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君子六藝
穿成作精老太,別人逃荒我開荒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家村的特別並不隻在茅坑上,當章縣令走到新修的學堂前時,才真的震驚了。
農村裏修宗祠常見,修學堂不常見。
哪怕有人修,也是那些富戶開私塾讓自家孩子念書。
鎮裏學堂也是家庭富裕點的,才能供養孩子上學。
可現在徐家村就有一個學堂,還是男孩女孩全部都要學習,實在太少見了。
讓章縣令更感覺驚訝的是,此時學堂中已經擠滿學生。
今天縣令要來視察工作,機會難得,對於在現代已經深諳其道的江枝來說,自然要做點有意義的事。
可細雨綿綿,徐家村這些村民沒辦法弄點腰鼓隊表演什麽的,也沒辦法弄小學生獻花,但請縣令講話題詞是有的。
隻是江枝心疼孩子們在雨裏等待,早就安排到教室裏候著了。
章縣令對此並不知情,才一邁步進入房間,田小泉,夏元,石猴子帶著大大小小所有孩子行禮:
“問縣尊好!”
“問縣尊好!”
孩子們穿著家裏最整潔的衣服,每個人手拿石板,腳邊一個小竹凳,分高矮站成行,此時行禮也是有模有樣、規規矩矩。
章縣令看見滿滿當當二十個孩子,頓時吃了一驚:“這是在幹什麽?”
夏秀才也在其中,上前行禮道:“徐家村尊師重教,現在新學堂建成,想請縣令大人替孩子們上第一節課。”
徐家村的學堂新建,夏秀才已經上過幾天早晚課,可縣令來了,這第一課的頭銜自然要讓出來。
江枝也道:“章縣令,這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徐家村新建學堂,新教室,新學生,新年第一講,若能得縣令大人開課,孩子們也能像縣令大人這樣才華橫溢,為民造福。”
“哎呀,原來如此!”章縣令頓時哈哈大笑。
他今天前來徐家村沒有穿官服,也沒有驚擾張軍頭宋亭長他們,隻帶了一個書吏兩個隨從,看上去就仿佛一個遊山玩水的讀書人。
撇下繁重公務,能在新建的學堂裏,給新學生上新學期第一講,這對章縣令這樣的讀書人來說也是愉悅之事。
尤其是此時麵對這些眼睛亮晶晶,眼神滿是崇拜的孩子們。
“好,既然如此,本官……本夫子就給大家講上一次!”
“嘩!”孩子們激動得紛紛鼓掌,又在夏秀才和江枝的示意下趕緊成排列坐下。
妮妮左邊坐著彩霞,右邊是磊哥,這三個孩子也要跟著上學了。
隻是彩霞才兩歲多,跟著來也是混著玩的。
此時三個人眼睛都不夠用,看著那些大孩子怎麽做就趕緊跟著做。
章縣令站在白漆板前,手握大號毛筆,吸墨在板上寫下六字:禮、樂、射、禦、書、數。
“今日本夫子不講論語十二章,也不提歌賦詩詞,隻說君子六藝。
所謂“君子六藝”,是男子必須掌握的六種技能,包括禮、樂、射、禦、書、數。
而“女子八雅”是女子必須掌握的八種技能,包括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說到這,章縣令對坐在下麵的男孩女孩道:“今天你們既然不分男女坐在學堂,那君子六藝就是每個人必須做的。”
君子六藝江枝也知道,但懂的不多,此時正好蹭課。
章縣令見下麵這些孩子家裏都是農家人,自然不求人人科舉中第,隻希望能懂六藝。
普通人能懂六藝就已經是鳳毛麟角。
此時江枝肅然起敬,才知道這簡單六字的內容。
要想達到六藝標準,真不能用“文弱書生”來形容讀書人。
所謂禮:包括各種禮節、儀式等(即今德育),要求懂各種禮貌用語,各種儀式的禮儀規則。
這禮就多了,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每條都需要學。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尊重他人,遵循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
樂:音樂,不僅包括音樂技能的培養,更注重音樂對人的道德和情感的影響,要求學得其中一個樂器陶冶情操。
江枝想起夏秀才他們這些讀書人,不是會彈古琴,就是會笛簫。
吟哦之時搖頭晃腦賦有音律,比自己唱的“人生短短急個球”好聽多了。
至於樂器,現代大學畢業的江枝隻有“退堂鼓”敲得好。
還有射:表麵上是射箭技術,實際需要鍛煉體格,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就好像李白能仗劍走天涯。
孔子佩劍(德)後背弓箭(禮),身邊帶著七十二弟子,告訴大家要以德服人 ,以禮待人。
禦:駕馭馬車的技術,在現代就是大學生要考駕照。
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
數:算數,即理數、氣數,古代有九數之說。
東漢的鄭玄在他的《周禮注疏·地官司徒·保氏》中引鄭司農所言:“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
東漢就有勾股定理,再想想秦始皇時就有的“九九歌”,江枝慶幸自己沒有得意洋洋說教人乘法表,那真是打臉。
今人的一切都是在古人傳下來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光是一個古代版奧數“雞兔同籠”就要算翻一堆人。
江枝徹底歎服於先人的聰明才智,也為徐家村孩子們的幸運高興。
比起自己那幾句學會識字算賬,這才是合格的古代版教育。
誰再說古人死讀書,江枝就跟誰急,一個書生真能懂這麽多知識,隨便比一個985大學生拿得出手。
章縣令說完六藝又是八雅,洋洋灑灑一講就是一個多時辰。
田桃、夏元,田小泉等大孩子聽得熱血沸騰。
他們也知道科舉當官很難考,此時聽到君子六藝,感覺比聽夏秀才的課還有趣,能學的東西太多了。
幾個年紀小的孩子第一次聽這麽久的課,聽又聽不懂,學又學不會,教室裏暖烘烘的,靠在一起已經睡著了。
磊哥都快急哭了,拉拉彩霞又拉拉妮妮,讓兩人別睡。
也有幾個大孩子在懵懵懂懂的摳腳扯衣服,完全聽不進去,比如徐根有家的徐強,林家的林小虎。
也有孩子很激動,馬關家的兩個兒子就在不停炫耀他們的拳腳功夫,那是每天練出來的。
以後自己不再是莽夫,那叫君子六藝中的“射”。
農村裏修宗祠常見,修學堂不常見。
哪怕有人修,也是那些富戶開私塾讓自家孩子念書。
鎮裏學堂也是家庭富裕點的,才能供養孩子上學。
可現在徐家村就有一個學堂,還是男孩女孩全部都要學習,實在太少見了。
讓章縣令更感覺驚訝的是,此時學堂中已經擠滿學生。
今天縣令要來視察工作,機會難得,對於在現代已經深諳其道的江枝來說,自然要做點有意義的事。
可細雨綿綿,徐家村這些村民沒辦法弄點腰鼓隊表演什麽的,也沒辦法弄小學生獻花,但請縣令講話題詞是有的。
隻是江枝心疼孩子們在雨裏等待,早就安排到教室裏候著了。
章縣令對此並不知情,才一邁步進入房間,田小泉,夏元,石猴子帶著大大小小所有孩子行禮:
“問縣尊好!”
“問縣尊好!”
孩子們穿著家裏最整潔的衣服,每個人手拿石板,腳邊一個小竹凳,分高矮站成行,此時行禮也是有模有樣、規規矩矩。
章縣令看見滿滿當當二十個孩子,頓時吃了一驚:“這是在幹什麽?”
夏秀才也在其中,上前行禮道:“徐家村尊師重教,現在新學堂建成,想請縣令大人替孩子們上第一節課。”
徐家村的學堂新建,夏秀才已經上過幾天早晚課,可縣令來了,這第一課的頭銜自然要讓出來。
江枝也道:“章縣令,這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徐家村新建學堂,新教室,新學生,新年第一講,若能得縣令大人開課,孩子們也能像縣令大人這樣才華橫溢,為民造福。”
“哎呀,原來如此!”章縣令頓時哈哈大笑。
他今天前來徐家村沒有穿官服,也沒有驚擾張軍頭宋亭長他們,隻帶了一個書吏兩個隨從,看上去就仿佛一個遊山玩水的讀書人。
撇下繁重公務,能在新建的學堂裏,給新學生上新學期第一講,這對章縣令這樣的讀書人來說也是愉悅之事。
尤其是此時麵對這些眼睛亮晶晶,眼神滿是崇拜的孩子們。
“好,既然如此,本官……本夫子就給大家講上一次!”
“嘩!”孩子們激動得紛紛鼓掌,又在夏秀才和江枝的示意下趕緊成排列坐下。
妮妮左邊坐著彩霞,右邊是磊哥,這三個孩子也要跟著上學了。
隻是彩霞才兩歲多,跟著來也是混著玩的。
此時三個人眼睛都不夠用,看著那些大孩子怎麽做就趕緊跟著做。
章縣令站在白漆板前,手握大號毛筆,吸墨在板上寫下六字:禮、樂、射、禦、書、數。
“今日本夫子不講論語十二章,也不提歌賦詩詞,隻說君子六藝。
所謂“君子六藝”,是男子必須掌握的六種技能,包括禮、樂、射、禦、書、數。
而“女子八雅”是女子必須掌握的八種技能,包括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說到這,章縣令對坐在下麵的男孩女孩道:“今天你們既然不分男女坐在學堂,那君子六藝就是每個人必須做的。”
君子六藝江枝也知道,但懂的不多,此時正好蹭課。
章縣令見下麵這些孩子家裏都是農家人,自然不求人人科舉中第,隻希望能懂六藝。
普通人能懂六藝就已經是鳳毛麟角。
此時江枝肅然起敬,才知道這簡單六字的內容。
要想達到六藝標準,真不能用“文弱書生”來形容讀書人。
所謂禮:包括各種禮節、儀式等(即今德育),要求懂各種禮貌用語,各種儀式的禮儀規則。
這禮就多了,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每條都需要學。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尊重他人,遵循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
樂:音樂,不僅包括音樂技能的培養,更注重音樂對人的道德和情感的影響,要求學得其中一個樂器陶冶情操。
江枝想起夏秀才他們這些讀書人,不是會彈古琴,就是會笛簫。
吟哦之時搖頭晃腦賦有音律,比自己唱的“人生短短急個球”好聽多了。
至於樂器,現代大學畢業的江枝隻有“退堂鼓”敲得好。
還有射:表麵上是射箭技術,實際需要鍛煉體格,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就好像李白能仗劍走天涯。
孔子佩劍(德)後背弓箭(禮),身邊帶著七十二弟子,告訴大家要以德服人 ,以禮待人。
禦:駕馭馬車的技術,在現代就是大學生要考駕照。
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
數:算數,即理數、氣數,古代有九數之說。
東漢的鄭玄在他的《周禮注疏·地官司徒·保氏》中引鄭司農所言:“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
東漢就有勾股定理,再想想秦始皇時就有的“九九歌”,江枝慶幸自己沒有得意洋洋說教人乘法表,那真是打臉。
今人的一切都是在古人傳下來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光是一個古代版奧數“雞兔同籠”就要算翻一堆人。
江枝徹底歎服於先人的聰明才智,也為徐家村孩子們的幸運高興。
比起自己那幾句學會識字算賬,這才是合格的古代版教育。
誰再說古人死讀書,江枝就跟誰急,一個書生真能懂這麽多知識,隨便比一個985大學生拿得出手。
章縣令說完六藝又是八雅,洋洋灑灑一講就是一個多時辰。
田桃、夏元,田小泉等大孩子聽得熱血沸騰。
他們也知道科舉當官很難考,此時聽到君子六藝,感覺比聽夏秀才的課還有趣,能學的東西太多了。
幾個年紀小的孩子第一次聽這麽久的課,聽又聽不懂,學又學不會,教室裏暖烘烘的,靠在一起已經睡著了。
磊哥都快急哭了,拉拉彩霞又拉拉妮妮,讓兩人別睡。
也有幾個大孩子在懵懵懂懂的摳腳扯衣服,完全聽不進去,比如徐根有家的徐強,林家的林小虎。
也有孩子很激動,馬關家的兩個兒子就在不停炫耀他們的拳腳功夫,那是每天練出來的。
以後自己不再是莽夫,那叫君子六藝中的“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