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製藥益母草衝劑
穿成作精老太,別人逃荒我開荒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製藥間裏,江枝幾個都已經換上用粗布做的統一服裝,戴上布口罩,就連頭發都包裹嚴實。
經過這一年做蚊香液,熬製各種膏和衝劑,巧雲早已經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她熟練的把各種工具擺出來,又指點田桃兒拿鍋盛水泡藥。
旁邊,李二嫂在灶下點燃火,兩排七星灶的火就需要一個人專門負責。
江枝把需要的幾種藥材準備好。
這一次,她要從各種方便熬製的衝劑開始。
藥材都是去年就自備的常用草藥,比如說益母草、夏枯草、枇杷葉、金錢草等等。
第一鍋熬的就是《益母草衝劑》!
益母草、澱粉、糖粉各份,其中益母草需要采紫花、方莖,以全草入藥!
益母草洗淨切碎,放於鍋中加水熬煮,水量減少則適當續水,煎煮一個時辰。
取出藥液靜置,再往藥渣裏續清水煎煮,反複兩次將藥汁全部萃取出來。
然後就是將兩批液體放在一起熬煮濃縮,再拌入澱粉和糖粉,成幹濕適當的混合物。
現在沒有團篩達人小滿奶,也不需要再用人工搖篩,江枝用懸掛式的搖篩將混合物搖成顆粒狀。
再薄薄平鋪在有布的篩網上,放到隔壁借灶火溫度建起的烘幹房裏,攤平烘幹。
從十幾口大灶開始熬煮藥汁,江枝就帶著巧雲,田桃仔細觀察著沸騰情況,不能糊鍋也不能溢出來。
水少又要及時添加,一個時辰後全部潷出來重新換水二次熬煮。
這些事情都需要細心耐心,稍微晃神就出錯。
灶火熊熊,製藥間裏水汽熏蒸,頭頂上方白茫茫一片,濃濃的藥味將人全身浸透。
有巧雲細心教導帶領,田桃上手也快,隻用了半天就適應了這些瑣碎事。
灶間在忙,二瑞和小滿、徐根慶則在碾房將各種藥碾碎,有些需要篩撿。
李二嫂管著兩排大灶的火,還要負責給幾個人做飯,也不輕鬆。
現在四月時還好些,等到夏天必定是苦差事。
所有人都有條不紊的幹活,最叫苦連天的反而是李老實。
等江枝用四個小時熬好第一批藥開始收汁,出來看見的是三個累癱的人。
李老實軟綿綿倒在旁邊給木柴遮雨的草堆上,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
在他旁邊,兩個小女孩也睡在草堆上。
身上蓋著是二瑞和小滿的厚衣服,春日裏暖烘烘的陽光下,兩張小臉曬得紅撲撲的睡得正香,妮妮手中還拿著半個吃剩的麵餅。
年輕就是好,倒頭就睡,充電五分鍾,發瘋兩小時。
見到江枝,李老實差點哭出來:“江嫂子,我去鎮上運藥吧!運炭也行,不帶孩子了!”
一個快滿兩歲,一個五歲,兩個孩子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就連爬山都不怕的李老實,現在怕了!
黃昏時,第一天熬出來的所有藥汁已經進了烘幹房,隻等第二天包裝。
巧雲、二瑞趕著騾子,再馱著兩個孩子迴山,江枝和小滿留下守藥坊。
等田桃他們走後,李老實也急慌慌的迴村。
熱鬧一天的小山穀靜下來,小滿把前後幾處柵欄用鐵鏈上鎖。
江枝把李二嫂做的飯端出來,兩個早早吃過飯。
現在是月初,天上無月無星,江枝在院裏用炭盆燒上一堆火照明,把今天用過的藥材數量在賬本上重新檢查一遍。
這些賬都是巧雲記的。
經過一年多學習,以前還是啥都不會的小媳婦,現在可以把各種藥材的數量記得清清楚楚。
隻是今天是藥坊的第一次製藥,按習慣看一次。
十幾口大鍋一整天熬了一百多斤幹藥草,做的藥粉至少裝200支。
以每支5文的代售價,一天毛收入大概會超過一千文,也就是一兩多銀子。
柴火是地裏的秸稈,還有後麵山林裏的雜樹,不用花錢。
除去成本裏的澱粉、糖粉、工錢、竹管、蠟紙……
江枝笑了,這一天雖然有點辛苦,還是不錯的!
以前的蚊香收入基本上貼補在村裏,現在兜裏沒銀子,正需要迴籠資金。
製藥用的草藥是自己收購,成本不高,賣出來的錢除去澱粉糖粉和幾人工資,沒有電費水費,剩下的純利潤至少有六成。
以後還可以多種藥材,成本還能壓下來。
在現代,中藥飲片廠的利潤也是五成左右,現在有六成很滿意了。
碾房裏的水碾還在轉著,裏麵是明天要用的藥材,需要再碾一個時辰就停歇。
小滿忙了一天也不累,提起裝有鐵尖的長槍就在空地上舞起來,練習他新學的槍法。
藥坊是有武裝設備的,有長短不一的木棒放在各處,有斧頭柴刀,在這裏上工的人都知道放在什麽地方。
前後的山口都裝有柵欄,後麵柵欄除去後門,隱蔽處還留有幾道小門直通山林,都是以防萬一。
這裏每天有人後,還準備尋幾條好狗養著。
“小滿,你還不累啊?”
江枝見這年輕人真是精力旺盛,忍不住出聲道。
“不累,嬸子是想說啥?”
小滿抹抹額上的汗提著長槍過來。
江枝想問他對田桃的感覺。
不過今天田桃在熬藥間待了一天,這倆孩子都沒有見麵的機會,更沒有說上一句話。
說起小滿的這事,大家都想到一處去了。
之前自己迴山,趁著小滿不在家,就給小滿爺提了田家事,小滿爺雖然不下山,但有李老實和江枝幾人談論,他對村裏人家都有了解。
尤其是田貴,一則是負責自家在山下的幾畝農活,做得不錯。
二則還有半年前從山上分給幾戶人家的雞苗和兔苗。
說好年底三隻小雞歸還一隻大雞,一對兔苗還迴兩隻大兔。
其他幾戶人家都按說好的數量一隻不多,一隻不少的還迴來。
但田家多還了一隻雞和一對兔,這讓小滿爺對田貴印象非常好。
所以一聽到說親是田家,他立即就點頭:“買豬選狗都要看主家幹不幹淨。有這樣明事理的父母,孩子再差都差不到哪裏去!”
老人的經驗豐富,說出的話總有道理。
江枝也這樣說,田貴跟桃兒娘以前在老家是有父母兄弟壓著,難免就愚孝了些,現在出來單過,也直起腰能頂事。
江枝又把田桃的性子說了,說那女子是懂事能幹的。
以前跟著爹娘在老家吃苦,現在也是勤快人。
小滿爺越發滿意:“二瑞娘,你都說行,那就行,不管男女都要自己能當起事,農家媳婦養不得金貴人。”
經過這一年做蚊香液,熬製各種膏和衝劑,巧雲早已經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她熟練的把各種工具擺出來,又指點田桃兒拿鍋盛水泡藥。
旁邊,李二嫂在灶下點燃火,兩排七星灶的火就需要一個人專門負責。
江枝把需要的幾種藥材準備好。
這一次,她要從各種方便熬製的衝劑開始。
藥材都是去年就自備的常用草藥,比如說益母草、夏枯草、枇杷葉、金錢草等等。
第一鍋熬的就是《益母草衝劑》!
益母草、澱粉、糖粉各份,其中益母草需要采紫花、方莖,以全草入藥!
益母草洗淨切碎,放於鍋中加水熬煮,水量減少則適當續水,煎煮一個時辰。
取出藥液靜置,再往藥渣裏續清水煎煮,反複兩次將藥汁全部萃取出來。
然後就是將兩批液體放在一起熬煮濃縮,再拌入澱粉和糖粉,成幹濕適當的混合物。
現在沒有團篩達人小滿奶,也不需要再用人工搖篩,江枝用懸掛式的搖篩將混合物搖成顆粒狀。
再薄薄平鋪在有布的篩網上,放到隔壁借灶火溫度建起的烘幹房裏,攤平烘幹。
從十幾口大灶開始熬煮藥汁,江枝就帶著巧雲,田桃仔細觀察著沸騰情況,不能糊鍋也不能溢出來。
水少又要及時添加,一個時辰後全部潷出來重新換水二次熬煮。
這些事情都需要細心耐心,稍微晃神就出錯。
灶火熊熊,製藥間裏水汽熏蒸,頭頂上方白茫茫一片,濃濃的藥味將人全身浸透。
有巧雲細心教導帶領,田桃上手也快,隻用了半天就適應了這些瑣碎事。
灶間在忙,二瑞和小滿、徐根慶則在碾房將各種藥碾碎,有些需要篩撿。
李二嫂管著兩排大灶的火,還要負責給幾個人做飯,也不輕鬆。
現在四月時還好些,等到夏天必定是苦差事。
所有人都有條不紊的幹活,最叫苦連天的反而是李老實。
等江枝用四個小時熬好第一批藥開始收汁,出來看見的是三個累癱的人。
李老實軟綿綿倒在旁邊給木柴遮雨的草堆上,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
在他旁邊,兩個小女孩也睡在草堆上。
身上蓋著是二瑞和小滿的厚衣服,春日裏暖烘烘的陽光下,兩張小臉曬得紅撲撲的睡得正香,妮妮手中還拿著半個吃剩的麵餅。
年輕就是好,倒頭就睡,充電五分鍾,發瘋兩小時。
見到江枝,李老實差點哭出來:“江嫂子,我去鎮上運藥吧!運炭也行,不帶孩子了!”
一個快滿兩歲,一個五歲,兩個孩子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就連爬山都不怕的李老實,現在怕了!
黃昏時,第一天熬出來的所有藥汁已經進了烘幹房,隻等第二天包裝。
巧雲、二瑞趕著騾子,再馱著兩個孩子迴山,江枝和小滿留下守藥坊。
等田桃他們走後,李老實也急慌慌的迴村。
熱鬧一天的小山穀靜下來,小滿把前後幾處柵欄用鐵鏈上鎖。
江枝把李二嫂做的飯端出來,兩個早早吃過飯。
現在是月初,天上無月無星,江枝在院裏用炭盆燒上一堆火照明,把今天用過的藥材數量在賬本上重新檢查一遍。
這些賬都是巧雲記的。
經過一年多學習,以前還是啥都不會的小媳婦,現在可以把各種藥材的數量記得清清楚楚。
隻是今天是藥坊的第一次製藥,按習慣看一次。
十幾口大鍋一整天熬了一百多斤幹藥草,做的藥粉至少裝200支。
以每支5文的代售價,一天毛收入大概會超過一千文,也就是一兩多銀子。
柴火是地裏的秸稈,還有後麵山林裏的雜樹,不用花錢。
除去成本裏的澱粉、糖粉、工錢、竹管、蠟紙……
江枝笑了,這一天雖然有點辛苦,還是不錯的!
以前的蚊香收入基本上貼補在村裏,現在兜裏沒銀子,正需要迴籠資金。
製藥用的草藥是自己收購,成本不高,賣出來的錢除去澱粉糖粉和幾人工資,沒有電費水費,剩下的純利潤至少有六成。
以後還可以多種藥材,成本還能壓下來。
在現代,中藥飲片廠的利潤也是五成左右,現在有六成很滿意了。
碾房裏的水碾還在轉著,裏麵是明天要用的藥材,需要再碾一個時辰就停歇。
小滿忙了一天也不累,提起裝有鐵尖的長槍就在空地上舞起來,練習他新學的槍法。
藥坊是有武裝設備的,有長短不一的木棒放在各處,有斧頭柴刀,在這裏上工的人都知道放在什麽地方。
前後的山口都裝有柵欄,後麵柵欄除去後門,隱蔽處還留有幾道小門直通山林,都是以防萬一。
這裏每天有人後,還準備尋幾條好狗養著。
“小滿,你還不累啊?”
江枝見這年輕人真是精力旺盛,忍不住出聲道。
“不累,嬸子是想說啥?”
小滿抹抹額上的汗提著長槍過來。
江枝想問他對田桃的感覺。
不過今天田桃在熬藥間待了一天,這倆孩子都沒有見麵的機會,更沒有說上一句話。
說起小滿的這事,大家都想到一處去了。
之前自己迴山,趁著小滿不在家,就給小滿爺提了田家事,小滿爺雖然不下山,但有李老實和江枝幾人談論,他對村裏人家都有了解。
尤其是田貴,一則是負責自家在山下的幾畝農活,做得不錯。
二則還有半年前從山上分給幾戶人家的雞苗和兔苗。
說好年底三隻小雞歸還一隻大雞,一對兔苗還迴兩隻大兔。
其他幾戶人家都按說好的數量一隻不多,一隻不少的還迴來。
但田家多還了一隻雞和一對兔,這讓小滿爺對田貴印象非常好。
所以一聽到說親是田家,他立即就點頭:“買豬選狗都要看主家幹不幹淨。有這樣明事理的父母,孩子再差都差不到哪裏去!”
老人的經驗豐富,說出的話總有道理。
江枝也這樣說,田貴跟桃兒娘以前在老家是有父母兄弟壓著,難免就愚孝了些,現在出來單過,也直起腰能頂事。
江枝又把田桃的性子說了,說那女子是懂事能幹的。
以前跟著爹娘在老家吃苦,現在也是勤快人。
小滿爺越發滿意:“二瑞娘,你都說行,那就行,不管男女都要自己能當起事,農家媳婦養不得金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