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秦朝時代的徭役製度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 作者:倚欄聽風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孔融很破防,秦明的觀點讓他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
其他人也差不多是這樣,認為秦明的話,實在過於荒謬。
人群中,隻有曹操在暗自思索:“仙人的話雖然聽起來荒謬 ,但是仔細想想,嬴政那可是第一個統一了天下的皇帝。”
“且不說他是不是明君不談,總之不可能是一個昏君。要是昏君能統一天下的話,那孤早就一統天下了。”
“何至於到如今都還是諸侯割據的局麵。”
荊州,新野城。
劉關張三兄弟也在討論著秦明所說的觀點。
關羽看向一身凝重的大哥問道:“大哥,莫非你也覺得,秦始皇帝,是一個被人冤枉的千古明君?”
劉備搖搖頭,說道:“說實話,這個答案,為兄不知該怎麽迴答。畢竟這實在太過匪夷所思了。”
“若真如仙人所說 ,嬴政真是一個千古明君,那豈不是說,我們都冤枉了他?更重要的事,這更將意味著推翻我們之前所接受的將秦始皇定義為暴君的儒家思想。”
“這……光是想想就覺得很不可思議!”
荊州,臥龍崗。
隆中茅廬庭院內。
此時年方二十三歲的諸葛亮,亦是在隆中躬耕閑暇之餘,與朋友徐元直,崔州平等人,談論著天幕上出現的一幕幕神奇景象。
“士元,州平,依你二人之見,對於秦始皇帝,是否是被人冤枉的明君一說,二位可有何見解?”
徐庶聞言,先是想了想,而後說道:“秦始皇帝者,雖統一六國,於中原一統,立有不世之功。”
“然其暴政之舉,亦是引起天下百姓紛紛揭竿而起。若其是明君,又為何在其死後三年 ,就引得天下大亂?固,依某之見,嬴政暴君之名,倒也不算冤枉了他。”
崔州平道:“元直之言,甚合我意也。”
孔明道:“你們二人所言,雖有道理,但在我看來,卻也隻是粗淺之見也。”
“哦?莫非孔明另有高論?”聞言,徐崔二人俱是眼前一亮。
他們素知眼前這個小兄弟諸葛亮,自幼天資聰穎,年不過二十出頭,卻儒道法墨,陰陽諸子百家,無一不精,乃是個不世出的奇才。每與之辯,必有高論!
想必今天亦是如此。
徐庶拱手道:“孔明但言,我等洗耳恭聽。”
諸葛亮笑了笑,說道:“某之觀點,與仙人所言一致。認為嬴政,乃是一個明君。”
“何也?其一,戰國之世,天下紛亂五百載,期間五霸爭鼎,七雄紛爭,何其亂也!”
“然到了始皇帝即位之後,嬴政隻用了十年時間,就將稱雄割據的各諸侯國一一覆滅,時期天下一統。”
“其後,嬴政廢分封,立郡縣,設左右丞相,三公九卿製。行法度,統一文字,度量衡等舉措,無一不影響著當今後世。”
“如此,諸位還認為嬴政,不是一個明君嗎?”
“這……”徐崔二人都愣住了。
孔明接著說道:“再來說世人口中,嬴政所謂行嚴刑峻法以虐民苛政一事,某以為,恰恰相反,始皇在位之際,天下剛剛一統,行嚴刑峻法,正是為了能夠迅速的安穩人心,不使其作亂也。”
“其次,嚴刑峻法,並不意味著這就是苛政。”
“何也?若其是苛政,秦安之能自孝公之後,推行商君嚴刑峻法一百五十年而不亂也?二位想想,是這個意思不是?”
徐庶崔州平聞言,仔細思索半晌,默然點頭道:“孔明所言,確是如此!嚴刑峻法,並不意味著苛政。不然,莫說六國遺民反抗。秦人自己就先反了。”
諸葛亮繼續道:“第三,據本朝太史公所著《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所載,嬴政每日批閱奏折達一百二十斤,時常通宵達旦,晝夜不眠。如此 可見嬴政之勤政,乃古今所罕見也!”
“這麽說 ,我們真的冤枉了嬴政?”聽完諸葛亮的辯論,徐庶徹底傻眼了。
孔明的話,很顯然處處都指明了嬴政是明君的事實。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隻是諸葛亮一人的看法而已。
在諸葛亮看來,治國采用嚴刑峻法沒什麽不好,更何況,在秦朝時期,六國之所以覆滅,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治下法度廢弛所致。
所以,到了秦朝,秦始皇帝采用法家治國並無不對。
且依法治國,也是諸葛亮畢生的追求與夢想。
藍星,秦明還不知道,他的一番話,在諸天萬界引起了多大的轟動。
他接著向眾人解釋道:“我知道諸位可能不信我說的話,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以後世人口中所說的秦朝時期徭役繁重為例。”
“根據出土的雲夢睡虎地秦簡上的記載所得知,秦朝時法律規定,凡有罪被判處罰款的人,或無力償還官府債務,可以以徭役抵債。每工作一天可抵八錢,需要官府管飯的,每天工作可抵六錢。”
“其餘的凡是正常服徭役的,每天都能正常的領到糧食或工錢。每月服役的男子還能領取糧食兩石,女子則為一石半。”
“臥槽?這是真的嗎?大秦時期的法律,有這麽好的待遇嗎?”
諸天萬界,曆朝曆代的百姓,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瞬間就震驚了。
服徭役還給錢給糧食,他們活了這麽多年,還沒見過這種好事。
“這會不會是假的哦?不是說秦朝時期的百姓徭役很嚴重嗎?怎麽會待遇這麽好?”
秦明接著道:“不僅如此,秦律還規定,一家之中,不可同時征調兩人服徭役,也就是說,一家隻能有一人去服徭役。”
“話雖如此,難道就不會有當官的多征調百姓服徭役嗎?畢竟,秦法之嚴天下皆知。”開始有人站出來質疑道。
秦明繼續道:“秦法規定,若有負責征調徭役的縣嗇夫,縣尉,及士吏等人,要是同時一家之中,征調了兩人服徭役,就必須要罰款兩甲。”
“而根據出土的秦簡得知,秦時一甲錢為一千三百四十四錢,換算成黃金約為二兩。兩甲也就是四兩黃金。罰金之重,使犯者無異於割肉。”
其他人也差不多是這樣,認為秦明的話,實在過於荒謬。
人群中,隻有曹操在暗自思索:“仙人的話雖然聽起來荒謬 ,但是仔細想想,嬴政那可是第一個統一了天下的皇帝。”
“且不說他是不是明君不談,總之不可能是一個昏君。要是昏君能統一天下的話,那孤早就一統天下了。”
“何至於到如今都還是諸侯割據的局麵。”
荊州,新野城。
劉關張三兄弟也在討論著秦明所說的觀點。
關羽看向一身凝重的大哥問道:“大哥,莫非你也覺得,秦始皇帝,是一個被人冤枉的千古明君?”
劉備搖搖頭,說道:“說實話,這個答案,為兄不知該怎麽迴答。畢竟這實在太過匪夷所思了。”
“若真如仙人所說 ,嬴政真是一個千古明君,那豈不是說,我們都冤枉了他?更重要的事,這更將意味著推翻我們之前所接受的將秦始皇定義為暴君的儒家思想。”
“這……光是想想就覺得很不可思議!”
荊州,臥龍崗。
隆中茅廬庭院內。
此時年方二十三歲的諸葛亮,亦是在隆中躬耕閑暇之餘,與朋友徐元直,崔州平等人,談論著天幕上出現的一幕幕神奇景象。
“士元,州平,依你二人之見,對於秦始皇帝,是否是被人冤枉的明君一說,二位可有何見解?”
徐庶聞言,先是想了想,而後說道:“秦始皇帝者,雖統一六國,於中原一統,立有不世之功。”
“然其暴政之舉,亦是引起天下百姓紛紛揭竿而起。若其是明君,又為何在其死後三年 ,就引得天下大亂?固,依某之見,嬴政暴君之名,倒也不算冤枉了他。”
崔州平道:“元直之言,甚合我意也。”
孔明道:“你們二人所言,雖有道理,但在我看來,卻也隻是粗淺之見也。”
“哦?莫非孔明另有高論?”聞言,徐崔二人俱是眼前一亮。
他們素知眼前這個小兄弟諸葛亮,自幼天資聰穎,年不過二十出頭,卻儒道法墨,陰陽諸子百家,無一不精,乃是個不世出的奇才。每與之辯,必有高論!
想必今天亦是如此。
徐庶拱手道:“孔明但言,我等洗耳恭聽。”
諸葛亮笑了笑,說道:“某之觀點,與仙人所言一致。認為嬴政,乃是一個明君。”
“何也?其一,戰國之世,天下紛亂五百載,期間五霸爭鼎,七雄紛爭,何其亂也!”
“然到了始皇帝即位之後,嬴政隻用了十年時間,就將稱雄割據的各諸侯國一一覆滅,時期天下一統。”
“其後,嬴政廢分封,立郡縣,設左右丞相,三公九卿製。行法度,統一文字,度量衡等舉措,無一不影響著當今後世。”
“如此,諸位還認為嬴政,不是一個明君嗎?”
“這……”徐崔二人都愣住了。
孔明接著說道:“再來說世人口中,嬴政所謂行嚴刑峻法以虐民苛政一事,某以為,恰恰相反,始皇在位之際,天下剛剛一統,行嚴刑峻法,正是為了能夠迅速的安穩人心,不使其作亂也。”
“其次,嚴刑峻法,並不意味著這就是苛政。”
“何也?若其是苛政,秦安之能自孝公之後,推行商君嚴刑峻法一百五十年而不亂也?二位想想,是這個意思不是?”
徐庶崔州平聞言,仔細思索半晌,默然點頭道:“孔明所言,確是如此!嚴刑峻法,並不意味著苛政。不然,莫說六國遺民反抗。秦人自己就先反了。”
諸葛亮繼續道:“第三,據本朝太史公所著《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所載,嬴政每日批閱奏折達一百二十斤,時常通宵達旦,晝夜不眠。如此 可見嬴政之勤政,乃古今所罕見也!”
“這麽說 ,我們真的冤枉了嬴政?”聽完諸葛亮的辯論,徐庶徹底傻眼了。
孔明的話,很顯然處處都指明了嬴政是明君的事實。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隻是諸葛亮一人的看法而已。
在諸葛亮看來,治國采用嚴刑峻法沒什麽不好,更何況,在秦朝時期,六國之所以覆滅,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治下法度廢弛所致。
所以,到了秦朝,秦始皇帝采用法家治國並無不對。
且依法治國,也是諸葛亮畢生的追求與夢想。
藍星,秦明還不知道,他的一番話,在諸天萬界引起了多大的轟動。
他接著向眾人解釋道:“我知道諸位可能不信我說的話,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以後世人口中所說的秦朝時期徭役繁重為例。”
“根據出土的雲夢睡虎地秦簡上的記載所得知,秦朝時法律規定,凡有罪被判處罰款的人,或無力償還官府債務,可以以徭役抵債。每工作一天可抵八錢,需要官府管飯的,每天工作可抵六錢。”
“其餘的凡是正常服徭役的,每天都能正常的領到糧食或工錢。每月服役的男子還能領取糧食兩石,女子則為一石半。”
“臥槽?這是真的嗎?大秦時期的法律,有這麽好的待遇嗎?”
諸天萬界,曆朝曆代的百姓,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瞬間就震驚了。
服徭役還給錢給糧食,他們活了這麽多年,還沒見過這種好事。
“這會不會是假的哦?不是說秦朝時期的百姓徭役很嚴重嗎?怎麽會待遇這麽好?”
秦明接著道:“不僅如此,秦律還規定,一家之中,不可同時征調兩人服徭役,也就是說,一家隻能有一人去服徭役。”
“話雖如此,難道就不會有當官的多征調百姓服徭役嗎?畢竟,秦法之嚴天下皆知。”開始有人站出來質疑道。
秦明繼續道:“秦法規定,若有負責征調徭役的縣嗇夫,縣尉,及士吏等人,要是同時一家之中,征調了兩人服徭役,就必須要罰款兩甲。”
“而根據出土的秦簡得知,秦時一甲錢為一千三百四十四錢,換算成黃金約為二兩。兩甲也就是四兩黃金。罰金之重,使犯者無異於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