的,我拿到了杆位,尤其是隊友給我拉的尾流至關重要。”漢密爾頓迴應道,他還想不服老,但年齡確實擺在那,身體各項機能會逐漸開始下滑。
“明天你的爭冠對手維斯塔潘就在旁邊,隊友則在身後,能跟現場觀眾談談你的期望嗎?”巴頓繼續問道。
“很明顯,冠軍是我唯一一個目標,我會竭盡全力把獎杯帶迴車隊工廠,今天衝刺賽長距離表現十分喜人,希望明天還能保持這種速度。”漢密爾頓笑著說道,他對於車隊的長距離性能感到非常樂觀。
不過漢密爾頓的樂觀在正賽發車戛然而止,同樣遇到麻煩的還有直接競爭對手維斯塔潘。
周日正賽依舊是多雲的條件,天空中飄著雲,但不會感到很冷,11月的奧斯丁最起碼比拉斯維加斯暖和。
發車格聚集著許多演員和老板,他們好奇看著對他們來說特別新鮮的事物,埃隆也在其中,不過他並不像其他老板一樣東走西顧,而是待在沙特阿美所在的位置,跟兩位車手進行交談。
“馬林康,我已經了解今年很多比賽的情況,表現真的很好。”埃隆率先找到馬林康,跟自己談幾句。
“謝謝,今年能到這種程度確實很不錯,但我其實覺得還有可以提升的地方。”馬林康笑著說道,麵前可是他的大老板兼偶像之一。
“年輕人夠謙虛的,我喜歡,賽季結束後我可能會給你一個驚喜。”埃隆迴應道,一開口就是獎勵。
“哦?該不會是我想要的那個吧?”馬林康的好奇心上來了,有一件事是他一直想和楊晨怡做的,但一般情況下這種機會也輪不到他。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保證你喜歡,繼續好好跑比賽。”埃隆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說道。
“放心,我會的。”
埃隆並沒有說這個獎勵具體內容是什麽,也沒有具體要求,但馬林康還是想在這場拿出表現給老板留下好印象。
而奧斯丁的第一圈或許是馬林康職業生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一圈,甚至比當初拿到勝利還要好。
“所有賽車已經結束暖胎圈迴到發車格,五盞紅燈亮起熄滅,奧斯丁的正賽正式開始,前兩位發車並不好,後麵馬林康和諾裏斯左右開弓直接來到1-2。進入1號彎,馬林康占據線路優勢領跑比賽,後麵則是諾裏斯和勒克萊爾,漢密爾頓和維斯塔潘直接掉到4-5。”雅克說道。
“好像兩位發車出去後頓了一下,沒有完全把速度提起來,後麵馬林康和諾裏斯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等會迴放可以看看發生什麽。”阿隆索分析道,這種問題他也不是沒碰到過。
現場直播給到的迴放鏡頭確實跟阿隆索猜測差不多,都是發車後稍微卡了零點幾秒,但這點時間足以讓他們提速時間更長導致位置往下掉,得虧1號彎距離並不遠,加上走線讓他們位置不會掉太多。
事實上,勒克萊爾是前5發車最好的,馬林康和諾裏斯的發車反應隻能算正常,但他們就是抓住機會先占據位置再說。
一圈過後,馬林康直接拉開超過1.2秒差距,他在最後一段開得特別狠,幾乎是按照排位賽模式跑的,但也僅此而已,自己清楚這不是衝刺賽,可以瘋狂壓榨輪胎,也不是盧塞爾這種每一圈都要當排位賽一樣跑。
這是馬林康最舒服的時候,但隊友漢密爾頓並非如此,車隊一時半會也不知道該如何製定策略和指令,發車掉到第4後,一邊要嚐試過掉勒克萊爾,一邊則要麵對維斯塔潘進攻。
紅牛可以讓諾裏斯盡可能壓住節奏,也可以瞬間加快節奏,靈活切換模式,但沙特阿美沒辦法讓馬林康壓速度,這是來自積分榜領先的自信。
接下來10圈,馬林康直接拉開超過10秒的優勢,這主要是諾裏斯在瘋狂壓速度,給身後纏鬥混亂製造空間,但維斯塔潘就愣是過不掉漢密爾頓,反而漢密爾頓把勒克萊爾給超了。
“蘭多,提速吧,盡可能拉開和漢密爾頓的差距,現在馬林康一圈比你快1秒,你跟他已經差10秒。”伯德在無線電告訴諾裏斯現在的賽道情況及策略。
“馬林康這麽快?什麽?”諾裏斯聽完後震驚了,他萬萬想不到馬林康學著昨天漢密爾頓玩法瘋狂拉開差距。
但事實上,馬林康第3圈就開始開養生車來保護輪胎,諾裏斯則在部分彎道把速度壓得特別低,就是為了幫維斯塔潘製造超車空間,但這個策略通過實際證明沒有奏效。
“提速,匹配馬林康的節奏。”伯德再次在無線電說道,這次諾裏斯並沒有迴複,而是用行動做出迴應。
不過馬林康很快就知道身後車手提速的嚐試,他並沒有像剛開始一樣改變節奏猛拉差距,就每一圈比你快一點點,但又不快太多,一副完全拿他沒辦法的樣子。
後麵漢密爾頓倒也不急著對諾裏斯動作,始終就跟在他後麵1秒左右,反正排名排在維斯塔潘前麵,最著急的會是對手而不是自己。
到這個時候拚的已經不隻是賽道上的表現和成績,還有兩位車手的心態,尤其他們兩位都是曆史級別的傳奇車手,誰能在這場馬拉鬆笑到最後,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從第20圈開始,包括前排車手在內的大部分使用中性胎發車的車手迎來一停,輪胎磨損情況跟衝刺賽差不多,一套中性胎跑20圈左右就會進入衰竭點。
不同車隊在一停使用不同戰術,馬林康選擇使用第二套中性胎,漢密爾頓也是如此,兩台紅牛和勒克萊爾都是中性胎換軟胎,後麵甚至有大膽嚐試中性胎換硬胎的。
“我們很久沒看到這種策略戰,這場的胎耗會變得很有意思,距離比賽結束還剩下32圈,萬事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