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梁山上根本沒有重視過水軍,當然那時代的人普遍都是如此。


    梁山上也有很多厲害人物被埋沒,例如時遷,其實時遷最大的作用不是偷東西,而是搞情報工作。


    情報工作有多重要,不用多說了吧,但是像宋江這樣把一個情報人才如此浪費,僅僅排倒數第二,絕對是絕無僅有啊。


    張三想著自己有沒有機會收服時遷呢?時遷在哪來著?


    好像和楊雄石秀在薊州來著,以後有機會要去收服個試試,時遷好像是主動上梁山的吧?


    張三正在胡亂想著事情,那邊李四和楊泰看著,張三一會皺眉,一會微笑的在幹嘛?


    兩人對視一眼,李四上前搗搗張三問道:“三哥怎麽了?”


    張三這才反應過來,說道:“沒什麽,對了,今晚的夥食安排的如何?他們可還住的習慣?”


    “有什麽不習慣的,那裏不比破廟好幾倍,晚飯一人兩個炊餅,一碗稀飯,眾人都感謝三哥仁義呢。明天的上工時間也都安排了。三哥不必擔心。”李四迴答道。


    “哦,那就好,大家都休息吧,明天還要忙活。”張三申了個懶腰說道。


    李四和楊泰各自去睡了,張三又躺在床上思考著水滸中各個人物所處的位置。迷迷糊糊的睡去了。


    第二日,楊泰五點多鍾來叫張三起床,梳洗完畢,張三就和楊泰一起去義和興那邊照看。


    小籠包這邊早有人兩點多就起來按張三的要求準備,今天第一次開賣,所以張三就過來盯著。


    這種小籠包也並不是什麽特色,大宋也有,但是隻出現在大官皇家,尋常百姓很難吃到。


    張三之所以選擇這個,因為味道好,像小籠包,有灌湯包、菜包、肉包、豆腐包等等很多種,製作也簡單,而且一籠包子有十個左右,讓人看著像很多的樣子。


    這樣能夠滿足大家的購物欲,相比三文錢買一個大包子,五文錢能買十個會不會有很劃算的感覺。


    除了小籠包,還有素包,蒸餃,燒賣,等等反正隻是以後吃過用蒸籠蒸的東西,張三都打算做。


    要不是蟹黃包現在怕大家接受不了,張三也要來點了。反正現在螃蟹不貴來著。可惜張三記得古人好像不怎麽吃螃蟹之類的東西,張三記得在哪看一篇報道說,解放前的上海地區某窮人靠吃大閘蟹度日……。


    除了蒸籠裏的,張三還推出了煎餅,現在張三還真沒有見過,張三記得後世每一個賣小籠包的都會賣煎餅。


    還有就是生煎,上海那邊叫生煎,北方一般都叫水煎包,或者煎包。


    至於張三現在做的則是更偏向自己小時候吃到的,家鄉味道。


    今天張三為了打響煎包和小籠包的名氣,特備推出了試吃活動,凡是前來購買任何一樣小吃的人均獲贈一個小籠包或者水煎包。


    於是今早這邊就多了一批,來一個一文的關東煮來領包子的人。


    張三對於古人的聰明才智已經無力吐槽。好在美食的誘惑力很強,大批人嚐了一個之後,紛紛購買。


    當然就算一串關東煮送一個包子,張三還是微盈利的。關東煮一串一文,一串能串多少東西。


    所以張三決定,這個活動要多搞幾天!


    相比前兩天大家沒有頭緒的忙碌,今天人手的增加,使得這邊的事情慢慢變得有條不紊起來。


    見到沒有什麽可以幫忙的,張三就讓李四和兩個木匠還有鐵匠過來一起規劃這邊戲台還有其它場地的建設問題。


    這裏張三是不打算拉院牆的,所有演出都是開放式的,演出的目的也是為了吸引人氣。


    所以工作的難度就小很多了,隻需要戲台和桌椅板凳就行了。


    關鍵就在於兩邊的小吃攤位設置,為了適應大宋的潮流,張三也決定侵街經營。


    所謂的侵街就是現在的占道經營了,大宋和現代不一樣,隻要不越過官府標注的線,那麽官府是允許占道經營的。


    這樣,這邊的小吃就可以向兩邊延伸一些,這裏按照張三的規劃,是必然會發展成一個熱鬧的小吃街攤位集中地的。


    這也必然會有其它人前來擺攤沾沾義興和的人氣,所以張三決定再別人沒來之前自己先把好的攤位給占著,大家就是先到先得了。


    所以除了自己宅地上的空地,張三又往兩邊和街對麵圈了一些攤位,明天這些地方就會有各種大宋本土小吃出現。


    糖人、冰糖葫蘆、麵人、炒涼粉、杏仁茶、羊肉炕饃、江米切糕、冰糖熟梨、花生糕、花糕、蜜糕、蜂糖糕、栗糕、麥糕、豆糕、這些張三都打算安排在外圍。


    裏麵張三要把後世所有的小吃都搬過來,做成特色才能招攬更多的客人。


    隨著小吃花樣的增多,相比兩天前,這邊的人流也明顯的增加了。


    原本張三以為以前隻是在中午晚上才有人吃的炸串和鐵板豆腐生意不會多好,但是沒想到賣的好像還都不錯的樣子。


    就連那個臨時增加的茶攤都有不錯的生意,這些人吃完飯,一些人會坐下來聊會天,喝杯茶。


    張三現在是準備好一樣,就上一樣,這邊一上午時間就陸續上了好幾個品種。


    那邊的戲台也開始運料過來準備搭建,京城有專門的工程隊幹這個。說了三天做好,絕對不會用三天半。


    為了追求效率,張三要求最好兩天搭好,在張三許諾加兩成工錢後,那個工頭拍著胸脯保證如期完工。


    而張三自己招募的木匠主要負責小吃攤位的各種工具還有座椅等的製作。


    經營一個鐵匠鋪還不是張三現在能做到的,那個鐵匠就成了監工。


    張三一直在那裏處理著各種突發狀況和做各種決策,總的來說就是花錢如流水一般。


    張三正想著是不是該請個會計了,但是想起古代文人的孤高,張三覺得自己可能請不起吧。


    現在大家的賬目處於混亂狀態總不是好事情,一開始大家隻是投資了幾百文錢而已,張三這次追加了九百貫,瞬間讓大家的股本變得可有可無了起來。


    張三覺得還是要把兄弟們集中起來商討一個章程,免得以後起糾紛。


    這事情晚做不如早做,一旦大家看到了裏麵的利益,到時再談分配,難免讓人起了貪欲。


    到時兄弟反目,不如現在就把事情說清,該是誰的就是誰的。熄了那些人不該有的妄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宋末英雄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怕起重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怕起重複並收藏水滸之宋末英雄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