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胤倒不是有心瞞著母親,煉製火藥,在時人的眼中,肯定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真要是想給母親解釋清楚,劉胤恐怕還得好費一陣唇舌。


    更何況,出於保密的考慮,劉胤決定事先還是不向任何人透露的好。


    魏國的間諜無處不在,火藥在此時是一種最尖端的武器,劉胤絕對不會將配方給泄露出去,畢竟製造火藥的門檻太低,任何人隻要掌握了配方,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製造出來,越少一個人知道,配方便越安全。


    劉胤不介意別人的誤會,這種誤會越深,配方的安全便越有保障,就算魏國間諜探知自己在“煉丹”,也絕對不會聯想到自己實則是在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不過為了萬全起見,劉胤在馬家莊園內還是安排了大量的警衛人手,護院的都是來自安平王府的家丁,忠誠可靠。馬家莊園原本就地靠西嶺,人跡罕至,劉胤在馬家莊園內刻意地營造出內緊外鬆之象,從外麵看,幾乎看不到馬家莊園有什麽警戒措施,實則內部是明崗暗哨,戒備森嚴,就算是一隻蒼蠅,也休想輕易地飛進去。


    製作-火藥必須的有工坊,有工坊,就必須有工匠。在工匠的選擇上,劉胤這迴算是“濫用”了一點手中的權力。


    漢代的匠人,地位是相當卑微的,一日為匠,終身為匠,一代為匠,世代為匠,匠人和奴仆,從本質上來講,是沒有什麽區別的。象兵器坊之類的要害部門的工匠,更是完全被限製了自由,不光是工匠自己,就連他的後輩兒孫,世世代代也隻能從事這個職業。


    這種對工匠人身自由的限定,從技術保密角度上來講,是完全必須的,比如煉製百煉刀的第三兵器工坊,正因為有著嚴苛的工匠戶籍管理製度,才使得蜀漢的這項先進的治煉技術沒有被魏國的間諜所竊取。在兵器工坊總司,還有更加嚴苛的管理部門,生產元戎弩的第六兵器工坊更是重中之重,據說第六工坊的工匠完全是形同囚犯,就連一丁點的自由的都沒有。


    劉胤想建造的火藥工坊,自然得需要大量的工匠,石匠、鐵匠、木匠等等諸多工種的匠人都需要,從社會上招募閑散的匠人顯然不太合適,劉胤便想到了去兵器工坊總司。


    兵器工坊總司的主事不過是一個六百石的官員,一聽劉胤想要找一些工匠,二話不說,立刻給劉胤撥了兩百名各工種的工匠,還一臉巴結討好的模樣對劉胤道,如果缺人,直管向他來要便是。


    劉胤不禁是一陣的苦笑,在現階段,自己的火藥工坊純屬私人性質,使用兵器工坊的匠人完全屬於一種以權謀私的行為,在因為他掛著中尉右丞的印綬,這件事辦起來變得輕鬆無比,兩百名工匠隻是工坊主事一句話就搞定的事。


    有了工匠,劉胤立刻是大張旗鼓地開始“煉丹”了。


    火藥從誕生到應用到軍事領域,是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最初生產出來的火藥,雖然有爆炸和燃燒的功能,但其效能低劣,使其在很長的時間內隻是淪為煙火表演的道具,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火藥從原料配伍、提純、生產、貯存都有著嚴格的條件,想提高火藥的效能,就必須在各個環節上嚴格把關。


    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東西方火藥的一次全麵對決,當時英軍用使用的黑-火藥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上,都是遠遠地超過了清軍,英國人用近代科技的結果狠狠地教訓了一番發明出火藥的東方人,學生超越老師絕不是夢想,落後就注定要挨打。


    前世的劉胤酷愛讀這些軍事史料,對鴉-片戰爭中英軍所使用的火藥生產工藝他一直是記憶猶新,火藥的最佳配比比例是:硝75%、硫磺10%、木炭15%,隻要按照這個比例製造出來的火藥,才可能達到最大的威力。


    當然,配比比例隻是一個先決條件,其後的各個生產工藝,也是不容許有一絲的馬虎的。


    首先是原料的提純,原料的純度越高,火藥的爆炸威力就越大,反之原料之中所含的雜質越多,火藥的威力就會明顯地下降。


    益州所產的硫磺和硝石,在品質上,劉胤是放心的,但原料終歸是原料,如果不提純的話,是遠遠無法達到配方要求的。


    在這個時代,硫磺和硝石的提純全部地用土法來完成,即蒸餾法和結晶法。


    硫磺的提純是用蒸餾法,硫磺的溶點是200度,沸點是400度,將硫磺置於大鍋中,加熱至溶解,去除不溶解的雜質,繼續攪拌加熱至400度,硫磺氣化,收集硫磺氣體降溫冷卻幹燥之後,就可以得到高純度的硫磺了。


    硝石的提純是用結晶法,使用先用90度以上的高溫草木灰水溶解硝石,飽和後略為過量,過濾去不溶物質,然後濾液降到常溫,過濾出析出物質,析出物質就是更純的硝石。草木灰水可與硝水中的各種鈣鹽、鎂鹽、鐵鹽反應,形成碳酸鹽或氫氧化物,沉澱清除。這個過程反複進行多次,就是可以得到高純度的硝了。


    木炭則是選用優質的泡桐木燒製的,泡桐木炭粉是輕質易飛散的粉末,在所有木炭粉中所於最輕的一種,與硫硝混合後燃燒效果最好,是製作高威力火藥的首選。


    在火藥工坊之中,劉胤采取的是流水線的生產方式,這種方式一是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二是可以確保不被泄密。每一道流水線上工序上的匠人隻能掌握一種技術,將來就算是魏國能俘獲一部分的工匠,也隻能是掌握他所知道的這部分工藝,除非魏國能將所有流水線上各個工序上的工匠都捉來,才可能掌握火藥生產的全部工序,但凡中間有一環缺失,就不可能製造出火藥來。


    畢竟這種威力強大的新式武器一旦投入戰場,必定會為敵人所覦覷,敵人一定會千方百計地通過各種手段來獲取這種武器的生產方法,如何保密將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劉胤未雨綢繆,絕不容許火藥的工藝落到敵方的手中。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