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姑聽之,不喜聽之自走之。


    自古以來黃河以北,被稱作大西北。與江南金陵的魚米為主食,以新疆,內蒙以肉食為主不同,這裏的漢子更加傾向於麵食。


    什麽饅頭,花卷兒都是後來才有的東西。餅子,麵條,麵片才是源遠流長,姑且不論自那某座墓中發現的陪葬品——一碗放了幾千年都成化石的麵條,就往近處說那臊子麵。


    臊子麵的由來極具戲劇性,相傳文王姬昌西出岐山,恰逢這大雨連綿不絕,下了三天三夜。姬昌年老體衰,舟車勞頓再加上被大雨這麽一澆,得了風寒,頭疼腦熱躺在床上起不來了。


    這時有一位老嫗,野史上介紹說是姬昌的嫂子,至於姓甚名誰咱也不知道。嫂子是一個明事理的人,雖然牙都掉光,走路都不利索,可人家心底倍兒清,這浩浩蕩蕩征討紂王的大軍都看著姬昌,怎能說撂挑子就撂呢?這怎麽能成大事?


    於是親自下廚給姬昌做了一碗麵,端到文王床前,意思借著這碗麵好好給姬昌分析一下利害關係,哪知這文王日日躺在床上,身體不得勁,日日喝那難以下咽的中藥,關聯還得忌口,這吃不得,那也動不得。姬昌老遠就聞到一股飯菜的香味,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接過嫂子手中得麵條,稀裏嘩啦吃的那叫一個盡興。


    從野史的寥寥幾字中我們可以得出,姬昌端過這碗麵,筷子夾起那細長的麵條就往口裏送,不鹹不淡,不油不膩的飯湯一口氣喝的底兒光,恨不得連碗都給你舔了。


    哪知文王吃完這碗飯,喝下那還有些燙人的飯湯,一抹嘴將油跡擦掉,就覺得渾身有一股熱氣上湧,出了一身汗,這風寒就這樣陰差陽錯的給治好了,西岐大軍這才得以繼續前行。


    後人為了紀念這碗麵,以及這種麵食的做法,稱其為:嫂子麵。後來由於時過境遷抑或口音改變,將嫂子換成臊子,這就是後來臊子麵的由來。


    再往後講,就不得不提起河南郟縣的餄餎麵,餄餎麵起源較早,漢唐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雛形,走南闖北的郟縣人將餄餎麵帶到甘肅一帶,尤其以甘肅平涼,慶陽為突出點,一碗餄餎麵做的是色香味俱全。


    真正讓餄餎麵麵相全國人民則要屬於乾隆時期,這個愛好奢侈的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滿漢全席,專門派人搜尋那民間著名小吃美食。


    到了甘肅這一帶,聰明的官員將餄餎麵作為特產獻給乾隆,乾隆品嚐這滿滿一碗的麵食,咂砸嘴唇:“嘿,味道不錯啊,叫什麽名字?”


    下邊的人迴答:“迴皇上的話,此麵喚做河漏。”


    恰逢康熙治理水患,心裏就很不爽啊,心想:“我在這邊治理河道水患一事,結果這碗麵叫做河漏,是說河床漏了還是河堤漏了?”


    於是大筆一揮將河漏二字換成餄餎,故此以後稱之為:“餄餎麵。”


    於此同時,慶陽一帶。不知道哪裏來閑錢非要請方然吃一碗餄餎麵。


    兩個偌大的土碗盛著滿滿一碗餄餎麵端上桌,樸實的漢子嘿嘿一笑看著風塵仆仆的二人:“兩位盡管吃,不夠我在讓我婆娘給你們做點,不收錢。”


    膀大腰圓的一個婦女在廚房窗戶:“你再說一遍,老娘今晚把你踹下床。”


    樸實漢子朝二人歉意一笑,轉身進了後廚。


    方然喝了一口還有些燙嘴的麵湯,哈了一口氣,在這依舊還帶著幾絲寒意的春天早晨,顯得格外舒坦。


    老乞丐嚐了一口麵條,搖了搖頭:“筋道還行,就是差點意思。”


    方然一路過來早就和老乞丐變得格外熟絡,看了一眼還在後廚訓斥自己漢子的彪悍婆娘,壓低聲音:“趕緊吃!”


    老乞丐也並未多言,將餄餎麵吃的一口不剩,從袖口中掏出幾文錢放在桌上:“掌櫃的,我們走了。”


    樸實的漢子跟在給自己婆娘打下手,聽到老乞丐隔著窗戶和他作別,趕緊跑出門去,還想問問那兩個食客吃飽了沒有,卻發現人早已離去。


    漢子也並未在計較什麽,麻利的收拾起碗筷,收起桌上的銅錢。


    彪悍的婆娘站在漢子麵前一伸手,漢子嘿嘿一笑將銅錢放到婆娘手中,一轉身洗刷起了碗筷。


    婆娘打開木匣,看著半匣明亮的銅錢,心思卻飄到自家漢子身上:“當初看上他,不就是圖他勤快,憨厚,心地善良麽。”


    日子就像這一案板還沒發酵好的麵團,急不得,得慢慢來。


    婆娘雖然在廚房做飯,可眼神還是瞥到堂前那兩個食客,那兩個人估計是真的餓了啊,眼睛看起來都綠了,所以在當初她就多加了分量,而自己馬虎的男人並未發現。


    自己在廚房訓斥自己男人,那個兩人則是並未多言,低著腦袋吃完加了量的整整一碗餄餎麵。


    男人先前也看出兩人饑腸轆轆,所以善意提醒兩位食客,可以加量,不收錢。


    婆娘嘴角浮起一絲笑意,連自家憨厚的男人都看出來,自己還能看不出來?自己訓斥男人,則是讓他慢慢知道,錢也像這一案板麵團,雖說可以慢,但一定要從小處抓起,細水長流麽。


    婆娘問自己:“要是食客沒吃飽,男人讓自己給加量,自己加麽?”


    婆娘嘴角的笑意越發明顯:“關鍵時分,能不給自己傻男人長麵子?”


    叮叮咚咚,一排銅錢掉進匣中,雖沒起什麽變化,可婆娘還是從匣中看到兩人以後美好的日子。


    突然婆娘一皺眉:“一碗餄餎麵是三文錢,兩碗是六文,為什麽我剛才聽到有八聲動靜?”


    另一邊老乞丐滿臉委屈:“說了她那家的餄餎麵分量足,可是不好吃。”


    “那又是誰吃的比我還快?”


    “有麽,我從來不和豬比。”


    “……”


    見方然一臉無語,老乞丐伸出手來,方然下意識躲避,仍被環住肩膀:“你知道餄餎麵麵粉的說法麽?”


    任何吃食,都講究一個食不厭精,餄餎麵自然也不除外。


    農村磨石分為水磨和石磨,水磨功夫自然是循序漸進,不緩不慢,將小麥去皮在水磨上過上兩道就可以上案板做餄餎麵,而拿人推,或者驢拉的石磨則要多上好幾次功夫,唯恐麵質不精細,口感不筋道。


    “你說說,這做人和做麵又有何區別?”老乞丐環著方然的肩膀,指著來時的路:“李耳有雲‘治大國若烹小鮮,今有老子說,做人如做餄餎麵!’不信你去問問她家的餄餎麵過了幾道?是不是從餄餎床子上壓下來的?”


    “餄餎床子?”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老乞丐一臉得意:“就是一個簡單的機器,一個圓筒子,底層掏出幾個小口子,人拿木錘推裏麵的麵團,麵團擠出小口子,就成了餄餎麵條。”


    “這餄餎床子有什麽不好麽?”


    “那餄餎床子是為了量產麵條,吃起來,能比的上自家牛角裏邊出來的東西?”


    “牛角?”


    “洗幹淨牛角,角尖刻出幾個口子,裏麵塞上麵團,拿大拇指在這頭壓,那頭出來的麵條,那才是極品。”


    “你這拿牛角做麵條不慢麽?”


    “所以量產的東西怎麽能和精心熬製的東西相提並論?”老乞丐得意洋洋:“所以說啊,待會帶你去尋那兔唇湯,讓他給你做餄餎麵。”


    正好過來一人,聽到這句話頓時一樂,對方然說道:“千萬別上這老東西的當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代欽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且笑且前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且笑且前行並收藏末代欽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