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炤這一隊人,由褚縣尉帶路,出了縣城南門之後,便繼續向南行過六七裏,而後折而向東,過了一座橋,又走了三裏左右,褚縣尉方才指著一個坐落在逆水東岸山腳下的村落,對李延炤道:“李司馬,便是這裏了。”
李延炤引著手下兵卒,向著村落中走去。褚縣尉走在前麵,率先到了村口。村落中此時人煙稀少,然而隔得老遠便能聽到一陣雞鳴狗吠之聲,也頗為熱鬧。
褚縣尉見村口隻有幾個小童在嬉鬧玩耍,便去一旁一間屋子前,叩響大門,過不多久,便有一個婦人過來打開門。看著褚縣尉,卻並不認識,一臉茫然神色。
褚縣尉開口輕輕問道:“此地裏吏在何處,娘子可知?”
婦人側過頭,又向村東頭指了指,對褚縣尉道:“竇裏長家便在村東,你走過去,看到最大的那間院子,便是他家。”
褚縣尉謝過那婦人,而後招唿著李延炤,穿過村子中那條坑坑窪窪的土路,向著村東行去。
身後十多人跟著李延炤以及褚縣尉,走了約莫三四百步,便看到路南側,確實有間院子,較之一旁的寒酸人家,大了何止一倍。褚縣尉迴頭對李延炤道:“大抵就是這家了。”言罷走上前去,叩響那家大門上的門環。然而未聞人聲,院中先響起一陣犬吠。
褚縣尉迴頭,神情中略帶幾分尷尬道:“竇裏長家有惡犬,上次我前來,這惡犬便對我狂吠不止,甚是可惡。”
李延炤卻是自動忽視了褚縣尉的尷尬申請,淡淡笑道:“褚縣尉,我嚐聞古人有言,會叫的狗不咬人。稍候我先進去,褚縣尉隨在我身後便可。”
褚縣尉依然是神情尷尬不已。兩人正說話間,門內已是響起一聲詢問:“誰呀?”
褚縣尉對著門答道:“是我,本縣縣尉。”
裏麵人聞言,便上前拉動門閂,而後大門吱吱呀呀地打開了。門內站著的,卻是一個身著素服的中年人。見到褚縣尉,同他打起了招唿:“褚縣尉,您可是好久不來了……”
褚縣尉笑著應了一聲,而後道:“竇家老二啊。今日我與李司馬為公事而來。令尊現下可在府中?”
那竇家老二卻是尷尬地笑了笑,道:“褚縣尉,真是事有不巧,家父目前,並未在家中……”
李延炤凝神看著那中年人的素服,突然問道:“府上誰去世了?”
那中年人看了李延炤一眼,褚縣尉忙在旁邊介紹道:“這位是新調任來本縣的李司馬。最近張明府不在,縣府之中案牘堆積如山,李司馬暫時處理縣府事務……”
竇家老二聞言,便拱手為禮,而後垂下頭道:“稟李司馬,家中幼弟一月之前被征召入軍,而後……戰歿在前……”
李延炤聞言,表情沉痛地迴禮道:“我先前在郡府任職,金城之戰,我亦是在其中……令弟既然戰歿在前,可否容我入內祭拜一番?”
中年人聞言,卻是一副不敢置信神色,呆立了片刻,方才迴過神來,而後讓到一旁,忙不迭道:“快請,快請……”
李延炤迴頭,囑咐趙大率部在外等候,他邁步而入,褚縣尉緊隨其後。待兩人進入院中,那中年人緊走幾步,將二人往堂上引。此時院中又響起那犬吠,李延炤側頭一看,卻見院中樹上,正拴著一條黃狗。
中年人斥責了幾聲,那黃狗便滿臉委屈地臥倒在樹下,還發著咕嚕咕嚕的聲音,狂吠之聲卻再也不見。
二人進入前堂,前堂中卻正設著靈堂。中年人取來兩身素服,分別給二人穿上,而後二人便行至靈位前,各自拈了三炷香,而後叩首三次,將香插到靈牌前的香爐中。
祭拜已畢,中年人便又將兩人引到內堂中,請二人坐下,又吩咐家人上了些點心。褚縣尉忙擺手道:“不忙不忙,今日為公務而來,也不敢長久叨擾,便冒昧問一聲,令尊何時迴府?”
中年人道:“愚下已著愚弟前去尋家父迴來,請二位稍候片刻。”
言罷,那中年人便也坐在一旁次席之上,與二人攀談了一番。約莫過了兩刻鍾光景,外間行來一個約莫三十來歲的人,扶著一位老者。三人見到老者,連忙起身相迎。褚縣尉向那老者拱手道:“竇裏長,好久不見,您身體可還好?”
老者輕咳兩聲,歎道:“唉,身體倒是無恙,隻是犬子乍然故去,白發人送黑發人,難免傷情……”
一邊說著,老者一邊抖抖索索地從懷中取出一塊手帕抹著眼淚。
褚縣尉見狀也有些不忍,遂將李延炤介紹給那位老者,李延炤也與老者見過禮,而後便道明來意:“竇裏長,我如今代管縣府事務,州治令各郡縣皆應統計先前戰事中戰歿士卒,而後予以發放撫恤。我等不敢怠慢,便分派人手前往各裏坊之中,查訪這些陣亡士卒,以確認有無遺漏,之後迴到縣府之中,我等便會籌集錢糧,將這些撫恤發放下去,以免忠烈家人再遭饑寒之苦……”
竇裏長聞言,一邊抹淚,一邊歎道:“好啊……好啊……這種事,我們這些裏長坊官的……自然是要鼎力相助了……”
頓了頓,竇裏長又指著方才引自己進來的那個兒子言道:“便讓犬子與二位前去各家看看,老朽腿腳不太靈光……便不去了……”
李延炤聞言,忙施禮道:“您便在家休息,我等此來,已是頗為叨擾,怎能再勞您大駕親自接引……”
竇裏長此時已被先前那中年人扶到胡床上坐下,他喘著氣,擺擺手道:“老啦,不中用啦。這些事,還得你們年輕人多多照顧著……你看,才出去走了這幾裏地,腿腳就不聽使喚了……”
李延炤恭敬道:“竇裏長請安心歇息,撫恤的事情,便交給我等。我等一定盡快將此事辦成,給忠烈家屬遺孤一個滿意的交代……”
辭別竇裏長之後,李延炤便解下素服,交給那中年人,而後行出別院。隨著褚縣尉及竇裏長的兒子一同,向著村落中那些陣亡士卒的家中行去。敲開一扇扇門,看著一個個孤苦無依的陣亡士卒親屬,李延炤才終究明白竇裏長為何不願親自帶著他們來查訪這些人家。每一個失去親屬的人,那種從心底透出來的悲傷和絕望,都令他覺得自己的心,在一遍遍地接受拷問。
不管戰爭的目的是什麽,保衛鄉土也好,開疆拓土也罷,那些底層的士卒將佐,始終都是卑微到容易被忽視的存在,看著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親的孩子在自己這些人麵前大放悲聲,李延炤再也抑製不住自己,借故行出院子,想到自己眼睜睜地看著牛二壯的戰死,想到牛二壯的母妹,淚水已是不由自主地流了滿臉……
李延炤引著手下兵卒,向著村落中走去。褚縣尉走在前麵,率先到了村口。村落中此時人煙稀少,然而隔得老遠便能聽到一陣雞鳴狗吠之聲,也頗為熱鬧。
褚縣尉見村口隻有幾個小童在嬉鬧玩耍,便去一旁一間屋子前,叩響大門,過不多久,便有一個婦人過來打開門。看著褚縣尉,卻並不認識,一臉茫然神色。
褚縣尉開口輕輕問道:“此地裏吏在何處,娘子可知?”
婦人側過頭,又向村東頭指了指,對褚縣尉道:“竇裏長家便在村東,你走過去,看到最大的那間院子,便是他家。”
褚縣尉謝過那婦人,而後招唿著李延炤,穿過村子中那條坑坑窪窪的土路,向著村東行去。
身後十多人跟著李延炤以及褚縣尉,走了約莫三四百步,便看到路南側,確實有間院子,較之一旁的寒酸人家,大了何止一倍。褚縣尉迴頭對李延炤道:“大抵就是這家了。”言罷走上前去,叩響那家大門上的門環。然而未聞人聲,院中先響起一陣犬吠。
褚縣尉迴頭,神情中略帶幾分尷尬道:“竇裏長家有惡犬,上次我前來,這惡犬便對我狂吠不止,甚是可惡。”
李延炤卻是自動忽視了褚縣尉的尷尬申請,淡淡笑道:“褚縣尉,我嚐聞古人有言,會叫的狗不咬人。稍候我先進去,褚縣尉隨在我身後便可。”
褚縣尉依然是神情尷尬不已。兩人正說話間,門內已是響起一聲詢問:“誰呀?”
褚縣尉對著門答道:“是我,本縣縣尉。”
裏麵人聞言,便上前拉動門閂,而後大門吱吱呀呀地打開了。門內站著的,卻是一個身著素服的中年人。見到褚縣尉,同他打起了招唿:“褚縣尉,您可是好久不來了……”
褚縣尉笑著應了一聲,而後道:“竇家老二啊。今日我與李司馬為公事而來。令尊現下可在府中?”
那竇家老二卻是尷尬地笑了笑,道:“褚縣尉,真是事有不巧,家父目前,並未在家中……”
李延炤凝神看著那中年人的素服,突然問道:“府上誰去世了?”
那中年人看了李延炤一眼,褚縣尉忙在旁邊介紹道:“這位是新調任來本縣的李司馬。最近張明府不在,縣府之中案牘堆積如山,李司馬暫時處理縣府事務……”
竇家老二聞言,便拱手為禮,而後垂下頭道:“稟李司馬,家中幼弟一月之前被征召入軍,而後……戰歿在前……”
李延炤聞言,表情沉痛地迴禮道:“我先前在郡府任職,金城之戰,我亦是在其中……令弟既然戰歿在前,可否容我入內祭拜一番?”
中年人聞言,卻是一副不敢置信神色,呆立了片刻,方才迴過神來,而後讓到一旁,忙不迭道:“快請,快請……”
李延炤迴頭,囑咐趙大率部在外等候,他邁步而入,褚縣尉緊隨其後。待兩人進入院中,那中年人緊走幾步,將二人往堂上引。此時院中又響起那犬吠,李延炤側頭一看,卻見院中樹上,正拴著一條黃狗。
中年人斥責了幾聲,那黃狗便滿臉委屈地臥倒在樹下,還發著咕嚕咕嚕的聲音,狂吠之聲卻再也不見。
二人進入前堂,前堂中卻正設著靈堂。中年人取來兩身素服,分別給二人穿上,而後二人便行至靈位前,各自拈了三炷香,而後叩首三次,將香插到靈牌前的香爐中。
祭拜已畢,中年人便又將兩人引到內堂中,請二人坐下,又吩咐家人上了些點心。褚縣尉忙擺手道:“不忙不忙,今日為公務而來,也不敢長久叨擾,便冒昧問一聲,令尊何時迴府?”
中年人道:“愚下已著愚弟前去尋家父迴來,請二位稍候片刻。”
言罷,那中年人便也坐在一旁次席之上,與二人攀談了一番。約莫過了兩刻鍾光景,外間行來一個約莫三十來歲的人,扶著一位老者。三人見到老者,連忙起身相迎。褚縣尉向那老者拱手道:“竇裏長,好久不見,您身體可還好?”
老者輕咳兩聲,歎道:“唉,身體倒是無恙,隻是犬子乍然故去,白發人送黑發人,難免傷情……”
一邊說著,老者一邊抖抖索索地從懷中取出一塊手帕抹著眼淚。
褚縣尉見狀也有些不忍,遂將李延炤介紹給那位老者,李延炤也與老者見過禮,而後便道明來意:“竇裏長,我如今代管縣府事務,州治令各郡縣皆應統計先前戰事中戰歿士卒,而後予以發放撫恤。我等不敢怠慢,便分派人手前往各裏坊之中,查訪這些陣亡士卒,以確認有無遺漏,之後迴到縣府之中,我等便會籌集錢糧,將這些撫恤發放下去,以免忠烈家人再遭饑寒之苦……”
竇裏長聞言,一邊抹淚,一邊歎道:“好啊……好啊……這種事,我們這些裏長坊官的……自然是要鼎力相助了……”
頓了頓,竇裏長又指著方才引自己進來的那個兒子言道:“便讓犬子與二位前去各家看看,老朽腿腳不太靈光……便不去了……”
李延炤聞言,忙施禮道:“您便在家休息,我等此來,已是頗為叨擾,怎能再勞您大駕親自接引……”
竇裏長此時已被先前那中年人扶到胡床上坐下,他喘著氣,擺擺手道:“老啦,不中用啦。這些事,還得你們年輕人多多照顧著……你看,才出去走了這幾裏地,腿腳就不聽使喚了……”
李延炤恭敬道:“竇裏長請安心歇息,撫恤的事情,便交給我等。我等一定盡快將此事辦成,給忠烈家屬遺孤一個滿意的交代……”
辭別竇裏長之後,李延炤便解下素服,交給那中年人,而後行出別院。隨著褚縣尉及竇裏長的兒子一同,向著村落中那些陣亡士卒的家中行去。敲開一扇扇門,看著一個個孤苦無依的陣亡士卒親屬,李延炤才終究明白竇裏長為何不願親自帶著他們來查訪這些人家。每一個失去親屬的人,那種從心底透出來的悲傷和絕望,都令他覺得自己的心,在一遍遍地接受拷問。
不管戰爭的目的是什麽,保衛鄉土也好,開疆拓土也罷,那些底層的士卒將佐,始終都是卑微到容易被忽視的存在,看著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親的孩子在自己這些人麵前大放悲聲,李延炤再也抑製不住自己,借故行出院子,想到自己眼睜睜地看著牛二壯的戰死,想到牛二壯的母妹,淚水已是不由自主地流了滿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