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避風塘』一戰揚名,其後孤身犯禁更使得天下聳動,可白誠軒的身份來曆卻是少有人知,眾人隻知其先師張釋之乃是出身‘泉下三脈’,可關於白誠軒在此之前的身份卻是毫無所知,便聽白誠軒道:“說來伯伯當年雖是你父母交好,可我的這段身世卻也未曾告訴他們,非是伯伯有意隱瞞,隻不過我是知道依著振衣的脾性,若是為他知道之後,定然是要深究當年‘五姓’之中所發生之事,可事涉象征皇權天授的‘傳國玉璽’。我也不願他輕涉其中,振衣武道擊技雖是高絕,可畢竟天下覬覦之輩皆是趨之若鶩,而在伯伯看來,這離朝留下的‘傳國玉璽’也非是什麽吉兆、寶物,更像是吸引災禍的存在。”
沈彥塵想起方才白誠軒所說崔家最善於‘治玉’,更是有一手‘補玉’之能,問道:“伯伯,這麽說來,當年可是有人帶著那‘傳國玉璽’前往崔家,而你說崔家更有‘補玉’之能,是否當時便是為了修複‘傳國玉璽’?”
白誠軒歎道:“實情和你猜的別無二致,當年卻是有一個人帶著‘傳國玉璽’前往崔家,其中詳情隻怕也隻有涉事那幾個人才知道。其時李胤雖得宇不凡之助,可大野龍蛇、軍閥豪客也還在,彼此間為這天下權柄爭的正烈,我們白、劉、薑、鄭、崔‘五姓’之間本就頗有淵源,各家之中又皆善一工之能,因此彼此走動也是頗為頻繁,當年我也不過十歲有一,可至今還記得當年的情形,家裏有個長輩自崔家迴來之後,眾人過了幾天便停下了手頭上刊書、製書的事情,族裏大人們的臉上皆是有一種興奮,可在興奮裏頭我能看出眾人眼中也是帶著惶恐的,不多久宅邸之中便是閉門謝客,族中有威望、有才華的大人們常聚在宅子的閣樓之上。閣樓之上是門窗緊閉,便是我們白姓之人也不得靠近那閣樓。我那時好奇非常,便趁眾人晚飯之時偷偷潛進閣樓之上。”
沈彥塵問道:“伯伯,你可是在閣樓之上看見那方‘傳國玉璽’了?”
白誠軒搖頭道:“至始至終‘五姓’之中真正見著這‘傳國玉璽’的,也就崔姓之中幾個最擅‘補玉’的能工巧匠。我那日在閣樓之上所見,其實也就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而已,白家本是製書之家,因此我也識的,閣樓正中的桌上竟然是有麻紙、藤紙、檀皮紙、麥稈紙數十種之多,不過在這些材質不同的紙張之上都蓋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印記。”
見沈彥塵一臉的茫然,白誠軒輕聲道:“那時我也是沒明白過來,隻是十分奇怪眾人為何整日在閣樓之上研究這些,正自好奇間,卻聽有人登上閣樓來了,我心中一時害怕,便悄悄的匐在桌凳的背後的空隙處,說來我們這白氏一族,在我之前也是少有人修習武道擊技之術,因此這登上閣樓的兩人也未能發現的我,等人一開口,我才知道這其中一人竟是我父親,心中也是害怕的緣故,兩人在說些什麽我都未能聽進去,不過我卻是知道父親和另外一人是在爭吵,後來才知這另外一人乃是崔家派來的說客。”
沈彥塵眉頭微蹙,他也是想到一個關鍵處。
白誠軒神色凝重,沉吟而語:“那時雖是不大明白,直到後來才終於是明白過來,原來崔氏一門雖是已經準備著手修補‘傳國玉璽’,可此等物件卻非時尋常珍寶可比,若是尋常的玉器寶物,憑借崔氏的‘補玉’之能也不過簡單之時,可將‘傳國玉璽’帶至崔家的人卻是要求一定要‘完璧無瑕、絲毫不差’,更要複千年前之舊貌,因此崔家眾人也是鄭重非常。可畢竟‘傳國玉璽’乃是千年之前的古物,崔家之人雖有‘補玉’之能,可在如何的一個‘複現舊貌’之上卻是有些踟躕,為此便將主意打到了曆來製書的我們白氏一族上。”
聽完白誠軒的敘述,老人口中所說幾乎和自己想的一樣,沈彥塵道:“據說‘傳國玉璽’之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八個字乃是古篆之體,離朝之興常有‘鳳鳴於雍’的說話,因此在古篆之體外,其上的八個字更是取鳳鳥之形,想來崔氏便是想以‘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文體、格局入手,借助玉璽之上的文字修補‘傳國玉璽’。因此伯伯你才會在閣樓之上見到那麽多紙張,上麵都是類似文印一般的蓋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想來定是眾人在尋最合適的一張,以此來做‘傳國玉璽’修複的模板。隻是‘傳國玉璽’可說是重寶之中的重寶,若是以這等情形推測的話,想來這玉璽定然是受損嚴重。”
白誠軒點頭道:“也確實如此,我雖是未曾見過玉璽,可據說這玉璽似乎是被人用利劍在其上斬了一劍,雖沒有破成兩半,可玉石曆來最是剛脆,因此才需崔家那一手‘補玉’的能耐。”
『息兵堡』沈家家學淵源,兵家初祖原也是離朝舊將,因此沈彥塵對離末的故事也是熟知。聽到這裏,心中也是猜測,這用劍在‘傳國玉璽’之上砍一劍的會是誰,是亡國-之君離哀帝,還是篡政禍國的文昌侯,又或者是別的什麽人?
白誠軒道:“崔家以‘補玉’之技開始修補受損的‘傳國玉璽’。而那時候,而與此同時我們白、劉、薑、鄭、崔‘五姓’之間也是走動越來越頻繁,哎…!我們這‘五姓’在那時雖是也自非常的出彩和富貴,可想來祖祖輩輩怕是心裏都脫不開一個‘閭左之望’的自卑,說來眾人心裏都是有著一個‘欲望’,都想著有朝一日能和‘華胤四姓’那般,成為個門第之中的‘閥閱之姓’。因此在那段時間我雖是年幼,可也能覺出眾人心裏的喜悅,隻不過這興奮也不過持續了一月的光景,然後真正來的便是‘五姓’的滅頂之災。”
沈彥塵思咐片刻,言道:“伯伯你們‘五姓’之中是各擅一工,刊書、相馬、製弦、做樂、製玉,而要修複‘傳國玉璽’的話,著實是用不到劉、薑、鄭這三家,為何最後非要牽扯進來其他三姓?”
隻見白誠軒的語氣微微一變,言語之中已是帶森森然之氣,說道:“說來若單純隻是‘傳國玉璽’的話,也未必能給‘五姓’招來滅頂之災。真正讓‘五姓’稱為眾矢之的是將‘傳國玉璽’送到崔家的人。”
聽到這裏,沈彥塵第一次在白誠軒的口中聽到一種怨憤,立時問道:“伯伯,這個送‘傳國玉璽’的人到底是誰?”少年心中也是非常好奇,便是此事無關白誠軒,可離崩之後‘傳國玉璽’失落已久,沈彥塵也想到底是誰得到了這‘傳國玉璽’。
白誠軒冷哼一聲,言道:“說來這人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若非當年此事之故,隻怕此人之名也和宇不凡三個字一般是世人皆知。不過便是到了如今,我也是未能想通,此人為何不將‘傳國玉璽’交給李鳴珂,而是要私藏此物,便是他真有不臣之心,以他之智,又如何行事如此草率。”
沈彥塵心中充滿疑惑,問道:“伯伯你說的到底是誰,彥塵想了半晌也想不出到底誰曾和‘帝師’宇不凡其名,而你說的李鳴珂又是誰?”
白誠軒先是一愣,然後看著沈彥塵,笑道:“原來如此,說來李鳴珂其實你自是聽過,隻不過你時常所聽卻是他得國之後所改之名,我說的李鳴珂不是別人,正是李氏一族的開胤帝君,也便是史書之中的那個李胤。”見沈彥塵還是有些迷惑,白誠軒接著道:“李胤二字,其實不過是得國之後李鳴珂後更之名,不過數十年來史家誰又敢直言開胤帝君之名,嗬…嗬,說來這便是也算是儒門之中的‘刀筆春秋’之能,若非伯伯經曆過當年歲月,隻怕也如你一般不知李鳴珂是誰。至於這‘胤’字,有後嗣繁昌、子孫相承之意。據說也是‘帝師’宇不凡所取,李鳴珂雖然是馬上打天下的皇帝,可得國之後也漸心性多疑,欲求李氏國運不衰,自己也遂更名為李胤,今日史書說,胤朝過好出自開國帝君之名,實則皆是杜撰而已。”
沈彥塵道:“原來是這樣,彥塵本以為太祖神勇非常,自是於常人不同,如此說可真…真是和史書之上的睿智略有不及。”
白誠軒道:“嘿…!這便是所謂的‘刀筆春秋開太平’,有些人總是要把曆史寫成似是而非的樣子,這些人不過是想給世人一個經自己粉飾一番、褒貶之後的真實。褒其所好、貶其所惡,自己要讓世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去認識萬事萬物,假如伯伯今日不提李鳴珂之名,隻怕你也以為李胤便是開胤帝君真名。於此之下,心中也定然是越發相信李氏得國皆是命中注定。”
沈彥塵點了點頭,然後問道:“伯伯,你還沒說將‘傳國玉璽’送至崔家的人到底是誰?”
白誠軒語聲雖淡,可沈彥塵卻是聽得清楚,便聽白誠軒道:“今時今日世人隻知‘帝師’宇不凡助李氏開國立業、定鼎天下。可彼時卻常道一句‘龍翔鳳翥佐鳴珂’,這其中龍翔所指便是宇不凡,而將‘傳國玉璽’送至崔家的人,便是和‘龍翔’其名的‘鳳翥’。”
說起來小說寫到現在,匕首已經是不求娛人,但求娛己!
不過貌似還是有幾個朋友在看的,因此得說下,因為作息的關係,這幾天的更新都會在早上。
沈彥塵想起方才白誠軒所說崔家最善於‘治玉’,更是有一手‘補玉’之能,問道:“伯伯,這麽說來,當年可是有人帶著那‘傳國玉璽’前往崔家,而你說崔家更有‘補玉’之能,是否當時便是為了修複‘傳國玉璽’?”
白誠軒歎道:“實情和你猜的別無二致,當年卻是有一個人帶著‘傳國玉璽’前往崔家,其中詳情隻怕也隻有涉事那幾個人才知道。其時李胤雖得宇不凡之助,可大野龍蛇、軍閥豪客也還在,彼此間為這天下權柄爭的正烈,我們白、劉、薑、鄭、崔‘五姓’之間本就頗有淵源,各家之中又皆善一工之能,因此彼此走動也是頗為頻繁,當年我也不過十歲有一,可至今還記得當年的情形,家裏有個長輩自崔家迴來之後,眾人過了幾天便停下了手頭上刊書、製書的事情,族裏大人們的臉上皆是有一種興奮,可在興奮裏頭我能看出眾人眼中也是帶著惶恐的,不多久宅邸之中便是閉門謝客,族中有威望、有才華的大人們常聚在宅子的閣樓之上。閣樓之上是門窗緊閉,便是我們白姓之人也不得靠近那閣樓。我那時好奇非常,便趁眾人晚飯之時偷偷潛進閣樓之上。”
沈彥塵問道:“伯伯,你可是在閣樓之上看見那方‘傳國玉璽’了?”
白誠軒搖頭道:“至始至終‘五姓’之中真正見著這‘傳國玉璽’的,也就崔姓之中幾個最擅‘補玉’的能工巧匠。我那日在閣樓之上所見,其實也就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而已,白家本是製書之家,因此我也識的,閣樓正中的桌上竟然是有麻紙、藤紙、檀皮紙、麥稈紙數十種之多,不過在這些材質不同的紙張之上都蓋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印記。”
見沈彥塵一臉的茫然,白誠軒輕聲道:“那時我也是沒明白過來,隻是十分奇怪眾人為何整日在閣樓之上研究這些,正自好奇間,卻聽有人登上閣樓來了,我心中一時害怕,便悄悄的匐在桌凳的背後的空隙處,說來我們這白氏一族,在我之前也是少有人修習武道擊技之術,因此這登上閣樓的兩人也未能發現的我,等人一開口,我才知道這其中一人竟是我父親,心中也是害怕的緣故,兩人在說些什麽我都未能聽進去,不過我卻是知道父親和另外一人是在爭吵,後來才知這另外一人乃是崔家派來的說客。”
沈彥塵眉頭微蹙,他也是想到一個關鍵處。
白誠軒神色凝重,沉吟而語:“那時雖是不大明白,直到後來才終於是明白過來,原來崔氏一門雖是已經準備著手修補‘傳國玉璽’,可此等物件卻非時尋常珍寶可比,若是尋常的玉器寶物,憑借崔氏的‘補玉’之能也不過簡單之時,可將‘傳國玉璽’帶至崔家的人卻是要求一定要‘完璧無瑕、絲毫不差’,更要複千年前之舊貌,因此崔家眾人也是鄭重非常。可畢竟‘傳國玉璽’乃是千年之前的古物,崔家之人雖有‘補玉’之能,可在如何的一個‘複現舊貌’之上卻是有些踟躕,為此便將主意打到了曆來製書的我們白氏一族上。”
聽完白誠軒的敘述,老人口中所說幾乎和自己想的一樣,沈彥塵道:“據說‘傳國玉璽’之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八個字乃是古篆之體,離朝之興常有‘鳳鳴於雍’的說話,因此在古篆之體外,其上的八個字更是取鳳鳥之形,想來崔氏便是想以‘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文體、格局入手,借助玉璽之上的文字修補‘傳國玉璽’。因此伯伯你才會在閣樓之上見到那麽多紙張,上麵都是類似文印一般的蓋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想來定是眾人在尋最合適的一張,以此來做‘傳國玉璽’修複的模板。隻是‘傳國玉璽’可說是重寶之中的重寶,若是以這等情形推測的話,想來這玉璽定然是受損嚴重。”
白誠軒點頭道:“也確實如此,我雖是未曾見過玉璽,可據說這玉璽似乎是被人用利劍在其上斬了一劍,雖沒有破成兩半,可玉石曆來最是剛脆,因此才需崔家那一手‘補玉’的能耐。”
『息兵堡』沈家家學淵源,兵家初祖原也是離朝舊將,因此沈彥塵對離末的故事也是熟知。聽到這裏,心中也是猜測,這用劍在‘傳國玉璽’之上砍一劍的會是誰,是亡國-之君離哀帝,還是篡政禍國的文昌侯,又或者是別的什麽人?
白誠軒道:“崔家以‘補玉’之技開始修補受損的‘傳國玉璽’。而那時候,而與此同時我們白、劉、薑、鄭、崔‘五姓’之間也是走動越來越頻繁,哎…!我們這‘五姓’在那時雖是也自非常的出彩和富貴,可想來祖祖輩輩怕是心裏都脫不開一個‘閭左之望’的自卑,說來眾人心裏都是有著一個‘欲望’,都想著有朝一日能和‘華胤四姓’那般,成為個門第之中的‘閥閱之姓’。因此在那段時間我雖是年幼,可也能覺出眾人心裏的喜悅,隻不過這興奮也不過持續了一月的光景,然後真正來的便是‘五姓’的滅頂之災。”
沈彥塵思咐片刻,言道:“伯伯你們‘五姓’之中是各擅一工,刊書、相馬、製弦、做樂、製玉,而要修複‘傳國玉璽’的話,著實是用不到劉、薑、鄭這三家,為何最後非要牽扯進來其他三姓?”
隻見白誠軒的語氣微微一變,言語之中已是帶森森然之氣,說道:“說來若單純隻是‘傳國玉璽’的話,也未必能給‘五姓’招來滅頂之災。真正讓‘五姓’稱為眾矢之的是將‘傳國玉璽’送到崔家的人。”
聽到這裏,沈彥塵第一次在白誠軒的口中聽到一種怨憤,立時問道:“伯伯,這個送‘傳國玉璽’的人到底是誰?”少年心中也是非常好奇,便是此事無關白誠軒,可離崩之後‘傳國玉璽’失落已久,沈彥塵也想到底是誰得到了這‘傳國玉璽’。
白誠軒冷哼一聲,言道:“說來這人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若非當年此事之故,隻怕此人之名也和宇不凡三個字一般是世人皆知。不過便是到了如今,我也是未能想通,此人為何不將‘傳國玉璽’交給李鳴珂,而是要私藏此物,便是他真有不臣之心,以他之智,又如何行事如此草率。”
沈彥塵心中充滿疑惑,問道:“伯伯你說的到底是誰,彥塵想了半晌也想不出到底誰曾和‘帝師’宇不凡其名,而你說的李鳴珂又是誰?”
白誠軒先是一愣,然後看著沈彥塵,笑道:“原來如此,說來李鳴珂其實你自是聽過,隻不過你時常所聽卻是他得國之後所改之名,我說的李鳴珂不是別人,正是李氏一族的開胤帝君,也便是史書之中的那個李胤。”見沈彥塵還是有些迷惑,白誠軒接著道:“李胤二字,其實不過是得國之後李鳴珂後更之名,不過數十年來史家誰又敢直言開胤帝君之名,嗬…嗬,說來這便是也算是儒門之中的‘刀筆春秋’之能,若非伯伯經曆過當年歲月,隻怕也如你一般不知李鳴珂是誰。至於這‘胤’字,有後嗣繁昌、子孫相承之意。據說也是‘帝師’宇不凡所取,李鳴珂雖然是馬上打天下的皇帝,可得國之後也漸心性多疑,欲求李氏國運不衰,自己也遂更名為李胤,今日史書說,胤朝過好出自開國帝君之名,實則皆是杜撰而已。”
沈彥塵道:“原來是這樣,彥塵本以為太祖神勇非常,自是於常人不同,如此說可真…真是和史書之上的睿智略有不及。”
白誠軒道:“嘿…!這便是所謂的‘刀筆春秋開太平’,有些人總是要把曆史寫成似是而非的樣子,這些人不過是想給世人一個經自己粉飾一番、褒貶之後的真實。褒其所好、貶其所惡,自己要讓世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去認識萬事萬物,假如伯伯今日不提李鳴珂之名,隻怕你也以為李胤便是開胤帝君真名。於此之下,心中也定然是越發相信李氏得國皆是命中注定。”
沈彥塵點了點頭,然後問道:“伯伯,你還沒說將‘傳國玉璽’送至崔家的人到底是誰?”
白誠軒語聲雖淡,可沈彥塵卻是聽得清楚,便聽白誠軒道:“今時今日世人隻知‘帝師’宇不凡助李氏開國立業、定鼎天下。可彼時卻常道一句‘龍翔鳳翥佐鳴珂’,這其中龍翔所指便是宇不凡,而將‘傳國玉璽’送至崔家的人,便是和‘龍翔’其名的‘鳳翥’。”
說起來小說寫到現在,匕首已經是不求娛人,但求娛己!
不過貌似還是有幾個朋友在看的,因此得說下,因為作息的關係,這幾天的更新都會在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