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趙匡胤的野望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 作者:倚欄聽風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洪武十二年。
朱元璋透過天幕,終是看到了自家老四登基時的畫麵。
這一刻的他,該說不說,竟然覺得有些解氣。終於,還好是老四成功了。
不然要是換做朱允炆再繼續幹下去,大明估計得被這個逆孫給霍霍幹淨不成。
隻是……不知道老四這個皇帝幹得怎麽樣?
雖然透過秦明給朱棣的排名,他猜想自家老四應該幹得還不錯。
但在結果未出來之前,不妨礙朱元璋對此感到無比好奇。
皇宮另一邊。
少年燕王朱棣也在看著天幕中,自己登基時的樣子。雖然天幕中的他登基時已經年過四十,但眉宇間透露出來的王霸之氣,還是令此時少年的他,感到震撼不已。
朱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羨慕,嘴裏忍不住呢喃:“想不到我竟然真的登上了那至尊之位!”
“永樂,這便是我以後的年號嗎?”
…………
藍星,係統直播間內,秦明對著屏幕喝了口水,繼續訴說著朱棣的故事。
秦明:“朱棣登基之後,改年號為永樂,是為明永樂帝。登基之初,為了鞏固統治,和朱允炆一樣,他上台後不久,也對藩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大明。老朱聞聽此言一愣,隨即扭頭看向一旁的朱棣,眼神裏滿是驚訝。
“老四,聽仙人這麽說,你上位後也進行削藩了?”
對此,此時尚是燕王的朱棣搖搖頭表示:“爹,你問我,我也不知道啊!”
的確,現在的他,對未來發生的事,確實一無所知。反倒是對秦明說的話,感覺就像是在聽天書一樣。
秦明:“與朱允炆一上台就大力削藩不同 ,朱棣的削藩手段,明顯要比朱允炆高明得多。首先,他先是將老爹朱元璋分封於邊疆的藩王,諸如,寧王,遼王,韓王等藩王以各種理由為名改封到內地。”
“然後又對周王,齊王,代王岷王等藩王,恢複他們爵位的同時,並削減其麾下兵權護衛。”
“給予他們榮華富貴同時,不使其掌握兵權。如此一來, 既避免了藩王們擁兵自重的隱患,也杜絕了皇室之間再起兵戈的可能。”
朱元璋:“確實,老四這麽做,雖然使藩王們沒了兵權,但至少保住了他們的富貴,也不是不能接受。”
大明。
老朱一邊看著天幕,一邊聽秦明說起自老四的行政手段,光是削藩這一項,他就覺得,老四還算有良心的。
至少沒有把弟弟們都弄到逼死的地步。光是這一點,就已經強過了朱允炆那個小王八蛋。
隻是老朱轉念又一想,老四把邊塞藩王們都內遷了,那大明邊關,誰來鎮守?
要是北邊蒙古韃子再次南下襲擾邊關,那該怎麽辦?
想著,朱元璋再次抬頭望向天幕。
秦明:“解決了內部藩王造反的隱患之後,永樂登基之後的第二件事便是籌備遷都。”
“遷都?”
諸天萬界,所有皇帝在聽到此話後,都是一愣。
大秦。
嬴政表示不解:“這朱棣好端端的,幹嘛要遷都?莫非是嫌棄都城不好?故而要改遷他處?”
大漢。
劉邦同樣表示疑惑:“莫非這大明的都城,沒有定在關中,亦或是中都洛陽嗎?遷都,那可是大工程啊。”
大隋,大業元年。
剛登基不久,正意氣風發的隋煬帝楊廣在聽到朱棣要遷都一事後,瞬間表示遇到了知音。
他望著天幕中的朱棣,臉上忍不住的興奮。
“遷都嗎?這個我在行!這個朱棣,和朕想到一塊去了。朕也想遷都,把都城從大興遷往洛陽。不然僅憑關中之地,實在太難養活這大興城內的百萬人口。”
“隻是不知,這朱棣遷都,是否選的地址和朕一樣,都是遷往洛陽。”
…………
大宋。
開寶八年位麵。
解決完趙光義的宋太祖趙匡胤,正在一邊與兒子趙德芳看著天幕,一邊借天幕中仙人講述曆代帝王之事,來教育自家兒子。
透過天幕猛然聽到朱棣要遷都一事。
這讓老趙瞬間想起了幾年前,他與群臣談起的遷都一事。
當時的他就想過,要將都城從無險可守的開封遷往山河拱衛的天下之中洛陽。隻是因為當時遭到朝中晉王黨的勸阻,這才將遷都一事作罷。
而如今,沒了阻礙的趙匡胤接著秦明講述朱棣遷都一事,也順帶著提起了他隱藏在心裏的久違的遷都之意。
老趙望著天幕,同樣也是忍不住嘀咕:“這朱棣要遷都,就是不知要將都城從何處遷到何處?”
“依朕之見,遷都之首選,莫過於漢唐舊地,長安與洛陽。此二者皆古之王者建都之所在也。”
“若是將來我大宋遷都 ,必擇二地之一為都城也。”
趙匡胤這話,既是對遷都之地的選擇與評價,同樣也是說給自家太子趙德芳所聽的。
果然,太子趙德芳在聽到老爹一番話後,立馬就明白了趙匡胤話中的意思。
他看向自家父皇道:“父皇,聽您的意思,我大宋將來,也是要遷都的嘍?”
趙匡胤也不瞞著兒子,點點頭道:“不錯,芳兒。開封之地雖然漕運便利,但無險可守,一旦契丹率領大軍南下,中原之地一馬平川,開封隨時有陷於異族之手的可能。”
“因此父皇我早有心意,擇關中洛陽兩地其中之一,建都新都。這樣一來,我大宋都城,也不至於落到無險可守之地。”
“父皇英明!”趙德芳趕緊拍馬屁道。
趙匡胤看著他,眼神裏露出無比期盼,叮囑道:“芳兒,你要記住,我大宋即便是父皇這一輩來不及遷都,等到了你繼位,遷都一事,也務必要做成。”
“朕這一輩子,謀朝篡位,屠戮兄弟之事都已經做過了。至於身後後人是稱讚朕也好,還是罵朕也好,朕都不在乎。”
“隻要大宋安穩,能給你留下一個太平天下,讓你將來做個太平天子,朕也就無憾了。”
“父皇!兒臣謹記父皇教誨!”這一次,趙德芳不再是拍馬屁,而是發自內心的,表示要聽父皇的話。
將來做一個盛世天子。
朱元璋透過天幕,終是看到了自家老四登基時的畫麵。
這一刻的他,該說不說,竟然覺得有些解氣。終於,還好是老四成功了。
不然要是換做朱允炆再繼續幹下去,大明估計得被這個逆孫給霍霍幹淨不成。
隻是……不知道老四這個皇帝幹得怎麽樣?
雖然透過秦明給朱棣的排名,他猜想自家老四應該幹得還不錯。
但在結果未出來之前,不妨礙朱元璋對此感到無比好奇。
皇宮另一邊。
少年燕王朱棣也在看著天幕中,自己登基時的樣子。雖然天幕中的他登基時已經年過四十,但眉宇間透露出來的王霸之氣,還是令此時少年的他,感到震撼不已。
朱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羨慕,嘴裏忍不住呢喃:“想不到我竟然真的登上了那至尊之位!”
“永樂,這便是我以後的年號嗎?”
…………
藍星,係統直播間內,秦明對著屏幕喝了口水,繼續訴說著朱棣的故事。
秦明:“朱棣登基之後,改年號為永樂,是為明永樂帝。登基之初,為了鞏固統治,和朱允炆一樣,他上台後不久,也對藩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大明。老朱聞聽此言一愣,隨即扭頭看向一旁的朱棣,眼神裏滿是驚訝。
“老四,聽仙人這麽說,你上位後也進行削藩了?”
對此,此時尚是燕王的朱棣搖搖頭表示:“爹,你問我,我也不知道啊!”
的確,現在的他,對未來發生的事,確實一無所知。反倒是對秦明說的話,感覺就像是在聽天書一樣。
秦明:“與朱允炆一上台就大力削藩不同 ,朱棣的削藩手段,明顯要比朱允炆高明得多。首先,他先是將老爹朱元璋分封於邊疆的藩王,諸如,寧王,遼王,韓王等藩王以各種理由為名改封到內地。”
“然後又對周王,齊王,代王岷王等藩王,恢複他們爵位的同時,並削減其麾下兵權護衛。”
“給予他們榮華富貴同時,不使其掌握兵權。如此一來, 既避免了藩王們擁兵自重的隱患,也杜絕了皇室之間再起兵戈的可能。”
朱元璋:“確實,老四這麽做,雖然使藩王們沒了兵權,但至少保住了他們的富貴,也不是不能接受。”
大明。
老朱一邊看著天幕,一邊聽秦明說起自老四的行政手段,光是削藩這一項,他就覺得,老四還算有良心的。
至少沒有把弟弟們都弄到逼死的地步。光是這一點,就已經強過了朱允炆那個小王八蛋。
隻是老朱轉念又一想,老四把邊塞藩王們都內遷了,那大明邊關,誰來鎮守?
要是北邊蒙古韃子再次南下襲擾邊關,那該怎麽辦?
想著,朱元璋再次抬頭望向天幕。
秦明:“解決了內部藩王造反的隱患之後,永樂登基之後的第二件事便是籌備遷都。”
“遷都?”
諸天萬界,所有皇帝在聽到此話後,都是一愣。
大秦。
嬴政表示不解:“這朱棣好端端的,幹嘛要遷都?莫非是嫌棄都城不好?故而要改遷他處?”
大漢。
劉邦同樣表示疑惑:“莫非這大明的都城,沒有定在關中,亦或是中都洛陽嗎?遷都,那可是大工程啊。”
大隋,大業元年。
剛登基不久,正意氣風發的隋煬帝楊廣在聽到朱棣要遷都一事後,瞬間表示遇到了知音。
他望著天幕中的朱棣,臉上忍不住的興奮。
“遷都嗎?這個我在行!這個朱棣,和朕想到一塊去了。朕也想遷都,把都城從大興遷往洛陽。不然僅憑關中之地,實在太難養活這大興城內的百萬人口。”
“隻是不知,這朱棣遷都,是否選的地址和朕一樣,都是遷往洛陽。”
…………
大宋。
開寶八年位麵。
解決完趙光義的宋太祖趙匡胤,正在一邊與兒子趙德芳看著天幕,一邊借天幕中仙人講述曆代帝王之事,來教育自家兒子。
透過天幕猛然聽到朱棣要遷都一事。
這讓老趙瞬間想起了幾年前,他與群臣談起的遷都一事。
當時的他就想過,要將都城從無險可守的開封遷往山河拱衛的天下之中洛陽。隻是因為當時遭到朝中晉王黨的勸阻,這才將遷都一事作罷。
而如今,沒了阻礙的趙匡胤接著秦明講述朱棣遷都一事,也順帶著提起了他隱藏在心裏的久違的遷都之意。
老趙望著天幕,同樣也是忍不住嘀咕:“這朱棣要遷都,就是不知要將都城從何處遷到何處?”
“依朕之見,遷都之首選,莫過於漢唐舊地,長安與洛陽。此二者皆古之王者建都之所在也。”
“若是將來我大宋遷都 ,必擇二地之一為都城也。”
趙匡胤這話,既是對遷都之地的選擇與評價,同樣也是說給自家太子趙德芳所聽的。
果然,太子趙德芳在聽到老爹一番話後,立馬就明白了趙匡胤話中的意思。
他看向自家父皇道:“父皇,聽您的意思,我大宋將來,也是要遷都的嘍?”
趙匡胤也不瞞著兒子,點點頭道:“不錯,芳兒。開封之地雖然漕運便利,但無險可守,一旦契丹率領大軍南下,中原之地一馬平川,開封隨時有陷於異族之手的可能。”
“因此父皇我早有心意,擇關中洛陽兩地其中之一,建都新都。這樣一來,我大宋都城,也不至於落到無險可守之地。”
“父皇英明!”趙德芳趕緊拍馬屁道。
趙匡胤看著他,眼神裏露出無比期盼,叮囑道:“芳兒,你要記住,我大宋即便是父皇這一輩來不及遷都,等到了你繼位,遷都一事,也務必要做成。”
“朕這一輩子,謀朝篡位,屠戮兄弟之事都已經做過了。至於身後後人是稱讚朕也好,還是罵朕也好,朕都不在乎。”
“隻要大宋安穩,能給你留下一個太平天下,讓你將來做個太平天子,朕也就無憾了。”
“父皇!兒臣謹記父皇教誨!”這一次,趙德芳不再是拍馬屁,而是發自內心的,表示要聽父皇的話。
將來做一個盛世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