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隻是惠及一年兩年是小慈悲,如果百年千年呢?流沙河已在此肆虐了有多少年,隻怕大師要比長生更清楚吧。”


    沙僧聽了這話,也說不出什麽來了,他本就不是一個能言善辯之人。


    “小道我一路從南贍部洲,順著羅漢你們師徒取經的路線雲遊至此。


    這一路上,小道我聽到了無數你們當年的傳說,也看到了百年之後,這一路上所發生的變化。”長生一邊說,一邊小心觀察沙僧的表情,見他喜歡聽別人誇他們當年的功績,心裏便有了點底,繼續侃侃而談,“說實話,若不是你們百年前取經時,一路斬妖除魔,造福地方,長生萬難平安到達此處。”


    沙僧點了點頭,這也是他平生最為自得的一件事了。


    長生繼續說道:“可是大師卻不知,在長生看來,你們這取經之行,真正算得上大慈悲的,也隻是這一路的降妖除魔罷了。”


    沙僧一聽,這話好沒道理,這小道士簡直就是把他們的取經行為,給完全否定了。


    他怒道:“你可知道,我們取迴的三藏真經,能教化多少百姓行善?


    此行在三界中無不稱讚為大善之舉,偏偏隻有你這個小道士說這是小善。


    哼!你太偏激了,取經才是慈悲,降妖隻是隨手而為罷了。”


    羅漢怒目,威勢逼人,但是長生已看出他並沒有生出殺心,隻是想說服自己罷了。


    說明剛才一通亂侃,效果還不錯,至少讓他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自己煉化流沙河一事上了。


    長生繼續說道:“長生知道大師你聽了會不悅,可是長生仍是要說。


    大師可知你們從東土大唐曆經種種磨難,真的從靈山取了三藏真經迴去嗎?”


    長生見沙僧已經開始點頭,準備說話,他沒給他開口的機會,接著說道:


    “貧道怎麽聽說你們隻從靈山取迴五千零四十八卷真經?


    難道三藏之數,不是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嗎?


    大師覺得,隻一這藏真經,又能教化多少百姓行善?


    大師可知,南贍部洲在這百年之間,又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呢?


    大師可知,你們西行之路所經之地在這百年之間,又發生了多少變化呢?


    所以貧道認為,大師你們師兄弟取經之心可稱為大善,但取經之舉麽,現在來看隻能算得上是小善,以後麽,說不準連小善都算不得了。


    當然此事貧道說了不算,羅漢你不妨再順著這一路走上一遭,看上一看,自會明白。”


    沙僧沉默不語,當年取迴了多少卷真經,他比誰都更清楚,隻是他從來沒有從數量上來想過這個問題。


    再加上他自修成正果後,日日在靈山精研佛法,又哪裏會知道外麵發生了多少變化?


    他眉頭緊皺,想靜下來好好想明白這些。


    可是習慣詭辯的長生,又怎麽會輕易地讓他反應過來呢?


    “這百年裏,東土大唐的寺院的確是多了許多,信佛之人也的確是多了許多,向善之人也的確是比以前多了許多。”


    沙僧聽後大喜,這不就是他們取經的目的嗎?宣揚佛法,勸人向善。


    長生又道:“可是這些寺院的佛門弟子呢?在這百年間,他們沒有一心宣揚佛法,勸人向善,而是忙著與民爭利,忙著霸占田產、魚肉鄉裏。


    羅漢你若是有暇,可以去各地的寺院內查探一番,去看看是不是很多寺院都富甲一方,去看看那些真正信佛向善的百姓,是否變得更加貧苦。


    而真正一心為善的和尚是比以前要多,還是要少?


    當然,大師你可以說,這些佛門敗類都是癬疥之疾,隻要去除了就好了。


    可是大師你有沒有想過,你們取迴的這一藏真經,連佛寺中的僧侶都無法讓他們向善,大師你又能指望它們能在教化百姓中,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若是一直如此,再過百年,千年,大師還敢說你們當年取經之事就是大善嗎?”


    沙僧沉默不語,佛門亂相,他並非完全不知,就算以前他們沒取經之前,這些事也不少見。隻是他現在被長生繞進去了。


    “依小道之見,大慈悲更應該是實實在在地去做每件善事。


    哪怕一年隻惠及一人,百年,千年,萬年之後呢?


    小善也會成為大善,而不是指望幾卷經書來勸人向善!”


    長生的這種說辭,可以說是詭辯,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當然他也就是欺負欺負沙僧不善言辭,若此刻麵對的是能言善辯的唐僧,


    他要敢說跟他說這些,隻怕現在已經反被唐僧給勸得皈依佛門了。


    總的來說,效果還行,至少長生感覺自己的小命已經保住了。


    其實就是轉移話題嘛。把沙僧的注意力轉到兩人對取經之舉的理解上去,就算自己胡說八道,沒辦法說服他,那也沒有關係,隻是理念之爭罷了。


    佛門的辯經,不也是經常爭論這類問題的嗎?


    這樣沙僧便不會再去計較,長生煉化流沙河的事情了。


    沙僧眉頭越皺越緊,幹脆眼睛也閉上了,表情有些掙紮,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這讓長生開始害怕起來,不會是自己剛才用力過猛,讓他惱羞成怒了吧。


    過了許久,沙僧好像有所頓悟,盤腿坐在河邊,閉上眼睛,表情變得舒緩了起來,身上也開始有金光閃動。


    長生現在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呆了一會,他實在是餓得受不了了,便決定先去解決一下溫飽問題再說。


    等長生吃完東西迴到流沙河邊的時候,沙僧已經醒了,他麵帶喜色,身上的金光明顯比剛才更亮了一些,看樣子似乎收獲不小。


    他好像想通了一些問題,一見到長生迴來,便迫不及待地開口說道:“小道士,佛門弟子中出現了一些害群之馬,那就想辦法去鏟除這些敗類便可以了。


    並不是我們取來的經文有問題,也不是我們取經之舉有問題。”


    長生點頭道:“理是這個理,隻是大師你可曾想過,這其中的難度,隻怕會比你們當年曆經千辛萬苦求取真經,還要難上百倍千倍不止。


    難道這些事情,佛祖不知道?那些菩薩也不知道嗎?


    這明明是天大的善舉,大師你見到哪位菩薩,哪位佛陀親自去做這件事了?


    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還是南無旃檀光佛(唐僧果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煉化了子母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眠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眠的魚並收藏我煉化了子母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