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陽,外郭城定鼎門外。


    兩列羽林衛身著黃金鎧甲,手持長矛,昂首挺胸,威風凜凜的站立著。羽林衛的身後,被攔住的老百姓們正伸著脖子,從空隙裏張望著,想看看前麵發生了什麽。


    定鼎門的城門之上,正中央樹立著一張巨大的黃羅蓋傘,傘下麵站著一個女人,雖然看起來年紀有些大了,可是卻顯得精神煥發,榮光滿麵,她身著一身龍袍,莊重而又威嚴,沒錯,她就是當今皇帝,武則天,而她,也已經七十二歲了,當曹仁和武三思失敗的消息相繼傳到她耳朵裏的時候,她幾乎是撐不住了,想自己一聲經曆了多少坎坷走到了今天,如果真叫契丹打進了洛陽,且不說自己還是不是皇帝,單從後世來看,自己也將被萬世唾棄,當狄仁傑率領五萬囚徒出征的時候,她的心裏是無比忐忑的,而當狄仁傑獲勝的塘報傳來時,她開心的像個孩子,她知道,自己得救了,大周得救了,天下蒼生得救了,當聽聞狄仁傑今日便可迴朝是,她幾乎沒有思索,便領著文武百官出城相迎,此時,她靜靜的正目視著遠方。在她的兩側,站立著朝廷的重臣們,隻是,這其中並沒有武三思的身影。


    此時,隻聽下麵有人說道:“誰有這麽大的陣仗呀,竟然能讓皇帝和大臣們出城相迎!”


    旁邊的人聽了,迴答道:“聽說是狄公大破契丹反賊,今日班師迴朝!”


    之前那人聽罷,點點頭,若有所思的說道:“原來是狄公,這就難怪了!”


    說話間,武則天臉上瞬間泛起了笑容,隻見視野的盡頭,一張寫著周字的帥旗率先映入了眼簾,再往下看,隻見狄仁傑一馬當先走在最前麵,身後兩側,是敬暉和李元芳,三人昂首挺胸,甚有氣派,再後麵,是舉著帥旗的士兵們,此時,為了省去不必要的麻煩,狄仁傑已讓嶽朗和羽兒混於大部隊之中。


    狄仁傑策馬徐徐走來,所到之處,百姓皆歡唿稱讚,好不壯觀。狄仁傑三人策馬來到城門下,狄仁傑翻身下馬,敬暉和李元芳也跟著下來,三人下跪於城門口。


    狄仁傑雙手行禮,抬頭說道:“臣,狄仁傑,幸不辱命,已平契丹之叛亂,今日迴朝,勞聖上大駕,臣不勝惶恐!”


    武則天微笑著點了點頭,並未說話,而是看了一眼身邊的宦官。


    宦官會意,立刻上前一步,取出聖旨,大聲讀道:“門下: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狄仁傑,不辱使命,大破契丹叛軍,還邊境之安穩,護社稷之平定,即日起,複宰相之職,特賜紫袍,龜帶,賞千金,布千匹,原東都副留守敬暉,表現神勇,擢升左驍衛大將軍,賞百金,布百匹,原千牛衛副都統李元芳,擢升檢校千牛衛大將軍,賞百金,布百匹,欽此!”


    “臣,狄仁傑,謝主隆恩!”狄仁傑答道,再行叩禮!


    武則天看罷,說道:“我要下樓,親自接狄愛卿迴城!”說罷,徑自下樓,出了城門。


    狄仁傑見武則天親自出城,急忙再下跪叩拜,武則天上前扶起狄仁傑,拉著他的手低聲說道:“老東西,這次又多虧了你,辛苦了!”


    狄仁傑笑著說道:“托陛下洪福!”


    武則天看了一眼侍從,說道:“來人,賜酒!”


    不多時,隻見侍從的太監端出一個托盤,盤子裏放著六個精致的金色器皿,器皿裏盛滿了酒,武則天端起一杯,對著天空,大聲說道:“此一杯,敬我大周陣亡的數十萬將士!”說罷,將酒緩緩倒在地上。狄仁傑見狀,也端起一杯,倒在了地上。


    接著,武則天又端起一杯,看著狄仁傑,說道:“此一杯,祝狄愛卿凱旋而歸!”狄仁傑見狀,舉起一杯,二人一飲而盡。


    最後,武則天又舉起一杯,說道:“這第三杯,便祝我大周社稷,千秋萬代,繁榮昌盛!”說罷,二人相視一笑,又一飲而盡。


    武則天看著狄仁傑,說道:“愛卿啊,長途跋涉,你也累了,便先迴府歇息吧,隨後再進宮複命!”


    狄仁傑也著實有些累了,便說道:“多謝陛下厚愛!”


    說罷,武則天便命人起駕迴宮,狄仁傑,敬暉和李元芳將隊伍安排妥當之後,敬暉徑自迴了家,李元芳本無自己府邸,一直住在狄府,狄仁傑便帶著李元芳,嶽朗和羽兒往府邸走去。


    嶽朗和羽兒可以說自幼在偏遠的嶺南長大,之後又去了關外,此時見到洛陽,不禁驚愕不已。難以想象世間還有如此繁華之地,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呢,一個坊連著一個坊看不到盡頭,大街上人山人海,有漢人,還有很多外族人,街道兩旁商鋪林立,生意興隆,街的兩邊還布滿了小攤販,各種稀奇雜貨,應有盡有,嶽朗還好,羽兒簡直看的邁不開腳步。行至一個街口,恰好有一群江湖雜耍人正在表演,羽兒便真的走不動了。狄仁傑看罷,笑道:“先走吧,羽兒,這些東西神都天天都有,先迴去收拾一下,待改天有了空,讓元芳帶你們好好在這神都逛一逛!”


    羽兒聽罷,依依不舍的收迴了目光,跟上了三人的步伐。


    本來下人早已準備了馬車,但狄仁傑也想讓嶽朗他們先大概的認識一下神都,於是,便選擇了一起騎馬慢行,但是他也知道,如果想好好的看,恐怕沒有個三五天是看不完的。看到羽兒看的如此開心,狄仁傑笑著說道:“人人都道神都好,卻不知道這裏步步危機,你二人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時神都分為南北區,且狄府位於北區,而他們入城的定鼎門又在最南邊,由於這洛陽城有一百零三坊,規模極大,本來路程就很遠,再加上街上行人擁堵,足足走了兩個多時辰,到了狄府的時候,天色已經黑了。


    幾人迴府吃了飯,狄仁傑命人安排嶽朗二人住所,便同李元芳一起出門進宮複命去了。


    行至宮門時,發現敬暉已經在宮門口等候多時了,三人便一起進宮麵聖。


    此時,武則天正在書房,通報之後,武則天命人帶他們進來。


    三人進了書房,行了禮,狄仁傑向武則天詳述了戰爭的經過,以及崇州和營州的一些具體情況,當然忽略了一些沒有必要的情節。說完,從懷裏拿出一章奏折,上麵詳細提到了崇州和營州需要的一些支援救濟,武則天看罷,一一應允,不日便著手辦理。


    武則天看罷,說罷:“好了,時候不早了,你們早點迴去歇著吧!”


    三人聽完,絲毫沒有要走的意思,武則天見狀問道:“閣老,還有事嗎?”


    狄仁傑上前一步,答道:“稟聖上,臣此次出征,趁閑暇時間,深度走訪,調查了王孝傑投敵一事,發現事情另有隱情,實情乃是梁王扣留攻城器械遲遲不發,以致大軍錯過絕佳作戰時機,後王孝傑率部將破釜沉舟,與敵軍殊死一戰,本可獲勝,可副將蘇宏暉又半路逃跑,導致攻城失敗,王將軍戰至最後一刻,身負重傷,跳崖身亡!”


    武則天聽罷,思考了一會兒,歎了口氣,才緩緩的說道:“王將軍忠勇之人,不負朕啊,我明日便下令,釋放王孝傑一眾家眷。”


    狄仁傑聽罷,又問道:“可那二十萬將士亡靈,該如何告慰?”


    武則天聽罷,說道:“朕立刻便下令,捉拿蘇宏暉!好了,此事就到這裏吧,以後也無需跟他人提起,你們退下!”


    狄仁傑稍微提高了聲音,擲地有聲的喊了一聲:“陛下!”


    武則天聽罷,臉上露出一絲不悅,略帶生氣的說道:“怎麽?朕的話都可以不聽了嗎?”


    敬暉見狀,正要上前理論,不料,被狄仁傑拉了拉衣角,攔了下來,隻見狄仁傑跪倒在地,行禮後說道:“如此,臣告退!”


    敬暉和李元芳見狀,也下跪行禮!


    見狄仁傑三人出了門,武則天朝側屋說道:“出來吧!”


    隻見武三思膽怯的從側屋走了出來,“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哭著說道:“臣有罪,請陛下治臣之罪!”說罷,竟痛哭流涕,無法自已。


    武則天生氣的看了看武三思,連連歎了幾口氣,說道:“二十萬大軍的生命,在你麵前就如兒戲一般嗎?你可知道,你差點毀了我大周的社稷?武三思啊武三思,你幾十歲的人了,做的都是什麽事?枉我還打算扶你做太子,就你這樣,往後把這江山社稷交給你,我在九泉之下,可能安心?”


    武三思頭低的貼在地上,也不敢說話,隻是一個勁兒的痛哭流涕。


    武則天看了一眼,又說道:“每次給你立功的機會,你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每次都要我給你擦屁股嗎?我已經七十二歲了,我還能給你擦多久呢?你能不能漂漂亮亮的幹上一件事,也好讓別人刮目相看!行了,你也別哭了,此事我給你攔了下來,你且迴去吧,好好想想自己的過錯!”


    武三思聽罷,停止了哭泣,轉身打算退去,忽然又聽到武則天叫他,嚇得趕緊轉身,跪倒在地上。


    武則天看著武三思,嚴肅的說道:“今日我告誡你,莫要動狄仁傑一根汗毛,不然別怪我不顧姑侄之親!”


    武三思連連稱是,趕忙退了出來。


    話說狄仁傑三人從書房退了出來,皆憤憤不平。敬暉說道:“閣老,我剛才本要跟皇帝理論,你怎將我攔了下來。”


    狄仁傑歎了口氣說道:“正所謂君無戲言,皇帝要保武三思,心意已決,我等便是說再多也是無用的。再說了,武三思是皇帝欽封的安撫大使,此時治武三思的罪,不是打皇帝自己的臉嗎?剛才如果我不阻攔你,我們繼續跟皇帝爭論下去,隻會惹怒龍顏,以我多年對皇帝的認識,恐怕我們都沒有好果子吃,所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李元芳和敬暉聽罷,也都歎了口氣,李元芳無奈說道:“如今能釋放王將軍一家,也算是還有點良心。”


    聽聞此話,狄仁傑又歎了口氣說道:“釋放,恐怕沒有那麽簡單吧,釋放了王將軍一家,王家之人要是鬧起來,武三思的事,還藏的住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唐俠義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安並收藏武唐俠義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