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時,內衙手提酒壺急匆匆跑了迴來。
周老頭接過酒壺,掂了掂,然後打開壺蓋聞了一下,說道:“行。”
內衙一臉諂笑,說道:“瞧你說的,周爺吩咐,咱能不用心去辦嗎。”
老人根本不理內衙,轉身進屋將酒壺遞到寧念手中。
寧念拿著酒壺,有些費解。
老人重新抓藥,說道:“這杏花齋的酒最烈,喝藥前小酌兩口可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再配上我這新方子,雖不能徹底恢複,不過去一趟落霞山不成問題。”
寧念雙眼一亮,很是興奮。
老人突然又說道:“別高興的太早,迴來後怕是有你的苦頭吃。”
少年毫不在意。
“這新方子裏有一味藥,我這沒多少了,一會我要出城一趟,你若閑不住,可以將桌上那些草藥擇一下。”老人將那藥座好,從牆角找出一個舊竹簍背在身上,出門前不忘朝寧念叮囑一句。
寧念咧嘴一笑,重重點頭。
……
傍晚時分。
曾泰突然來到了京兆府,他拎著一個小布包裹,裏麵可憐的裝著兩身過冬的棉衣。
曾泰推開門後,見周老頭不在,徑直進了屋子。
寧念看著曾泰有些好笑,問道:“你就這麽怕周爺爺。”
曾泰頭搖的像個撥浪鼓,說道:“班頭,你不知道,這周…這周爺手段狠著呢。”
“你別看他昨日把你那小腿卸了,你一點也感覺不到疼,他那是沒想讓你疼,他要真想治你,能疼死你。”曾泰似是迴想起什麽,說著話,冷不丁打個冷顫,不放心的迴頭朝門外望了一眼。
寧念伸手接過布包裹,道了聲謝。
曾泰老大不樂意,嚷嚷道:“班頭,你也太客氣了點,多大點事,也要謝一聲。”
“對了,你吃了沒,班頭。”這曾泰明顯是個話癆,昨日周老頭在時,他還能克製一點,今天沒了老人的震懾,曾泰口若懸河,張開嘴就閉不上。
寧念本是個話少的人,曾泰如此熱情,讓他多少有點不適應,隻好笑笑說道:“還沒呢。”
曾泰臉上一喜,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包,笑道:“今天我在那附近巡街,發現有家張記醬肉,味道真不錯,散差時就捎了一隻迴來,正好你這有酒,咱倆一塊把它造了。”
寧念笑著搖搖頭,說道:“這酒是周爺爺買的,給我當藥引子用的,你要是把它喝了,你不怕周爺爺找你算賬?”
人的名,樹的影。
此話一出,曾泰果然老實許多。
寧念早就聞到了那股香味,他雖貧苦,但嘴不饞,勸說道:“咱倆都是普通衙役,月餉就那麽點,這麽做太浪費了,你把它拿迴家更好。”
曾泰點點頭又搖搖頭,直爽道:“班頭,一隻雞而已,你要不吃那也太矯情了點。”
“窮人胃缺油,他要吃了那隻雞,半月別想下床走道。”
一道蒼老的聲音突然從門外響起,緩解了寧念的尷尬。
曾泰嚇得一縮脖,眼珠亂轉,猛地朝身後看了一眼。
房門被緩緩推開,周老頭背著一個小竹簍,緩緩走了進來,看都不看那二人一眼,把下午采的草藥往地上一倒,攤平、鋪開。
曾泰趕忙往邊上靠靠,生怕招惹到那個枯瘦的老人。
寧念站起身,想上前幫忙。
周老頭毫不客氣地冷聲道:“不用管。”
寧念悻悻坐迴桌前。
周老頭扭頭瞪了曾泰一眼,嚇得曾泰渾身一顫,趕忙打了一聲招唿:“周爺,您迴來了。”
老人緩緩站起身說道:“別沒屁硌楞嗓子,我不迴來我還能去哪,正好你在,去夥房給他找點吃的,粥、餅都行,就是別沾油腥。”
曾泰身子挺得筆直,不過他那粗胖的腰身根本也看不出來,答應一聲,一路小跑出了廂房。
老人則來到桌前,借著燭光朝寧念的臉上看了一眼,淡淡說道:“還行,不過那酒明天要多喝兩口,不然效果不明顯,尤其是大後天,你要想去落霞山,在喝藥之前一定要把那些酒全喝完。”
老人的話,少年牢牢謹記,不敢不聽。
半柱香後曾泰提著食盒走了迴來,輕輕放在桌上,扭頭偷偷瞄了周老頭一眼,說道:“對了班頭,今天巡街的時候,我遇上一個少年書生,年紀和你差不多大,他還向我打聽你來著。”
寧念立馬想起那個名叫李鳳言的少年,笑著說道:“他是不是問我要東西了。”
曾泰雙眼一亮,嚷道:“還真讓你說對了,他問我街上的差役怎麽換人了,問你是不是跑了。”
寧念微微蹙眉,無奈苦笑一聲。
周老頭似乎很了解曾泰,知道他是個話癆,一瞪眼問道:“你還有事嗎?”
曾泰突然閉嘴,雙眼驚恐的看向周老頭,搖搖頭轉身朝屋外走去,就連那隻燒雞都顧不得帶走。
周老頭翻個白眼,來到桌前順手將燒雞放進了背簍當中。
寧念瞠目結舌。
老人臉色一冷,問道:“你有意見?”
寧念怔怔搖頭。
老人十分滿意,剛要離開,寧念突然把他叫住。
“周爺爺,這木俑……”少年欲言又止。
周老頭眉頭一挑,說道:“放心吧,它今晚動不了了。”
寧念並非怕它,小心翼翼的問道:“您能不能把它恢複原狀?”
老人瞥了那木俑一眼,沒有理會,直接轉身離去。
……
三日後。
下元節。
水官解厄。
百姓們家家戶戶祭祀先祖,以求來年風調雨順,攘福避禍。
周老頭的那個方子果然不錯,寧念經過這幾日的靜心調養,身子骨明顯恢複了許多,下床行走與常人無異。
三更天剛過,他早早起床,按照周老頭的叮囑將一味味草藥放進砂勺當中,熬了近一個多時辰,先是將酒壺內剩下的烈酒一飲而盡,休息片刻,又將那一茶碗藥湯全灌進肚中。
藥酒混雜,在小腹中迸發出一股強烈熱浪,遇氣則化,遇血則融。
藥酒與氣血交融的瞬間,席卷全身,最後化作一股股勁力,經周身勁脈流轉幾圈後,隱匿蟄伏下來。
寧念臉色微微漲紅,屏息凝神,調勻氣息後褪去差服,換上了一件嶄新衣褲,這身衣服還是他今年獻歲時置辦的,平時根本舍不得穿。
少年稍後認真洗漱一番,急匆匆離開了京兆府,由於他身上掛著腰牌,所以府內值差的衙役並未阻攔他。
四更天,月朗星稀。
落霞山在大周京都長安城以西,距離西城門不遠不近,大概有個十二裏左右的腳程。
山上有座白雲觀,觀內香火很是旺盛,觀內的道士也經常入世,行走於大街小巷當中。
當年,寧念的父母就葬在了落霞山山後的一處平緩的山坳當中。
寧念母親去世時,便是由白雲觀的小道士幫其做的法事。
猶記得那日說來也巧。
寧念母親去世那天,剛巧有一小道士偶然走到榕花巷附近,當時還是小孩子的寧念,上去拽住了那位小道士的衣袖。
小道士迴頭望了一眼還不及他腰高的孩童。
小孩雙眼中噙著淚水卻倔強的不肯落下,緊閉著嘴,抓著小道士的衣袖不肯放他離開。
小道士思忖片刻,跟隨著小寧念來到家中。
當他看過小寧念家中境遇之後,動了惻隱之心,簡單做了一場超度法事,未收分文。
最後小道士又帶著小寧念迴到落霞山幫其母親選了一塊墓地,自掏腰包請人幫著把寧念的母親下葬。
臨走時,小道士還特意問過小寧念,記不記得來時的路,小寧念重重點頭,表示記得。
小道士笑了笑,摸了摸小寧念的頭,說道:“若是以後有事,就來白雲觀找我,我叫沈清風。”
小寧念點點頭,認真的看著小道士的臉龐,生怕自己將這人忘記。
最後,小寧念獨自走下落霞山,直至半夜才迴到榕花巷的小院裏。
那一晚,他來不及傷心,因為他爹還躺在床上,滴水未進……
周老頭接過酒壺,掂了掂,然後打開壺蓋聞了一下,說道:“行。”
內衙一臉諂笑,說道:“瞧你說的,周爺吩咐,咱能不用心去辦嗎。”
老人根本不理內衙,轉身進屋將酒壺遞到寧念手中。
寧念拿著酒壺,有些費解。
老人重新抓藥,說道:“這杏花齋的酒最烈,喝藥前小酌兩口可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再配上我這新方子,雖不能徹底恢複,不過去一趟落霞山不成問題。”
寧念雙眼一亮,很是興奮。
老人突然又說道:“別高興的太早,迴來後怕是有你的苦頭吃。”
少年毫不在意。
“這新方子裏有一味藥,我這沒多少了,一會我要出城一趟,你若閑不住,可以將桌上那些草藥擇一下。”老人將那藥座好,從牆角找出一個舊竹簍背在身上,出門前不忘朝寧念叮囑一句。
寧念咧嘴一笑,重重點頭。
……
傍晚時分。
曾泰突然來到了京兆府,他拎著一個小布包裹,裏麵可憐的裝著兩身過冬的棉衣。
曾泰推開門後,見周老頭不在,徑直進了屋子。
寧念看著曾泰有些好笑,問道:“你就這麽怕周爺爺。”
曾泰頭搖的像個撥浪鼓,說道:“班頭,你不知道,這周…這周爺手段狠著呢。”
“你別看他昨日把你那小腿卸了,你一點也感覺不到疼,他那是沒想讓你疼,他要真想治你,能疼死你。”曾泰似是迴想起什麽,說著話,冷不丁打個冷顫,不放心的迴頭朝門外望了一眼。
寧念伸手接過布包裹,道了聲謝。
曾泰老大不樂意,嚷嚷道:“班頭,你也太客氣了點,多大點事,也要謝一聲。”
“對了,你吃了沒,班頭。”這曾泰明顯是個話癆,昨日周老頭在時,他還能克製一點,今天沒了老人的震懾,曾泰口若懸河,張開嘴就閉不上。
寧念本是個話少的人,曾泰如此熱情,讓他多少有點不適應,隻好笑笑說道:“還沒呢。”
曾泰臉上一喜,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包,笑道:“今天我在那附近巡街,發現有家張記醬肉,味道真不錯,散差時就捎了一隻迴來,正好你這有酒,咱倆一塊把它造了。”
寧念笑著搖搖頭,說道:“這酒是周爺爺買的,給我當藥引子用的,你要是把它喝了,你不怕周爺爺找你算賬?”
人的名,樹的影。
此話一出,曾泰果然老實許多。
寧念早就聞到了那股香味,他雖貧苦,但嘴不饞,勸說道:“咱倆都是普通衙役,月餉就那麽點,這麽做太浪費了,你把它拿迴家更好。”
曾泰點點頭又搖搖頭,直爽道:“班頭,一隻雞而已,你要不吃那也太矯情了點。”
“窮人胃缺油,他要吃了那隻雞,半月別想下床走道。”
一道蒼老的聲音突然從門外響起,緩解了寧念的尷尬。
曾泰嚇得一縮脖,眼珠亂轉,猛地朝身後看了一眼。
房門被緩緩推開,周老頭背著一個小竹簍,緩緩走了進來,看都不看那二人一眼,把下午采的草藥往地上一倒,攤平、鋪開。
曾泰趕忙往邊上靠靠,生怕招惹到那個枯瘦的老人。
寧念站起身,想上前幫忙。
周老頭毫不客氣地冷聲道:“不用管。”
寧念悻悻坐迴桌前。
周老頭扭頭瞪了曾泰一眼,嚇得曾泰渾身一顫,趕忙打了一聲招唿:“周爺,您迴來了。”
老人緩緩站起身說道:“別沒屁硌楞嗓子,我不迴來我還能去哪,正好你在,去夥房給他找點吃的,粥、餅都行,就是別沾油腥。”
曾泰身子挺得筆直,不過他那粗胖的腰身根本也看不出來,答應一聲,一路小跑出了廂房。
老人則來到桌前,借著燭光朝寧念的臉上看了一眼,淡淡說道:“還行,不過那酒明天要多喝兩口,不然效果不明顯,尤其是大後天,你要想去落霞山,在喝藥之前一定要把那些酒全喝完。”
老人的話,少年牢牢謹記,不敢不聽。
半柱香後曾泰提著食盒走了迴來,輕輕放在桌上,扭頭偷偷瞄了周老頭一眼,說道:“對了班頭,今天巡街的時候,我遇上一個少年書生,年紀和你差不多大,他還向我打聽你來著。”
寧念立馬想起那個名叫李鳳言的少年,笑著說道:“他是不是問我要東西了。”
曾泰雙眼一亮,嚷道:“還真讓你說對了,他問我街上的差役怎麽換人了,問你是不是跑了。”
寧念微微蹙眉,無奈苦笑一聲。
周老頭似乎很了解曾泰,知道他是個話癆,一瞪眼問道:“你還有事嗎?”
曾泰突然閉嘴,雙眼驚恐的看向周老頭,搖搖頭轉身朝屋外走去,就連那隻燒雞都顧不得帶走。
周老頭翻個白眼,來到桌前順手將燒雞放進了背簍當中。
寧念瞠目結舌。
老人臉色一冷,問道:“你有意見?”
寧念怔怔搖頭。
老人十分滿意,剛要離開,寧念突然把他叫住。
“周爺爺,這木俑……”少年欲言又止。
周老頭眉頭一挑,說道:“放心吧,它今晚動不了了。”
寧念並非怕它,小心翼翼的問道:“您能不能把它恢複原狀?”
老人瞥了那木俑一眼,沒有理會,直接轉身離去。
……
三日後。
下元節。
水官解厄。
百姓們家家戶戶祭祀先祖,以求來年風調雨順,攘福避禍。
周老頭的那個方子果然不錯,寧念經過這幾日的靜心調養,身子骨明顯恢複了許多,下床行走與常人無異。
三更天剛過,他早早起床,按照周老頭的叮囑將一味味草藥放進砂勺當中,熬了近一個多時辰,先是將酒壺內剩下的烈酒一飲而盡,休息片刻,又將那一茶碗藥湯全灌進肚中。
藥酒混雜,在小腹中迸發出一股強烈熱浪,遇氣則化,遇血則融。
藥酒與氣血交融的瞬間,席卷全身,最後化作一股股勁力,經周身勁脈流轉幾圈後,隱匿蟄伏下來。
寧念臉色微微漲紅,屏息凝神,調勻氣息後褪去差服,換上了一件嶄新衣褲,這身衣服還是他今年獻歲時置辦的,平時根本舍不得穿。
少年稍後認真洗漱一番,急匆匆離開了京兆府,由於他身上掛著腰牌,所以府內值差的衙役並未阻攔他。
四更天,月朗星稀。
落霞山在大周京都長安城以西,距離西城門不遠不近,大概有個十二裏左右的腳程。
山上有座白雲觀,觀內香火很是旺盛,觀內的道士也經常入世,行走於大街小巷當中。
當年,寧念的父母就葬在了落霞山山後的一處平緩的山坳當中。
寧念母親去世時,便是由白雲觀的小道士幫其做的法事。
猶記得那日說來也巧。
寧念母親去世那天,剛巧有一小道士偶然走到榕花巷附近,當時還是小孩子的寧念,上去拽住了那位小道士的衣袖。
小道士迴頭望了一眼還不及他腰高的孩童。
小孩雙眼中噙著淚水卻倔強的不肯落下,緊閉著嘴,抓著小道士的衣袖不肯放他離開。
小道士思忖片刻,跟隨著小寧念來到家中。
當他看過小寧念家中境遇之後,動了惻隱之心,簡單做了一場超度法事,未收分文。
最後小道士又帶著小寧念迴到落霞山幫其母親選了一塊墓地,自掏腰包請人幫著把寧念的母親下葬。
臨走時,小道士還特意問過小寧念,記不記得來時的路,小寧念重重點頭,表示記得。
小道士笑了笑,摸了摸小寧念的頭,說道:“若是以後有事,就來白雲觀找我,我叫沈清風。”
小寧念點點頭,認真的看著小道士的臉龐,生怕自己將這人忘記。
最後,小寧念獨自走下落霞山,直至半夜才迴到榕花巷的小院裏。
那一晚,他來不及傷心,因為他爹還躺在床上,滴水未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