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柳鬱當天下午率隊到達杏陽後,立刻便讓渝州府知府劉同河將真仙教相關的文書呈遞過來。
他仔細一查看,發現最早出現過真仙教消息的是一份九年前記錄杏陽水災的文書。
文書中記載當年水災衝毀當地數百座民房,不少災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那時,一名自稱道號無虛子的道人遊曆到杏陽地界,便籌來米糧在城郊設棚施粥,此人漸漸聚集了一批信眾,隨後在城外的中河山上建立了真仙教。
柳鬱看著文書上“無虛子”三個字眸光微斂,真巧,跟在貞元帝身邊那名道人也叫無虛子。
那名無虛子是兩年前才出現在貞元帝身邊的,兩年前,也剛好是金文才上任杏陽知縣的時間。
抓住其中脈絡後,柳鬱想起秋羲剛才跟他提到過之前在京中遇上的那兩名山台觀道人也在杏陽,這兩位還正好去中河山上參與過解救楊玉升一事,他便打算明日尋這兩位道人來問問情況。
夜以深,柳鬱索性吹滅燭火寬衣歇下。
第二日一早,柳鬱便差人將那兩名道人請到府上。
三人互相見禮後,柳鬱請兩位道人坐下,開門見山地說:“我這次奉命來渝州府是為了鏟除真仙教,之前聽說兩位道長上真仙教眾盤踞的中河山解救了楊大人,不知兩位道長是否方便將山上的事告知於我?”
清靜子和清照子對視一眼,兩人朝柳鬱拱手道:“貧道二人定當知無不言。”
柳鬱道:“便有勞兩位道長先說一說山上的布局。”
清靜子迴憶片刻,隨後便將她二人與另幾名侍衛喬裝打扮上山救人時所見之景告訴柳鬱。
“那真仙教盤踞整座中河山,山上屋舍林立。整座山有兩條出入口,一條在前山,一條在後山,都有真仙教的教眾把守。前山把守者需要檢查每日上山供奉的信眾,人手多一些,約莫有十人,後山的通道隻有真仙教眾可以通行,僅僅兩人看守。”
清照子補充道:“山上遊走的那些教眾也都可以算作看守者,貧道瞧著那些人幾乎都有些拳腳在身上,就算比不得我們三人,至少也比普通百姓強一些。”
柳鬱聽到清照子的話,不由眼眸微斂。
按理說一般真仙教的教眾應該都是由信眾發展而來,這些信眾原本都是普通老百姓,不可能一變成真仙教的教眾就真能有什麽真仙庇佑,讓這些教眾自動學會拳腳功夫。
那就隻能有兩種情況,要麽那些教眾原本就是專門挑的練家子,要麽就是普通百姓變成教眾之後,被真仙教的人特地操練過。
不管是這兩種情況的哪一種,都不難看出這個真仙教聚集這些人手是另有所圖,絕不是隻要搞一搞真仙教表麵上宣傳的什麽換心複生的把戲。
兩位道人繼續把她二人在山上的見聞詳細描述給柳鬱聽。
她二人仗著身手好,又常年生活在山上,對山地頗為了解,所以早在秋羲拜托她們幫忙救人後,她二人當晚便摸去中河山上踩過點。
中河山前山的那條通道雖然更寬更好走,但防禦堅固守衛密集,後山的山道雖然更狹窄更陡峭一些,但相對的守衛也更寬鬆,她們當時便是帶著解救出來的幾名人質從後山逃下來的。
兩位道人將山上的情況講述一番後,柳鬱又問了一些其他問題。
最後她二人互相對視一眼,清靜子才朝柳鬱拱手道:“實不相瞞,貧道二人在山上還曾聽到真仙教的人說要剜掉那位楊大人的心,換給一名已經病故的真仙教信徒,以此來複蘇這位信徒。”
柳鬱明白這後麵的話才是兩位道人真正想說的,於是抬袖道:“兩位道長但請直言。”
清靜子說:“貧道二人懷疑這真仙教與我山台觀那名叛徒有關。”
柳鬱微微揚眉,問道:“此事從何說起?”
清靜子默默歎了一口氣,終於說道:“觀中那名叛徒道號無煞子,本是悟性通達之人,後來不知從何處習得換心之術,從此便沉迷鑽研此術。觀主多次阻攔,此人均執迷不悟,後來更是揚言自己法術大成,要下山普度眾生,從此便叛出山台觀。”
清照子道:“無煞子叛出山門後,觀主怕他危害百姓,曾多次派師兄弟下山抓尋此人,可都一無所獲。其後多年,山台觀也再未聽到過此人消息,也未曾有什麽換心複生的消息傳出。”她說著搖搖頭,“隻是沒想到此人竟是到了渝州府這地,還在此蟄伏多年,此次,貧道二人定要為山門除害。”
柳鬱聽完兩位道人的話,思忖片刻後,見這兩位道人麵色堅定,所言非虛,這才道:“若是兩位道長能確定要抓尋的無煞子便是真仙教頭目,我或許知道此人在何處。”
兩位道人皆是一驚,急忙問道:“敢問柳居士,無煞子在何處?”
柳鬱抬手指了指京城的方向。
兩位道人互相對視一眼,驚道:“無煞子果然在京城!”
柳鬱解釋道:“真仙教是數年前由一名雲遊到此處,自稱無虛子的道人所建,隻是這名道人在幾年前已經進了宮裏,如今成了大齊的國師。若真是此人,要想處置他,恐怕還要從中河山上動手。”
兩位道人聽到無煞子如今的身份,不由驚起一身冷汗,此人竟然伺機接近皇帝,定然所圖非小。
昨日楊玉升和寧無畏兩人到了山陽縣後,秋羲帶著寧無畏在縣衙核查各類文書賬本,楊玉升則隨齊昊師去檢查各處河道。
秋羲和寧無畏查過賬目沒有問題,楊玉升那邊倒是給齊昊師提出了不少修整和疏理河道的建議。
山陽縣這邊因為河道走勢的原因,本就比其他幾縣更容易決堤,再有杏陽那邊將山陽縣當做泄洪地,就讓山陽縣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這種情況下,隻是反複修補加固河堤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如果能更改河道走勢,或者重新挖掘一條支流來分流,甚至修建一座水庫蓄水做緩衝,也許都能讓山陽縣的情況改善一二。
隻是這樣做工程量太大,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秋羲也隻能根據自己的見識為齊昊師提一些或許有用的意見。
等災情的事處理完之後,他還可以提山陽縣上書爭取水利款項,最後至於朝廷會拿出什麽方案,恐怕還要看貞元帝給工部下什麽旨意了。
山陽縣有齊昊師這個靠譜的知縣坐鎮,秋羲今天一早便帶著欽差隊伍去了其他受災縣巡視。
晚上,秋羲剛迴到住處吃過晚飯,又洗漱一番迴到房裏,立刻就接到柳鬱那邊的消息。
“含章?”秋羲唇角微揚,隨手點燃桌上的油燈,又鋪紙研磨準備記錄今天視察的情況。
他耳邊傳來柳鬱帶著笑意的聲音:“月白還沒歇息?”
“含章連這都能知道,”秋羲打趣道,“難道係統還能給含章打小報告?”
躲在屋外長蘑菇的橘貓聽到宿主居然提到自己,當即就想衝柳鬱屋裏大喊一聲,它沒有,它怎麽敢!
柳鬱輕笑道:“聽見月白研磨的聲音了。”
秋羲看了看自己手中正在打圈的磨條,忍不住挑了挑眉,這都能聽見。
他忍不住逗道:“含章還聽見別的聲音了嗎?”
柳鬱果然仔細靜聽片刻,隨後疑惑地問道:“還有何聲響?”
秋羲笑道:“還有我的心跳聲,每跳一下都在說我想你。”
誰知柳鬱那邊突然沒聲了,秋羲疑惑地問道:“含章?”
過了一會兒,柳鬱才耳尖泛紅,認真地迴應道:“日日思君不可見,唯有聞聲解相思。”
第130章
這日,天空灰蒙蒙的,仿佛隨時會再下一場暴雨,秋羲這會兒正帶著欽差隊伍視察曲河縣。
曲河縣有杏河穿流而過,縣中的杏河道九曲十八彎,河道曲折處經年累月堆積的泥沙漸漸變多,導致河床抬高,使這一段的杏河幾乎快成了懸河。也是因此,曲河縣此次水災尤為嚴重。
秋羲一行人早上在巡捕官的帶領下到達曲河縣時,發現縣城街道上雖然有幾分蕭瑟之感,但街道上竟然比杏陽還要整潔,秋羲一路上甚至沒有見到哪怕一位無處可去的災民。
他帶著隊伍騎著馬從大街上穿行而過,隻見街道上居民閉門商鋪閉戶,僅偶爾有兩三位出門采買的百姓從街邊路過,皆是快步走到對應商鋪前敲門進店,店鋪老板也在放人進去後迅速又將店門關上。
秋羲看得正納悶兒,領路的巡捕官便搶先一步解釋道:“欽差大人有所不知,這幾日曲河縣城中街道之所以戒嚴,是因為前段時間水澇後,有刁民領頭生事。蔡大人派人鎮壓生事者後,為防這些人卷土重來,這才下令讓城中戒嚴幾日,等災情過後一切便可恢複正常。”
“原來如此,”秋羲挑了挑眉,說,“本官倒是沒在曲河縣上報的文書中見蔡大人提過此事。”
秋羲從京城出發前就從沈錦之手中拿到過渝州府各地官員的名單,從沈家商行那邊得來的信息看,曲河縣這位叫蔡集的知縣可不是什麽兩袖清風的父母官,光是每年從沈家商行在曲河縣的分行處討要的孝敬就有幾百上千兩銀子。
渝州府的知府劉同河每年從下轄官員手中拿到的孝敬總數,也是差不多一千兩左右,其中的大頭還是金文才這個杏陽知縣上供的。
秋羲也是沒想到,跟劉同河這個知府比起來,蔡集一個七品知縣竟然貪得更離譜。
聽到秋羲的話,巡捕官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說道:“當時蔡大人直接向朝廷呈報了此事,欽差大人當時已經在赴任的路上,所以錯過了那份文書。”
秋羲皮笑肉不笑地說了一句:“是麽。”
曲河縣衙派來的這名巡捕官也是慣會察言觀色的,聽到秋羲語氣不對,當即再也不敢多為蔡集說話,他一個手下小嘍囉,哪裏犯得著為了知縣得罪欽差。
而且他這種底下辦事的人最清楚頭上的是個什麽官,別看現在知縣姓蔡,過段時間姓不姓蔡那就說不準了。
於是這名巡捕官隻埋著頭在前帶路,領著欽差隊伍去落下的宅邸。
曲河知縣蔡集為欽差隊伍安排的宅邸離縣衙不遠,秋羲帶著楊玉升和寧無畏一進府,便見整座府邸看起來樸實無華,除了打掃得分外幹淨之外,沒有任何奢侈金貴的擺件出現在三人眼中。
“欽差大人,這處宅子離縣衙不遠,”巡捕官朝秋羲道,“是蔡大人接到欽差大人要來巡視的消息後,特地讓人安排的,幾位大人如果有什麽需要,盡管吩咐小的去辦。”
秋羲微微挑眉,將府中一應物品收入眼底,他隻是嗯了一聲,便揮袖讓這名巡捕官離開。
寧無畏在院子裏看了一圈,笑道:“沒想到曲河知縣倒是個有能力的官員,不僅能控製下城中的□□,還不是個享樂的人。”
他之前是真被杏陽那處豪華宅邸驚到了,雖說那座宅邸是杏陽的富商提供的,但未免有些太誇張,他住在裏麵都有些寢食難安。
秋羲卻搖頭笑了笑,朝寧無畏說:“寧大人不妨先去屋裏看看。”
寧無畏聽秋羲這麽一說,頓時知道其中可能還有些彎彎繞繞。
自從他隨秋羲到任以來,秋羲所做之事便讓他佩服之極,如今寧無畏已經是無條件相信秋羲的話,此刻聽秋羲話裏有話,當即便懷疑其自己剛才的判斷。
寧無畏和楊玉升對視一眼,兩人一同進屋查看。
整座府邸沒有擺放古玩名瓷,也沒有裝點奇葩名花,看似與那些豪奢的府邸大不相同,寧無畏和楊玉升進屋後,卻發現不論是床榻上鋪著的床單被套,還是各種桌椅家具,竟然無一不是上好的料子所製。
秋羲指尖撫過床榻上手感柔滑繡工精美的絲綢,嗤笑道:“這曲河知縣果然是個‘腦瓜靈活’的人,還知道在暗處使力。”
寧無畏和楊玉升兩人好歹也是朝中官員,就算本不是什麽皇親國戚享盡人間榮華,但怎麽說也參加過不少宴會,就連皇帝舉辦的瓊林宴兩人作為進士也是都有幸參加過的,自然也都見過不少好東西。
他二人一進屋便認出一套黃花梨桌椅,又在裏屋瞧見一張紫檀雕花的桌案,再一看床上的錦繡絲綢,哪裏不知道這些物件是他們的俸祿輕易不敢花錢買的。
所以這座臨時落腳的宅邸哪是什麽樸實無華的住處,分明是藏富在內,既全了欽差大人清廉的美名,又讓欽差大人不受怠慢。
兩人對視一眼,心裏都很清楚,若這次的欽差不是秋羲這種剛正不阿又智謀絕世的人,而是換成其他喜歡收受孝敬的,恐怕是要對這位蔡知縣滿意得很。
秋羲手上的官員資料是找沈錦之拿的,並非走的朝廷途徑,所以他並未將這份消息告知寧無畏和楊玉升二人。就是怕如果消息走漏出去,結果最後沒將渝州府的那幫貪官汙吏一網打盡,沈家商行恐怕會受牽連。
他隻對楊玉升和寧無畏兩人說:“見微知著,這位蔡大人既然在細節上‘下功夫’,看來是個會做場麵的人。”
秋羲看向楊玉升,說:“一會兒有勞楊大人直接去視察河道,這次帶上六名羽林衛做防範。”他又看向寧無畏,“寧大人便隨我去街上視察,我二人去探訪一下當地百姓為何閉門不出,看看是不是真如巡捕官所言,是有暴徒鬧事所致。”
楊玉升和寧無畏一同應下。
現在時間還早,三人收拾一番便立刻分頭行動。
楊玉升帶著六名羽林衛讓巡捕官領著去了河道那邊,聽說這位蔡知縣現在就在河道那邊監督修繕工作。
秋羲則和寧無畏帶著剩下的幾名羽林衛上街去,護院都留在宅子裏鎮守,以防有人潛入其中圖謀不軌。
街道上空空蕩蕩,現在是一個人也沒有,就連欽差隊伍剛進城時見到的三兩個百姓現在也都消失不見了。
“大白天的,怎麽跟夜裏宵禁了一樣?”寧無畏疑惑地四處張望。
秋羲把蔡集派給他們的巡捕官安排去給楊玉升帶路了,現在是他領著寧無畏和幾名羽林衛換了一身常服在街上閑逛。
他朝街邊一家掛著酒旌的酒鋪看了一眼,笑著拋了拋手中的荷包,朝幾人道:“走,今日我請你們喝酒。”
寧無畏幾人不清楚秋羲打得什麽主意,但幾個羽林衛聽說有酒喝,都高興地應和。出京以來,為了做好防衛,他們可是好久都不敢沾一滴酒了。
秋羲在前麵帶路,又不動聲色地朝身後的幾名羽林衛低聲道:“注意看有沒有人跟蹤,如果有,不要讓跟蹤的人發現他暴露了。”
柳鬱當天下午率隊到達杏陽後,立刻便讓渝州府知府劉同河將真仙教相關的文書呈遞過來。
他仔細一查看,發現最早出現過真仙教消息的是一份九年前記錄杏陽水災的文書。
文書中記載當年水災衝毀當地數百座民房,不少災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那時,一名自稱道號無虛子的道人遊曆到杏陽地界,便籌來米糧在城郊設棚施粥,此人漸漸聚集了一批信眾,隨後在城外的中河山上建立了真仙教。
柳鬱看著文書上“無虛子”三個字眸光微斂,真巧,跟在貞元帝身邊那名道人也叫無虛子。
那名無虛子是兩年前才出現在貞元帝身邊的,兩年前,也剛好是金文才上任杏陽知縣的時間。
抓住其中脈絡後,柳鬱想起秋羲剛才跟他提到過之前在京中遇上的那兩名山台觀道人也在杏陽,這兩位還正好去中河山上參與過解救楊玉升一事,他便打算明日尋這兩位道人來問問情況。
夜以深,柳鬱索性吹滅燭火寬衣歇下。
第二日一早,柳鬱便差人將那兩名道人請到府上。
三人互相見禮後,柳鬱請兩位道人坐下,開門見山地說:“我這次奉命來渝州府是為了鏟除真仙教,之前聽說兩位道長上真仙教眾盤踞的中河山解救了楊大人,不知兩位道長是否方便將山上的事告知於我?”
清靜子和清照子對視一眼,兩人朝柳鬱拱手道:“貧道二人定當知無不言。”
柳鬱道:“便有勞兩位道長先說一說山上的布局。”
清靜子迴憶片刻,隨後便將她二人與另幾名侍衛喬裝打扮上山救人時所見之景告訴柳鬱。
“那真仙教盤踞整座中河山,山上屋舍林立。整座山有兩條出入口,一條在前山,一條在後山,都有真仙教的教眾把守。前山把守者需要檢查每日上山供奉的信眾,人手多一些,約莫有十人,後山的通道隻有真仙教眾可以通行,僅僅兩人看守。”
清照子補充道:“山上遊走的那些教眾也都可以算作看守者,貧道瞧著那些人幾乎都有些拳腳在身上,就算比不得我們三人,至少也比普通百姓強一些。”
柳鬱聽到清照子的話,不由眼眸微斂。
按理說一般真仙教的教眾應該都是由信眾發展而來,這些信眾原本都是普通老百姓,不可能一變成真仙教的教眾就真能有什麽真仙庇佑,讓這些教眾自動學會拳腳功夫。
那就隻能有兩種情況,要麽那些教眾原本就是專門挑的練家子,要麽就是普通百姓變成教眾之後,被真仙教的人特地操練過。
不管是這兩種情況的哪一種,都不難看出這個真仙教聚集這些人手是另有所圖,絕不是隻要搞一搞真仙教表麵上宣傳的什麽換心複生的把戲。
兩位道人繼續把她二人在山上的見聞詳細描述給柳鬱聽。
她二人仗著身手好,又常年生活在山上,對山地頗為了解,所以早在秋羲拜托她們幫忙救人後,她二人當晚便摸去中河山上踩過點。
中河山前山的那條通道雖然更寬更好走,但防禦堅固守衛密集,後山的山道雖然更狹窄更陡峭一些,但相對的守衛也更寬鬆,她們當時便是帶著解救出來的幾名人質從後山逃下來的。
兩位道人將山上的情況講述一番後,柳鬱又問了一些其他問題。
最後她二人互相對視一眼,清靜子才朝柳鬱拱手道:“實不相瞞,貧道二人在山上還曾聽到真仙教的人說要剜掉那位楊大人的心,換給一名已經病故的真仙教信徒,以此來複蘇這位信徒。”
柳鬱明白這後麵的話才是兩位道人真正想說的,於是抬袖道:“兩位道長但請直言。”
清靜子說:“貧道二人懷疑這真仙教與我山台觀那名叛徒有關。”
柳鬱微微揚眉,問道:“此事從何說起?”
清靜子默默歎了一口氣,終於說道:“觀中那名叛徒道號無煞子,本是悟性通達之人,後來不知從何處習得換心之術,從此便沉迷鑽研此術。觀主多次阻攔,此人均執迷不悟,後來更是揚言自己法術大成,要下山普度眾生,從此便叛出山台觀。”
清照子道:“無煞子叛出山門後,觀主怕他危害百姓,曾多次派師兄弟下山抓尋此人,可都一無所獲。其後多年,山台觀也再未聽到過此人消息,也未曾有什麽換心複生的消息傳出。”她說著搖搖頭,“隻是沒想到此人竟是到了渝州府這地,還在此蟄伏多年,此次,貧道二人定要為山門除害。”
柳鬱聽完兩位道人的話,思忖片刻後,見這兩位道人麵色堅定,所言非虛,這才道:“若是兩位道長能確定要抓尋的無煞子便是真仙教頭目,我或許知道此人在何處。”
兩位道人皆是一驚,急忙問道:“敢問柳居士,無煞子在何處?”
柳鬱抬手指了指京城的方向。
兩位道人互相對視一眼,驚道:“無煞子果然在京城!”
柳鬱解釋道:“真仙教是數年前由一名雲遊到此處,自稱無虛子的道人所建,隻是這名道人在幾年前已經進了宮裏,如今成了大齊的國師。若真是此人,要想處置他,恐怕還要從中河山上動手。”
兩位道人聽到無煞子如今的身份,不由驚起一身冷汗,此人竟然伺機接近皇帝,定然所圖非小。
昨日楊玉升和寧無畏兩人到了山陽縣後,秋羲帶著寧無畏在縣衙核查各類文書賬本,楊玉升則隨齊昊師去檢查各處河道。
秋羲和寧無畏查過賬目沒有問題,楊玉升那邊倒是給齊昊師提出了不少修整和疏理河道的建議。
山陽縣這邊因為河道走勢的原因,本就比其他幾縣更容易決堤,再有杏陽那邊將山陽縣當做泄洪地,就讓山陽縣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這種情況下,隻是反複修補加固河堤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如果能更改河道走勢,或者重新挖掘一條支流來分流,甚至修建一座水庫蓄水做緩衝,也許都能讓山陽縣的情況改善一二。
隻是這樣做工程量太大,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秋羲也隻能根據自己的見識為齊昊師提一些或許有用的意見。
等災情的事處理完之後,他還可以提山陽縣上書爭取水利款項,最後至於朝廷會拿出什麽方案,恐怕還要看貞元帝給工部下什麽旨意了。
山陽縣有齊昊師這個靠譜的知縣坐鎮,秋羲今天一早便帶著欽差隊伍去了其他受災縣巡視。
晚上,秋羲剛迴到住處吃過晚飯,又洗漱一番迴到房裏,立刻就接到柳鬱那邊的消息。
“含章?”秋羲唇角微揚,隨手點燃桌上的油燈,又鋪紙研磨準備記錄今天視察的情況。
他耳邊傳來柳鬱帶著笑意的聲音:“月白還沒歇息?”
“含章連這都能知道,”秋羲打趣道,“難道係統還能給含章打小報告?”
躲在屋外長蘑菇的橘貓聽到宿主居然提到自己,當即就想衝柳鬱屋裏大喊一聲,它沒有,它怎麽敢!
柳鬱輕笑道:“聽見月白研磨的聲音了。”
秋羲看了看自己手中正在打圈的磨條,忍不住挑了挑眉,這都能聽見。
他忍不住逗道:“含章還聽見別的聲音了嗎?”
柳鬱果然仔細靜聽片刻,隨後疑惑地問道:“還有何聲響?”
秋羲笑道:“還有我的心跳聲,每跳一下都在說我想你。”
誰知柳鬱那邊突然沒聲了,秋羲疑惑地問道:“含章?”
過了一會兒,柳鬱才耳尖泛紅,認真地迴應道:“日日思君不可見,唯有聞聲解相思。”
第130章
這日,天空灰蒙蒙的,仿佛隨時會再下一場暴雨,秋羲這會兒正帶著欽差隊伍視察曲河縣。
曲河縣有杏河穿流而過,縣中的杏河道九曲十八彎,河道曲折處經年累月堆積的泥沙漸漸變多,導致河床抬高,使這一段的杏河幾乎快成了懸河。也是因此,曲河縣此次水災尤為嚴重。
秋羲一行人早上在巡捕官的帶領下到達曲河縣時,發現縣城街道上雖然有幾分蕭瑟之感,但街道上竟然比杏陽還要整潔,秋羲一路上甚至沒有見到哪怕一位無處可去的災民。
他帶著隊伍騎著馬從大街上穿行而過,隻見街道上居民閉門商鋪閉戶,僅偶爾有兩三位出門采買的百姓從街邊路過,皆是快步走到對應商鋪前敲門進店,店鋪老板也在放人進去後迅速又將店門關上。
秋羲看得正納悶兒,領路的巡捕官便搶先一步解釋道:“欽差大人有所不知,這幾日曲河縣城中街道之所以戒嚴,是因為前段時間水澇後,有刁民領頭生事。蔡大人派人鎮壓生事者後,為防這些人卷土重來,這才下令讓城中戒嚴幾日,等災情過後一切便可恢複正常。”
“原來如此,”秋羲挑了挑眉,說,“本官倒是沒在曲河縣上報的文書中見蔡大人提過此事。”
秋羲從京城出發前就從沈錦之手中拿到過渝州府各地官員的名單,從沈家商行那邊得來的信息看,曲河縣這位叫蔡集的知縣可不是什麽兩袖清風的父母官,光是每年從沈家商行在曲河縣的分行處討要的孝敬就有幾百上千兩銀子。
渝州府的知府劉同河每年從下轄官員手中拿到的孝敬總數,也是差不多一千兩左右,其中的大頭還是金文才這個杏陽知縣上供的。
秋羲也是沒想到,跟劉同河這個知府比起來,蔡集一個七品知縣竟然貪得更離譜。
聽到秋羲的話,巡捕官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說道:“當時蔡大人直接向朝廷呈報了此事,欽差大人當時已經在赴任的路上,所以錯過了那份文書。”
秋羲皮笑肉不笑地說了一句:“是麽。”
曲河縣衙派來的這名巡捕官也是慣會察言觀色的,聽到秋羲語氣不對,當即再也不敢多為蔡集說話,他一個手下小嘍囉,哪裏犯得著為了知縣得罪欽差。
而且他這種底下辦事的人最清楚頭上的是個什麽官,別看現在知縣姓蔡,過段時間姓不姓蔡那就說不準了。
於是這名巡捕官隻埋著頭在前帶路,領著欽差隊伍去落下的宅邸。
曲河知縣蔡集為欽差隊伍安排的宅邸離縣衙不遠,秋羲帶著楊玉升和寧無畏一進府,便見整座府邸看起來樸實無華,除了打掃得分外幹淨之外,沒有任何奢侈金貴的擺件出現在三人眼中。
“欽差大人,這處宅子離縣衙不遠,”巡捕官朝秋羲道,“是蔡大人接到欽差大人要來巡視的消息後,特地讓人安排的,幾位大人如果有什麽需要,盡管吩咐小的去辦。”
秋羲微微挑眉,將府中一應物品收入眼底,他隻是嗯了一聲,便揮袖讓這名巡捕官離開。
寧無畏在院子裏看了一圈,笑道:“沒想到曲河知縣倒是個有能力的官員,不僅能控製下城中的□□,還不是個享樂的人。”
他之前是真被杏陽那處豪華宅邸驚到了,雖說那座宅邸是杏陽的富商提供的,但未免有些太誇張,他住在裏麵都有些寢食難安。
秋羲卻搖頭笑了笑,朝寧無畏說:“寧大人不妨先去屋裏看看。”
寧無畏聽秋羲這麽一說,頓時知道其中可能還有些彎彎繞繞。
自從他隨秋羲到任以來,秋羲所做之事便讓他佩服之極,如今寧無畏已經是無條件相信秋羲的話,此刻聽秋羲話裏有話,當即便懷疑其自己剛才的判斷。
寧無畏和楊玉升對視一眼,兩人一同進屋查看。
整座府邸沒有擺放古玩名瓷,也沒有裝點奇葩名花,看似與那些豪奢的府邸大不相同,寧無畏和楊玉升進屋後,卻發現不論是床榻上鋪著的床單被套,還是各種桌椅家具,竟然無一不是上好的料子所製。
秋羲指尖撫過床榻上手感柔滑繡工精美的絲綢,嗤笑道:“這曲河知縣果然是個‘腦瓜靈活’的人,還知道在暗處使力。”
寧無畏和楊玉升兩人好歹也是朝中官員,就算本不是什麽皇親國戚享盡人間榮華,但怎麽說也參加過不少宴會,就連皇帝舉辦的瓊林宴兩人作為進士也是都有幸參加過的,自然也都見過不少好東西。
他二人一進屋便認出一套黃花梨桌椅,又在裏屋瞧見一張紫檀雕花的桌案,再一看床上的錦繡絲綢,哪裏不知道這些物件是他們的俸祿輕易不敢花錢買的。
所以這座臨時落腳的宅邸哪是什麽樸實無華的住處,分明是藏富在內,既全了欽差大人清廉的美名,又讓欽差大人不受怠慢。
兩人對視一眼,心裏都很清楚,若這次的欽差不是秋羲這種剛正不阿又智謀絕世的人,而是換成其他喜歡收受孝敬的,恐怕是要對這位蔡知縣滿意得很。
秋羲手上的官員資料是找沈錦之拿的,並非走的朝廷途徑,所以他並未將這份消息告知寧無畏和楊玉升二人。就是怕如果消息走漏出去,結果最後沒將渝州府的那幫貪官汙吏一網打盡,沈家商行恐怕會受牽連。
他隻對楊玉升和寧無畏兩人說:“見微知著,這位蔡大人既然在細節上‘下功夫’,看來是個會做場麵的人。”
秋羲看向楊玉升,說:“一會兒有勞楊大人直接去視察河道,這次帶上六名羽林衛做防範。”他又看向寧無畏,“寧大人便隨我去街上視察,我二人去探訪一下當地百姓為何閉門不出,看看是不是真如巡捕官所言,是有暴徒鬧事所致。”
楊玉升和寧無畏一同應下。
現在時間還早,三人收拾一番便立刻分頭行動。
楊玉升帶著六名羽林衛讓巡捕官領著去了河道那邊,聽說這位蔡知縣現在就在河道那邊監督修繕工作。
秋羲則和寧無畏帶著剩下的幾名羽林衛上街去,護院都留在宅子裏鎮守,以防有人潛入其中圖謀不軌。
街道上空空蕩蕩,現在是一個人也沒有,就連欽差隊伍剛進城時見到的三兩個百姓現在也都消失不見了。
“大白天的,怎麽跟夜裏宵禁了一樣?”寧無畏疑惑地四處張望。
秋羲把蔡集派給他們的巡捕官安排去給楊玉升帶路了,現在是他領著寧無畏和幾名羽林衛換了一身常服在街上閑逛。
他朝街邊一家掛著酒旌的酒鋪看了一眼,笑著拋了拋手中的荷包,朝幾人道:“走,今日我請你們喝酒。”
寧無畏幾人不清楚秋羲打得什麽主意,但幾個羽林衛聽說有酒喝,都高興地應和。出京以來,為了做好防衛,他們可是好久都不敢沾一滴酒了。
秋羲在前麵帶路,又不動聲色地朝身後的幾名羽林衛低聲道:“注意看有沒有人跟蹤,如果有,不要讓跟蹤的人發現他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