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滯留的災民太多,秋羲不能不管,他便將黃恩照留在這處清點災民人數,又另外找了兩位身體狀態尚可,且對這次災情頗為了解的災民為他帶路。
“欽差大人,府衙昨天開始搭建的窩棚就在前麵不遠了。”一位青壯災民指著前麵一片正在趕工的窩棚朝秋羲道。
秋羲順著災民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見到一處臨時清理出的空地上正在搭建窩棚。
窩棚旁邊的空地上還堆積著不少木材和棚布,有幾名差役打扮的人正揮著鞭子催促衣衫沾滿泥汙的民夫加緊幹活。
一位身形有些瘦削的民夫腳下一滑摔倒在地,肩上扛著的木材頓時滾到一邊,旁邊的差役立刻揮著鞭子鞭子朝那名民夫抽去。
“住手!”秋羲見狀當即策馬過去,高聲嗬止道,“誰允許你鞭打百姓!”
汪季峰立刻帶著兩名領路的災民跟上。
那名差役見秋羲是個麵生的,當即橫眉道:“差爺我想抽誰抽誰還要你管?”說著竟揚起鞭子就要朝秋羲抽過來。
秋羲一驚,沒想到杏陽的差役竟敢如此囂張。
“哼,”汪季峰上前一步擋在秋羲跟前,拔出佩刀將差役抽來的鞭子攪在刀刃上,朝後一拉便讓差役手中的鞭子推手而出,他冷笑一聲,亮出令牌,高聲道,“欽差大人奉旨前來渝州府督查賑災事宜,若有抗旨不遵者,先斬後奏!”
聽到是欽差蒞臨,那名原本囂張蠻橫的差役當即跪趴在地,腦袋在地上磕地震天響:“大人恕罪,小的有眼無珠!求大人恕罪!”
原先在麻木地搭建窩棚的民夫們聽到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到場,眾人再也不怕在一旁監工的差役,立刻丟下手中的重物朝這邊圍了過來。
“欽差大人來了!欽差大人來了!”
“我等有救了!”
另外幾名差役見到眼前場麵頓時心裏發虛,戰戰兢兢地等在人群外圍,既不敢離開也不敢上前。
秋羲讓人把方才被差役鞭打的民夫扶到一旁休息,他動手為其檢查了一下傷勢,發現那人背部的傷口已經滲出血跡。
“忍著點,給你上藥。”秋羲說著便從袖中取出一瓶金瘡藥,揭開瓶塞將藥粉灑在民夫的傷口上。
等處理完傷口後,秋羲將剩下的金瘡藥交給那位民夫,說:“剩下的傷藥你拿著,迴頭找人幫你傷藥,直到傷口結痂為止。”
“多謝大人賜藥!多謝欽差大人!”
那位民夫想要起身拜謝,被秋羲伸手攔住:“你有傷在身不要亂動,好生休息。”
周圍的民夫見到欽差竟然親自為同行者看傷上藥,終於發自內心相信這位欽差是真的來救助他等的。
“大人,請為我等做主啊!”
民夫裏有人帶頭出聲高喊,其他人便立刻唿應,一時間窩棚這邊全是民夫們的請願聲。
原本心虛地守在人群外圍探聽情況的幾名差役見狀,立刻便互相以眼神交流,決定速速離開此地迴去朝府衙匯報情況。
“你們幾個想往哪兒去?”汪季峰見那幾名差役想逃,立刻冷聲嗬止。
秋羲朝周圍的民夫們高聲道:“勞煩諸位替我將那幾名差役帶過來。”
得了欽差大人的話,民夫們頓時不再害怕那幾名差役,三五一群上前將那幾名差役分押到秋羲跟前,有膽大的還暗中踹了差役一腳以此泄憤。
被踹的正是方才鞭打民夫的差役,他現在是敢怒不敢言,隻求知府能來就他一條小命。
“我問你等,”秋羲指了指在場的民夫,朝那幾名差役冷聲問道,“這些民夫都是普通百姓,並非服刑犯人,你等為何對他等動用私刑?”
那些差役平日裏囂張慣了,哪裏會管這些民夫是不是犯人,此時當然不敢答話,隻是一個勁兒地磕頭認錯。
之前為秋羲領路的一名災民氣憤地說:“大人有所不知,我等皆是災民,水澇第二天府衙開倉放了僅夠三天吃用的糧食後便未曾再管過我等。昨天不知為何,這些差役突然來說要征調民夫搭建窩棚供我等無處居住的災民落腳,還會給被征調的民夫管一日三餐。”
“正是如此,”為秋羲帶路的以為民夫接話道,“我等為了有口飯吃,昨日便應征來搭建窩棚,誰知這些差役不僅對我等動輒鞭打,不準我等喘息片刻,發下的三餐吃食也隻有清粥,粥中僅有幾粒米而已!”那人說著便抹了一把淚,“昨天便有一半的人累到,今日無人應征,這些差役便強要抓人。”
其他災民聽到傷心處,也紛紛哽咽起來。
秋羲算了算時間,冷笑道:“看來杏陽這邊是昨天接到陛下要派遣欽差的消息後,強行征調民夫搭建災民安置點來糊弄陛下啊。”
跪在地上的差役聽到秋羲說他們這是在糊弄皇帝,頓時嚇得雙肩顫抖如篩糠。
欺君可是死罪啊,他人可擔不起這罪責!
“大人,大人明察!”立刻有一名差役告發道,“是劉知府和金知縣,是他們昨日命我等征調民夫搭建窩棚的,此事與我等無關啊大人!”
“大人明察!不是我等不給民夫發放飯食,是倉庫裏根本發不出糧了!”另一個差役更是豁出去了,直接捅出最大的隱情。
秋羲不由眉峰一挑,杏陽作為大齊數一數二的富庶之地,官倉裏竟然沒有餘糧了!
他冷聲道:“繼續說,誰提供有用的線索和證據,我就做主給誰減罪。”秋羲說完視線便一一掃過這幾名差役,將這幾人的長相記住。
這些差役幹的本就是衙門裏最不入流的職位,但凡跟衙門裏的大老爺有點關係的都不會幹這個,比起犯欺君之罪掉腦袋,他們當然敢供出那些隻會收錢的大老爺。
於是這些差役七嘴八舌地抖出自己知道的消息,一條條聽得秋羲麵色漸沉。
片刻後,秋羲道:“行了,你們幾個從今天開始暫時都做我的巡捕官。”
此處終究不是審查線索的好地方,要深入調查杏陽的官府,這幾人也算是個人證,秋羲隻能先將這幾人收到眼皮底下,免得到時候這幾人全都“畏罪自殺”。
“謝大人不殺之恩,謝大人不殺之恩!”幾名差役大敢劫後餘生。
“我問你等,”秋羲指了指這處的已經搭好的窩棚,問道,“這些已經建好的窩棚能收容多少災民?”
一名差役連忙迴答道:“迴大人,已搭好的目前能容五千人,如果擠一擠,六千也是可以的。”
秋羲又問道:“此次城南受災,無處可住的災民有多少人?”
“這……”那名差役傻眼了,他不知道啊。
另外幾名差役當然也不知道,幾人隻能將頭深深埋在地上。
“大人,”災民中的一位老者出聲道,“此次城南怕是有上萬口人無處居住,前幾日已經有不少人去別處投奔親友,打算等水退後再迴來,現在估摸還有八千人左右。”
“八千?”秋羲想了想,朝那幾名差役問道,“另外三千人住的窩棚還需要搭建多久?”
差役連忙迴答道:“迴大人,原本計劃今天日落前搭完的,隻是、隻是……”差役不敢繼續往下說。
秋羲思忖片刻,朝災民們道:“諸位之中可還有體力尚可的願意幫忙繼續搭建完剩下三千人落腳的窩棚?如果有人願意,我做主按平日建房的工錢算給諸位,等朝廷的賑災銀到庫就把工錢發給大家。”
“大人,我願意上工,”一位體格健壯的災民高聲道,“大人願意為我阿弟治傷上藥,我相信大人,我可以不要工錢!”
其他精神尚可的災民也道:“大人,我也不要工錢!”
秋羲連忙道:“今日這工錢是必須給的,願意上工的人找差役登記姓名後便可以去搭建窩棚,我去想辦法籌些糧食過來。”
聽到欽差要親自去籌糧,想要報名上工的人也越來越多。
秋羲交代那幾名差役老實看護好災民後便上馬離去,他從京城出發前就去見過沈錦之,沈家便是他今天打算去籌糧的地方。
沈家商行在杏陽有多處分行,秋羲那天從沈錦之手中拿到過那些商行的名單。
現在時間已經不早,經不起再耽擱,秋羲直接去了離安置點最近的一家分行找分行的掌櫃。
秋羲拿出沈錦之給他的信物交給掌櫃,說:“如今有一件要緊事想尋貴行一助。”
掌櫃見到東家的信物後立刻恭敬地將秋羲請到後院,汪季峰在商行外等著,結果沒過一會兒便看見秋羲從商行裏出來。
“大人?”汪季峰有些擔心秋羲碰上軟釘子,畢竟那麽多災民要消耗的糧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結果秋羲擺擺手,笑道:“糧有了。”
第122章
秋羲帶著沈家的運糧車迴到災民安置點那邊時,發現剩下三千災民所需的窩棚居然已經快要搭好了。
正在這邊窩棚檢查進度的差役見到秋羲迴來,立刻上前聽用。
“怎麽搭得這麽快?”秋羲怕這些差役見他離開,為了趕工又暗中虐打災民。
差役連忙解釋道:“迴大人,是有五百來位民夫主動應征,人手充足所以才搭得這麽快。”
“竟有這麽多民夫主動應征?”跟隨運糧車一起過來的沈家分行掌櫃驚訝道。
差役立刻拍馬屁道:“這些民夫都是感念一番為民之心才如此積極。”
秋羲立刻擺擺手,說:“去組織幾個會做飯的人過來,為災民們架鍋做飯。”
這時,窩棚的收尾工程也做好了,民夫們紛紛朝秋羲這邊看了過來,見他身後跟著的車上整齊地碼放著麻袋,頓時都激動起來。
“欽差大人為我等籌集到口糧了!”
“我已經兩頓沒沾一粒米了,今晚終於可以吃上一頓飯!”
秋羲走近人群,高聲道:“各位父老鄉親,今日沈家商行大行善舉,為災民安置點捐贈一百石糧食。現在,架鍋,做晚飯!”
災民們聽到這個消息紛紛高聲歡唿:“沈家商行高義!”
一百石糧食雖然看著多,但窩棚這邊要安置近八千名無處居住的災民,敞開吃的話這些糧食也就夠三天用,省著點可以撐個四五天。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要想辦法讓杏陽的官府動起來,趕緊開展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
窩棚裏架起一口口大鍋,災民中有幾十名婦女主動報名來幫忙做飯。
秋羲從馬背上的布囊裏取出一罐鹽和一罐白糖交給領頭的婦女,說:“這是鹽和糖,一會兒煮飯是每一鍋飯裏都放些鹽,另外在煮些水給大家和,糖便放在水裏。”
那名婦女應下後,秋羲又讓幾名差役帶著災民中人緣廣的幾人去通知剩下那些災民過來集合。
“就勞煩幾位去招唿一下剩下那些無處落腳的災民到安置點這邊來過夜,”秋羲朝幾位災民說,“這邊條件有限,吃的用的都是有數的,幾位到時候跟其他災民說道一聲,在城中有落腳點的災民就先不用過來了,咱們先緊著食住無著落的災民。”
那幾位災民當然連連應下,他們跟著到安置點這邊來也是無奈之舉,誰有吃有住的會願意來住這種四麵漏風的窩棚。
而且他們原本不是匠人就是農戶,不是農戶就是小販,一百石糧食能夠八千來號人吃幾天他們比誰都清楚。
“欽差大人放心,草民等一定給其他父老通知到位。”幾個災民說完便和秋羲點的幾名差役一起去街上敲鑼通知剩下的災民。
秋羲又找到之前負責給做工搭窩棚的民夫登記姓名的差役,問道:“今日有多少位民夫上工,工錢幾何?”
差役連忙拿出手簿翻了翻,迴答道:“迴大人,一共有五百零三位災民上工,工錢按一日來算的話,每人三十文,一共、一共……”差役愁眉苦臉地計算著一共要發多少工錢,
秋羲驚訝道:“總共才一萬五千零九十文?”
他沒想到那麽多人才隻用發十五兩銀子的工錢,而且那一百石米他也提前問過沈家商行的分行掌櫃,按平日的價錢來算,也就四十兩銀子左右的價錢。如今受水澇影響糧價漲了不少,但撐死也不會超過一百兩。
就這,杏陽官府居然都不肯老實賑災,秋羲簡直想象不出官倉到底被那些人掏得有多空。
秋羲原本以為要發不少工錢,才跟災民們說等朝廷的賑災銀下來在發給大家,現在他改主意了。
“給我一支筆。”秋羲朝差役道。
差役連忙把隨身攜帶的筆蘸了墨遞給秋羲。
秋羲又朝沈家的掌櫃說:“我欲以杏陽府衙的名義在貴行借一萬五千零九十個銅板,不知掌櫃可否行個方便?”
掌櫃是個精明人,當場應下,道:“草民這就派人去取,大人可是全要銅板?”
秋羲點點頭,說:“全要銅板,有勞掌櫃了。”
他說完便拿過差役手中的小本翻到幹淨的一頁,在上麵工整地寫下“借據”二字。
“欽差大人,府衙昨天開始搭建的窩棚就在前麵不遠了。”一位青壯災民指著前麵一片正在趕工的窩棚朝秋羲道。
秋羲順著災民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見到一處臨時清理出的空地上正在搭建窩棚。
窩棚旁邊的空地上還堆積著不少木材和棚布,有幾名差役打扮的人正揮著鞭子催促衣衫沾滿泥汙的民夫加緊幹活。
一位身形有些瘦削的民夫腳下一滑摔倒在地,肩上扛著的木材頓時滾到一邊,旁邊的差役立刻揮著鞭子鞭子朝那名民夫抽去。
“住手!”秋羲見狀當即策馬過去,高聲嗬止道,“誰允許你鞭打百姓!”
汪季峰立刻帶著兩名領路的災民跟上。
那名差役見秋羲是個麵生的,當即橫眉道:“差爺我想抽誰抽誰還要你管?”說著竟揚起鞭子就要朝秋羲抽過來。
秋羲一驚,沒想到杏陽的差役竟敢如此囂張。
“哼,”汪季峰上前一步擋在秋羲跟前,拔出佩刀將差役抽來的鞭子攪在刀刃上,朝後一拉便讓差役手中的鞭子推手而出,他冷笑一聲,亮出令牌,高聲道,“欽差大人奉旨前來渝州府督查賑災事宜,若有抗旨不遵者,先斬後奏!”
聽到是欽差蒞臨,那名原本囂張蠻橫的差役當即跪趴在地,腦袋在地上磕地震天響:“大人恕罪,小的有眼無珠!求大人恕罪!”
原先在麻木地搭建窩棚的民夫們聽到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到場,眾人再也不怕在一旁監工的差役,立刻丟下手中的重物朝這邊圍了過來。
“欽差大人來了!欽差大人來了!”
“我等有救了!”
另外幾名差役見到眼前場麵頓時心裏發虛,戰戰兢兢地等在人群外圍,既不敢離開也不敢上前。
秋羲讓人把方才被差役鞭打的民夫扶到一旁休息,他動手為其檢查了一下傷勢,發現那人背部的傷口已經滲出血跡。
“忍著點,給你上藥。”秋羲說著便從袖中取出一瓶金瘡藥,揭開瓶塞將藥粉灑在民夫的傷口上。
等處理完傷口後,秋羲將剩下的金瘡藥交給那位民夫,說:“剩下的傷藥你拿著,迴頭找人幫你傷藥,直到傷口結痂為止。”
“多謝大人賜藥!多謝欽差大人!”
那位民夫想要起身拜謝,被秋羲伸手攔住:“你有傷在身不要亂動,好生休息。”
周圍的民夫見到欽差竟然親自為同行者看傷上藥,終於發自內心相信這位欽差是真的來救助他等的。
“大人,請為我等做主啊!”
民夫裏有人帶頭出聲高喊,其他人便立刻唿應,一時間窩棚這邊全是民夫們的請願聲。
原本心虛地守在人群外圍探聽情況的幾名差役見狀,立刻便互相以眼神交流,決定速速離開此地迴去朝府衙匯報情況。
“你們幾個想往哪兒去?”汪季峰見那幾名差役想逃,立刻冷聲嗬止。
秋羲朝周圍的民夫們高聲道:“勞煩諸位替我將那幾名差役帶過來。”
得了欽差大人的話,民夫們頓時不再害怕那幾名差役,三五一群上前將那幾名差役分押到秋羲跟前,有膽大的還暗中踹了差役一腳以此泄憤。
被踹的正是方才鞭打民夫的差役,他現在是敢怒不敢言,隻求知府能來就他一條小命。
“我問你等,”秋羲指了指在場的民夫,朝那幾名差役冷聲問道,“這些民夫都是普通百姓,並非服刑犯人,你等為何對他等動用私刑?”
那些差役平日裏囂張慣了,哪裏會管這些民夫是不是犯人,此時當然不敢答話,隻是一個勁兒地磕頭認錯。
之前為秋羲領路的一名災民氣憤地說:“大人有所不知,我等皆是災民,水澇第二天府衙開倉放了僅夠三天吃用的糧食後便未曾再管過我等。昨天不知為何,這些差役突然來說要征調民夫搭建窩棚供我等無處居住的災民落腳,還會給被征調的民夫管一日三餐。”
“正是如此,”為秋羲帶路的以為民夫接話道,“我等為了有口飯吃,昨日便應征來搭建窩棚,誰知這些差役不僅對我等動輒鞭打,不準我等喘息片刻,發下的三餐吃食也隻有清粥,粥中僅有幾粒米而已!”那人說著便抹了一把淚,“昨天便有一半的人累到,今日無人應征,這些差役便強要抓人。”
其他災民聽到傷心處,也紛紛哽咽起來。
秋羲算了算時間,冷笑道:“看來杏陽這邊是昨天接到陛下要派遣欽差的消息後,強行征調民夫搭建災民安置點來糊弄陛下啊。”
跪在地上的差役聽到秋羲說他們這是在糊弄皇帝,頓時嚇得雙肩顫抖如篩糠。
欺君可是死罪啊,他人可擔不起這罪責!
“大人,大人明察!”立刻有一名差役告發道,“是劉知府和金知縣,是他們昨日命我等征調民夫搭建窩棚的,此事與我等無關啊大人!”
“大人明察!不是我等不給民夫發放飯食,是倉庫裏根本發不出糧了!”另一個差役更是豁出去了,直接捅出最大的隱情。
秋羲不由眉峰一挑,杏陽作為大齊數一數二的富庶之地,官倉裏竟然沒有餘糧了!
他冷聲道:“繼續說,誰提供有用的線索和證據,我就做主給誰減罪。”秋羲說完視線便一一掃過這幾名差役,將這幾人的長相記住。
這些差役幹的本就是衙門裏最不入流的職位,但凡跟衙門裏的大老爺有點關係的都不會幹這個,比起犯欺君之罪掉腦袋,他們當然敢供出那些隻會收錢的大老爺。
於是這些差役七嘴八舌地抖出自己知道的消息,一條條聽得秋羲麵色漸沉。
片刻後,秋羲道:“行了,你們幾個從今天開始暫時都做我的巡捕官。”
此處終究不是審查線索的好地方,要深入調查杏陽的官府,這幾人也算是個人證,秋羲隻能先將這幾人收到眼皮底下,免得到時候這幾人全都“畏罪自殺”。
“謝大人不殺之恩,謝大人不殺之恩!”幾名差役大敢劫後餘生。
“我問你等,”秋羲指了指這處的已經搭好的窩棚,問道,“這些已經建好的窩棚能收容多少災民?”
一名差役連忙迴答道:“迴大人,已搭好的目前能容五千人,如果擠一擠,六千也是可以的。”
秋羲又問道:“此次城南受災,無處可住的災民有多少人?”
“這……”那名差役傻眼了,他不知道啊。
另外幾名差役當然也不知道,幾人隻能將頭深深埋在地上。
“大人,”災民中的一位老者出聲道,“此次城南怕是有上萬口人無處居住,前幾日已經有不少人去別處投奔親友,打算等水退後再迴來,現在估摸還有八千人左右。”
“八千?”秋羲想了想,朝那幾名差役問道,“另外三千人住的窩棚還需要搭建多久?”
差役連忙迴答道:“迴大人,原本計劃今天日落前搭完的,隻是、隻是……”差役不敢繼續往下說。
秋羲思忖片刻,朝災民們道:“諸位之中可還有體力尚可的願意幫忙繼續搭建完剩下三千人落腳的窩棚?如果有人願意,我做主按平日建房的工錢算給諸位,等朝廷的賑災銀到庫就把工錢發給大家。”
“大人,我願意上工,”一位體格健壯的災民高聲道,“大人願意為我阿弟治傷上藥,我相信大人,我可以不要工錢!”
其他精神尚可的災民也道:“大人,我也不要工錢!”
秋羲連忙道:“今日這工錢是必須給的,願意上工的人找差役登記姓名後便可以去搭建窩棚,我去想辦法籌些糧食過來。”
聽到欽差要親自去籌糧,想要報名上工的人也越來越多。
秋羲交代那幾名差役老實看護好災民後便上馬離去,他從京城出發前就去見過沈錦之,沈家便是他今天打算去籌糧的地方。
沈家商行在杏陽有多處分行,秋羲那天從沈錦之手中拿到過那些商行的名單。
現在時間已經不早,經不起再耽擱,秋羲直接去了離安置點最近的一家分行找分行的掌櫃。
秋羲拿出沈錦之給他的信物交給掌櫃,說:“如今有一件要緊事想尋貴行一助。”
掌櫃見到東家的信物後立刻恭敬地將秋羲請到後院,汪季峰在商行外等著,結果沒過一會兒便看見秋羲從商行裏出來。
“大人?”汪季峰有些擔心秋羲碰上軟釘子,畢竟那麽多災民要消耗的糧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結果秋羲擺擺手,笑道:“糧有了。”
第122章
秋羲帶著沈家的運糧車迴到災民安置點那邊時,發現剩下三千災民所需的窩棚居然已經快要搭好了。
正在這邊窩棚檢查進度的差役見到秋羲迴來,立刻上前聽用。
“怎麽搭得這麽快?”秋羲怕這些差役見他離開,為了趕工又暗中虐打災民。
差役連忙解釋道:“迴大人,是有五百來位民夫主動應征,人手充足所以才搭得這麽快。”
“竟有這麽多民夫主動應征?”跟隨運糧車一起過來的沈家分行掌櫃驚訝道。
差役立刻拍馬屁道:“這些民夫都是感念一番為民之心才如此積極。”
秋羲立刻擺擺手,說:“去組織幾個會做飯的人過來,為災民們架鍋做飯。”
這時,窩棚的收尾工程也做好了,民夫們紛紛朝秋羲這邊看了過來,見他身後跟著的車上整齊地碼放著麻袋,頓時都激動起來。
“欽差大人為我等籌集到口糧了!”
“我已經兩頓沒沾一粒米了,今晚終於可以吃上一頓飯!”
秋羲走近人群,高聲道:“各位父老鄉親,今日沈家商行大行善舉,為災民安置點捐贈一百石糧食。現在,架鍋,做晚飯!”
災民們聽到這個消息紛紛高聲歡唿:“沈家商行高義!”
一百石糧食雖然看著多,但窩棚這邊要安置近八千名無處居住的災民,敞開吃的話這些糧食也就夠三天用,省著點可以撐個四五天。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要想辦法讓杏陽的官府動起來,趕緊開展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
窩棚裏架起一口口大鍋,災民中有幾十名婦女主動報名來幫忙做飯。
秋羲從馬背上的布囊裏取出一罐鹽和一罐白糖交給領頭的婦女,說:“這是鹽和糖,一會兒煮飯是每一鍋飯裏都放些鹽,另外在煮些水給大家和,糖便放在水裏。”
那名婦女應下後,秋羲又讓幾名差役帶著災民中人緣廣的幾人去通知剩下那些災民過來集合。
“就勞煩幾位去招唿一下剩下那些無處落腳的災民到安置點這邊來過夜,”秋羲朝幾位災民說,“這邊條件有限,吃的用的都是有數的,幾位到時候跟其他災民說道一聲,在城中有落腳點的災民就先不用過來了,咱們先緊著食住無著落的災民。”
那幾位災民當然連連應下,他們跟著到安置點這邊來也是無奈之舉,誰有吃有住的會願意來住這種四麵漏風的窩棚。
而且他們原本不是匠人就是農戶,不是農戶就是小販,一百石糧食能夠八千來號人吃幾天他們比誰都清楚。
“欽差大人放心,草民等一定給其他父老通知到位。”幾個災民說完便和秋羲點的幾名差役一起去街上敲鑼通知剩下的災民。
秋羲又找到之前負責給做工搭窩棚的民夫登記姓名的差役,問道:“今日有多少位民夫上工,工錢幾何?”
差役連忙拿出手簿翻了翻,迴答道:“迴大人,一共有五百零三位災民上工,工錢按一日來算的話,每人三十文,一共、一共……”差役愁眉苦臉地計算著一共要發多少工錢,
秋羲驚訝道:“總共才一萬五千零九十文?”
他沒想到那麽多人才隻用發十五兩銀子的工錢,而且那一百石米他也提前問過沈家商行的分行掌櫃,按平日的價錢來算,也就四十兩銀子左右的價錢。如今受水澇影響糧價漲了不少,但撐死也不會超過一百兩。
就這,杏陽官府居然都不肯老實賑災,秋羲簡直想象不出官倉到底被那些人掏得有多空。
秋羲原本以為要發不少工錢,才跟災民們說等朝廷的賑災銀下來在發給大家,現在他改主意了。
“給我一支筆。”秋羲朝差役道。
差役連忙把隨身攜帶的筆蘸了墨遞給秋羲。
秋羲又朝沈家的掌櫃說:“我欲以杏陽府衙的名義在貴行借一萬五千零九十個銅板,不知掌櫃可否行個方便?”
掌櫃是個精明人,當場應下,道:“草民這就派人去取,大人可是全要銅板?”
秋羲點點頭,說:“全要銅板,有勞掌櫃了。”
他說完便拿過差役手中的小本翻到幹淨的一頁,在上麵工整地寫下“借據”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