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看著楊泰和張元霸感歎,自己現在也算是有了兩員猛將,隻是楊泰這人平時也不愛說話,不知道性格如何。好在古人還是比較講情義的,現在這兩個人也隻能通過情誼慢慢拉攏了。


    大家正在吃炊餅休息,張三叫過來李四商議一下,這麽多人自家小院肯定是住不下的,那麽就需要去租院子,張三詢問李四得知自己這樣的院落一個月租金就要十多貫,為了節省成本,張三隻好把大家的家庭單位拆開,租兩個院子,這樣都睡大通鋪,一個是光住男人的院落,一個是住女人和孩子的院落。


    再加上還需要一個工坊院落,那每月僅僅房屋租金就要五十多貫。


    但是這些錢還隻是最節省的方案了,張三命令李四趕快去找,最好是三個院子相連的。


    李四說道:“三哥,這個到不用去找,京城這樣對外出租的院子很多。我知道顯寧寺就有這樣的院落出租。”


    今年不是科考年份,所以各個寺廟都有些院落空置,張三立刻拿出三十兩銀子讓李四先去定下院子,購買些木板等物弄些大通鋪。


    李四領命去了之後,張三有讓大家休息了一會,消化消化才繼續趕路。


    這吃了飯之後,大家的腳步果然輕快了很多,大家穿過安肅門時確被城門衛兵攔住。


    原來開封府前些日子已經下文,不準流民進入京城乞討,張三上前解釋了一下,又塞了一貫銅錢大家才順利進城。


    大家沿著安肅門大街一路南行直到芳林苑向右一轉路過一個路口就到了顯寧寺,這裏離張三的小吃街也不算遠隻有一兩條街的距離。張三還是很滿意的。


    這裏既然是常年對外出租,裏麵到不缺床鋪用具,所以李四隻是早來半個多小時,這邊的僧人已經幫忙把這裏收拾停當。


    張三看了看差不多了之後,就把大家召集起來說道:“各位聽了,我們招你們來是為我們義和興做事,我們義和興自有自己的規矩。”


    大家一聽張三這麽說也不敢在交頭接耳,張三看大家都在仔細聽,就接著說道:


    “京城房價甚貴,這一間屋子都要一兩貫錢,如果一家一間單單是房租就要每月百十貫,所以你們要分為男女住在兩個院子裏,當然小孩子跟著女人院子住,我會派專人照看。”


    大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說話,他們也都知道張三並沒有騙他們。所以也不好說什麽。


    張三見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反對,就繼續說道:“當然肯幹活,賣力氣的人還是有機會住進自己的單間的。”


    張三看著交頭接耳的眾人說道:“其他的我們以後再慢慢說,現在開始分房。”


    說完李四猴子還有楊泰開始指揮大家到各自的院子,大家整理著自己的生活物品,算是暫時安頓下來。


    原本張三還想,今天就能開工呢,但是看看這邊的狀態覺得恐怕一天很難收拾好。


    眼看著日頭已經到了中午,為了不耽誤小吃街那邊的生產,張三讓李四先挑選了十個人過去幫忙。


    其他人開始打掃收拾院子,新的工坊院子裏有很多東西需要添置。


    而且那些人的飯食也要安排,總不能頓頓都在街上吃吧。


    中午這頓張三讓人買了米和麥子摻和在一起煮粥,每人隻能喝最多三碗。吃飯時張三特意言明,不是不給大家飽飯,隻是大家身體需要適應。


    隻是張三不知道,這一頓米粥已經讓大家很滿足了,張三特意允許張元霸可以喝六碗。


    到了下午張三讓李四迴來幫忙布置這邊的各個生產環節,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現有的小吃製作方便搬過來的就先搬,在這邊先開工。


    至於新東西,張三隻有一邊安排人去采買,一邊教大家製作。


    一天的忙碌混亂之後,總算把事情安排妥當,天黑後張三又特意去老吳家看了看。


    雙兒因為她爹的病情,這兩日也消瘦下來,張三看著躺在床上昏迷的老吳,也沒有一點辦法。


    晚上張三李四還有楊泰在家算賬,發現僅僅一天時間,就花掉了一百五十多貫,而且這麽多人的吃喝用度,就算節省,一天也要八貫錢左右。


    刨去那邊小吃攤建設預留的五百貫,也就是說,剩下的錢隻夠大家一個月的開支而已。


    這一個月不成功,那麽就隻有裁員或者關門了。


    張三當然知道,以現在的趨勢不會,就算發不了大財,至少養活這些人應該沒有問題吧。


    反正工作進度都要加快,既然有錢了,自然不能按部就班的繼續慢慢發展。


    明天有三樣小吃要開賣了,炸串,鐵板豆腐隻是小項目。


    真正重要的還是早餐係列,隻有有特色的早餐,才能真正把那些隻是來圖新鮮的人,變成熟客,常客。


    在張三的印象中要做好餐飲,隻是做到兩點,一個就是好吃,一個就是集中規模。


    至於好吃,除了做工講究材料地道之外,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以前還擔心自己的一些創意被人學去,那麽有了辣椒,就不在擔心這個了。


    至少在辣椒大規模普及以前,義興和記的特色將無法模仿。


    辣椒會不會普及?張三覺得肯定會!但是張三到時候更加不會擔心被搶了生意。


    到時候如果隻是還隻是依靠一招鮮的市井小吃攤主。那也就不用混了,趁早找個坑把自己埋了了事。


    別的不說,找一個小島,專門種植辣椒,然後賣辣椒就是個好生意。


    張三想著既然要種那島的事情怎麽搞唻,梁山雖然是個好地方,但是自己有本事占下來種辣椒麽?不知道王倫上山沒有。


    反正現在是不要想了,以後有機會再看吧。


    張三又想到阮氏兄弟,還有浪裏白條張順,混江龍李俊等人,不知道現在在幹嗎?


    阮氏兄弟應該在石碣村吧,張順李俊在哪來著,是潯陽江還是長江來著?


    石碣村在梁山,潯陽江和長江上就難找了,隻是張三卻不覺得依靠幾個水性好的人就能建成一直厲害的水軍。


    當然內河小船戰鬥會有不錯的效果,但是真正的大海或者長江上的戰鬥,水性隻是一個方麵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宋末英雄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怕起重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怕起重複並收藏水滸之宋末英雄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