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齊少扉日記42:少扉哥哥~清心經……少扉哥哥~清心經……
第96章 吳掌櫃一家來拜年
初二時下大雪,吳掌櫃家還是托了關係,早早租了兩輛車,家裏門鎖著,托村裏人幫忙盯一盯,大早上頂著風雪走時,還有人問:“您老這初二就走動啊?”
吳掌櫃爹娘去了,嶽家長輩也沒了。
按理來說,初二那都是坐在家中,等小輩來拜年的。
誰還能勞動吳掌櫃走動的?
吳掌櫃同村裏人笑嗬嗬說:“給我們新東家拜年。”
“新東家?您老不是給鎮上齊老爺家做掌櫃,如今是換了?”同村人其實明知故問,問完誒呀一聲,“想起來了,不在鎮上藥鋪做掌櫃,如今是出貨押貨。”
這個可辛苦了。
以前吳掌櫃在鎮上鋪子做工,那是村裏人人羨慕眼紅的,在大家看來,就是清閑,巴拉巴拉算盤珠子就把銀子賺了的活計。後來有一日,村裏人迴來說,好久沒在平安藥鋪看到吳掌櫃了,吳掌櫃是不是被攆走了,如今換的是個年輕人。
村裏人便背後嘀咕開,肯定是嫌吳掌櫃年歲大老了。
吳掌櫃都有四十好幾了吧?
再後來,一些同吳家關係近的就打聽到吳掌櫃老妻那兒了,老妻也沒藏著掖著,點了點頭,說不在那裏幹了,如今換了個行當,給人跑腿送貨。
眾人一聽誒呦,這可辛苦,都四十好幾的人了,還做苦力活。有人就辯駁,村裏下地的莊稼漢,就是年歲六十好幾,該下田幹活的不照舊嗎。
不然靠什麽吃飯?
話是這麽說,可村裏人覺得,吳掌櫃會算賬識字,以前是坐堂掌櫃管人的,巴拉巴拉算盤就賺錢,如今跑起貨來,兩兩對比,那確實是‘慘’,掙得是辛苦錢了。
跑貨能跟掌櫃的比?自是不能比,沒體麵的。
後來村裏人就見,吳掌櫃是開春出門,到了天涼些迴來,那曬的,人瞧著都老了許多歲,臉上褶子都深了,跟那尋常的莊稼漢有什麽區別?
村裏人一看,真是跑貨,掙得辛苦錢。後來都唏噓幾句,說可憐了,老吳這把年紀還跑貨,又不是後生年輕郎,要不是家裏有個病孫子,也不至於這般辛苦。
老吳是會算盤記賬,可他兒子是棒槌一個,下田幹活倒是好手,要是算賬,以前村裏人見過,老吳是打都打不開竅,他兒子哭著往道上跑,說算不會、學不會。
村裏人可樂嗬了,把這當玩笑話講,如今還有同齡人打趣說吳掌櫃兒子小時候學不會哭著跑這事。
那一年,村裏對吳掌櫃一家多是同情唏噓,根據吳掌櫃老妻說:“村裏人對她們都是和睦許多,少了吵嘴。”
也是那一年,吳掌櫃拎著年貨迴來的,村裏人看也不覺得如何,雖然是羨慕,不過一想吳掌櫃跟以前對比,那還是吃苦受累換來的。
再後來第二年,夏日暑氣,竟有人給老吳家送果子,什麽寒瓜、草莓的,那寒瓜草莓鎮上有賣,也算是不便宜的,不過幾顆果子,也沒什麽稀奇的——後來村裏人這般說。
就說今年——哦,那都是去年了,老吳是春日出門,竟到了冬日年關跟前才迴來,這般的辛苦,拿一些雞鴨算什麽。
如今出門,聽說去新東家拜年,村裏人好奇。
“還是那齊家嗎?就到桃花鄉的齊家?”
“真是可憐啊,被繼母趕到了鄉下住的嫡子,做的買賣營生也是辛辛苦苦跑來的。”
吳掌櫃聽這般說,隻是拱拱手,笑說:“各有各的好,就同我一樣,辛苦是辛苦些,但好歹有份工能糊口。”
“各位新年好,我們先走了。”
“好好,新年好。”
等吳家一家子上了馬車,裹著風雪走遠了,風雪中還有村裏人唏噓感歎說:“辛苦幹了一年,這般大的雪,拖家帶口的還要給新東家拜年,這日子難啊。”
有人發笑,“我瞅著人家老吳不難,沒準家底厚實著,也不用下地刨食——”
是話還沒說完,起初那人就接口:“他家就那幾畝田,兒子刨食,孫子病懨懨的常年藥不離手,就靠他一個人掙錢,如今在外走商,我聽說走商危險,路途遠,要是碰見豺狼虎豹一口把你吃了,那他家豈不是天就塌了。”
這倒是。
如此一看,還是老老實實刨地的好,起碼能糊口吃飽。隻是一張嘴,一口的雪花,不由打了個哆嗦,“今年太冷了,這雪下下下個沒完沒了的,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停,要是不停了——”
“你這烏鴉嘴,快別說了,呸呸呸,大過年的說什麽晦氣話。”
閑聊磕牙的都避開這個不說了,隻是心想,刨地也累,光累其實還好,就是看老天爺吃飯,老天爺不痛快了,他們就遭了殃,去年地裏收成才一百六七,今年要是連著下,天冷,凍壞了苗子,來年不知道還有沒有去年的一百六七……
老天爺給條活路吧。
吳掌櫃家就一兒一女,女兒嫁到鎮上去了,丈夫是個石匠,日子過得還好,算是富足,不用他多操心。可能做父母的就是還債,女兒不用他操心了,兒子打小愚笨,學不會算盤記賬,種田就種田吧,可有了孫子,吳掌櫃還沒高興多久,發現孫子病了。
怎麽看,怎麽吃藥都不見好。
村裏屋子吳家沒起太氣派太好,是中不溜,銀錢都攢著給孩子看病吃藥——這藥材,長年累月下來,也是個貴價的東西。
後來不做藥鋪掌櫃了,吳掌櫃起初走貨是累,但身體累,腦子就沒工夫想太多了,賺的比以前還多,郎君為人又寬厚,不像杜氏那般斤斤計較,還信不過他。
在郎君手下做買賣,那是多做幾個月,多賺幾個月的錢,挺好的。錢多了,吳掌櫃也不買田不蓋屋,就還是老樣子,聽妻子說,村裏人對他們和氣、照顧許多,吳掌櫃每每迴來,都是低調了行事。
他在外做工,常年不在家中,即便兒子正直壯年,但在村裏過日子,還是要和鄰居和和氣氣,你弱一些,不那麽強了,人家也會伸把手的。
但也不能太弱,太弱就光挨欺負了。
孫兒梨頭坐在爺奶的車上,知道這次去主家是拜年的,爺奶都讓他乖乖的,他便乖乖的,不惹人討厭。
阿娘也叮囑交代他,一會見了主家要磕頭拜年的。
磕頭拜年他會。
梨頭今年七八歲,身子板弱的看上去像是四五歲那般,頭發也稀疏,小臉蛋白的,是病氣的白,身上沒什麽肉,越發顯得眼睛大了。
旁人瞧他,也覺得這孩子可憐,村裏有人就說:就是那拐子見了,都不會拐的。
“阿奶,什麽時候到啊?”梨頭坐了好久的車,在車上問。
冬日下雪,積雪厚,迎著風,很是難行。也幸好吳掌櫃當時讓兒子去租兩輛車,要是一輛車,一家人坐著,肯定是更慢,馬兒辛苦也會耍脾氣的。
“快了快了。”吳阿奶如此說,又問:“是不是餓了?吃饃饃。”
這饃饃凍得硬邦邦的,從家裏出來時帶的炭火手爐,這會也隻剩一絲絲熱氣了,暖著饃饃也沒用,水也是冰的。
“阿奶,梨頭不餓,剛吃過了。”梨頭乖乖說。
一個多時辰前,是借著小手爐的炭火熱了熱饃饃,大人們吃幹巴的,孩子吃熱乎氣的。
吳掌櫃是摸摸孫兒發絲,說:“再走一個時辰能到。”
人在車裏坐的發冷,幸好帶了被子來,裹著孩子。好在走了一會,雪停了,雖是冷謔謔,地麵積雪厚,可沒那麽大風雪,倒是好走一些。
到了麻黑,雪地的雪泛著亮光,終於到了桃花鄉齊
吳掌櫃說到了。別說孫兒高興,隻見老妻也鬆了口氣,悄悄地捶著腿,吳掌櫃便問:“是不是腿怎麽了?”
“坐久了,發麻了,沒什麽事的,快下去吧。”
吳掌櫃抱著孫兒下了車,去扶老妻,後頭那輛車兒子兒媳連著孫女都下來了。兩位車夫看著高門院牆,是忐忑,問:“如今天黑又大雪的,我們可不敢走夜路不敢迴了,這般氣派的大院子,我們真能留一宿嗎?”
三個鎮子跑車的都被齊家果園包圓了,後來拉散活的缺人手,又興起一些跑散活的車,到了冬日過年,齊家租的車隊車夫們賺足了銀錢都要過個好年,散活的到還在跑,過年掙的錢多。
因此兩位車夫聽過桃花鄉齊家——這在租車行當都傳開了,都知道給齊家拉貨送果子賺的多,但也辛苦,操著心,但還真是第一次來,見這般的門頭,是嚇得夠嗆。
吳掌櫃沒敢給保證,隻說:“就是不成,我給兩位在鄉裏租一房子過一夜倒是沒問題。”
“這般也成。”、“好好。”
兩人想,那地主老爺家的院子哪裏是他們這些生人,跑腿的幹活的能住的。有地方住就成了,不嫌棄的。
“我去敲門。”吳掌櫃捋了捋衣裳,帶家裏人先推開第一道門,兒子驚訝,“這大門怎麽沒關?”
吳掌櫃知道內情,就說:“當初村裏有人得病,急需救命,兒子背著他老母親來敲門,齊家宅院大,第一道門關著,後頭聽不見,敲了許久,後來郎君就說了,冬日裏第一道大門虛掩著就成了。”
原來如此。
眾人一聽,覺得齊家這位郎君心善。
第一道門進了後,風雪少了,一下子暖了不少,吳家人不敢張望,兩車夫是在門外等候,透著大門看進去,隻覺得氣派,這才是第一道門呢。
第二道木門緊閉。上前敲門時,吳掌櫃其實也緊張了些,郎君知道他來拜年的,可忘了說時間了,初二又是這個時候都晚了——
“誰啊?”
這聲吳掌櫃熟,護院姓何的小兄弟,便高聲報了名諱。何護院是愣了下,才反應過來,這是吳掌櫃的大名,倒是第一次聽,先迎人進來。
“吳掌櫃您先等等,我去通傳一聲。”
“該的。”吳掌櫃拱手。
“您客氣了。”
何護院請吳掌櫃一家到門內走廊等,他疾步匆匆去了正院,吳家人,就是倆孩子,來的時候家裏大人都叮囑過,到了齊家不許張望、打量,少說話少問問題。
如今梨頭和他妹妹都乖乖的,隻是孩子小,尤其是梨頭的妹妹,站了一會,凍得腳又冷又麻的,想讓父親抱她,可不敢說話,隻是乖乖等著。
沒一會何護院來了,連著還有曹羅。
“吳掌櫃新年好,這位是嬸子?嬸子好。”曹羅拱手給拜年,點頭問好。
要是前幾年,曹羅悶不吭聲不愛說話,就是沒什麽壞心,也學不會說跟人道新年好打招唿叫人,這幾年做買賣走貨,人倒是外向一些——也是因為吳掌櫃是‘自己人’。
都是給郎君三少爺做買賣跑貨的。
簡單寒暄兩句,曹羅讓何護院帶人進,“門外馬車我知道,我去安頓,就停在我家那邊院子,今年天冷,睡我家側屋炕上,後頭大通鋪就不扯開了。”
何護院是睡在前頭看門的。後院本來是牛師傅和江護院,屋子後頭一排倒坐屋院子,還有馬廄——馬廄修的也大了。
齊家人多的時候,後頭院子住的全是車夫。
如今空了下來。曹羅接了活,意思住他家院子,就不開後頭那院子了。
“謝謝了。”吳掌櫃拱手。
曹羅說:“客氣了,我先去了。”
二道門何護院先拴了,一會曹羅走側門,不從這兒過,在前頭給吳掌櫃家裏人引路,一邊說:“也是湊巧,趙嬸得了一些魚,讓曹羅送過來。”
“這個時候還去鎮上買的魚嗎?”吳掌櫃接話。
何護院說:“不是,是村裏人去河裏釣魚,這雪下的大,河麵結冰,砸開個窟窿,魚就往上頭湧,聽說一抓就是一網兜,很好抓的,就是河遠了些,人家抓了,送到趙嬸那兒,本來是想給郎君送過來的,但趙嬸可不敢收,拿錢買的,多給了些錢。”
“郎君聽了後,讓趙嬸冬日時不收魚了,去說一說,怕人為了掙些銀錢,到時候都去撈,尤其是那十四五六的小子,別的什麽沒有,一身的膽子,為了賺錢,跑出去敲冰麵,一個沒鬧好,到時候人就交代進去,會凍死人的,可不能為了吃個魚,害了人。”
“這一層我都沒想到,後來郎君一說,我想要是我自己年輕那會,準去敲冰賣魚換錢的。”
何護院和江護院不同,何護院善談一些。
齊少扉日記42:少扉哥哥~清心經……少扉哥哥~清心經……
第96章 吳掌櫃一家來拜年
初二時下大雪,吳掌櫃家還是托了關係,早早租了兩輛車,家裏門鎖著,托村裏人幫忙盯一盯,大早上頂著風雪走時,還有人問:“您老這初二就走動啊?”
吳掌櫃爹娘去了,嶽家長輩也沒了。
按理來說,初二那都是坐在家中,等小輩來拜年的。
誰還能勞動吳掌櫃走動的?
吳掌櫃同村裏人笑嗬嗬說:“給我們新東家拜年。”
“新東家?您老不是給鎮上齊老爺家做掌櫃,如今是換了?”同村人其實明知故問,問完誒呀一聲,“想起來了,不在鎮上藥鋪做掌櫃,如今是出貨押貨。”
這個可辛苦了。
以前吳掌櫃在鎮上鋪子做工,那是村裏人人羨慕眼紅的,在大家看來,就是清閑,巴拉巴拉算盤珠子就把銀子賺了的活計。後來有一日,村裏人迴來說,好久沒在平安藥鋪看到吳掌櫃了,吳掌櫃是不是被攆走了,如今換的是個年輕人。
村裏人便背後嘀咕開,肯定是嫌吳掌櫃年歲大老了。
吳掌櫃都有四十好幾了吧?
再後來,一些同吳家關係近的就打聽到吳掌櫃老妻那兒了,老妻也沒藏著掖著,點了點頭,說不在那裏幹了,如今換了個行當,給人跑腿送貨。
眾人一聽誒呦,這可辛苦,都四十好幾的人了,還做苦力活。有人就辯駁,村裏下地的莊稼漢,就是年歲六十好幾,該下田幹活的不照舊嗎。
不然靠什麽吃飯?
話是這麽說,可村裏人覺得,吳掌櫃會算賬識字,以前是坐堂掌櫃管人的,巴拉巴拉算盤就賺錢,如今跑起貨來,兩兩對比,那確實是‘慘’,掙得是辛苦錢了。
跑貨能跟掌櫃的比?自是不能比,沒體麵的。
後來村裏人就見,吳掌櫃是開春出門,到了天涼些迴來,那曬的,人瞧著都老了許多歲,臉上褶子都深了,跟那尋常的莊稼漢有什麽區別?
村裏人一看,真是跑貨,掙得辛苦錢。後來都唏噓幾句,說可憐了,老吳這把年紀還跑貨,又不是後生年輕郎,要不是家裏有個病孫子,也不至於這般辛苦。
老吳是會算盤記賬,可他兒子是棒槌一個,下田幹活倒是好手,要是算賬,以前村裏人見過,老吳是打都打不開竅,他兒子哭著往道上跑,說算不會、學不會。
村裏人可樂嗬了,把這當玩笑話講,如今還有同齡人打趣說吳掌櫃兒子小時候學不會哭著跑這事。
那一年,村裏對吳掌櫃一家多是同情唏噓,根據吳掌櫃老妻說:“村裏人對她們都是和睦許多,少了吵嘴。”
也是那一年,吳掌櫃拎著年貨迴來的,村裏人看也不覺得如何,雖然是羨慕,不過一想吳掌櫃跟以前對比,那還是吃苦受累換來的。
再後來第二年,夏日暑氣,竟有人給老吳家送果子,什麽寒瓜、草莓的,那寒瓜草莓鎮上有賣,也算是不便宜的,不過幾顆果子,也沒什麽稀奇的——後來村裏人這般說。
就說今年——哦,那都是去年了,老吳是春日出門,竟到了冬日年關跟前才迴來,這般的辛苦,拿一些雞鴨算什麽。
如今出門,聽說去新東家拜年,村裏人好奇。
“還是那齊家嗎?就到桃花鄉的齊家?”
“真是可憐啊,被繼母趕到了鄉下住的嫡子,做的買賣營生也是辛辛苦苦跑來的。”
吳掌櫃聽這般說,隻是拱拱手,笑說:“各有各的好,就同我一樣,辛苦是辛苦些,但好歹有份工能糊口。”
“各位新年好,我們先走了。”
“好好,新年好。”
等吳家一家子上了馬車,裹著風雪走遠了,風雪中還有村裏人唏噓感歎說:“辛苦幹了一年,這般大的雪,拖家帶口的還要給新東家拜年,這日子難啊。”
有人發笑,“我瞅著人家老吳不難,沒準家底厚實著,也不用下地刨食——”
是話還沒說完,起初那人就接口:“他家就那幾畝田,兒子刨食,孫子病懨懨的常年藥不離手,就靠他一個人掙錢,如今在外走商,我聽說走商危險,路途遠,要是碰見豺狼虎豹一口把你吃了,那他家豈不是天就塌了。”
這倒是。
如此一看,還是老老實實刨地的好,起碼能糊口吃飽。隻是一張嘴,一口的雪花,不由打了個哆嗦,“今年太冷了,這雪下下下個沒完沒了的,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停,要是不停了——”
“你這烏鴉嘴,快別說了,呸呸呸,大過年的說什麽晦氣話。”
閑聊磕牙的都避開這個不說了,隻是心想,刨地也累,光累其實還好,就是看老天爺吃飯,老天爺不痛快了,他們就遭了殃,去年地裏收成才一百六七,今年要是連著下,天冷,凍壞了苗子,來年不知道還有沒有去年的一百六七……
老天爺給條活路吧。
吳掌櫃家就一兒一女,女兒嫁到鎮上去了,丈夫是個石匠,日子過得還好,算是富足,不用他多操心。可能做父母的就是還債,女兒不用他操心了,兒子打小愚笨,學不會算盤記賬,種田就種田吧,可有了孫子,吳掌櫃還沒高興多久,發現孫子病了。
怎麽看,怎麽吃藥都不見好。
村裏屋子吳家沒起太氣派太好,是中不溜,銀錢都攢著給孩子看病吃藥——這藥材,長年累月下來,也是個貴價的東西。
後來不做藥鋪掌櫃了,吳掌櫃起初走貨是累,但身體累,腦子就沒工夫想太多了,賺的比以前還多,郎君為人又寬厚,不像杜氏那般斤斤計較,還信不過他。
在郎君手下做買賣,那是多做幾個月,多賺幾個月的錢,挺好的。錢多了,吳掌櫃也不買田不蓋屋,就還是老樣子,聽妻子說,村裏人對他們和氣、照顧許多,吳掌櫃每每迴來,都是低調了行事。
他在外做工,常年不在家中,即便兒子正直壯年,但在村裏過日子,還是要和鄰居和和氣氣,你弱一些,不那麽強了,人家也會伸把手的。
但也不能太弱,太弱就光挨欺負了。
孫兒梨頭坐在爺奶的車上,知道這次去主家是拜年的,爺奶都讓他乖乖的,他便乖乖的,不惹人討厭。
阿娘也叮囑交代他,一會見了主家要磕頭拜年的。
磕頭拜年他會。
梨頭今年七八歲,身子板弱的看上去像是四五歲那般,頭發也稀疏,小臉蛋白的,是病氣的白,身上沒什麽肉,越發顯得眼睛大了。
旁人瞧他,也覺得這孩子可憐,村裏有人就說:就是那拐子見了,都不會拐的。
“阿奶,什麽時候到啊?”梨頭坐了好久的車,在車上問。
冬日下雪,積雪厚,迎著風,很是難行。也幸好吳掌櫃當時讓兒子去租兩輛車,要是一輛車,一家人坐著,肯定是更慢,馬兒辛苦也會耍脾氣的。
“快了快了。”吳阿奶如此說,又問:“是不是餓了?吃饃饃。”
這饃饃凍得硬邦邦的,從家裏出來時帶的炭火手爐,這會也隻剩一絲絲熱氣了,暖著饃饃也沒用,水也是冰的。
“阿奶,梨頭不餓,剛吃過了。”梨頭乖乖說。
一個多時辰前,是借著小手爐的炭火熱了熱饃饃,大人們吃幹巴的,孩子吃熱乎氣的。
吳掌櫃是摸摸孫兒發絲,說:“再走一個時辰能到。”
人在車裏坐的發冷,幸好帶了被子來,裹著孩子。好在走了一會,雪停了,雖是冷謔謔,地麵積雪厚,可沒那麽大風雪,倒是好走一些。
到了麻黑,雪地的雪泛著亮光,終於到了桃花鄉齊
吳掌櫃說到了。別說孫兒高興,隻見老妻也鬆了口氣,悄悄地捶著腿,吳掌櫃便問:“是不是腿怎麽了?”
“坐久了,發麻了,沒什麽事的,快下去吧。”
吳掌櫃抱著孫兒下了車,去扶老妻,後頭那輛車兒子兒媳連著孫女都下來了。兩位車夫看著高門院牆,是忐忑,問:“如今天黑又大雪的,我們可不敢走夜路不敢迴了,這般氣派的大院子,我們真能留一宿嗎?”
三個鎮子跑車的都被齊家果園包圓了,後來拉散活的缺人手,又興起一些跑散活的車,到了冬日過年,齊家租的車隊車夫們賺足了銀錢都要過個好年,散活的到還在跑,過年掙的錢多。
因此兩位車夫聽過桃花鄉齊家——這在租車行當都傳開了,都知道給齊家拉貨送果子賺的多,但也辛苦,操著心,但還真是第一次來,見這般的門頭,是嚇得夠嗆。
吳掌櫃沒敢給保證,隻說:“就是不成,我給兩位在鄉裏租一房子過一夜倒是沒問題。”
“這般也成。”、“好好。”
兩人想,那地主老爺家的院子哪裏是他們這些生人,跑腿的幹活的能住的。有地方住就成了,不嫌棄的。
“我去敲門。”吳掌櫃捋了捋衣裳,帶家裏人先推開第一道門,兒子驚訝,“這大門怎麽沒關?”
吳掌櫃知道內情,就說:“當初村裏有人得病,急需救命,兒子背著他老母親來敲門,齊家宅院大,第一道門關著,後頭聽不見,敲了許久,後來郎君就說了,冬日裏第一道大門虛掩著就成了。”
原來如此。
眾人一聽,覺得齊家這位郎君心善。
第一道門進了後,風雪少了,一下子暖了不少,吳家人不敢張望,兩車夫是在門外等候,透著大門看進去,隻覺得氣派,這才是第一道門呢。
第二道木門緊閉。上前敲門時,吳掌櫃其實也緊張了些,郎君知道他來拜年的,可忘了說時間了,初二又是這個時候都晚了——
“誰啊?”
這聲吳掌櫃熟,護院姓何的小兄弟,便高聲報了名諱。何護院是愣了下,才反應過來,這是吳掌櫃的大名,倒是第一次聽,先迎人進來。
“吳掌櫃您先等等,我去通傳一聲。”
“該的。”吳掌櫃拱手。
“您客氣了。”
何護院請吳掌櫃一家到門內走廊等,他疾步匆匆去了正院,吳家人,就是倆孩子,來的時候家裏大人都叮囑過,到了齊家不許張望、打量,少說話少問問題。
如今梨頭和他妹妹都乖乖的,隻是孩子小,尤其是梨頭的妹妹,站了一會,凍得腳又冷又麻的,想讓父親抱她,可不敢說話,隻是乖乖等著。
沒一會何護院來了,連著還有曹羅。
“吳掌櫃新年好,這位是嬸子?嬸子好。”曹羅拱手給拜年,點頭問好。
要是前幾年,曹羅悶不吭聲不愛說話,就是沒什麽壞心,也學不會說跟人道新年好打招唿叫人,這幾年做買賣走貨,人倒是外向一些——也是因為吳掌櫃是‘自己人’。
都是給郎君三少爺做買賣跑貨的。
簡單寒暄兩句,曹羅讓何護院帶人進,“門外馬車我知道,我去安頓,就停在我家那邊院子,今年天冷,睡我家側屋炕上,後頭大通鋪就不扯開了。”
何護院是睡在前頭看門的。後院本來是牛師傅和江護院,屋子後頭一排倒坐屋院子,還有馬廄——馬廄修的也大了。
齊家人多的時候,後頭院子住的全是車夫。
如今空了下來。曹羅接了活,意思住他家院子,就不開後頭那院子了。
“謝謝了。”吳掌櫃拱手。
曹羅說:“客氣了,我先去了。”
二道門何護院先拴了,一會曹羅走側門,不從這兒過,在前頭給吳掌櫃家裏人引路,一邊說:“也是湊巧,趙嬸得了一些魚,讓曹羅送過來。”
“這個時候還去鎮上買的魚嗎?”吳掌櫃接話。
何護院說:“不是,是村裏人去河裏釣魚,這雪下的大,河麵結冰,砸開個窟窿,魚就往上頭湧,聽說一抓就是一網兜,很好抓的,就是河遠了些,人家抓了,送到趙嬸那兒,本來是想給郎君送過來的,但趙嬸可不敢收,拿錢買的,多給了些錢。”
“郎君聽了後,讓趙嬸冬日時不收魚了,去說一說,怕人為了掙些銀錢,到時候都去撈,尤其是那十四五六的小子,別的什麽沒有,一身的膽子,為了賺錢,跑出去敲冰麵,一個沒鬧好,到時候人就交代進去,會凍死人的,可不能為了吃個魚,害了人。”
“這一層我都沒想到,後來郎君一說,我想要是我自己年輕那會,準去敲冰賣魚換錢的。”
何護院和江護院不同,何護院善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