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濤則被革職發配萬安軍駐守,父子二人一個被發往西北邊疆,一個被發配到最南邊的海島,一家人自然是終身再難相見團聚。
李文景閉目不言,將李承勳晾在那裏,李承勳自知今日難以善了,忍在心頭的怒火終於爆發出來了。
“李文景,你這個小人得誌的東西,一朝得勢便將自己的親生父親逼的出家為僧,親手害死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現在連我這個養父都不放過,一個發配南疆,一個發配到西北,讓我們父子分離。你這樣作孽遲早要有報應的!”
李文景睜開眼,厲聲喝道:“報應?就算有報應也該報應在你們身上!李繼勳膽小怕事害死了我娘,你們一家更是恨我入骨,你知道我小時候是怎樣受人白眼,怎樣受人欺淩的嗎?在府裏連那些下人都敢欺負我,從那時候起我就發誓,日後定要讓這些人加倍償還!”
“早知如此,當年我便該讓你和你那個不守婦道的娘一起死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悔,將你這個白眼狼養大成了禍害!”
“既然撕破了臉,我不妨告訴你,李文濤就算是一路有命到了萬安軍,在那裏也有人等著要他的命!”
李承勳如同被雷劈了一般,胸口一口悶氣堵在那裏,癱倒在椅子上,緩了好久才勉強站起來。
整個人如同被抽空了精神,渾渾噩噩的向外走去。
迴到家中,李承勳的夫人見他成了這副模樣,急忙讓人去請大夫,結果大夫還沒來,噩耗倒是先傳來了。
李繼勳的夫人因李繼勳出家,更因兒子慘死而終日鬱鬱寡歡,今日被府裏的下人發現在屋子裏懸梁自盡了。
消息傳到李繼勳那裏,李繼勳也萬念俱灰,服毒自盡。
李繼勳三十八歲受封節度使,是後周世宗時義社十兄弟中第一個建節的人,一生征戰,攻占遼州,曾領軍打敗契丹、北漢聯軍,李繼勳曆任藩鎮,所到地方沒有善政,但是以質樸耿直著稱。終年六十二歲,趙光義感其忠義耿直,追贈中書令,追封隴西郡王,諡號“莊武”。
李承勳迴到府中大病一場,第二日便收拾好行李,將府中下人盡數遣散,將府門封閉,帶著家眷去西寧州赴任西寧州知州,可惜在半途中遇到強盜打劫,李承勳與夫人慘遭毒手,死後暴屍荒野,下場淒慘。
其子李文濤因受到李文照事件的牽連,革職充軍,沿途李文景派人半路截殺,走投無路時候被宗羽派出的龍騎密衛所救,得以保留性命。
宗羽接到龍騎密衛傳來的消息知道李文濤已經到了安全的地方,便吩咐他們務必要保護好李文濤的安全,不得讓他有所閃失,更不能讓他急於報仇。
“公子,那李文濤與我們又沒有什麽交情,咱們何必要費盡周折救下他呢?”韓六不解的問道。
“這李文濤對我們日後還有大用,現在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慘死,知道之後定然會不顧一切的向李文景複仇,正好必要時候可以替我們鏟除李文景。”
宗羽這番話更是讓韓六不解,問道:“這李文景不是公子一手扶持起來的嗎?為何還要除去他?”
“這李文景確實有才華,心思也夠深沉,心腸也夠狠辣,但這樣的人就像一條毒蛇,可以要別人的命,同樣也會反咬一口要了我的命,所以我要未雨綢繆,隻要李文景有這樣的苗頭,我便借李文濤的手除掉他。”
韓六此時覺得宗羽才是心機最深沉的那個人,李承勳在路上遇到的強盜其實也是宗羽派出的人假扮成的,也許宗羽從曹州遇到李文景後便開始了今日的布局,用了幾年的時間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局,最後將局中的所有人都一步步殺死。這樣的心機實在讓韓六感覺到了害怕。
蘇雪見韓六有些心神不定,臉上也不太好,上前問道:“韓六哥,你怎麽了?”
韓六搖搖頭道:“沒什麽,我韓六是個粗人,不懂這麽多的計謀策略,我隻是覺得越來越看不懂公子了,我們龍騎密衛曾經在世宗麵前發誓誓死效忠柴家,這麽多年下來,公子東奔西走,不知道何時才能率領大軍複國,而不是這樣小打小鬧的等下去。”
蘇雪笑道:“韓六哥說的意思我明白了,我們撫琴台原本是南唐的子民,我們受國主所托聽命於公子,我們複國的心情跟你們一樣,公子這麽多年看似一事無成,其實一直在積蓄力量,他承受的壓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還要大!有些事情看起來很殘忍,但為了江山大業,心慈手軟隻會害了更多的人!”
韓六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龍騎密衛都是受過周世宗恩惠的人,這些人都忠於周世宗,忠於柴家的後人,就算他們有疑問也不會背叛自己的主人。
宗羽此次來大宋除了結盟之外,更是要將石守信拉下馬,讓他償還陳橋兵變做下的錯事。
趙匡胤在世的時候,石守信就一直仗著同太祖皇帝是結義兄弟,處處同趙光義做對,趙光義登基後自然要找他算賬。
趙光義繼位後,罷免了石守信天平軍節度使的職位,改以中書令銜任河南尹、西京(洛陽)留守。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石守信自然知道,做了河南尹後便開始信奉佛教,在府中開辟佛堂,日日吃齋念佛,征集大量民夫為其在西京修建崇德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時之間當地民眾怨聲載道。
石守信的夫人不解的問道:“太祖皇帝每年賞賜我們許多的金銀錢幣,老爺也一直恪守清廉,為何如今卻一改廉潔之風,反而肆意搜刮錢財,難道老爺不要自己的名聲了嗎?”
石守信苦笑道:“我也不想這般做,可若我要了名聲,就怕要不了咱們石家滿門的命了。”
“老爺何故如此說,難道朝廷發生了什麽事情對老爺不利?”
石守信道:“以前我同太祖皇帝關係太過密切,這趙光義的皇位來的又這樣不明不白,處處都太祖皇帝的結義兄弟提防,我隻有將自己的名聲敗壞掉,讓天下的人唾罵我,趙光義才會對我放心,咱們石家才能安穩的度過危機。”
李文景閉目不言,將李承勳晾在那裏,李承勳自知今日難以善了,忍在心頭的怒火終於爆發出來了。
“李文景,你這個小人得誌的東西,一朝得勢便將自己的親生父親逼的出家為僧,親手害死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現在連我這個養父都不放過,一個發配南疆,一個發配到西北,讓我們父子分離。你這樣作孽遲早要有報應的!”
李文景睜開眼,厲聲喝道:“報應?就算有報應也該報應在你們身上!李繼勳膽小怕事害死了我娘,你們一家更是恨我入骨,你知道我小時候是怎樣受人白眼,怎樣受人欺淩的嗎?在府裏連那些下人都敢欺負我,從那時候起我就發誓,日後定要讓這些人加倍償還!”
“早知如此,當年我便該讓你和你那個不守婦道的娘一起死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悔,將你這個白眼狼養大成了禍害!”
“既然撕破了臉,我不妨告訴你,李文濤就算是一路有命到了萬安軍,在那裏也有人等著要他的命!”
李承勳如同被雷劈了一般,胸口一口悶氣堵在那裏,癱倒在椅子上,緩了好久才勉強站起來。
整個人如同被抽空了精神,渾渾噩噩的向外走去。
迴到家中,李承勳的夫人見他成了這副模樣,急忙讓人去請大夫,結果大夫還沒來,噩耗倒是先傳來了。
李繼勳的夫人因李繼勳出家,更因兒子慘死而終日鬱鬱寡歡,今日被府裏的下人發現在屋子裏懸梁自盡了。
消息傳到李繼勳那裏,李繼勳也萬念俱灰,服毒自盡。
李繼勳三十八歲受封節度使,是後周世宗時義社十兄弟中第一個建節的人,一生征戰,攻占遼州,曾領軍打敗契丹、北漢聯軍,李繼勳曆任藩鎮,所到地方沒有善政,但是以質樸耿直著稱。終年六十二歲,趙光義感其忠義耿直,追贈中書令,追封隴西郡王,諡號“莊武”。
李承勳迴到府中大病一場,第二日便收拾好行李,將府中下人盡數遣散,將府門封閉,帶著家眷去西寧州赴任西寧州知州,可惜在半途中遇到強盜打劫,李承勳與夫人慘遭毒手,死後暴屍荒野,下場淒慘。
其子李文濤因受到李文照事件的牽連,革職充軍,沿途李文景派人半路截殺,走投無路時候被宗羽派出的龍騎密衛所救,得以保留性命。
宗羽接到龍騎密衛傳來的消息知道李文濤已經到了安全的地方,便吩咐他們務必要保護好李文濤的安全,不得讓他有所閃失,更不能讓他急於報仇。
“公子,那李文濤與我們又沒有什麽交情,咱們何必要費盡周折救下他呢?”韓六不解的問道。
“這李文濤對我們日後還有大用,現在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慘死,知道之後定然會不顧一切的向李文景複仇,正好必要時候可以替我們鏟除李文景。”
宗羽這番話更是讓韓六不解,問道:“這李文景不是公子一手扶持起來的嗎?為何還要除去他?”
“這李文景確實有才華,心思也夠深沉,心腸也夠狠辣,但這樣的人就像一條毒蛇,可以要別人的命,同樣也會反咬一口要了我的命,所以我要未雨綢繆,隻要李文景有這樣的苗頭,我便借李文濤的手除掉他。”
韓六此時覺得宗羽才是心機最深沉的那個人,李承勳在路上遇到的強盜其實也是宗羽派出的人假扮成的,也許宗羽從曹州遇到李文景後便開始了今日的布局,用了幾年的時間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局,最後將局中的所有人都一步步殺死。這樣的心機實在讓韓六感覺到了害怕。
蘇雪見韓六有些心神不定,臉上也不太好,上前問道:“韓六哥,你怎麽了?”
韓六搖搖頭道:“沒什麽,我韓六是個粗人,不懂這麽多的計謀策略,我隻是覺得越來越看不懂公子了,我們龍騎密衛曾經在世宗麵前發誓誓死效忠柴家,這麽多年下來,公子東奔西走,不知道何時才能率領大軍複國,而不是這樣小打小鬧的等下去。”
蘇雪笑道:“韓六哥說的意思我明白了,我們撫琴台原本是南唐的子民,我們受國主所托聽命於公子,我們複國的心情跟你們一樣,公子這麽多年看似一事無成,其實一直在積蓄力量,他承受的壓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還要大!有些事情看起來很殘忍,但為了江山大業,心慈手軟隻會害了更多的人!”
韓六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龍騎密衛都是受過周世宗恩惠的人,這些人都忠於周世宗,忠於柴家的後人,就算他們有疑問也不會背叛自己的主人。
宗羽此次來大宋除了結盟之外,更是要將石守信拉下馬,讓他償還陳橋兵變做下的錯事。
趙匡胤在世的時候,石守信就一直仗著同太祖皇帝是結義兄弟,處處同趙光義做對,趙光義登基後自然要找他算賬。
趙光義繼位後,罷免了石守信天平軍節度使的職位,改以中書令銜任河南尹、西京(洛陽)留守。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石守信自然知道,做了河南尹後便開始信奉佛教,在府中開辟佛堂,日日吃齋念佛,征集大量民夫為其在西京修建崇德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時之間當地民眾怨聲載道。
石守信的夫人不解的問道:“太祖皇帝每年賞賜我們許多的金銀錢幣,老爺也一直恪守清廉,為何如今卻一改廉潔之風,反而肆意搜刮錢財,難道老爺不要自己的名聲了嗎?”
石守信苦笑道:“我也不想這般做,可若我要了名聲,就怕要不了咱們石家滿門的命了。”
“老爺何故如此說,難道朝廷發生了什麽事情對老爺不利?”
石守信道:“以前我同太祖皇帝關係太過密切,這趙光義的皇位來的又這樣不明不白,處處都太祖皇帝的結義兄弟提防,我隻有將自己的名聲敗壞掉,讓天下的人唾罵我,趙光義才會對我放心,咱們石家才能安穩的度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