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中再次閃起一黑一白兩道劍光,隻是,此次黑白兩劍的劍路,倒是完全反轉過來,黑劍劍招略顯精細,白劍劍招倒顯粗獷。


    同練七星島開陽七劍的封一,劍招雖與封大相差不大,卻是於出劍速度及連貫變化之間,比之封大竟是皆有不同。同樣是七招劍式,於封大使出則是一劍一式清晰可辨,而到了封一使出之時,卻是變得七式混雜變化多端,而劍速更是勝過封大一籌。


    這便讓場中之人頓時感到,此人估計是比之前那位更加厲害的高手,頓時便開始心中惴惴,暗中猜測若擊敗此人,那下一人會是何等高手。在這些人心中,自然而然地將後麵出場之人想成比前一個更加厲害的人物,畢竟,這也是人之常情,一般越是高手,越是會在後麵出場。


    隻是他們有所不知,之前的封大乃是此時封一的隊長,而封大能成為七星衛一隊隊長,武功身手自然是七人之中最為高強的。隻不過,七星衛雖同練開陽七劍,除了擺出七星劍陣陣勢之時,七人皆有個人所需負責的固定定式之外,單人與人對敵之時,卻是有著他們個人對開陽七劍的理解。


    封大是他們七人之中內力最為深厚之人,且性格沉穩剛毅,使得他習練開陽七劍之時,自然而然形成他自己獨特的劍路。封大的開陽七劍,乃是將自己的內力蘊含在每一劍式之中,務求一劍一式皆可取人性命,透著一股沉著勇猛之意。


    而反觀那封一,內力不及封大還算罷了,可比之封二等其他幾位兄弟,亦是有些不如,在他們七人之中,隻能排到第六,隻比老七封六稍為深厚而已。但,既然他能成為封大之後的六人之首,自然便是有其過人之處,其就在於,他是第一個將開陽七式完全糅合在一起之人,從而形成一套他獨有的開陽七劍。


    這封一對劍術好似天賦極高,自習練開陽七劍伊始,便展現出比之同輩人更勝一籌的進境,到了後來,甚至開始將兩三式劍招連貫使出,竟是起到令人意外的效果。隻是,這開陽七劍講究的便是劍路清晰一劍一式分明,如他一般兩三式混雜使出,在一對一與人交手時好似更有威力,可在結成七星劍陣之時,卻是與其餘六人顯得格格不入。最初其練成這般模樣的開陽七劍,雖比之同輩略為高強,可卻是並未被任何六人接納而能組成七星衛,因為與他結成七星劍陣之時,六人往往會被他一人衝亂劍陣,而讓劍陣無法發揮威力。


    關飛曾多次勸導他不要擅自亂改開陽七劍,不然他永遠無法成為七星衛候選人之一,而這對於開陽島上的弟子來說,無異於告訴他,你不能成為開陽島最為令人向往的七星衛。此後封一便重新苦心習練開陽七劍,將結成七星劍陣所需的開陽七劍練得爐火純青,同時,竟也未曾放下自己悟出的開陽七劍劍法。


    終於有一日,封一的正統開陽七劍得到了關飛的認可,並將其與封大等六人組成候補七星衛,卻是在七星衛排序一戰之中,一鳴驚人。原本,按關飛對這七人的觀察考核來看,封一最多能夠成為七星衛的老五,而那沉穩冷靜的封大,無論是武功心性頭腦,皆是隊長的不二人選。


    可到了比武排序之日,誰也沒想到,那封一不知何時已將開陽七劍練到七式合一,一出手間便令人眼前一亮,他的開陽七劍不僅七式分明卻又變化萬端,招式淩厲威力無窮。憑此,封一接連擊敗了其他五人,與那封大更是拚了個不相上下,甚至在關飛看來,若論單打獨鬥,封一甚至是略勝封大一籌。可畢竟七人之間的比武教技不是生死相拚,兩人一番比武難分勝負,也是在情理之中,便由關飛將封大定為了隊長,封一則是六人之首。對封大極為熟悉的他們,對於封大被定為隊長絲毫沒有異議,封一也是自認自己並非隊長人選,更是心甘情願拜封大為隊長。


    而到了今日,在中原武林和七星島的對決之戰時,封一一經出手,便被場中之人認為劍術精湛,比之之前的封大尤勝一籌,皆是因封一的劍法才是與他們所認為的高明劍法。而反觀另一邊,則是完全另一番景象,原本中原武林所認為的高明劍法,一定便是複雜奧妙令人眼花繚亂,卻沒想到,那包雲雷所使劍法,反倒是像那封大一般簡單明了。


    崆峒武功,最是講求詭奇一路,不僅習練之法令人高深莫測,出手與人對敵,更是常常出乎對手意料之外。而最為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崆峒兵刃,千百年來,若論哪一門派習練的兵刃種類繁多詭奇莫測,那非崆峒莫屬。鉤、抓、鏟、刺、鞭、輪、扇、錘等等等等,隻有江湖人想不到的,沒有崆峒人不會練的,可說崆峒一門囊括了天下所有可為兵刃之器。


    但今日出戰的崆峒掌門,手中一把鋼劍卻是看來有些平平無奇,即無倒鉤亦無鋸齒,看著就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利劍。且包雲雷所使劍法,同樣是令人毫無意外之處,即無精妙的劍法招式,也無詭奇的攻防路數,卻反倒是顯得有些大開大合粗鄙不堪。難道這崆峒掌門亦是一位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之人?


    在場眾人之中,隻有少數一些深刻了解包雲雷及其經曆之人才明白,包雲雷這一路略顯粗獷的劍法,正是他為了抵禦西北蒙古鐵騎,而潛心磨煉出的戰場殺敵之劍法。二十餘年前,當包雲雷初掌崆峒之時,便決心帶領崆峒抵禦下北蒙古侵擾,便用數年之功創出這套適合戰場殺敵的劍法。隨後,他更是親身於西北邊界投入軍營,與蒙古鐵騎交手從而改進劍法,並返迴崆峒而訓練三百弟子,並最終帶領三百弟子抵禦蒙古鐵騎數年。


    在戰場上磨煉出的劍法,無需過多招式,越是簡單致命越是有效,因此才會有了如今包雲雷如此粗獷簡潔的劍法。可麵對以精妙劍法應對的封一,兩人恰如上一場全清子與封大之對決,最終同樣陷入了以精妙破簡潔之局。


    封一的黑劍漸漸占據上風,將包雲雷的鋼劍運使範圍,壓縮至一定範圍,隨後,便見那封一振劍突入,一抹烏光閃過間,直逼包雲雷身前要害。


    可就在所有人暗歎不好之時,卻突然發現場中多出一抹銀光,當原本的銀光擋架烏光侵入之際,那一抹突現的銀光,自另一角度直刺封一左胸。


    就在封一大驚之下急退兩步跳出包雲雷銀光所及之處之時,所有人看到,包雲雷的左手之中,竟是握著另一把寒光閃閃的短劍。


    “子母劍!”


    有識得之人,當場便大聲喊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赤風俠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仁為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仁為本並收藏赤風俠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