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與曆代王朝遷都中原長安洛陽不同,朱棣遷都的地方,則是選擇了他原來的封地,也就是大本營北平,作為大明新都的首選。”


    “永樂元年,朱棣下詔,以北平為北京,改為順天府。同時,為了增加新都周圍人口,朱棣又曾多次下令,以有罪之徒遷徙往北平及其周圍的遵化,永平等州府縣進行耕種。”


    “此後數年間,朱棣又多次遷徙山西,山東,湖廣之地諸多郡縣之平民前往北平充實人口。並且於永樂四年,下詔開始營造北京紫禁城。”


    “在一邊營造新都的同時,作為一個立誌於做出一番轟轟烈烈事跡的帝王,朱棣於文治武功上的成就,也頗有建樹。”


    “首先是文治上的成就。朱棣一生中所做的影響最大的功績,便是命學士解縉等人,編撰了古今第一奇書永樂大典。”


    “此書就這麽說吧,內容涉及之廣,包含了曆代各家所編撰的經史子集,及天文,地誌,陰陽,醫卜,技藝等各類書籍。朱棣命人將這些書籍整理編撰成冊,終於永樂六年成書。”


    “永樂大典,是華夏曆史, 乃至於世界曆史上,都絕無僅有的第一部百科全書。可惜,這麽好的書,卻在後來的曆史中,因為南京皇宮失火的緣故,原稿多數被焚於皇宮大火之中。”


    “再後來,嘉靖年間嘉靖帝雖命人手抄了一本副本,但也多數因為盜竊和戰爭的緣故,致使正本遺失,副本則保存不全。以至於到了後世,明永樂大典僅存八百卷殘本流傳於世,實為後世一大遺憾也。”


    大明,永樂十七年。


    原本正與兒孫一起,興致勃勃的聽著仙人介紹自己功績的朱棣,猛然聽到天幕中仙人說起自己命人所編撰的永樂大典,原稿居然在後世被毀於宮殿大火之中。


    不僅如此也就罷了,就連正本也遺失不見了。


    這叫他堂堂永樂大帝如何接受?


    奉天殿內,朱棣身子猛然一怔,緊接著便是咬牙切齒,站起身子對著虛空大罵:“後世?是哪個該死的子孫這麽無能,居然敢把朕的永樂大典給弄丟了?”


    “是誰?若是讓朕知道,當時是哪個皇帝在位,朕非得活刮了他不可!”


    朱棣那個氣哦!


    永樂大典,不僅是他一生功績的一部分不說,更是他留給後世華夏子孫的瑰寶。


    誰能想到,好好一部萬冊永樂大典,就這麽說丟就丟了。


    朱高熾朱瞻基見狀,父子倆對視一眼,連忙上前勸解朱棣。


    朱高熾扶著老爹,拍著朱棣起起伏伏的後背。


    “爹,您消消氣,消消氣,現在不還沒到大典遺失的時候嘛。您要是不放心,可以現在就下旨,讓文淵閣那幫學士,再重新刊印一部也行,用不著發這麽大的火。”


    “就是啊爺爺,您可別生氣,氣壞了身子可咋辦?”朱瞻基也在一旁安慰朱棣。


    父子兩人說了好一陣話,才將朱棣起伏的胸口給平靜了下去。


    震怒過後,朱棣果然下令,為防止以後永樂大典遺失,決定再讓文淵閣學士們重新抄錄一本,以作為副本。


    等大典重新抄好後,原來的正本則要囑咐後人好好珍藏,定不讓它失傳。


    ……


    與此同時,另一時空位麵。


    大明,景泰三年。


    已經登基三年的景泰帝朱祁鈺,同樣也在於謙,王直,胡濙等一眾文武大臣的陪同下,觀看著天上出現的天幕。


    尤其是當聽到天幕上仙人說起永樂大典原稿被焚一事時,作為過來人的朱祁鈺,立馬就想到了發生在幾年前,正統十四年時,南京皇宮發生的那場大火。


    就是那場大火,燒毀了永樂大典的原稿。以致於後來的大典雖然正本流傳,原稿卻徹底被毀了。


    對此,朱祁鈺也隻能無奈歎道:“永樂大典原稿雖然珍貴,可惜都被正統十四年的那場南京皇宮大火給燒了個幹淨。”


    “好在還有正本保存在南京皇宮文淵閣內,也算是沒有使大典遺失。可就是從仙人的話來看,往後的大典,怕是還會再遭逢劫難。”


    “該如何是好?諸卿,可有辦法?”


    “陛下!”


    禮部尚書胡濙在此時開口道:“臣以為,大典固然珍貴,但卻是孤本。為保其流傳不失,理應再重新抄錄一本。”


    “故臣鬥膽,請陛下派人,重新抄錄大典一份,作為備用。”


    朱祁鈺點點頭,顯然對胡濙的話表示讚同。其餘大臣,於謙,王直,商輅等人見狀,也紛紛表示讚成胡濙的建議。


    可就是這個重修大典的時間上,兵部尚書兼首輔於謙卻認為,應當要緩上一緩。


    “陛下!”


    於謙拱手看向武英殿上方的龍椅上的朱祁鈺,“臣以為,大典抄錄勢在必行。然而我朝前者因為土木堡之變和北京保衛戰兩場戰鬥,國力損耗嚴峻,因此臣認為,抄錄大典之事,繁浩甚重。不如等國力恢複些,再下旨進行抄典一事不遲。”


    朱祁鈺本就信任於謙,聽他這麽一說,再想想如今的大明國力,確實損耗嚴重,亟待恢複。


    於是也就聽從了他的建議,暫緩抄典一事,等國力恢複一些,再行抄典不遲。


    當然,朱祁鈺心中真正想的是,借助抄錄永樂大典一事,在朝中樹立起自己的威望。


    畢竟他可一直忘不了,他這個皇位,是孫太後和於謙二人,一同把他扶植上來的。


    等同於他這個皇帝,此刻雖有皇帝之名,卻無皇帝之實。龍椅雖在他身下,卻令他坐得那叫一個如坐針氈。


    另一邊,藍星位麵。


    直播間內。


    秦明繼續講述著朱棣的文治武功。


    “說完了朱棣修纂永樂大典的文治,我們再來說說朱棣的武功方麵。作為一個馬上得天下的皇帝,朱棣於親征打仗方麵的愛好,那簡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首先是明朝征安南一役。眾所周知,自古越南地區,為我中華之領土。秦漢時期,華夏王朝在此設立交趾郡,此後一直延續到大唐時期,越南都是中華固有之領地。”


    “然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因為唐末五代中原政局更迭紛亂,南方各地方諸侯趁機割據自立,越南,便於此時開始獨立建國,自絕於中國之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倚欄聽風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倚欄聽風雨並收藏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