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誌冠的性子淩淵再清楚不過了,驕縱自負不可一世,從來隻在那些能讓他心悅誠服的前輩麵前收斂鋒芒,為此淩淵也沒少對其說教。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些年淩誌冠雖收斂了許多,但骨子裏的那副傲氣卻至始至終未曾改變。
淩淵雖知這樣不好,但奈何淩誌冠的天賦確實出眾,同輩弟子中鮮有能讓他吃癟的,著實為他養成這幅性子埋下了隱患。此時見他又犯了自驕自矜的毛病,心知陸修靜必定不會放過機會,一時間又是擔心淩誌冠安危,又是暗道這樣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自出師以來,淩誌冠在外與人動手不下百次,這其中除了魔門年輕一代的同輩,更不乏一些正道武林的泛泛之輩,久站下來淩誌冠卻鮮有敗績。每次淩誌冠都像邀功一樣向淩誌冠講述自身經曆,而淩淵除了指點對方劍法之外卻從來都是不予置否。
這倒不是淩誌冠的這些對手都拿不上台麵,事實上能讓淩誌冠欣然出手的,無一不是小有成就之輩。但淩淵心中清楚,這些與他實力相仿或是略有不如的對手,雖然能讓他循序漸進,但真正能讓人實力迅猛提升的,還是一個無法匹敵的強大對手!
這一點淩淵也是在夏塵陽死後才領悟的,同為魔門黃金一代的天子驕子,夏塵陽之所以有遠超世人的實力,恐怕也和他身後這群追趕者有著難以割舍的關係。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若是沒有夏塵陽這個目標,恐怕淩淵也不會有今日的實力。
如今的魔門雖然看似恢複了生氣,但隻有那些經曆過正魔大戰的人才知道,與當年的魔門相比,如今的魔門缺少的可不是一點半點。當然,夏塵陽的死,不光對魔門是一種打擊,對正道武林同樣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別的不說,因為圍攻夏塵陽而身死當場的正道頂尖高手本就數不勝數,由此而導致的傳承斷絕也絕對不是小數目。要知道不少頂尖功法,都是需要耳提麵命口口相傳的,單靠死板的秘籍自學,其難度之大幾乎不亞於自創武學。
正因如此,魔門雖遠不如當初,正道武林也未必能占到便宜,而這才是魔門預謀反撲的最大依仗。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但對魔門來說,惡劣的生存環境和巨大的生存壓力卻逼著他們不得不姑妄為之,此間無奈恐怕隻有淩淵這一類身居高位者才能體會了!
正因如此,如今的魔門六大派對後輩的培養都可謂是不遺餘力,但卻始終少了一個如同當年夏塵陽那樣的領頭者,這也讓密切關注正道武林的魔門高層憂心不已。
奪劍大會一役,淩誌冠和夏紅菱受命參加,除了奪取舞陽劍之外,更重要的也是就此了解正道小輩的實力。結果固然讓人欣喜,在隱藏實力的情況下兩人都能最終勝出,可張靈風和王新餘這種實力遠超同輩的天才,卻也讓人憂心不已。
饒是驕縱如淩誌冠,也自認若是遇到這兩人,自己也勝算渺茫,言語間的推崇之意甚至讓淩淵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那種麵對非人天才時的無奈與彷徨,簡直如出一轍。這倒是讓淩淵頗有些悲喜交加,一方麵這個模樣的淩誌冠確實少見,對其心性修為也是一種鍛煉,另一方麵也是感歎正道底蘊確實深厚,這樣的天之驕子都能培養出來。
自那以後,淩淵便更加關注魔門中的後起之秀,對陸修靜這個曾得其讚譽的小輩更是著意打聽,自然知道這位真傳道的未來接班人,遠不像看上去那般好欺負。雖是如此,在淩誌冠主動請纓的時候,淩淵也沒有反對,於他而言,損些麵子對淩誌冠也是好事,說不得經此一役他也能得些好處。
淩誌冠可不知道淩淵在兩人初一交手後便對自己毫無期待,滿心想用這一戰在對方麵前證明自己,卻不想適得其反。其實真論實力淩誌冠未必就沒有贏得可能,但淩淵心知真傳道既然讓陸修靜參加競選,恐怕連壓箱底的好東西都給了對方,斷然不是這個心態的淩誌冠能夠比擬。
兩人一個為了名望,另一個確實抱著門派期許朝著必勝而去,兩廂一比較之下,孰優孰劣一目了然,也就是淩誌冠尚顯稚嫩才會稍占優勢就沾沾自喜,這也讓淩淵感歎自己這些年的教導是不是哪裏出了問題,一時之間竟是有些感傷。
這一切也不過是轉念之間,就在淩淵胡思亂想之際,陸修靜也再次發動了自己的攻勢。與之前如出一轍的洶湧氣勢,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長驅直入,除了比先前更加凝實的風壓,似乎一切與之前都並無二致。
淩誌冠見狀冷笑一聲,右手一擺間氣勢陡變,道道肉眼隱約可見的陰寒氣流飄散而出,朝著陸修靜身前氣流迂迴而至,瞬息間便糾纏而上,死死的牽扯在了一處。
淩誌冠有意賣弄,這一變故所用氣勢隻有對方半數左右,要的就是以巧破拙,狠狠落一落陸修靜的顏麵。可當這兩股氣勢交纏摩擦幾息之後,淩誌冠就明白不妙,陸修靜看似毫無章法野蠻粗鄙的運用,實則妙到巔毫,整團的氣勢風暴如同整體一般,在淩誌冠那股森寒氣流的分割拉扯下不僅不動分毫,反而東奔西走狼吞虎咽,將其分散開來的氣勢逐個擊破。
若是有人能以無上修為化虛為實,這時候就會看到極為詭異的一幕。淩誌冠周身氣勢紛繁靈動,繞著陸修靜身前氣流不斷撕扯,卻始終沒法從對方身上分割消弭寸許,反倒是那看似笨拙的氣流,正不斷的吞噬壯大,讓那些陰寒氣流毫無反抗之力。
一驚之下,淩誌冠已顧不得其他,蓄力未發的氣勢在踏步間便再次迎上,與之前散落氣勢凝為一體,朝著那股巨大氣團正麵衝撞了上去。先機即失,再用同樣的手段也未必能夠得手,淩誌冠便打消了以巧破拙的念頭,一門心思先和對方鬥個旗鼓相當再說。
然而淩誌冠這一動,卻引來了陸修靜的長驅直入,那瞬息間為了維持氣勢而踏前的一步,頓時就成了破綻。對於氣勢的比拚,陸修靜竟是毫不在意,到手的優勢也是說放就放,隻為在近身之前多占一分優勢,這又讓淩誌冠措手不及。
說到底,挑戰環節是為了展現競選者的實力和風采,按照淩誌冠的預想,陸修靜必當把握每一次出風頭的機會才是。此時兩人氣勢先出,誰能穩壓一頭都能在人前露臉,比之真刀真槍的打鬥不知道要便利多少,應該是這場挑戰的重頭戲才是。
原本的劇情也確實如此,陸修靜剛一吃癟就力圖補救,明顯沒有落於人後的想法,隨後的機心套路更是讓淩誌冠吃了大虧,按理說這便是一個出風頭的好機會,無論如何也不該輕言放棄才是。雖然不甘,但淩誌冠也心中清楚,被陸修靜占了先手以後,自己最多也就和對方打個平手,這種穩勝不敗的仗,有什麽理由放棄呢?
淩誌冠想的不錯,在占得先機之後,陸修靜確實穩勝不敗,但這一點對戰局勝負卻並無多少影響。說到底,氣勢對碰隻是無形物質的,既不可能傷敵也不可能傷己,所為不過是尋找破綻占得先機。既然目的就是結果,過程是否華麗,又有什麽區別?
陸修靜和淩誌冠不一樣,對方不僅想贏,還想贏的漂亮。而陸修靜雖是競選者身份,卻從未打算在這一環節壓過其餘競選者,為的不過是穩勝不敗罷了,這兩種執著的不同,也是淩淵並不看好淩誌冠的主要原因。
出乎預料的變化,再加上兩人相距不遠的身位,陸修靜的近身壓迫頓時讓淩誌冠吃了個不小的虧。倉促間不及調整的身形,幾乎處處都是破綻,也無怪乎陸修靜會長驅直入,這個機會實在是有些難得。但淩誌冠也沒辦法選擇,隻得盡量招架以圖後續,心中早已是一片惱怒。
形勢對他而言頗為不利,陸修靜一身劍術盡得道祖真傳,手中長劍揮舞不休,當得是潑水難入。一波攻勢尚未結束,下一波攻勢便已紛至遝來,中間片刻空隙本就肉眼難尋,配合著陸修靜滴水不漏的以攻代守,除非拚個以傷換命,否則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這倒不是陸修靜的劍法真就遠超淩誌冠,實在是毫厘之差謬之千裏!淩誌冠越想維持氣度,陸修靜的劍勢就越是繁複,而要麵對如此繁複的劍勢,就不得不做出些有失身份的閃躲架勢。本就被人借機壓了一頭,再要是露些狼狽,這一戰對淩誌冠而言便失了意義。
也不知陸修靜是如何看破淩誌冠心中所想,麵上雖然帶笑,手底下卻是半點不留情麵,利用那一霎的先機,硬生生將局麵完全朝著自身傾斜。兩人交手之初,淩誌冠便已顯露敗績,這一點在此前幾乎無人能夠料想得到,一時間陸修靜在眾人眼中形象大漲。
淩誌冠這些年交手甚多,魔門各派也大都知道這個補天閣少主的情況,原本以為補天閣將其派出就是為了落真傳道的麵子,哪裏想到會是這般情形。而淩誌冠在風聲漸起的關頭,反倒是有些釋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戰鬥之中,再也無暇顧念那些私心。
說到底,淩誌冠能成為魔門年輕一代的佼佼者,也是自有其道理的,陸修靜雖占了先機,但想要就此確立勝局,卻還是有些困難。心態一變,淩誌冠的守勢也明顯變得更加穩固,場麵上雖較之先前更加難堪了些許,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淩誌冠正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俗話說久守必失,但其實久攻不下反而更容易露出破綻。陸修靜雖劍法不凡,但以他的年紀自然還做不到圓融如意滴水不漏,很快就被淩誌冠在守備間發現了機會!
然而正待伺機而動的淩誌冠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隻因在出手之前就有種莫名的心悸,讓他在下意識裏多等了片刻。這種福至心靈的預感,很多時候都是沒來由的,但在戰鬥中的幫助卻是顯而易見的。
淩誌冠的選擇並沒能改變局勢,陸修靜隨後的攻勢也沒有顯露出任何古怪,這讓淩誌冠不由得懷疑自己是否因為遲疑而錯失了一個機會。好在心態調整之後的淩誌冠也算得上戒驕戒躁,既然機會已失,也沒有繼續糾結,收攏心神繼續等待機會。
兩人交手至此,已是上百招過去,固然雙方都未盡全力,但彼此間的優劣態勢卻已顯露無餘。陸修靜抓機會的能力自不必提,但接連百招都未能突破淩誌冠的守勢,由此可知其攻堅手段略顯單一,缺少將優勢化為勝勢的能力。
淩誌冠輕敵大意,占優之後心態失衡,否則也不會落到這般田地。不過心態調整過後,守勢沉穩不急不躁,能在短時間內克製浮華也算是難能可貴。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比之前更加明顯的破綻出現在了眼前,淩誌冠雖微感訝異,卻還是第一時間遞劍前刺,瞬間轉守為攻擊敵所必救!
見此情形,陸修靜卻是眼神一亮,於無聲間打出一道罡氣,借用身形露出破綻的機會將將使其隱蔽下來,右手長劍輕吟一聲,於間不容發間擋在了兩人中間,險險的攔下了這一劍。
此時態勢突轉,陸修靜雖擺出一副死命馳援的姿態,但淩誌冠的長劍卻並未被完全招架下來,隻需變招略向斜刺,這一劍陸修靜非得重傷不可。然而前一刻心中那股悸動再一次出現,淩誌冠略顯遲疑的退卻終究還是讓他吃了些苦頭,一道血箭自其肩頭劃過,帶起的力道甚至讓他略微腳尖離地。
這一下變化太過突然,陸修靜的招數卻陡然出現在淩誌冠的腦海中,細細品來才發覺這一次的破綻分明就是前次的翻版。肩頭濺起的血箭,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淩誌冠,這一次自己還是沒能沉下性子,有心不管不顧的動用魔力,卻還是死命壓製了下來。
淩淵雖知這樣不好,但奈何淩誌冠的天賦確實出眾,同輩弟子中鮮有能讓他吃癟的,著實為他養成這幅性子埋下了隱患。此時見他又犯了自驕自矜的毛病,心知陸修靜必定不會放過機會,一時間又是擔心淩誌冠安危,又是暗道這樣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自出師以來,淩誌冠在外與人動手不下百次,這其中除了魔門年輕一代的同輩,更不乏一些正道武林的泛泛之輩,久站下來淩誌冠卻鮮有敗績。每次淩誌冠都像邀功一樣向淩誌冠講述自身經曆,而淩淵除了指點對方劍法之外卻從來都是不予置否。
這倒不是淩誌冠的這些對手都拿不上台麵,事實上能讓淩誌冠欣然出手的,無一不是小有成就之輩。但淩淵心中清楚,這些與他實力相仿或是略有不如的對手,雖然能讓他循序漸進,但真正能讓人實力迅猛提升的,還是一個無法匹敵的強大對手!
這一點淩淵也是在夏塵陽死後才領悟的,同為魔門黃金一代的天子驕子,夏塵陽之所以有遠超世人的實力,恐怕也和他身後這群追趕者有著難以割舍的關係。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若是沒有夏塵陽這個目標,恐怕淩淵也不會有今日的實力。
如今的魔門雖然看似恢複了生氣,但隻有那些經曆過正魔大戰的人才知道,與當年的魔門相比,如今的魔門缺少的可不是一點半點。當然,夏塵陽的死,不光對魔門是一種打擊,對正道武林同樣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別的不說,因為圍攻夏塵陽而身死當場的正道頂尖高手本就數不勝數,由此而導致的傳承斷絕也絕對不是小數目。要知道不少頂尖功法,都是需要耳提麵命口口相傳的,單靠死板的秘籍自學,其難度之大幾乎不亞於自創武學。
正因如此,魔門雖遠不如當初,正道武林也未必能占到便宜,而這才是魔門預謀反撲的最大依仗。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但對魔門來說,惡劣的生存環境和巨大的生存壓力卻逼著他們不得不姑妄為之,此間無奈恐怕隻有淩淵這一類身居高位者才能體會了!
正因如此,如今的魔門六大派對後輩的培養都可謂是不遺餘力,但卻始終少了一個如同當年夏塵陽那樣的領頭者,這也讓密切關注正道武林的魔門高層憂心不已。
奪劍大會一役,淩誌冠和夏紅菱受命參加,除了奪取舞陽劍之外,更重要的也是就此了解正道小輩的實力。結果固然讓人欣喜,在隱藏實力的情況下兩人都能最終勝出,可張靈風和王新餘這種實力遠超同輩的天才,卻也讓人憂心不已。
饒是驕縱如淩誌冠,也自認若是遇到這兩人,自己也勝算渺茫,言語間的推崇之意甚至讓淩淵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那種麵對非人天才時的無奈與彷徨,簡直如出一轍。這倒是讓淩淵頗有些悲喜交加,一方麵這個模樣的淩誌冠確實少見,對其心性修為也是一種鍛煉,另一方麵也是感歎正道底蘊確實深厚,這樣的天之驕子都能培養出來。
自那以後,淩淵便更加關注魔門中的後起之秀,對陸修靜這個曾得其讚譽的小輩更是著意打聽,自然知道這位真傳道的未來接班人,遠不像看上去那般好欺負。雖是如此,在淩誌冠主動請纓的時候,淩淵也沒有反對,於他而言,損些麵子對淩誌冠也是好事,說不得經此一役他也能得些好處。
淩誌冠可不知道淩淵在兩人初一交手後便對自己毫無期待,滿心想用這一戰在對方麵前證明自己,卻不想適得其反。其實真論實力淩誌冠未必就沒有贏得可能,但淩淵心知真傳道既然讓陸修靜參加競選,恐怕連壓箱底的好東西都給了對方,斷然不是這個心態的淩誌冠能夠比擬。
兩人一個為了名望,另一個確實抱著門派期許朝著必勝而去,兩廂一比較之下,孰優孰劣一目了然,也就是淩誌冠尚顯稚嫩才會稍占優勢就沾沾自喜,這也讓淩淵感歎自己這些年的教導是不是哪裏出了問題,一時之間竟是有些感傷。
這一切也不過是轉念之間,就在淩淵胡思亂想之際,陸修靜也再次發動了自己的攻勢。與之前如出一轍的洶湧氣勢,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長驅直入,除了比先前更加凝實的風壓,似乎一切與之前都並無二致。
淩誌冠見狀冷笑一聲,右手一擺間氣勢陡變,道道肉眼隱約可見的陰寒氣流飄散而出,朝著陸修靜身前氣流迂迴而至,瞬息間便糾纏而上,死死的牽扯在了一處。
淩誌冠有意賣弄,這一變故所用氣勢隻有對方半數左右,要的就是以巧破拙,狠狠落一落陸修靜的顏麵。可當這兩股氣勢交纏摩擦幾息之後,淩誌冠就明白不妙,陸修靜看似毫無章法野蠻粗鄙的運用,實則妙到巔毫,整團的氣勢風暴如同整體一般,在淩誌冠那股森寒氣流的分割拉扯下不僅不動分毫,反而東奔西走狼吞虎咽,將其分散開來的氣勢逐個擊破。
若是有人能以無上修為化虛為實,這時候就會看到極為詭異的一幕。淩誌冠周身氣勢紛繁靈動,繞著陸修靜身前氣流不斷撕扯,卻始終沒法從對方身上分割消弭寸許,反倒是那看似笨拙的氣流,正不斷的吞噬壯大,讓那些陰寒氣流毫無反抗之力。
一驚之下,淩誌冠已顧不得其他,蓄力未發的氣勢在踏步間便再次迎上,與之前散落氣勢凝為一體,朝著那股巨大氣團正麵衝撞了上去。先機即失,再用同樣的手段也未必能夠得手,淩誌冠便打消了以巧破拙的念頭,一門心思先和對方鬥個旗鼓相當再說。
然而淩誌冠這一動,卻引來了陸修靜的長驅直入,那瞬息間為了維持氣勢而踏前的一步,頓時就成了破綻。對於氣勢的比拚,陸修靜竟是毫不在意,到手的優勢也是說放就放,隻為在近身之前多占一分優勢,這又讓淩誌冠措手不及。
說到底,挑戰環節是為了展現競選者的實力和風采,按照淩誌冠的預想,陸修靜必當把握每一次出風頭的機會才是。此時兩人氣勢先出,誰能穩壓一頭都能在人前露臉,比之真刀真槍的打鬥不知道要便利多少,應該是這場挑戰的重頭戲才是。
原本的劇情也確實如此,陸修靜剛一吃癟就力圖補救,明顯沒有落於人後的想法,隨後的機心套路更是讓淩誌冠吃了大虧,按理說這便是一個出風頭的好機會,無論如何也不該輕言放棄才是。雖然不甘,但淩誌冠也心中清楚,被陸修靜占了先手以後,自己最多也就和對方打個平手,這種穩勝不敗的仗,有什麽理由放棄呢?
淩誌冠想的不錯,在占得先機之後,陸修靜確實穩勝不敗,但這一點對戰局勝負卻並無多少影響。說到底,氣勢對碰隻是無形物質的,既不可能傷敵也不可能傷己,所為不過是尋找破綻占得先機。既然目的就是結果,過程是否華麗,又有什麽區別?
陸修靜和淩誌冠不一樣,對方不僅想贏,還想贏的漂亮。而陸修靜雖是競選者身份,卻從未打算在這一環節壓過其餘競選者,為的不過是穩勝不敗罷了,這兩種執著的不同,也是淩淵並不看好淩誌冠的主要原因。
出乎預料的變化,再加上兩人相距不遠的身位,陸修靜的近身壓迫頓時讓淩誌冠吃了個不小的虧。倉促間不及調整的身形,幾乎處處都是破綻,也無怪乎陸修靜會長驅直入,這個機會實在是有些難得。但淩誌冠也沒辦法選擇,隻得盡量招架以圖後續,心中早已是一片惱怒。
形勢對他而言頗為不利,陸修靜一身劍術盡得道祖真傳,手中長劍揮舞不休,當得是潑水難入。一波攻勢尚未結束,下一波攻勢便已紛至遝來,中間片刻空隙本就肉眼難尋,配合著陸修靜滴水不漏的以攻代守,除非拚個以傷換命,否則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這倒不是陸修靜的劍法真就遠超淩誌冠,實在是毫厘之差謬之千裏!淩誌冠越想維持氣度,陸修靜的劍勢就越是繁複,而要麵對如此繁複的劍勢,就不得不做出些有失身份的閃躲架勢。本就被人借機壓了一頭,再要是露些狼狽,這一戰對淩誌冠而言便失了意義。
也不知陸修靜是如何看破淩誌冠心中所想,麵上雖然帶笑,手底下卻是半點不留情麵,利用那一霎的先機,硬生生將局麵完全朝著自身傾斜。兩人交手之初,淩誌冠便已顯露敗績,這一點在此前幾乎無人能夠料想得到,一時間陸修靜在眾人眼中形象大漲。
淩誌冠這些年交手甚多,魔門各派也大都知道這個補天閣少主的情況,原本以為補天閣將其派出就是為了落真傳道的麵子,哪裏想到會是這般情形。而淩誌冠在風聲漸起的關頭,反倒是有些釋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戰鬥之中,再也無暇顧念那些私心。
說到底,淩誌冠能成為魔門年輕一代的佼佼者,也是自有其道理的,陸修靜雖占了先機,但想要就此確立勝局,卻還是有些困難。心態一變,淩誌冠的守勢也明顯變得更加穩固,場麵上雖較之先前更加難堪了些許,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淩誌冠正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俗話說久守必失,但其實久攻不下反而更容易露出破綻。陸修靜雖劍法不凡,但以他的年紀自然還做不到圓融如意滴水不漏,很快就被淩誌冠在守備間發現了機會!
然而正待伺機而動的淩誌冠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隻因在出手之前就有種莫名的心悸,讓他在下意識裏多等了片刻。這種福至心靈的預感,很多時候都是沒來由的,但在戰鬥中的幫助卻是顯而易見的。
淩誌冠的選擇並沒能改變局勢,陸修靜隨後的攻勢也沒有顯露出任何古怪,這讓淩誌冠不由得懷疑自己是否因為遲疑而錯失了一個機會。好在心態調整之後的淩誌冠也算得上戒驕戒躁,既然機會已失,也沒有繼續糾結,收攏心神繼續等待機會。
兩人交手至此,已是上百招過去,固然雙方都未盡全力,但彼此間的優劣態勢卻已顯露無餘。陸修靜抓機會的能力自不必提,但接連百招都未能突破淩誌冠的守勢,由此可知其攻堅手段略顯單一,缺少將優勢化為勝勢的能力。
淩誌冠輕敵大意,占優之後心態失衡,否則也不會落到這般田地。不過心態調整過後,守勢沉穩不急不躁,能在短時間內克製浮華也算是難能可貴。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比之前更加明顯的破綻出現在了眼前,淩誌冠雖微感訝異,卻還是第一時間遞劍前刺,瞬間轉守為攻擊敵所必救!
見此情形,陸修靜卻是眼神一亮,於無聲間打出一道罡氣,借用身形露出破綻的機會將將使其隱蔽下來,右手長劍輕吟一聲,於間不容發間擋在了兩人中間,險險的攔下了這一劍。
此時態勢突轉,陸修靜雖擺出一副死命馳援的姿態,但淩誌冠的長劍卻並未被完全招架下來,隻需變招略向斜刺,這一劍陸修靜非得重傷不可。然而前一刻心中那股悸動再一次出現,淩誌冠略顯遲疑的退卻終究還是讓他吃了些苦頭,一道血箭自其肩頭劃過,帶起的力道甚至讓他略微腳尖離地。
這一下變化太過突然,陸修靜的招數卻陡然出現在淩誌冠的腦海中,細細品來才發覺這一次的破綻分明就是前次的翻版。肩頭濺起的血箭,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淩誌冠,這一次自己還是沒能沉下性子,有心不管不顧的動用魔力,卻還是死命壓製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