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結束,俘虜們被押解到營中空地上集中看管。而被充作臨時營牆的大車,則紛紛被推到營外。由劉季武負責清點這些戰利品。
看押在營中空置地方的俘虜接近百人。雖然武器都已被己方收繳,然而看管他們的士卒們依然是不敢大意。騎卒們打著火把圍成一圈,手中刀槍指向這些表麵順從,卻不知心中如何作想的俘虜。
待到劉季武清點完畢那些繳獲的錢物,迴來向李延炤報告了一番。此次計繳獲數十萬錢,絹帛布匹三千餘匹,糧米五千餘石。已足稱豐厚。李延炤粗略估計一下,僅憑自己這些人,即使騎乘雙馬,也無法將這麽多的物資帶迴涼州去。這倒也令李延炤一時犯了難。
劉趙所鑄銅錢在涼州按說是不通行的。不過李延炤完全可以將這些錢帶迴郡府,交由府君來熔煉重鑄。而絹帛和糧食,以及其餘的少部分別種類的財貨,也可以充作軍資。這個時代以絹帛布匹來代替貨幣仍是普遍。因此那些繳獲倒是不擔心沒了去處。
劉季武匯報完收獲之後,便一臉犯難地看著那些俘虜,而後悄聲問李延炤道:“這些俘虜……該如何處置?”
李延炤還未從如何搬運財貨的難題中抽出思緒,劉季武便又給他拋出了另外一個難題,當即便垂下頭不言語。對於一支深入敵後的軍隊來說,這兩個問題任何一個處理不好,都有可能給自己招致滅頂之災。
尤其是對俘虜的處置。殺伐過重的人帶兵,不管走到哪裏都會遇到更加激烈的頑抗。因為敵人都知道,即使投降了也是死,倒還不如死戰,可能還反而有一線生機。雖然他們現在的身份是一群馬匪,並無此等顧慮,不過劉季武拋出的這個問題,還是令李延炤前後感到有些為難。
“不如,全殺掉吧?”劉季武見李延炤皺著眉,當即便小聲提醒道。他們與這些敵軍既無仇怨,但是為了自己這支深入敵境的部隊安全,似乎殺掉是最穩妥的方法。
李延炤搖搖頭,道:“先前已經答應過他們,降者不殺。我雖非善男信女,然而信守諾言,卻不敢稍忘。季武你令這些俘虜中帶隊的軍將出來,我要問他幾句話。”
劉季武聞言,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便轉身去到那群俘虜邊上,大喝了幾聲。過不多久,兩名軍卒便推搡著一個身著皮甲,有些狼狽的敵軍將領來到李延炤麵前。
那名軍將之前在營中組織麾下士卒抵抗,此時以為李延炤想要拿他開刀,已是嚇得魂不附體。當即便跪地叩首求饒道:“頭人……小人職責所係,不得不與貴部為敵,如今既已投降,先前頭人也答應降者不殺……”
李延炤居高臨下地俯視著他,而後開口問道:“若放你迴去,你失職在先,喪師在後。該當何罪?”
軍將聞言,哆哆嗦嗦道:“如此迴去,自是不赦之罪……”
“既然如此,迴去也是死,為何你方才還要投降?”
李延炤的問話一出口,卻犀利非常,令這位軍將張口結舌,不知如何應答為妥。李延炤卻是對他心中所想心知肚明。若不投降,定然是橫死當場的結局。而投降的話,還能苟延殘喘多活幾日。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即使從長遠角度上來看,結局沒什麽區別。不過眼下的利害,還是能夠左右多數人的決定。
“若你負傷逃迴,再與你上官言及你與部下士卒皆已盡力死戰,無奈敵人太過強大……如此可保你一命否?”
那名軍將聽聞李延炤所言,臉上神色變換不定。不過深思熟慮了好一會兒,方才頷首道:“如此可保小人一命,謝頭人成全……”
話音未落,李延炤已是拔出刀,而後一刀便劈在跪伏於地的那名軍將右臂上。
隨著一聲淒厲的慘嚎,那名軍將已是滾倒在地,右手已從小臂中間斷作兩截。李延炤麵無表情地轉向劉季武,指了指仍被集中看押在營地中的那些敵軍士卒,冷冷道:“其餘人,去右手!”
那些兵卒眼見自己指揮自己的軍將已是落了個斷臂慘嚎的下場,他們也感到由內心升騰起一種無比的恐懼。然而已經沒有了細想的時間,當中不少人,已被附近的馬匪們拖出去,而後手起刀落。營地中一時響起此起彼伏的慘嚎。
周圍穿著隨意的馬匪們,更加警惕地戒備著。他們手中的刀槍,映射出攝人的寒光。俘虜中有個別兵卒想要反抗,便立刻被周遭兵卒毫不遲疑地斬殺當場。看著昔日同澤倒斃在旁,臉上生機漸去,剩下的兵卒們,也開始漸漸放棄了意欲反抗的愚蠢想法。
用了不到半個時辰的光景,這些俘虜們已是紛紛接受了他們的命運。不過右手腕處傳來的撕心裂肺的劇痛,使他們一邊慘嚎,一邊翻滾。雖然那些馬匪們很快拿來金瘡藥敷在他們右手腕的傷口之上,並取出布條包紮,不過鮮血還是止不住地汨汨流出,很快將包裹傷口的白色布條也染成一片鮮紅。
李延炤望著營地中這片景象,聽著此起彼伏的俘虜哀嚎,卻立在一旁,麵無表情地道:“我去你們右手,並非苛待。而是如此一來,你們今後便不用再為他人效命,行這等刀兵之事。在這亂世中能因此撿迴一條性命,對你們來說是件幸事!”
沒有再管那些依然倒在地上翻滾哀嚎的敵軍俘虜,李延炤帶著劉季武行到營外,看著自己麾下的軍卒們,正從一輛輛車上搬下財貨物資,而後放置到那些備用馬匹的馬背之上。想了想,李延炤便湊近劉季武,道:“待會搬完東西,我們一塊沿馳道向東南方向走。讓那些俘虜看到。他們迴報之時,便會說我們向東南而去。這樣一來,劉趙勢必會在靠近隴西與南安一帶搜捕我等。”
“我等南去之後進山,繞一日光景,再折而北返。物資帶不走的便優先帶財物布帛。糧食能帶就帶一些,不能帶走的,就送給附近生活困難的百姓也好。”
“是!”劉季武拱手應道。而後抬起頭,仿佛想起了什麽,又問道:“蘇百人將那邊,我們是不是該派人去知會一聲?”
李延炤笑笑道:“蘇撫不甘寂寞,定然要連著幹好幾票才肯善罷甘休。我們卻沒有他那樣得力的探子。在隴西這種地方,兩眼一抹黑。若強自為之,不知什麽時候便會落入別人的陷阱。先遣幾名哨騎邊探路,邊向北去尋蘇撫。見到他了,便知會他一聲。”
頓了頓,李延炤又道:“現今我等搶掠虜賊的這些財貨,雖算不上收獲巨大,不過也足以讓縣中支撐好一段時日了。”
言罷李延炤揮揮手,劉季武便前去召集那些將財貨裝運完畢的士卒。還剩下不少糧食搬運不走,其中一些騎卒便將之集中到十多輛車上,而後用自己騎乘的軍馬,拉著這些裝載了糧食的車先行前進。遵照李延炤的吩咐,沿著馳道向東南方向而去。
等到這些裝載糧食的車輛行出一個時辰的光景,天色也已大亮。李延炤引著剩下的自己部下軍卒,又迴頭望了一眼營地中橫七豎八躺倒的俘虜們。而後大手一揮,這些剩餘的部屬們,也向西南方踏上官道,徐徐而去。
自劉趙光初七年春開始,境內隴西各郡縣之間押運糧草財貨的運輸隊,便開始不停地遭到馬匪襲擊。短短兩月之間,便發生了六起類似事件。損失財貨糧食無數。隴西各郡縣之間,或獨自派兵搜尋,或聯合派兵進剿,誰知卻一無所獲。
這些情況報到長安之後,劉曜震怒。當即派出中山王劉嶽引五千騎兵前來隴西地區,配合各郡縣助剿這支馬賊。
而消息靈通的蘇撫得知劉趙派遣騎兵前來助剿,便早早將掠來的一部分裝載不走的糧食財貨藏到了之前令部下們找好的數處山洞之中,並封閉了洞口,在地圖上大致位置又做了標注,方才揚長而去。
劉嶽帶著五千部眾浩浩蕩蕩地前去隴西之時,也不曾想到,他如此聲勢浩大地開展了這次圍剿行動,也是撲了一場空。在各郡縣的積極配合之下,雖然掃蕩了不少馬匪的山寨營地等等,然而各郡縣被劫掠的財貨,卻是無從尋覓。
由於是劉曜親自下令進剿,劉嶽也不敢大意,花了將近半年光景,將整個隴西之地又好好梳理了一遍。除了那令他如鯁在喉的金城郡附近,別處但凡有名有姓的大股馬匪山賊,皆在他兵過如篦的打擊之下灰飛煙滅。
此事引起的連鎖反應便是,隨著劉嶽進剿馬匪山賊的這些行動,隴西的治安空前清明了起來。如果不算劉嶽手下對路過地區的漢人百姓的擄掠屠戮,以及隴西各郡縣為了彌補之前被馬匪劫掠所出現的大額虧空,而對百姓們開展的更為殘酷的壓榨剝削。隴西如今的治安,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優異。
不過這些眼裏容不下沙子的軍事行動,也為隴西地區,及身為隴西鄰居的廣武、金城二郡來說,卻帶來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首先,深受進剿行動戕害的隴西地區馬賊——其中不少還是先前陳安潰眾,在隴西漸漸嚴峻起來的形勢之下無法生存,便借著自己對隴西地區道路情況的熟悉,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地躲過劉趙進剿大軍的追捕,直向涼州而來。
先前金城之戰時,張閬對欲降涼的馮定這部殘卒苛待至那般,這些原同屬陳安部下的人,也是皆有耳聞。因此地處大河南岸的金城幾乎無人問津。這些馬賊寧願忍饑挨餓地渡河再多行一兩日,也不願就近投奔金城。
其次,在日益嚴重的壓迫和匈奴劉趙的直屬騎軍不知什麽時候就到來的屠戮和劫掠之下,隴西殘存下來的漢人百姓,也紛紛開始舉家遷徙。拖家帶口地向著涼州而去。
已經率部迴到縣中的李延炤,心情沉痛地簽了一張又一張撫恤單據。在這次兩個來月的行動之中,他與蘇撫部起先各自為戰。不過隨著可選擇目標的變少,和日益強大起來的運輸隊護衛,最終兩部還是合兵一處,一同對這些已聽到風聲的目標開展了幾次還算成功的突襲。
不過隨著敵人防範意識的提升,帶來的最直觀的後果便是自己麾下兵卒的傷亡也跟著成比例地提升。這讓李延炤感到分外心痛。幾次下來,自己這邊已是傷亡近半,而蘇撫那邊情況更糟,已經召集過一隊援兵的他,最終剩下的人也不過七八十個。
令居縣騎卒在這一係列行動之中,陣亡二十八人,傷三十三人,其中十七人落下了終身殘疾,可能再也無法留在軍旅之中。
陣亡者中,甚至還包括從關中逃難,就一直跟李延炤相處在一起的韓文燦。上次在金城失了牛二壯,李延炤已是痛心不已。此次又在隴西沒了韓文燦,想著早先為保護自己而亡的牛二壯,李延炤心中愈發痛心。
之前已經分批掠迴的財貨,如今皆是堆積在縣府府庫之中。不明就裏的辛彥,並不知道李延炤麾下的士卒們,為了這些能讓縣城發展壯大的財貨付出了多少血的代價。他隻是在看到這些堆積的財貨之後,一方麵對李延炤的能幹讚不絕口,另一方麵開始暗自懊悔自己當初的反對。
他哪裏知道,心中沉痛的李延炤,卻並未在意過這些細枝末節。將陣亡士卒的名冊交給工坊,令工坊中的木匠們為他們趕製牌位。他想擇日便將這些英靈的靈位送至忠烈祠中,好讓他們享受郡府與民間的香火供奉。
饒是如此,李延炤依然覺得心情無比沉痛,且不說縣府訓練培養這些將卒花去了多少財貨和精力,這些士卒背後的家庭,如今要麽失去了頂梁柱,要麽落下殘疾。老無所養,幼失怙恃。才是令他感到分外心痛之事。
看押在營中空置地方的俘虜接近百人。雖然武器都已被己方收繳,然而看管他們的士卒們依然是不敢大意。騎卒們打著火把圍成一圈,手中刀槍指向這些表麵順從,卻不知心中如何作想的俘虜。
待到劉季武清點完畢那些繳獲的錢物,迴來向李延炤報告了一番。此次計繳獲數十萬錢,絹帛布匹三千餘匹,糧米五千餘石。已足稱豐厚。李延炤粗略估計一下,僅憑自己這些人,即使騎乘雙馬,也無法將這麽多的物資帶迴涼州去。這倒也令李延炤一時犯了難。
劉趙所鑄銅錢在涼州按說是不通行的。不過李延炤完全可以將這些錢帶迴郡府,交由府君來熔煉重鑄。而絹帛和糧食,以及其餘的少部分別種類的財貨,也可以充作軍資。這個時代以絹帛布匹來代替貨幣仍是普遍。因此那些繳獲倒是不擔心沒了去處。
劉季武匯報完收獲之後,便一臉犯難地看著那些俘虜,而後悄聲問李延炤道:“這些俘虜……該如何處置?”
李延炤還未從如何搬運財貨的難題中抽出思緒,劉季武便又給他拋出了另外一個難題,當即便垂下頭不言語。對於一支深入敵後的軍隊來說,這兩個問題任何一個處理不好,都有可能給自己招致滅頂之災。
尤其是對俘虜的處置。殺伐過重的人帶兵,不管走到哪裏都會遇到更加激烈的頑抗。因為敵人都知道,即使投降了也是死,倒還不如死戰,可能還反而有一線生機。雖然他們現在的身份是一群馬匪,並無此等顧慮,不過劉季武拋出的這個問題,還是令李延炤前後感到有些為難。
“不如,全殺掉吧?”劉季武見李延炤皺著眉,當即便小聲提醒道。他們與這些敵軍既無仇怨,但是為了自己這支深入敵境的部隊安全,似乎殺掉是最穩妥的方法。
李延炤搖搖頭,道:“先前已經答應過他們,降者不殺。我雖非善男信女,然而信守諾言,卻不敢稍忘。季武你令這些俘虜中帶隊的軍將出來,我要問他幾句話。”
劉季武聞言,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便轉身去到那群俘虜邊上,大喝了幾聲。過不多久,兩名軍卒便推搡著一個身著皮甲,有些狼狽的敵軍將領來到李延炤麵前。
那名軍將之前在營中組織麾下士卒抵抗,此時以為李延炤想要拿他開刀,已是嚇得魂不附體。當即便跪地叩首求饒道:“頭人……小人職責所係,不得不與貴部為敵,如今既已投降,先前頭人也答應降者不殺……”
李延炤居高臨下地俯視著他,而後開口問道:“若放你迴去,你失職在先,喪師在後。該當何罪?”
軍將聞言,哆哆嗦嗦道:“如此迴去,自是不赦之罪……”
“既然如此,迴去也是死,為何你方才還要投降?”
李延炤的問話一出口,卻犀利非常,令這位軍將張口結舌,不知如何應答為妥。李延炤卻是對他心中所想心知肚明。若不投降,定然是橫死當場的結局。而投降的話,還能苟延殘喘多活幾日。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即使從長遠角度上來看,結局沒什麽區別。不過眼下的利害,還是能夠左右多數人的決定。
“若你負傷逃迴,再與你上官言及你與部下士卒皆已盡力死戰,無奈敵人太過強大……如此可保你一命否?”
那名軍將聽聞李延炤所言,臉上神色變換不定。不過深思熟慮了好一會兒,方才頷首道:“如此可保小人一命,謝頭人成全……”
話音未落,李延炤已是拔出刀,而後一刀便劈在跪伏於地的那名軍將右臂上。
隨著一聲淒厲的慘嚎,那名軍將已是滾倒在地,右手已從小臂中間斷作兩截。李延炤麵無表情地轉向劉季武,指了指仍被集中看押在營地中的那些敵軍士卒,冷冷道:“其餘人,去右手!”
那些兵卒眼見自己指揮自己的軍將已是落了個斷臂慘嚎的下場,他們也感到由內心升騰起一種無比的恐懼。然而已經沒有了細想的時間,當中不少人,已被附近的馬匪們拖出去,而後手起刀落。營地中一時響起此起彼伏的慘嚎。
周圍穿著隨意的馬匪們,更加警惕地戒備著。他們手中的刀槍,映射出攝人的寒光。俘虜中有個別兵卒想要反抗,便立刻被周遭兵卒毫不遲疑地斬殺當場。看著昔日同澤倒斃在旁,臉上生機漸去,剩下的兵卒們,也開始漸漸放棄了意欲反抗的愚蠢想法。
用了不到半個時辰的光景,這些俘虜們已是紛紛接受了他們的命運。不過右手腕處傳來的撕心裂肺的劇痛,使他們一邊慘嚎,一邊翻滾。雖然那些馬匪們很快拿來金瘡藥敷在他們右手腕的傷口之上,並取出布條包紮,不過鮮血還是止不住地汨汨流出,很快將包裹傷口的白色布條也染成一片鮮紅。
李延炤望著營地中這片景象,聽著此起彼伏的俘虜哀嚎,卻立在一旁,麵無表情地道:“我去你們右手,並非苛待。而是如此一來,你們今後便不用再為他人效命,行這等刀兵之事。在這亂世中能因此撿迴一條性命,對你們來說是件幸事!”
沒有再管那些依然倒在地上翻滾哀嚎的敵軍俘虜,李延炤帶著劉季武行到營外,看著自己麾下的軍卒們,正從一輛輛車上搬下財貨物資,而後放置到那些備用馬匹的馬背之上。想了想,李延炤便湊近劉季武,道:“待會搬完東西,我們一塊沿馳道向東南方向走。讓那些俘虜看到。他們迴報之時,便會說我們向東南而去。這樣一來,劉趙勢必會在靠近隴西與南安一帶搜捕我等。”
“我等南去之後進山,繞一日光景,再折而北返。物資帶不走的便優先帶財物布帛。糧食能帶就帶一些,不能帶走的,就送給附近生活困難的百姓也好。”
“是!”劉季武拱手應道。而後抬起頭,仿佛想起了什麽,又問道:“蘇百人將那邊,我們是不是該派人去知會一聲?”
李延炤笑笑道:“蘇撫不甘寂寞,定然要連著幹好幾票才肯善罷甘休。我們卻沒有他那樣得力的探子。在隴西這種地方,兩眼一抹黑。若強自為之,不知什麽時候便會落入別人的陷阱。先遣幾名哨騎邊探路,邊向北去尋蘇撫。見到他了,便知會他一聲。”
頓了頓,李延炤又道:“現今我等搶掠虜賊的這些財貨,雖算不上收獲巨大,不過也足以讓縣中支撐好一段時日了。”
言罷李延炤揮揮手,劉季武便前去召集那些將財貨裝運完畢的士卒。還剩下不少糧食搬運不走,其中一些騎卒便將之集中到十多輛車上,而後用自己騎乘的軍馬,拉著這些裝載了糧食的車先行前進。遵照李延炤的吩咐,沿著馳道向東南方向而去。
等到這些裝載糧食的車輛行出一個時辰的光景,天色也已大亮。李延炤引著剩下的自己部下軍卒,又迴頭望了一眼營地中橫七豎八躺倒的俘虜們。而後大手一揮,這些剩餘的部屬們,也向西南方踏上官道,徐徐而去。
自劉趙光初七年春開始,境內隴西各郡縣之間押運糧草財貨的運輸隊,便開始不停地遭到馬匪襲擊。短短兩月之間,便發生了六起類似事件。損失財貨糧食無數。隴西各郡縣之間,或獨自派兵搜尋,或聯合派兵進剿,誰知卻一無所獲。
這些情況報到長安之後,劉曜震怒。當即派出中山王劉嶽引五千騎兵前來隴西地區,配合各郡縣助剿這支馬賊。
而消息靈通的蘇撫得知劉趙派遣騎兵前來助剿,便早早將掠來的一部分裝載不走的糧食財貨藏到了之前令部下們找好的數處山洞之中,並封閉了洞口,在地圖上大致位置又做了標注,方才揚長而去。
劉嶽帶著五千部眾浩浩蕩蕩地前去隴西之時,也不曾想到,他如此聲勢浩大地開展了這次圍剿行動,也是撲了一場空。在各郡縣的積極配合之下,雖然掃蕩了不少馬匪的山寨營地等等,然而各郡縣被劫掠的財貨,卻是無從尋覓。
由於是劉曜親自下令進剿,劉嶽也不敢大意,花了將近半年光景,將整個隴西之地又好好梳理了一遍。除了那令他如鯁在喉的金城郡附近,別處但凡有名有姓的大股馬匪山賊,皆在他兵過如篦的打擊之下灰飛煙滅。
此事引起的連鎖反應便是,隨著劉嶽進剿馬匪山賊的這些行動,隴西的治安空前清明了起來。如果不算劉嶽手下對路過地區的漢人百姓的擄掠屠戮,以及隴西各郡縣為了彌補之前被馬匪劫掠所出現的大額虧空,而對百姓們開展的更為殘酷的壓榨剝削。隴西如今的治安,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優異。
不過這些眼裏容不下沙子的軍事行動,也為隴西地區,及身為隴西鄰居的廣武、金城二郡來說,卻帶來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首先,深受進剿行動戕害的隴西地區馬賊——其中不少還是先前陳安潰眾,在隴西漸漸嚴峻起來的形勢之下無法生存,便借著自己對隴西地區道路情況的熟悉,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地躲過劉趙進剿大軍的追捕,直向涼州而來。
先前金城之戰時,張閬對欲降涼的馮定這部殘卒苛待至那般,這些原同屬陳安部下的人,也是皆有耳聞。因此地處大河南岸的金城幾乎無人問津。這些馬賊寧願忍饑挨餓地渡河再多行一兩日,也不願就近投奔金城。
其次,在日益嚴重的壓迫和匈奴劉趙的直屬騎軍不知什麽時候就到來的屠戮和劫掠之下,隴西殘存下來的漢人百姓,也紛紛開始舉家遷徙。拖家帶口地向著涼州而去。
已經率部迴到縣中的李延炤,心情沉痛地簽了一張又一張撫恤單據。在這次兩個來月的行動之中,他與蘇撫部起先各自為戰。不過隨著可選擇目標的變少,和日益強大起來的運輸隊護衛,最終兩部還是合兵一處,一同對這些已聽到風聲的目標開展了幾次還算成功的突襲。
不過隨著敵人防範意識的提升,帶來的最直觀的後果便是自己麾下兵卒的傷亡也跟著成比例地提升。這讓李延炤感到分外心痛。幾次下來,自己這邊已是傷亡近半,而蘇撫那邊情況更糟,已經召集過一隊援兵的他,最終剩下的人也不過七八十個。
令居縣騎卒在這一係列行動之中,陣亡二十八人,傷三十三人,其中十七人落下了終身殘疾,可能再也無法留在軍旅之中。
陣亡者中,甚至還包括從關中逃難,就一直跟李延炤相處在一起的韓文燦。上次在金城失了牛二壯,李延炤已是痛心不已。此次又在隴西沒了韓文燦,想著早先為保護自己而亡的牛二壯,李延炤心中愈發痛心。
之前已經分批掠迴的財貨,如今皆是堆積在縣府府庫之中。不明就裏的辛彥,並不知道李延炤麾下的士卒們,為了這些能讓縣城發展壯大的財貨付出了多少血的代價。他隻是在看到這些堆積的財貨之後,一方麵對李延炤的能幹讚不絕口,另一方麵開始暗自懊悔自己當初的反對。
他哪裏知道,心中沉痛的李延炤,卻並未在意過這些細枝末節。將陣亡士卒的名冊交給工坊,令工坊中的木匠們為他們趕製牌位。他想擇日便將這些英靈的靈位送至忠烈祠中,好讓他們享受郡府與民間的香火供奉。
饒是如此,李延炤依然覺得心情無比沉痛,且不說縣府訓練培養這些將卒花去了多少財貨和精力,這些士卒背後的家庭,如今要麽失去了頂梁柱,要麽落下殘疾。老無所養,幼失怙恃。才是令他感到分外心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