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頭發輕飄飄地從頭上飛走了
被擄深山後成了高冷王爺的小祖宗 作者:十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幾日在賊窩裏,除了臭烘烘的男人味道外,隻有一種香氣,就是那三個大鐵鍋裏傳出來的!
阮書儀臉“唰”地一下就白了。她終於知道哪裏奇怪了!
剛進入這個小村莊的時候她就感覺有哪裏不對,這個村子小歸小,婦人洗衣,男人砍柴,看著一切也都正常,但卻沒有孩子!別說小嬰兒,就連15歲以下的孩童都沒有!
而且這屋子裏擺設雖然很正常,飯桌上也擦得幹幹淨淨,桌子是桌子,凳子是凳子的,但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堂屋正中央擺放著的那個神櫃落滿了灰塵!
神櫃就是擺放祖宗牌位的櫃子。在現代的很多農村家庭都有,每逢年過節都會點上蠟燭或者電子燈。
古代人尤其注重傳承和香火,尤其是這種小村莊,應當是沒有祠堂的,所以就會把先人牌位供奉在家中,即便是日子再清貧,再忙碌,也斷不會讓神櫃和牌位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
藍書也感覺到了異常,他低下頭,用氣音跟阮書儀低語:“夫人,這裏感覺不太對。”
阮書儀瞟了一眼正要進門的三個大漢,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這些人怕不是原屋子的主人,甚至外麵的那些人可能都不是原村莊的村民!
走進來的三個大漢雖然是農夫打扮,但腳步和內息都很沉穩,而且每個人都很壯實,顯然是練家子。藍書不自覺地捏緊了腰間的劍。
聽見男人們迴來的動靜,剛剛進廚房的那個婦人笑著迎了出來。手裏還端著一大盆燉肉,見他們看著屋子裏的人似有疑惑,便主動笑著介紹:
“相公,二弟,三弟,這幾位貴人是探親路過的,說是幾天沒吃飯了,來咱家買些吃食呢!”
為首的男人掃視阮書儀三人一眼,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倒是跟在最後麵的那個三弟指著婦人剛剛端出來的那盆菜開口:“這大荒年的,飯菜可不容易,咱家這還是燉的肉,大嫂你可真大方,不知道他們出了幾兩銀子啊?”
問完幾人齊刷刷地盯著阮書儀三人。
阮書儀按住了要說話的藍書,不好意思地朝婦人笑笑:“抱歉啊大嫂子,我們前兩日在荒山那處遭了山匪搶劫,把銀子都搶走了,這才好幾天沒吃飯了,我們厚著臉皮進村討水喝,但卻是萬萬不能吃肉的,這年頭誰家都不容易。”
“您這燉的一大鍋肉菜我們付不起銀子,也不好意思吃。”說完她從耳朵上取下一對鑲銀的耳墜遞了過去:“我們也沒什麽好東西,這副耳墜還能換幾文錢,權當感謝您這壺茶水了。現在大哥們也迴來了,我們就不打擾您們吃飯了,多謝。”
說罷仨人就站起身,準備出去。
為首的男人卻伸出胳膊,攔在門口,一臉的兇神惡煞:“怎麽?我夫人把肉都煮了,你們說不吃就不吃了?”
小蓮急了:“那肉在我們來之前就煮上了,我們不過坐下幾分鍾,怎麽就成我們的事兒了?”
三弟冷笑:“今日這飯,你們是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藍書一手按住腰間的劍,一手護在阮書儀前麵,也冷著聲音開口:“兄台這是要強買強賣了?”
三弟嗤笑一聲,伸手便朝阮書儀抓去,那婦人也同時動手,試圖把小蓮往屋裏拉。
藍書一把鉗住三弟的手,一個用力便反手把對方的胳膊扭住,迴頭朝小蓮開口:“小蓮,快把夫人帶迴馬車!”
小蓮早就一腳踹開了想要拉她的婦人,拉著阮書儀的手就要往外跑。
一直沒說話的二弟突然從後腰處拿出一把大砍刀,朝著小蓮揮了過去:“想跑?沒那麽容易!”
小蓮被二弟拖住,藍書也被大哥和三弟纏住,一時都顧不上阮書儀。
那婦人被小蓮一腳踹翻後也不再裝和善了,罵罵咧咧的爬起來,拽著阮書儀就往屋子裏拖。
小蓮急得大喊:“立鬆哥!立鬆哥!你快來!”
三弟聞言哈哈大笑:“還想找外援?那個人現在恐怕已經在黃泉路上等你們了!”
“哦?你是說我嗎?”
立鬆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三弟聞言錯愕地迴頭,緊接著就被立鬆當頭一棒,一股熱乎乎的鮮血就順著他的腦門兒流了下來。
三弟眼一斜,嘴一歪,整個人就歪歪扭扭倒了下去。
原來早在剛才,阮書儀他們被請進屋子的時候,就有一個老頭背著一捆柴火路過馬車旁,一個不小心被石子絆倒,柴火撒了滿地。
老頭顫顫巍巍地蹲不下去,立鬆看著不忍,便跳下馬車幫忙。抱起柴火起身的時候,老頭直接一棍子敲了上來。
恰巧此時太陽西斜,把老頭兒的影子投射在立鬆麵前的地麵,立鬆眼疾手快地反腳一踹,把老頭踹暈過去了。恰好也聽到了屋子裏傳出來的動靜,立馬便趕了過來。
大約是立鬆敲擊的力道太大,在三弟倒下去的時候,一頭茂密的黑發輕飄飄地從他頭上飛走,留下一個光禿禿的腦門兒。
阮書儀目瞪口呆,這人居然……居然是個和尚!
藍書見此,也眼疾手快地左右開弓,同時拽住大哥和二弟的頭發,輕易就將他們整個頭頂掀翻,果不其然!都是和尚!
“快!帶上夫人!快跑!”趁著大哥幾人落於下風,藍書和立鬆一個拉著小蓮和阮書儀就上了馬車。
剛上馬車,本來空蕩蕩的村子裏突然浩浩蕩蕩地衝出二三十個和尚,手裏拿著長刀,喊叫著便朝他們衝過來。
馬兒受了驚,嘶鳴一聲便撒開蹄子狂奔,和尚們一邊跟著馬車跑,一邊試圖扒車,想要把人拉下來。可這馬車外麵纏繞的都是帶刺的藤蔓,一扒上去就是滿手血。
玩兒命似的跑了半個時辰,才把那些人徹底甩在後麵。
好不容易脫困,幾個人全都心有餘悸,果然一開始感覺不對的地方,就不應該去!
等迴過神,才有心思觀察四周,這才發現慌不擇路中,他們居然跑到了一處天然的關隘。
左右兩座山如被劍斷開似,形成了筆直陡峭的斷崖,兩座山北陡南緩,溝深穀狹,隻留下中間一條人工修建的棧道可供通行,道小穀深,地勢險峻。
眾人顯然都被這鬼斧神工般的景致驚得目瞪口呆,阮書儀不由得想到一句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卻不知何時,在兩座山的夾縫中,在那條險峻的棧道上,突然冒出了幾十個身穿紫紅色袈裟的和尚!
阮書儀臉“唰”地一下就白了。她終於知道哪裏奇怪了!
剛進入這個小村莊的時候她就感覺有哪裏不對,這個村子小歸小,婦人洗衣,男人砍柴,看著一切也都正常,但卻沒有孩子!別說小嬰兒,就連15歲以下的孩童都沒有!
而且這屋子裏擺設雖然很正常,飯桌上也擦得幹幹淨淨,桌子是桌子,凳子是凳子的,但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堂屋正中央擺放著的那個神櫃落滿了灰塵!
神櫃就是擺放祖宗牌位的櫃子。在現代的很多農村家庭都有,每逢年過節都會點上蠟燭或者電子燈。
古代人尤其注重傳承和香火,尤其是這種小村莊,應當是沒有祠堂的,所以就會把先人牌位供奉在家中,即便是日子再清貧,再忙碌,也斷不會讓神櫃和牌位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
藍書也感覺到了異常,他低下頭,用氣音跟阮書儀低語:“夫人,這裏感覺不太對。”
阮書儀瞟了一眼正要進門的三個大漢,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這些人怕不是原屋子的主人,甚至外麵的那些人可能都不是原村莊的村民!
走進來的三個大漢雖然是農夫打扮,但腳步和內息都很沉穩,而且每個人都很壯實,顯然是練家子。藍書不自覺地捏緊了腰間的劍。
聽見男人們迴來的動靜,剛剛進廚房的那個婦人笑著迎了出來。手裏還端著一大盆燉肉,見他們看著屋子裏的人似有疑惑,便主動笑著介紹:
“相公,二弟,三弟,這幾位貴人是探親路過的,說是幾天沒吃飯了,來咱家買些吃食呢!”
為首的男人掃視阮書儀三人一眼,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倒是跟在最後麵的那個三弟指著婦人剛剛端出來的那盆菜開口:“這大荒年的,飯菜可不容易,咱家這還是燉的肉,大嫂你可真大方,不知道他們出了幾兩銀子啊?”
問完幾人齊刷刷地盯著阮書儀三人。
阮書儀按住了要說話的藍書,不好意思地朝婦人笑笑:“抱歉啊大嫂子,我們前兩日在荒山那處遭了山匪搶劫,把銀子都搶走了,這才好幾天沒吃飯了,我們厚著臉皮進村討水喝,但卻是萬萬不能吃肉的,這年頭誰家都不容易。”
“您這燉的一大鍋肉菜我們付不起銀子,也不好意思吃。”說完她從耳朵上取下一對鑲銀的耳墜遞了過去:“我們也沒什麽好東西,這副耳墜還能換幾文錢,權當感謝您這壺茶水了。現在大哥們也迴來了,我們就不打擾您們吃飯了,多謝。”
說罷仨人就站起身,準備出去。
為首的男人卻伸出胳膊,攔在門口,一臉的兇神惡煞:“怎麽?我夫人把肉都煮了,你們說不吃就不吃了?”
小蓮急了:“那肉在我們來之前就煮上了,我們不過坐下幾分鍾,怎麽就成我們的事兒了?”
三弟冷笑:“今日這飯,你們是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藍書一手按住腰間的劍,一手護在阮書儀前麵,也冷著聲音開口:“兄台這是要強買強賣了?”
三弟嗤笑一聲,伸手便朝阮書儀抓去,那婦人也同時動手,試圖把小蓮往屋裏拉。
藍書一把鉗住三弟的手,一個用力便反手把對方的胳膊扭住,迴頭朝小蓮開口:“小蓮,快把夫人帶迴馬車!”
小蓮早就一腳踹開了想要拉她的婦人,拉著阮書儀的手就要往外跑。
一直沒說話的二弟突然從後腰處拿出一把大砍刀,朝著小蓮揮了過去:“想跑?沒那麽容易!”
小蓮被二弟拖住,藍書也被大哥和三弟纏住,一時都顧不上阮書儀。
那婦人被小蓮一腳踹翻後也不再裝和善了,罵罵咧咧的爬起來,拽著阮書儀就往屋子裏拖。
小蓮急得大喊:“立鬆哥!立鬆哥!你快來!”
三弟聞言哈哈大笑:“還想找外援?那個人現在恐怕已經在黃泉路上等你們了!”
“哦?你是說我嗎?”
立鬆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三弟聞言錯愕地迴頭,緊接著就被立鬆當頭一棒,一股熱乎乎的鮮血就順著他的腦門兒流了下來。
三弟眼一斜,嘴一歪,整個人就歪歪扭扭倒了下去。
原來早在剛才,阮書儀他們被請進屋子的時候,就有一個老頭背著一捆柴火路過馬車旁,一個不小心被石子絆倒,柴火撒了滿地。
老頭顫顫巍巍地蹲不下去,立鬆看著不忍,便跳下馬車幫忙。抱起柴火起身的時候,老頭直接一棍子敲了上來。
恰巧此時太陽西斜,把老頭兒的影子投射在立鬆麵前的地麵,立鬆眼疾手快地反腳一踹,把老頭踹暈過去了。恰好也聽到了屋子裏傳出來的動靜,立馬便趕了過來。
大約是立鬆敲擊的力道太大,在三弟倒下去的時候,一頭茂密的黑發輕飄飄地從他頭上飛走,留下一個光禿禿的腦門兒。
阮書儀目瞪口呆,這人居然……居然是個和尚!
藍書見此,也眼疾手快地左右開弓,同時拽住大哥和二弟的頭發,輕易就將他們整個頭頂掀翻,果不其然!都是和尚!
“快!帶上夫人!快跑!”趁著大哥幾人落於下風,藍書和立鬆一個拉著小蓮和阮書儀就上了馬車。
剛上馬車,本來空蕩蕩的村子裏突然浩浩蕩蕩地衝出二三十個和尚,手裏拿著長刀,喊叫著便朝他們衝過來。
馬兒受了驚,嘶鳴一聲便撒開蹄子狂奔,和尚們一邊跟著馬車跑,一邊試圖扒車,想要把人拉下來。可這馬車外麵纏繞的都是帶刺的藤蔓,一扒上去就是滿手血。
玩兒命似的跑了半個時辰,才把那些人徹底甩在後麵。
好不容易脫困,幾個人全都心有餘悸,果然一開始感覺不對的地方,就不應該去!
等迴過神,才有心思觀察四周,這才發現慌不擇路中,他們居然跑到了一處天然的關隘。
左右兩座山如被劍斷開似,形成了筆直陡峭的斷崖,兩座山北陡南緩,溝深穀狹,隻留下中間一條人工修建的棧道可供通行,道小穀深,地勢險峻。
眾人顯然都被這鬼斧神工般的景致驚得目瞪口呆,阮書儀不由得想到一句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卻不知何時,在兩座山的夾縫中,在那條險峻的棧道上,突然冒出了幾十個身穿紫紅色袈裟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