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暖這下子真的擔心起來:《女誡》這個大殺器有多兇殘,再沒人比來自後世的她更清楚了。
堪稱千古鎮魂幡!
鎮魂幡下多少冤魂哭泣千年……
李猗眉眼不動,嘴角微挑:
“古往今來,諸聖先賢之遺作,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本座長患人生苦短,不能盡讀。至於《女誡》嘛,哪裏還有空去讀一女子居家之言!”
士子們又被噎了一下!
一個女人,必學之書不學,還說得這樣理直氣壯?
這士子肅然道:
“班大家博學高才,品德俱優,所著《女誡》流傳至今,為世人稱頌,乃女子為人處世之準則。
“素來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女誡》七訓,卑弱第一、夫婦第二、敬慎第三、婦行第四、專心第五、曲從第六、叔妹第七,皆是警句良言!
“殿下不妨細讀之,深思之!”
說著,這士子從書囊中取出一軸書卷,肅然雙手捧上。
還真是有備而來啊,連《女誡》這書都捧出來了,這是李猗必須得接受的意思?
李猗嘴角掠過一絲淡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勞君念來,本座洗耳恭聽!”
那士子一呆,隨即臉色很是難看:居然要他念?
這樣當眾念《女誡》給她聽?
可就此拒絕?又怕前功盡棄了……
同他一起的仕子們,臉色也都有些難看,一人忍不住道:“殿下不覺得這樣不妥麽?”
李猗淡笑:“怎麽不妥了?諸位既然勸學,我好好聽著就是!”
場麵一時間,有些尬冷。
這捧書勸學的士子,心一橫,決定還是念!
嗯,就當自己是先生,念書給學生聽!
忽地街旁又一女聲朗然道:“老身願為殿下誦讀《女誡》!”
隨著話音,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婦人緩步走出,一身青色衣裙,素淨嫻雅,容貌端莊,一看便知是出自書香之家。
這位走到近前,先恭肅地向李猗斂衽行禮:“民婦恭安坊屈劉氏見過公主殿下!”
李猗點點頭,“劉夫人免禮!”
而後,這位劉夫人又朝那幾位士子斂衽道:“老身見過諸位郎君!”
那幾位士子忙抬手還禮,而後那位捧著書卷的士子躬身將《女誡》遞給她,感激道:“有勞劉夫人了!”
劉夫人微微一笑:“舉手之勞,不足為謝!倒是諸君大義為公,老身甚是欽佩!”
隨即她接過書卷,緩緩展開,朗聲念誦:“……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年十有四,執箕帚於曹氏,於今四十餘載矣。戰戰兢兢,常懼絀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
便是秦暖,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劉夫人一身書香氣,不亢不卑,氣質絕佳。
這《女誡》從她嘴裏抑揚頓挫地誦讀出來,充滿感情的文字落到眾人耳中,猶如慈祥恩師當麵悉心教導做人的道理,格外令人信服。
這是來了個神助攻?
這時候,袁四郎對秦暖低聲道:“我想起來這婦人是誰了,她家男人在恭安坊開著一個學館,很有些名氣!”
難怪!
秦暖頓時明白了,這位夫人很顯然替自家刷了一波好名聲,並收割了一大波好感。
當然,隻看這婦人的樣子,便知道她本身就是《女誡》的擁躉者。
秦暖給了袁小胖一個讚許的眼神,他做金吾衛果然不是白混飯吃的。
劉夫人一篇長長的《女誡》誦讀完畢,長街上下一篇寂靜,餘韻嫋嫋,令人沉浸迴味。
她緩緩合攏卷軸,又雙手捧起,恭謹道:“殿下,老身已誦完,殿下以為如何?此文千古流頌,可值殿下深思否?”
這下子,這位公主殿下應該被打動了吧?
李猗依舊神情淡然:
“本座有一事不明,世人皆知班大家博學高才,行止莊正,品德俱優,自十四歲嫁入曹家,四十多年,生兒育女,夙夜劬心操勞,如此賢良,為何卻依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時擔憂得罪翁姑,唯恐招致休棄?她這是對翁姑有誤解呢?還是影射翁姑昏聵苛刻,涼薄不慈?”
劉夫人:“……”
這叫她怎麽迴答?
怎麽會有人從這麽冷的角度解讀《女誡》?怎麽能這樣想父母翁姑?
李猗繼續道:“及至後文“曲從篇”中直言,哪怕明知翁姑不對也要曲意奉承,如此,豈非陷翁姑於不義?
“至於‘叔妹’篇中,若是叔妹年幼,需要嚴正教導,若是如班大家所說,這般順之溺之,如何成人?”
這群熱血青年,何曾真正研讀過《女誡》,此際被李猗鑽空子,便有些噎住。
劉氏開口答道:“殿下,此文並非此意,不過是教人要時時自省,教女子要懂謙卑順柔!”
“嗯,就算是吧!”李猗淡然略過,一副懶得同她辯論態度,繼續說自己的:
“此文通篇隻教人卑柔順從,盡力奉承,卻不論是非,不言大義,若在國,便是諂媚之臣;若在家,亦非賢能之婦,恐怕難以擔當持家掌饌、相夫教子之責。
“此文文采斐然,道理通順,或有可取之處,然而,終究不過是些婦人心術,得小節而失大義,若是奉為金圭玉言,實在是有悖聖人教導。
“在本座看來,男子也好,女子也罷,心存正直,胸懷坦蕩,無私無邪,便很好,很不必汲汲營營,曲意奉承,行各種卑柔媚上之態,悖離聖賢大道。”
“這……”劉氏臉都氣紅了!
李猗居然將她奉為“金規玉律”的《女誡》鄙薄成是“婦人心術”“卑柔媚上”!
她《女誡》讀的好,但聖賢書卻沒有李猗讀的多,腦子也沒李猗轉的快,情急之間找不出一條合適的“聖賢大道”來反駁……
找出來了也沒法一句兩句辯駁清楚……最少要個十來句才能辯駁明白……
“禮法……”
情急的劉氏的嘴才張開,就聽李猗繼續道:
“再則,就本座讀史所知,鄧太後臨朝聽政,特加班昭官職,讓其參與政事,且正因為班昭為政勤奮,特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為關內侯,官至齊國的國相。”
“據說當初班昭撰成此文之後,小姑曹豐生便撰文反駁之,亦是文采斐然,傳誦一時。可見,即便是曹家人也是對此《女誡》文不以為然的!”
這便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不僅劉氏答不出,仕子們也被詰住了。
此時的儒生,還沒有被後世的腐儒及外族所閹割,性子還是烈的,書生們的追求都很高很遠,醉心於“上馬開疆擴土、下馬治國安邦”,都想當征服單於的漢子,沒空去研究如何治理女人,還沒有編織出那麽多複雜的“天理”。
此際被李猗用“聖賢大道”把問題給覆蓋了,雖然覺著似乎哪裏不對,但這個漏洞一時間也戳不出來……
而且,李猗還拿了班昭自己參與政事的例子來反駁。
李猗並不給他們思考的時間,繼續問道:
“我再來問諸君,若是你在鄉間遇見賊人逞兇,淩虐良善,你是挺身而出呢?還是坐等官兵至?”
士子答道:“自然是挺身而出,豈可袖手旁觀?”
李猗:“很好!本座也是這麽想的。如今叛軍肆虐,盜賊紛起,國事艱難,百姓塗炭,你叫本座如何袖手旁觀?
“明明有餘力卻為一介虛名而獨善其身?本座還是那句話,護家衛國,何分匹夫匹婦?
“當初平陽昭公主功成身退,乃是天下太平,如今多事之秋,能謂之太平嗎?東籬閑采菊?坐視匪盜肆虐?心中能安否?
“爾等士子,飽讀聖賢書,於今之際,當竭盡所學,上報君恩,下惠黎民。何必在此男男女女之旁枝末節上糾結不休?
“難道諸君竟如此之閑?竟然有空琢磨一婦人之居家閑文,竟然還將此居家閑文比同於聖賢之說?”
這一堆的聖賢大道,一串串詰問砸下來,仕子們頓時啞然。
這個李猗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這時,前排左邊一個藍衣士子大聲詰問道:“殿下既然自詡行君子之道,為何不避男色?以至於引出諸多不堪流言?”
袁小胖立刻就揮著拳頭大聲叫了起來:“胡說八道!不要臉!居然拿市井流言來說事兒!你們還不如去街頭做潑皮算了!”
張明珠也跟著大聲詰問道:“你們學的聖賢道呢?一肚子小人心腸!”
秦暖也怒斥:“枉讀聖賢書!無恥至極!”
袁小胖旁邊一個金吾衛叫道:“你們還不如去學屠戶賣豬肉!我還敬你是個真潑皮!”
那士子臉都漲紅了,倔強地一梗脖子,抬手直揖道:“既是流言,還請殿下澄清!”
李猗嘴角微微一扯,似笑非笑,目光涼冰冰地緩緩畫了個長長的弧,從左到右,從眾人的臉上一一掃過,被這目光掃過的人忍不住便有些瑟縮心虛。
李猗這才慢慢吐出兩個字:“男色?”
語甚不屑,一臉譏誚。
秦暖心裏有點焦躁:李猗太驕傲,似乎不屑迴答這種惡心人的問題。
可是,這當下,她的驕傲會被人曲解的好吧!
這種破事兒,不管真有假有,就像扔進湯鍋裏的雞屎!
這就是身為女人的弱勢,可以拿兩性關係來攻擊!
哪怕是捕風捉影都能成!
男人再怎麽地,一句名士風流就笑過了!
好在李猗又繼續開口了:“那麽,諸君既以色詰我,我倒要問問諸君,何為色?朱顏是什麽?紅粉是什麽?”
士子們一怔,沒想到李猗這樣反問。
這個得好好說,說得空泛了沒水平,得說具體些,要有針對性!
沒想到李猗話音才落未及片刻,街邊圍觀的人群中,一位身著淺石青色大袖襴衫的年輕士子就邁步而出,卓然站在長街當中,風度翩翩地揖手道:“敢問殿下以為,何為色?朱顏是什麽?紅粉是什麽?”
這人好會抖機靈!
還抖了一身魏晉談玄風?
不過這人的賣相確實好,很有些魏晉風流的倜儻風采。
李猗淡淡瞥他一眼,答道:“於本座來說,不過是身外雲煙,眼底微塵;於諸位來說,乃是掌中握不住的流砂,抓不住的逝水,甚至是忘身之本!”
這就霸氣了!
這也是魏晉風流的精髓——驕傲至極,目下無塵,卻是真才性,神姿無法模仿!
士子們無言以對。
沒法子,他們都還挺年輕的,沒法子霸氣地反駁迴去,說什麽“朱顏白骨,紅粉骷髏”這樣的話,因為做不到啊!
玄談對辯,不能隻虛吹大氣,會被人笑話……
大家如今正值熱愛美人的年紀啊,誰要是沒個美人青睞,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唿的!
難道直接指責李猗吹大氣?
那就落下乘了啊,像市井小民吵架了呀!
魏晉風流不好學,一個不慎就會被人笑話有皮無骨,東施效顰……
而李猗她有資格說這樣霸氣的話。
秦暖第一時間“啪啪”使勁拍手。
張明珠袁小胖等一群人旋即一起拍手。
長街上跟著拍巴掌的人還不少!
那個士子大袖一振,風姿翩然地朝李猗一揖,而後燦然一笑,道:“今見殿下,方知這世間真有仙人落凡塵!”
秦暖眼尖地發現,原本的一群士子中,有幾個人都極是不高興地瞪著這位。
這人原來和他們不是一夥兒的,難怪畫風迥異!
是從哪兒跑來這裏刷存在的?
這個存在感秀的很好!
瞬間把節奏帶走了!
秦暖決定這事兒一過,就讓人打聽一下這人是誰。
這樣的優秀青年,必須抬舉!
這個年代中進士,除了考才學,還要比名氣,還要拚舉薦人背景的,錄取率極低,每屆了不起二三十人。
她正琢磨著這件事叫誰去打聽呢,就聽得自己身畔不遠處一女道士聲音朗朗,接口道:“聖人雲:小人戒色,須戒其足;君子戒色,須戒其眼。貧道看來,殿下倒是無戒可戒!”
李猗側頭瞧著她:“仙姑此言,何解?”
那女道士一人獨立,蕭蕭成景,拂塵一揚,閑散一笑:“殿下攬鏡自照,可有君子出爾右乎?”
李猗嘴角微彎:“仙姑才高風趣!見笑了!”
女道士臂搭佛塵,揖手還禮,微微一笑:“殿下是真君子!”
秦暖心內讚歎:這個女道士真是好風采!
不知是哪路神仙?
拍馬屁都拍得這樣仙氣凜然!
孔聖人那句話給這樣解釋,也是相當詼諧有趣兒了。
張明珠等讀書多的人忍不住笑了起來,而袁小胖等人則跟著人家一起莞爾淺笑。
至此,很顯然這群士子勸諫失敗了。
李猗不接套,從另外的角度一通碾壓……
還有別路的神仙跳出來,走秀刷存在感,歪樓的、跑題的……
此次事件,過程雖然有起伏,卻也太平,還挺有趣,並沒有出現眾人擔心的暴力鎮壓情形。
大道兩畔看熱鬧的人群開始嘰嘰喳喳,氣氛開始快活起來……
李猗的口氣也和藹起來,對著當街攔路的那一群道:
“諸君之言,本座雖不取,不過諸君拳拳之意,倒也令人感慨。春闈在即,還望諸君戮力奮進,好將一身才學報效國家!”
說罷,又長歎一聲,道:
“當初先帝大行之際,執陛下之手交於我手,殷殷囑咐,言猶在耳,我從不敢忘,不敢鬆懈,隻求竭心盡力,不負先帝囑托,不負我大唐江山!故而,諸君所謂女誡,本座無法兼顧!”
還有這茬?
先帝托孤之事,除位高權重者,這些普通人自然不了解其中細節,此時聽李猗這麽一說,頓時驚歎:
先帝執手托孤啊!
難怪!
人家上朝參政自是理直氣壯!
*-*
堪稱千古鎮魂幡!
鎮魂幡下多少冤魂哭泣千年……
李猗眉眼不動,嘴角微挑:
“古往今來,諸聖先賢之遺作,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本座長患人生苦短,不能盡讀。至於《女誡》嘛,哪裏還有空去讀一女子居家之言!”
士子們又被噎了一下!
一個女人,必學之書不學,還說得這樣理直氣壯?
這士子肅然道:
“班大家博學高才,品德俱優,所著《女誡》流傳至今,為世人稱頌,乃女子為人處世之準則。
“素來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女誡》七訓,卑弱第一、夫婦第二、敬慎第三、婦行第四、專心第五、曲從第六、叔妹第七,皆是警句良言!
“殿下不妨細讀之,深思之!”
說著,這士子從書囊中取出一軸書卷,肅然雙手捧上。
還真是有備而來啊,連《女誡》這書都捧出來了,這是李猗必須得接受的意思?
李猗嘴角掠過一絲淡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勞君念來,本座洗耳恭聽!”
那士子一呆,隨即臉色很是難看:居然要他念?
這樣當眾念《女誡》給她聽?
可就此拒絕?又怕前功盡棄了……
同他一起的仕子們,臉色也都有些難看,一人忍不住道:“殿下不覺得這樣不妥麽?”
李猗淡笑:“怎麽不妥了?諸位既然勸學,我好好聽著就是!”
場麵一時間,有些尬冷。
這捧書勸學的士子,心一橫,決定還是念!
嗯,就當自己是先生,念書給學生聽!
忽地街旁又一女聲朗然道:“老身願為殿下誦讀《女誡》!”
隨著話音,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婦人緩步走出,一身青色衣裙,素淨嫻雅,容貌端莊,一看便知是出自書香之家。
這位走到近前,先恭肅地向李猗斂衽行禮:“民婦恭安坊屈劉氏見過公主殿下!”
李猗點點頭,“劉夫人免禮!”
而後,這位劉夫人又朝那幾位士子斂衽道:“老身見過諸位郎君!”
那幾位士子忙抬手還禮,而後那位捧著書卷的士子躬身將《女誡》遞給她,感激道:“有勞劉夫人了!”
劉夫人微微一笑:“舉手之勞,不足為謝!倒是諸君大義為公,老身甚是欽佩!”
隨即她接過書卷,緩緩展開,朗聲念誦:“……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年十有四,執箕帚於曹氏,於今四十餘載矣。戰戰兢兢,常懼絀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
便是秦暖,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劉夫人一身書香氣,不亢不卑,氣質絕佳。
這《女誡》從她嘴裏抑揚頓挫地誦讀出來,充滿感情的文字落到眾人耳中,猶如慈祥恩師當麵悉心教導做人的道理,格外令人信服。
這是來了個神助攻?
這時候,袁四郎對秦暖低聲道:“我想起來這婦人是誰了,她家男人在恭安坊開著一個學館,很有些名氣!”
難怪!
秦暖頓時明白了,這位夫人很顯然替自家刷了一波好名聲,並收割了一大波好感。
當然,隻看這婦人的樣子,便知道她本身就是《女誡》的擁躉者。
秦暖給了袁小胖一個讚許的眼神,他做金吾衛果然不是白混飯吃的。
劉夫人一篇長長的《女誡》誦讀完畢,長街上下一篇寂靜,餘韻嫋嫋,令人沉浸迴味。
她緩緩合攏卷軸,又雙手捧起,恭謹道:“殿下,老身已誦完,殿下以為如何?此文千古流頌,可值殿下深思否?”
這下子,這位公主殿下應該被打動了吧?
李猗依舊神情淡然:
“本座有一事不明,世人皆知班大家博學高才,行止莊正,品德俱優,自十四歲嫁入曹家,四十多年,生兒育女,夙夜劬心操勞,如此賢良,為何卻依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時擔憂得罪翁姑,唯恐招致休棄?她這是對翁姑有誤解呢?還是影射翁姑昏聵苛刻,涼薄不慈?”
劉夫人:“……”
這叫她怎麽迴答?
怎麽會有人從這麽冷的角度解讀《女誡》?怎麽能這樣想父母翁姑?
李猗繼續道:“及至後文“曲從篇”中直言,哪怕明知翁姑不對也要曲意奉承,如此,豈非陷翁姑於不義?
“至於‘叔妹’篇中,若是叔妹年幼,需要嚴正教導,若是如班大家所說,這般順之溺之,如何成人?”
這群熱血青年,何曾真正研讀過《女誡》,此際被李猗鑽空子,便有些噎住。
劉氏開口答道:“殿下,此文並非此意,不過是教人要時時自省,教女子要懂謙卑順柔!”
“嗯,就算是吧!”李猗淡然略過,一副懶得同她辯論態度,繼續說自己的:
“此文通篇隻教人卑柔順從,盡力奉承,卻不論是非,不言大義,若在國,便是諂媚之臣;若在家,亦非賢能之婦,恐怕難以擔當持家掌饌、相夫教子之責。
“此文文采斐然,道理通順,或有可取之處,然而,終究不過是些婦人心術,得小節而失大義,若是奉為金圭玉言,實在是有悖聖人教導。
“在本座看來,男子也好,女子也罷,心存正直,胸懷坦蕩,無私無邪,便很好,很不必汲汲營營,曲意奉承,行各種卑柔媚上之態,悖離聖賢大道。”
“這……”劉氏臉都氣紅了!
李猗居然將她奉為“金規玉律”的《女誡》鄙薄成是“婦人心術”“卑柔媚上”!
她《女誡》讀的好,但聖賢書卻沒有李猗讀的多,腦子也沒李猗轉的快,情急之間找不出一條合適的“聖賢大道”來反駁……
找出來了也沒法一句兩句辯駁清楚……最少要個十來句才能辯駁明白……
“禮法……”
情急的劉氏的嘴才張開,就聽李猗繼續道:
“再則,就本座讀史所知,鄧太後臨朝聽政,特加班昭官職,讓其參與政事,且正因為班昭為政勤奮,特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為關內侯,官至齊國的國相。”
“據說當初班昭撰成此文之後,小姑曹豐生便撰文反駁之,亦是文采斐然,傳誦一時。可見,即便是曹家人也是對此《女誡》文不以為然的!”
這便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不僅劉氏答不出,仕子們也被詰住了。
此時的儒生,還沒有被後世的腐儒及外族所閹割,性子還是烈的,書生們的追求都很高很遠,醉心於“上馬開疆擴土、下馬治國安邦”,都想當征服單於的漢子,沒空去研究如何治理女人,還沒有編織出那麽多複雜的“天理”。
此際被李猗用“聖賢大道”把問題給覆蓋了,雖然覺著似乎哪裏不對,但這個漏洞一時間也戳不出來……
而且,李猗還拿了班昭自己參與政事的例子來反駁。
李猗並不給他們思考的時間,繼續問道:
“我再來問諸君,若是你在鄉間遇見賊人逞兇,淩虐良善,你是挺身而出呢?還是坐等官兵至?”
士子答道:“自然是挺身而出,豈可袖手旁觀?”
李猗:“很好!本座也是這麽想的。如今叛軍肆虐,盜賊紛起,國事艱難,百姓塗炭,你叫本座如何袖手旁觀?
“明明有餘力卻為一介虛名而獨善其身?本座還是那句話,護家衛國,何分匹夫匹婦?
“當初平陽昭公主功成身退,乃是天下太平,如今多事之秋,能謂之太平嗎?東籬閑采菊?坐視匪盜肆虐?心中能安否?
“爾等士子,飽讀聖賢書,於今之際,當竭盡所學,上報君恩,下惠黎民。何必在此男男女女之旁枝末節上糾結不休?
“難道諸君竟如此之閑?竟然有空琢磨一婦人之居家閑文,竟然還將此居家閑文比同於聖賢之說?”
這一堆的聖賢大道,一串串詰問砸下來,仕子們頓時啞然。
這個李猗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這時,前排左邊一個藍衣士子大聲詰問道:“殿下既然自詡行君子之道,為何不避男色?以至於引出諸多不堪流言?”
袁小胖立刻就揮著拳頭大聲叫了起來:“胡說八道!不要臉!居然拿市井流言來說事兒!你們還不如去街頭做潑皮算了!”
張明珠也跟著大聲詰問道:“你們學的聖賢道呢?一肚子小人心腸!”
秦暖也怒斥:“枉讀聖賢書!無恥至極!”
袁小胖旁邊一個金吾衛叫道:“你們還不如去學屠戶賣豬肉!我還敬你是個真潑皮!”
那士子臉都漲紅了,倔強地一梗脖子,抬手直揖道:“既是流言,還請殿下澄清!”
李猗嘴角微微一扯,似笑非笑,目光涼冰冰地緩緩畫了個長長的弧,從左到右,從眾人的臉上一一掃過,被這目光掃過的人忍不住便有些瑟縮心虛。
李猗這才慢慢吐出兩個字:“男色?”
語甚不屑,一臉譏誚。
秦暖心裏有點焦躁:李猗太驕傲,似乎不屑迴答這種惡心人的問題。
可是,這當下,她的驕傲會被人曲解的好吧!
這種破事兒,不管真有假有,就像扔進湯鍋裏的雞屎!
這就是身為女人的弱勢,可以拿兩性關係來攻擊!
哪怕是捕風捉影都能成!
男人再怎麽地,一句名士風流就笑過了!
好在李猗又繼續開口了:“那麽,諸君既以色詰我,我倒要問問諸君,何為色?朱顏是什麽?紅粉是什麽?”
士子們一怔,沒想到李猗這樣反問。
這個得好好說,說得空泛了沒水平,得說具體些,要有針對性!
沒想到李猗話音才落未及片刻,街邊圍觀的人群中,一位身著淺石青色大袖襴衫的年輕士子就邁步而出,卓然站在長街當中,風度翩翩地揖手道:“敢問殿下以為,何為色?朱顏是什麽?紅粉是什麽?”
這人好會抖機靈!
還抖了一身魏晉談玄風?
不過這人的賣相確實好,很有些魏晉風流的倜儻風采。
李猗淡淡瞥他一眼,答道:“於本座來說,不過是身外雲煙,眼底微塵;於諸位來說,乃是掌中握不住的流砂,抓不住的逝水,甚至是忘身之本!”
這就霸氣了!
這也是魏晉風流的精髓——驕傲至極,目下無塵,卻是真才性,神姿無法模仿!
士子們無言以對。
沒法子,他們都還挺年輕的,沒法子霸氣地反駁迴去,說什麽“朱顏白骨,紅粉骷髏”這樣的話,因為做不到啊!
玄談對辯,不能隻虛吹大氣,會被人笑話……
大家如今正值熱愛美人的年紀啊,誰要是沒個美人青睞,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唿的!
難道直接指責李猗吹大氣?
那就落下乘了啊,像市井小民吵架了呀!
魏晉風流不好學,一個不慎就會被人笑話有皮無骨,東施效顰……
而李猗她有資格說這樣霸氣的話。
秦暖第一時間“啪啪”使勁拍手。
張明珠袁小胖等一群人旋即一起拍手。
長街上跟著拍巴掌的人還不少!
那個士子大袖一振,風姿翩然地朝李猗一揖,而後燦然一笑,道:“今見殿下,方知這世間真有仙人落凡塵!”
秦暖眼尖地發現,原本的一群士子中,有幾個人都極是不高興地瞪著這位。
這人原來和他們不是一夥兒的,難怪畫風迥異!
是從哪兒跑來這裏刷存在的?
這個存在感秀的很好!
瞬間把節奏帶走了!
秦暖決定這事兒一過,就讓人打聽一下這人是誰。
這樣的優秀青年,必須抬舉!
這個年代中進士,除了考才學,還要比名氣,還要拚舉薦人背景的,錄取率極低,每屆了不起二三十人。
她正琢磨著這件事叫誰去打聽呢,就聽得自己身畔不遠處一女道士聲音朗朗,接口道:“聖人雲:小人戒色,須戒其足;君子戒色,須戒其眼。貧道看來,殿下倒是無戒可戒!”
李猗側頭瞧著她:“仙姑此言,何解?”
那女道士一人獨立,蕭蕭成景,拂塵一揚,閑散一笑:“殿下攬鏡自照,可有君子出爾右乎?”
李猗嘴角微彎:“仙姑才高風趣!見笑了!”
女道士臂搭佛塵,揖手還禮,微微一笑:“殿下是真君子!”
秦暖心內讚歎:這個女道士真是好風采!
不知是哪路神仙?
拍馬屁都拍得這樣仙氣凜然!
孔聖人那句話給這樣解釋,也是相當詼諧有趣兒了。
張明珠等讀書多的人忍不住笑了起來,而袁小胖等人則跟著人家一起莞爾淺笑。
至此,很顯然這群士子勸諫失敗了。
李猗不接套,從另外的角度一通碾壓……
還有別路的神仙跳出來,走秀刷存在感,歪樓的、跑題的……
此次事件,過程雖然有起伏,卻也太平,還挺有趣,並沒有出現眾人擔心的暴力鎮壓情形。
大道兩畔看熱鬧的人群開始嘰嘰喳喳,氣氛開始快活起來……
李猗的口氣也和藹起來,對著當街攔路的那一群道:
“諸君之言,本座雖不取,不過諸君拳拳之意,倒也令人感慨。春闈在即,還望諸君戮力奮進,好將一身才學報效國家!”
說罷,又長歎一聲,道:
“當初先帝大行之際,執陛下之手交於我手,殷殷囑咐,言猶在耳,我從不敢忘,不敢鬆懈,隻求竭心盡力,不負先帝囑托,不負我大唐江山!故而,諸君所謂女誡,本座無法兼顧!”
還有這茬?
先帝托孤之事,除位高權重者,這些普通人自然不了解其中細節,此時聽李猗這麽一說,頓時驚歎:
先帝執手托孤啊!
難怪!
人家上朝參政自是理直氣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