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幅員遼闊。
京兆府距離西城門說不上近,穿街過巷,算下來大概有二十裏的腳程。
寧念打小打熬的體魄底子很紮實,天色未亮之前,匆匆趕到了西城門的位置。
此時天色尚早,城門還未打開,門前已經圍滿了出城祭祖的百姓。
寧念站在人群的最後方,並不著急,選個人少的位置站在原處默默等待。
在他一旁,一群街坊閑來無事,有互相認識的,三五成群站在一起插科打諢:“聽說了嗎?皇上馬上就要迴京了。”
人群中,有人忽然提起此事。
一旁立馬有人小聲迴應:“不是馬上,今天就有可能迴來,沒看那京兆府的衙役昨天都忙成什麽樣了。”
提起此事之人接著說道:“你說咱們這位老皇上,這兩年有事沒事就往南跑,南邊的災情到底有多嚴重?”
人群中又有一人冒出來小聲說道:“你這耳根子也忒軟了點,聽風就是雨,那災情再嚴重,這都多少年了還過不去,要我說,咱們這位老皇帝這是打著南巡的幌子,其實是去南邊尋仙問道去了。”
人群中,有與那人交好的街坊趕忙拉了一下他的胳膊:“噓,你老壽星上吊,嫌自己活得長怎麽地,那張破嘴跟條破棉褲一樣,成天到晚沒個把門的,怎麽什麽話也敢往外說。”
那人不以為意:“這有啥不能說的,那不是禿子頭上長虱子,明擺著的事嗎。”
最先開口之人突然接茬:“經你這麽一提,還真是這麽個事,咱們這位老皇帝要是沒有神仙的幫忙,他怎麽可能活得過五十歲。”
人群中又有人起哄:“對對對,你要這麽說,我絕對讚同,咱這大周都多少年了,就沒個長命皇帝,我打小就聽我爺爺提起過,咱大周但凡有老人的,往上捯三輩就沒聽說過有哪個皇上能活過五十歲。”
“噓。”
眾人正聊的火熱,突然有人伸出食指放在嘴邊噓了一聲。
眾人頓時噤聲,疑惑地看向那人。
那人小心翼翼的指了指不遠處的寧念,說道:“那小子掛著腰牌呢,要不是我心細,還真看不到,那是個差役。”
眾人順指看去,果然見寧念腰間掛著一塊鐵質腰牌,全都臉色一變,匆匆散開。
寧念耳力很好,距離那夥人也不遠,自然將那些人的談話一字不落聽在耳中,不過他並未在意什麽,大周沒有長命皇帝,世人皆知,這並不是什麽流言蜚語。
平日裏老百姓也大都將這事當作茶前飯後的一種談資,這類的話少年早不知聽了多少遍,隻不過這些人說的也沒錯,當今聖上確實有些特別,有人專門算過,如今這位皇帝老爺壽數豈止超過了五十歲,至少五旬有餘了。
至少寧念出生時,大周便是這位老皇帝,如今十四五年過去了,大周的皇上還是他。
“哎,開城門啦!”
前方忽然有人高喊一聲,這一聲唿嗬像是打開了泄洪的閘門,人流湧動,唿啦一下全朝城外走去。
寧念跟隨著人群慢慢走出城門,直到上了官道,速度才明顯快了許多,可去往白雲觀的人仍有不少,等寧念趕到棲霞山時早已日上三竿。
今日下元節。
白雲觀內摩肩接踵,敬香祈福,求簽問卦的百姓比比皆是。
山腳下還有那行商的小販,叫賣聲此起彼伏,山上山下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寧念跟隨著人群,直至晌午時分才堪堪走進白雲觀,他在前殿轉了一圈沒發現沈清風的身影,順手攔住一位正在身旁路過的小道童。
小道童單手揖禮,客氣道:“施主安好。”
寧念連忙迴禮問道:“這位小仙師,我想找一下清風道長。”
小道童很是客氣,再次單手揖禮迴道:“後山多有孤墳野塚沒人打理,往年下元節,大都是觀裏的師叔師伯帶著眾師兄前往後山設壇供齋,渡濟孤魂,今年剛巧輪到太厄師伯,清風師兄隨太厄師伯前往後山去了。”
寧念有點失望,臉上表情依舊恭敬,既然沈清風不在,寧念不再停留。
他想了想,從身上掏出幾枚銅錢放入功德箱內,然後直接走到問簽卜卦之處討要了幾張黃紙符文,出了道觀,一抹身朝後山走去。
當年小道士沈清風給寧念父母擇選的墓地還不錯,雖說不上山清水秀,但也絕不是大兇大惡的險惡之地,四周視野遼闊,周圍隻有幾座孤零零的枯墳,顯得冷冷清清。
寧念來到後山時,看到遠處幾位道士正在設壇供齋,黃紙錢灑滿了整條山坳。
少年憑著記憶來到一處孤墳前,簡陋的墓碑上寧元山紀氏之墓,字跡清晰可聞,墳上毫無雜草,可以看出此處經常有人打理。
少年在墳前緩緩跪下,掏出火折將那黃紙符文一把火燃盡,隨後起身捧起一抔黃土灑在墳頭,然後靜靜的坐在墓碑一側,遙視遠方,也不言語,就這麽安靜地坐著,誰也不知道他內心到底在想些什麽。
遠處那幾位道士撒著黃紙錢,口中念念有詞,由近及遠,很快消失在視野當中。
寒風微微襲過,整條山坳一片寂靜。
寧念側頭看向墓碑,臉上少有的充滿天真神色,輕聲呢喃:“爹,娘,我來看你們來了,我有聽娘的話,很認真的活下去。”
“去年時獻歲剛過,我就去京兆府接了爹的差,想著娘擔心,今天就沒穿差服,這身棉衣是我新買的,兒子凍不著,您放心吧。”
“對了爹您看這腰牌,雖然不是您那塊金色的,不過您放心,用不了幾年我一定把您那塊腰牌拿迴來……”
山坳裏,寒風嗚咽,少年呢喃。
飄飄蕩蕩,冷冷清清。
……
下午時分,山坳遠處。
少年視線中出現一道身影,青灰道袍,身形消瘦。
那人漸漸來到墳前站定。
寧念起身,一臉欣喜,熱情喊道:“沈大哥!”
年輕道士微微一笑,當年那個羽翼未滿的小道士,如今已長成一位溫文爾雅的錦瑟青年
年輕道士報以微笑,輕聲開口道:“好久不見,小寧念。”
寧念笑著走上前,真摯的說了一句:“沈大哥,謝謝你。”
年輕道士爽朗一笑擺擺手,一指少年腰牌說道:“剛才你過來時,我差點認不出來,直到你走近此處我才恍然大悟,還不錯,幾年未見竟然當上了差役。”
寧念臉上笑容依舊,輕聲道:“接的我爹的差。”
年輕道士突然沉默,不知該迴些什麽。
他盯著少年稚嫩的臉龐,突然眉頭一皺,雙目一閃,似有金光遊走,細若遊絲,宛若蛟蛇,輕聲問道:“怎麽受了這麽重的傷?”
少年不以為意,反而寬慰道:“衙內當差,難免有些磕磕碰碰,靜心調養幾日就沒事了。”
年輕道士卻搖了搖頭,掏出一張符紙,折疊成一方三角,塞進寧念手中,說道:“有無相生,福禍相形,揠苗助長雖說能了一時的心願念想,但你若不及時卸去體內藥力,就如那巢築於葦笤,恐怕到時反噬己身,得不償失,這道靜心凝神符你收下,必要時可含於口中。”
寧念不解其意,但還是鄭重點頭,笑容燦爛真摯道:“知道了。”
年輕道士聞言拍拍手,忍不住上前輕揉一下寧念的額頭,說道:“看見你能長這麽大我很高興,見也見了,我還有課業要做就先迴去了。”
少年昂頭,雙目明亮,笑容燦爛。
年輕道士擺擺手,轉身離去。
“小寧念,記住,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堵不如疏,若是難受的厲害,不妨順其自然換個方式。”
年輕的道士的話語隨風飄蕩,傳入少年耳中,落進心田。
京兆府距離西城門說不上近,穿街過巷,算下來大概有二十裏的腳程。
寧念打小打熬的體魄底子很紮實,天色未亮之前,匆匆趕到了西城門的位置。
此時天色尚早,城門還未打開,門前已經圍滿了出城祭祖的百姓。
寧念站在人群的最後方,並不著急,選個人少的位置站在原處默默等待。
在他一旁,一群街坊閑來無事,有互相認識的,三五成群站在一起插科打諢:“聽說了嗎?皇上馬上就要迴京了。”
人群中,有人忽然提起此事。
一旁立馬有人小聲迴應:“不是馬上,今天就有可能迴來,沒看那京兆府的衙役昨天都忙成什麽樣了。”
提起此事之人接著說道:“你說咱們這位老皇上,這兩年有事沒事就往南跑,南邊的災情到底有多嚴重?”
人群中又有一人冒出來小聲說道:“你這耳根子也忒軟了點,聽風就是雨,那災情再嚴重,這都多少年了還過不去,要我說,咱們這位老皇帝這是打著南巡的幌子,其實是去南邊尋仙問道去了。”
人群中,有與那人交好的街坊趕忙拉了一下他的胳膊:“噓,你老壽星上吊,嫌自己活得長怎麽地,那張破嘴跟條破棉褲一樣,成天到晚沒個把門的,怎麽什麽話也敢往外說。”
那人不以為意:“這有啥不能說的,那不是禿子頭上長虱子,明擺著的事嗎。”
最先開口之人突然接茬:“經你這麽一提,還真是這麽個事,咱們這位老皇帝要是沒有神仙的幫忙,他怎麽可能活得過五十歲。”
人群中又有人起哄:“對對對,你要這麽說,我絕對讚同,咱這大周都多少年了,就沒個長命皇帝,我打小就聽我爺爺提起過,咱大周但凡有老人的,往上捯三輩就沒聽說過有哪個皇上能活過五十歲。”
“噓。”
眾人正聊的火熱,突然有人伸出食指放在嘴邊噓了一聲。
眾人頓時噤聲,疑惑地看向那人。
那人小心翼翼的指了指不遠處的寧念,說道:“那小子掛著腰牌呢,要不是我心細,還真看不到,那是個差役。”
眾人順指看去,果然見寧念腰間掛著一塊鐵質腰牌,全都臉色一變,匆匆散開。
寧念耳力很好,距離那夥人也不遠,自然將那些人的談話一字不落聽在耳中,不過他並未在意什麽,大周沒有長命皇帝,世人皆知,這並不是什麽流言蜚語。
平日裏老百姓也大都將這事當作茶前飯後的一種談資,這類的話少年早不知聽了多少遍,隻不過這些人說的也沒錯,當今聖上確實有些特別,有人專門算過,如今這位皇帝老爺壽數豈止超過了五十歲,至少五旬有餘了。
至少寧念出生時,大周便是這位老皇帝,如今十四五年過去了,大周的皇上還是他。
“哎,開城門啦!”
前方忽然有人高喊一聲,這一聲唿嗬像是打開了泄洪的閘門,人流湧動,唿啦一下全朝城外走去。
寧念跟隨著人群慢慢走出城門,直到上了官道,速度才明顯快了許多,可去往白雲觀的人仍有不少,等寧念趕到棲霞山時早已日上三竿。
今日下元節。
白雲觀內摩肩接踵,敬香祈福,求簽問卦的百姓比比皆是。
山腳下還有那行商的小販,叫賣聲此起彼伏,山上山下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寧念跟隨著人群,直至晌午時分才堪堪走進白雲觀,他在前殿轉了一圈沒發現沈清風的身影,順手攔住一位正在身旁路過的小道童。
小道童單手揖禮,客氣道:“施主安好。”
寧念連忙迴禮問道:“這位小仙師,我想找一下清風道長。”
小道童很是客氣,再次單手揖禮迴道:“後山多有孤墳野塚沒人打理,往年下元節,大都是觀裏的師叔師伯帶著眾師兄前往後山設壇供齋,渡濟孤魂,今年剛巧輪到太厄師伯,清風師兄隨太厄師伯前往後山去了。”
寧念有點失望,臉上表情依舊恭敬,既然沈清風不在,寧念不再停留。
他想了想,從身上掏出幾枚銅錢放入功德箱內,然後直接走到問簽卜卦之處討要了幾張黃紙符文,出了道觀,一抹身朝後山走去。
當年小道士沈清風給寧念父母擇選的墓地還不錯,雖說不上山清水秀,但也絕不是大兇大惡的險惡之地,四周視野遼闊,周圍隻有幾座孤零零的枯墳,顯得冷冷清清。
寧念來到後山時,看到遠處幾位道士正在設壇供齋,黃紙錢灑滿了整條山坳。
少年憑著記憶來到一處孤墳前,簡陋的墓碑上寧元山紀氏之墓,字跡清晰可聞,墳上毫無雜草,可以看出此處經常有人打理。
少年在墳前緩緩跪下,掏出火折將那黃紙符文一把火燃盡,隨後起身捧起一抔黃土灑在墳頭,然後靜靜的坐在墓碑一側,遙視遠方,也不言語,就這麽安靜地坐著,誰也不知道他內心到底在想些什麽。
遠處那幾位道士撒著黃紙錢,口中念念有詞,由近及遠,很快消失在視野當中。
寒風微微襲過,整條山坳一片寂靜。
寧念側頭看向墓碑,臉上少有的充滿天真神色,輕聲呢喃:“爹,娘,我來看你們來了,我有聽娘的話,很認真的活下去。”
“去年時獻歲剛過,我就去京兆府接了爹的差,想著娘擔心,今天就沒穿差服,這身棉衣是我新買的,兒子凍不著,您放心吧。”
“對了爹您看這腰牌,雖然不是您那塊金色的,不過您放心,用不了幾年我一定把您那塊腰牌拿迴來……”
山坳裏,寒風嗚咽,少年呢喃。
飄飄蕩蕩,冷冷清清。
……
下午時分,山坳遠處。
少年視線中出現一道身影,青灰道袍,身形消瘦。
那人漸漸來到墳前站定。
寧念起身,一臉欣喜,熱情喊道:“沈大哥!”
年輕道士微微一笑,當年那個羽翼未滿的小道士,如今已長成一位溫文爾雅的錦瑟青年
年輕道士報以微笑,輕聲開口道:“好久不見,小寧念。”
寧念笑著走上前,真摯的說了一句:“沈大哥,謝謝你。”
年輕道士爽朗一笑擺擺手,一指少年腰牌說道:“剛才你過來時,我差點認不出來,直到你走近此處我才恍然大悟,還不錯,幾年未見竟然當上了差役。”
寧念臉上笑容依舊,輕聲道:“接的我爹的差。”
年輕道士突然沉默,不知該迴些什麽。
他盯著少年稚嫩的臉龐,突然眉頭一皺,雙目一閃,似有金光遊走,細若遊絲,宛若蛟蛇,輕聲問道:“怎麽受了這麽重的傷?”
少年不以為意,反而寬慰道:“衙內當差,難免有些磕磕碰碰,靜心調養幾日就沒事了。”
年輕道士卻搖了搖頭,掏出一張符紙,折疊成一方三角,塞進寧念手中,說道:“有無相生,福禍相形,揠苗助長雖說能了一時的心願念想,但你若不及時卸去體內藥力,就如那巢築於葦笤,恐怕到時反噬己身,得不償失,這道靜心凝神符你收下,必要時可含於口中。”
寧念不解其意,但還是鄭重點頭,笑容燦爛真摯道:“知道了。”
年輕道士聞言拍拍手,忍不住上前輕揉一下寧念的額頭,說道:“看見你能長這麽大我很高興,見也見了,我還有課業要做就先迴去了。”
少年昂頭,雙目明亮,笑容燦爛。
年輕道士擺擺手,轉身離去。
“小寧念,記住,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堵不如疏,若是難受的厲害,不妨順其自然換個方式。”
年輕的道士的話語隨風飄蕩,傳入少年耳中,落進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