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這一次訴訟了無生趣,完全是一副爺爺教訓孫子的模樣,那些官員隻管認罪,沒有絲毫申辯,堂外的民眾雖然看的精彩,罵的過癮,但是趙崢卻覺得陳善可乏。
所以第二日,趙崢換了黃妙妙來告,趙崢做為她的狀師為她辯論,而事件的突破口則換成了為方七丈伸冤求情,並且狀告裘三爺種種惡行,並控告與他有關的湖州官員。
裘三爺聽到消息,當他晚上就收拾細軟準備逃走。
雖然他在江湖上勢力頗大,但碰到國師,半點對抗之心都沒有,現在湖州連傻子都知道黃妙妙的遠房表弟是國師。黃妙妙告他,不就等於國師告他嗎?
裘三爺在黑白兩道多年,眼線暗手無數,黃妙妙的狀紙剛遞上去,就有人通知他了,連細軟的來不及收拾,第一時間便立馬出城,不想門外早就布下了天羅地網等著他,由皇城司還有暗衛組成了密網,又事先布好了局那能等他逃走。
裘三爺在湖州隻是沒人想動而已,所犯罪狀罄竹難書,根本不用趙崢找什麽證據,湖州百姓在得知裘三爺被抓後紛紛彈冠相慶,裘三爺押運的囚車說過之處被民眾瘋狂的泄憤,臭雞蛋那還是心善的,直接潑大糞的也不在少數。
對待麵對這種群情激憤的事件,古代就算沒有罪過,也會選擇將此人殺頭以泄民憤,律法如鐵,民心如爐,再硬的鐵在民眾心中的火爐裏都會被融化掉。
黃妙妙與裘三爺對簿公堂,裘三爺可沒認罪,而是將所有事情的推給下麵的人,將自己摘的幹幹淨淨,他自知死期不遠,國朝刑法寬鬆那隻是針對文官,麵對他們這種江湖草莽可從來都不會手軟,大肆攀咬,將一些罪狀直接說成是馬世雍與吳德誌直接授意的,氣的馬世雍驚堂木都拍斷了兩根。
——
趙崢在湖州已經停留多日,已經驚動了朝堂,朝廷發生幾件大事要趙崢親自解決,所以就派遣欽差前往湖州。
欽差一入湖州自然就知曉眼下發生的這場大戲,於是急忙忙的八百裏加急稟報朝廷,自己則直撲公堂,欽差的到來讓湖州不少官員直接嚇的暈過去了,這要是將事情捅到朝堂,不知道有什麽懲罰等著他們。
欽差是由新進兩府的趙善湘擔任,這個規格很重,非是重要的軍國大事,不會讓宰相任欽差。
趙善湘因為平李全有功,進入兩府任同簽書樞密院事,史彌遠去相後,史黨不到,兩府六人中鄭清之,薛極,趙汝述,趙善湘與他親厚,可以視為史黨。
南宋以右丞相兼樞密使這個官職為宰相之尊,但史彌遠去相後,無人得封,現在兩府以參知政事兼樞密副使宣繒為首,再加上一向與史彌遠不和的陳貴誠進入了兩府,而趙善湘因為趙崢的原因也有些搖擺,所以兩府之中勉強算是打成了平手。史黨主和,作為反史黨的旗幟,宣繒自然主戰,盡管他內心是徹頭徹尾的主戰派,但形勢如此,他不得不一力主戰,政治就是這麽迴事,個人意誌有時無足輕重。
——
趙善湘一來就宣布暫停審案,趙崢見趙善湘親自前來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也默許了,趙善湘將公堂上所有人清退。也先不顧此事的直接說道:“國師我代表朝廷問你三件事,一是蒙古遣使臨安,要求借道宋境,進攻金國。您能否窺探天機,探查蒙古意圖,此道我借還是不借?”
趙崢聽到有意訝然:“我一向置身朝廷之外,軍國大事一向是各位相公主持,緣何這次不遠千裏詢問我的意見?趙相公還請你給我一句實話。”
趙善湘神色凝重:“這是官家的意思!”
趙崢見趙善湘語氣有些奇怪,問道:“那趙相公是否認為我有插手這件事的能力?”
趙善湘歎氣道:“國師生而知之,學究天物,自然有能力,隻是官家此次公然的將你推到前台,問政於道,隻怕後世青史斑斑,官家與國師難逃一筆。”
趙崢笑了,青史斑斑……筆杆子始終握在儒生手中,他自然難逃被摸黑,趙善湘這是從湖州聞到大獄的氣息,委婉的提醒趙崢,不要與那些儒生對著幹。
“那趙相公認為我趙崢為大宋所做一切可有什麽地方錯了?”
“國師千秋功業,恩澤萬世。誰敢言錯?”
“是非曲直自在人心,而不是在別人筆下,趙崢也多謝相公提醒,這件事情我會注意分寸的。蒙古借道一事,你是怎麽想的?你們是怎麽想的?”你是趙善湘的想法,你們自然指的是史黨的想法。
趙善湘聽明白趙崢話中之意,卻沒有迴答,而是模擬兩可的說道:“借與不借都在兩可之間,我宋國若能借道,金賊難逃滅亡,我等可以趁機收複兩京河南之地,但代價是需要直麵蒙古。不借則可以讓金國繼續成為宋國的屏障,繼續積蓄國力,再圖收複。而眼下就需要國師判斷,國朝現在是否有能力麵對蒙古。”宋國在得到火槍火炮以及新進的煉鋼技術後,信心飛漲,認為現在或許已經有了對抗蒙古的資本。現在朝廷就是要趙崢判斷這些武器能否抵抗蒙古。趙善湘沒有說史黨的態度,就是怕趙崢偏頗,影響判斷。
趙崢對於趙善湘這個心眼沒有什麽喜惡,隻是有些失望道:“相公,我雖是紅塵中人,但權勢,名望,財富對我如同浮雲,你以為呢?”
趙善湘點了點頭,以趙崢現在對官家的影響力,完全可以獲得更大的權勢,但在很多方麵都保持克製,基本上都沒有幹涉朝政,每次都是朝政有求與他。至於聲望,趙崢的聲望現在如同聖人,再多的聲望對他而言有什麽用呢?而財富則更加不可能,現在宋國那個人敢說有國師的富有?但國師麵對專營,非但沒有露出貪婪之心,然而大度的讓利朝廷與天下,這份胸襟古今罕有。
趙崢現在與宣繒隱隱是政治同盟,這樣的大事本該同氣連枝,但趙崢完全不知道他的態度,也隻好據實說道“所以朝廷爭鬥我豈會參合?我判定也是借與理解都可,借我也有辦法麵對蒙古的兵鋒,不借則更好,待他哥三五年,國朝強大,便可以一擊成功。”
趙善湘點頭,趙崢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於是就說道:“鄭相公主張不借。”史彌遠去相後,史黨以鄭清之為尊,所以他的態度也代表了史黨的態度。
趙崢麵對這個結果有些驚訝,他與宣繒雖然有共同的政治利益,但在誰先拜會誰的問題上暗中使勁,誰先拜會就代表另一個人地位相對要尊崇,以宣繒現在宰相的身份拉不下臉也是人之常情。
趙崢則是忙得不可開交,而且潛意識也沒意識道有這個問題,直到趙善湘說道這裏才恍然大悟,要是宣繒提前派人知會自己的主張,趙崢雖然還是這個態度,但怎麽表述那可就大有學問了。並且史黨肯出動趙善湘來宣旨,而宣繒那邊隻有自己與陳貴誠,陳貴誠沒有出馬宣旨,自己就更不可能來了,現在看來陳貴誠是不是與宣繒一黨,都值得懷疑,這貨果然之適合當牆頭草,要做一黨黨魁還差點火候。
趙善湘有些歉意,自己算是小小的暗算了趙崢一把,現在趁火打鐵說道:“史相公雖然與國師有結,但從未刻意阻撓過你。”
趙崢罷手,自己就算與宣繒有裂痕也無所謂,但與史黨再無可能躪合,而且事情也未到絕路。“還有兩件事呢?”
“第二件是蒙古希望從我們這裏購買火器。”
趙崢忍不住笑了,怎麽可能將火器買個蒙古,宋國平亂李全時用的火器肯定瞞不了多久,而且顏傾武在山東用火器與蒙古交過手,蒙古得知火器威力後自然會有心求購。
蒙古之所以能橫行於世,除了蒙古勇士個個能騎善戰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心無雜念,隻要是能快速有效的殺人方法他們都願意使用,而不是一根筋抱著自己騎射無敵思想,所以從某些方麵來說,他們才是科技最大的渴求者,迴迴炮的使用,用瘟疫當做武器,還有曆史上攻破南宋後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匠人以期得到突火槍的製造方法等等無不驗證這一說法。他們是文明的破壞者,卻也是傳播者。
“這是個笑話嗎?”趙崢忍不住說道。
“蒙古答應五萬匹良馬,其中兩萬匹母馬,山東兩路作為籌碼購買一萬支火繩槍,百萬發子彈,他們先交貨。”
趙崢聽到這裏,就笑不出來了,蒙古如此大的籌碼,說明他們認識到了火繩槍的巨大威力。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開價的確很高,讓趙崢都忍不住動心了,而且有了這批訂單,宋國火繩槍的生產線那該擴張到什麽地步?能賣給蒙古一萬支,那造出十萬支火繩槍完全不在什麽話下。顯然朝廷不少人也認識到了問題,才來詢問趙崢的態度。畢竟在火器上趙崢的權威無可指責。
“慢慢談,拖個三年五載!”蒙古的中東現在很不穩定,起義浪潮不斷,曆史上窩闊台在滅掉金國,就組織了軍隊,重新掃蕩了中東,所以在那個時期,南宋麵臨的蒙古不是其主力部隊,所以現在蒙古是需要這批火器的。趙崢就是要慢慢拖,讓蒙古無法集中力量自己製造火繩槍,等到他們等造簡單的火繩槍的時候,宋朝已經全麵換成燧發槍了。到時候宋國的優勢會呈現一邊倒。
“第三件事是什麽?”
趙善湘神情有些怪異,沉默了半響,緩緩說道:“顏將軍打下了萊州。”
這一次訴訟了無生趣,完全是一副爺爺教訓孫子的模樣,那些官員隻管認罪,沒有絲毫申辯,堂外的民眾雖然看的精彩,罵的過癮,但是趙崢卻覺得陳善可乏。
所以第二日,趙崢換了黃妙妙來告,趙崢做為她的狀師為她辯論,而事件的突破口則換成了為方七丈伸冤求情,並且狀告裘三爺種種惡行,並控告與他有關的湖州官員。
裘三爺聽到消息,當他晚上就收拾細軟準備逃走。
雖然他在江湖上勢力頗大,但碰到國師,半點對抗之心都沒有,現在湖州連傻子都知道黃妙妙的遠房表弟是國師。黃妙妙告他,不就等於國師告他嗎?
裘三爺在黑白兩道多年,眼線暗手無數,黃妙妙的狀紙剛遞上去,就有人通知他了,連細軟的來不及收拾,第一時間便立馬出城,不想門外早就布下了天羅地網等著他,由皇城司還有暗衛組成了密網,又事先布好了局那能等他逃走。
裘三爺在湖州隻是沒人想動而已,所犯罪狀罄竹難書,根本不用趙崢找什麽證據,湖州百姓在得知裘三爺被抓後紛紛彈冠相慶,裘三爺押運的囚車說過之處被民眾瘋狂的泄憤,臭雞蛋那還是心善的,直接潑大糞的也不在少數。
對待麵對這種群情激憤的事件,古代就算沒有罪過,也會選擇將此人殺頭以泄民憤,律法如鐵,民心如爐,再硬的鐵在民眾心中的火爐裏都會被融化掉。
黃妙妙與裘三爺對簿公堂,裘三爺可沒認罪,而是將所有事情的推給下麵的人,將自己摘的幹幹淨淨,他自知死期不遠,國朝刑法寬鬆那隻是針對文官,麵對他們這種江湖草莽可從來都不會手軟,大肆攀咬,將一些罪狀直接說成是馬世雍與吳德誌直接授意的,氣的馬世雍驚堂木都拍斷了兩根。
——
趙崢在湖州已經停留多日,已經驚動了朝堂,朝廷發生幾件大事要趙崢親自解決,所以就派遣欽差前往湖州。
欽差一入湖州自然就知曉眼下發生的這場大戲,於是急忙忙的八百裏加急稟報朝廷,自己則直撲公堂,欽差的到來讓湖州不少官員直接嚇的暈過去了,這要是將事情捅到朝堂,不知道有什麽懲罰等著他們。
欽差是由新進兩府的趙善湘擔任,這個規格很重,非是重要的軍國大事,不會讓宰相任欽差。
趙善湘因為平李全有功,進入兩府任同簽書樞密院事,史彌遠去相後,史黨不到,兩府六人中鄭清之,薛極,趙汝述,趙善湘與他親厚,可以視為史黨。
南宋以右丞相兼樞密使這個官職為宰相之尊,但史彌遠去相後,無人得封,現在兩府以參知政事兼樞密副使宣繒為首,再加上一向與史彌遠不和的陳貴誠進入了兩府,而趙善湘因為趙崢的原因也有些搖擺,所以兩府之中勉強算是打成了平手。史黨主和,作為反史黨的旗幟,宣繒自然主戰,盡管他內心是徹頭徹尾的主戰派,但形勢如此,他不得不一力主戰,政治就是這麽迴事,個人意誌有時無足輕重。
——
趙善湘一來就宣布暫停審案,趙崢見趙善湘親自前來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也默許了,趙善湘將公堂上所有人清退。也先不顧此事的直接說道:“國師我代表朝廷問你三件事,一是蒙古遣使臨安,要求借道宋境,進攻金國。您能否窺探天機,探查蒙古意圖,此道我借還是不借?”
趙崢聽到有意訝然:“我一向置身朝廷之外,軍國大事一向是各位相公主持,緣何這次不遠千裏詢問我的意見?趙相公還請你給我一句實話。”
趙善湘神色凝重:“這是官家的意思!”
趙崢見趙善湘語氣有些奇怪,問道:“那趙相公是否認為我有插手這件事的能力?”
趙善湘歎氣道:“國師生而知之,學究天物,自然有能力,隻是官家此次公然的將你推到前台,問政於道,隻怕後世青史斑斑,官家與國師難逃一筆。”
趙崢笑了,青史斑斑……筆杆子始終握在儒生手中,他自然難逃被摸黑,趙善湘這是從湖州聞到大獄的氣息,委婉的提醒趙崢,不要與那些儒生對著幹。
“那趙相公認為我趙崢為大宋所做一切可有什麽地方錯了?”
“國師千秋功業,恩澤萬世。誰敢言錯?”
“是非曲直自在人心,而不是在別人筆下,趙崢也多謝相公提醒,這件事情我會注意分寸的。蒙古借道一事,你是怎麽想的?你們是怎麽想的?”你是趙善湘的想法,你們自然指的是史黨的想法。
趙善湘聽明白趙崢話中之意,卻沒有迴答,而是模擬兩可的說道:“借與不借都在兩可之間,我宋國若能借道,金賊難逃滅亡,我等可以趁機收複兩京河南之地,但代價是需要直麵蒙古。不借則可以讓金國繼續成為宋國的屏障,繼續積蓄國力,再圖收複。而眼下就需要國師判斷,國朝現在是否有能力麵對蒙古。”宋國在得到火槍火炮以及新進的煉鋼技術後,信心飛漲,認為現在或許已經有了對抗蒙古的資本。現在朝廷就是要趙崢判斷這些武器能否抵抗蒙古。趙善湘沒有說史黨的態度,就是怕趙崢偏頗,影響判斷。
趙崢對於趙善湘這個心眼沒有什麽喜惡,隻是有些失望道:“相公,我雖是紅塵中人,但權勢,名望,財富對我如同浮雲,你以為呢?”
趙善湘點了點頭,以趙崢現在對官家的影響力,完全可以獲得更大的權勢,但在很多方麵都保持克製,基本上都沒有幹涉朝政,每次都是朝政有求與他。至於聲望,趙崢的聲望現在如同聖人,再多的聲望對他而言有什麽用呢?而財富則更加不可能,現在宋國那個人敢說有國師的富有?但國師麵對專營,非但沒有露出貪婪之心,然而大度的讓利朝廷與天下,這份胸襟古今罕有。
趙崢現在與宣繒隱隱是政治同盟,這樣的大事本該同氣連枝,但趙崢完全不知道他的態度,也隻好據實說道“所以朝廷爭鬥我豈會參合?我判定也是借與理解都可,借我也有辦法麵對蒙古的兵鋒,不借則更好,待他哥三五年,國朝強大,便可以一擊成功。”
趙善湘點頭,趙崢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於是就說道:“鄭相公主張不借。”史彌遠去相後,史黨以鄭清之為尊,所以他的態度也代表了史黨的態度。
趙崢麵對這個結果有些驚訝,他與宣繒雖然有共同的政治利益,但在誰先拜會誰的問題上暗中使勁,誰先拜會就代表另一個人地位相對要尊崇,以宣繒現在宰相的身份拉不下臉也是人之常情。
趙崢則是忙得不可開交,而且潛意識也沒意識道有這個問題,直到趙善湘說道這裏才恍然大悟,要是宣繒提前派人知會自己的主張,趙崢雖然還是這個態度,但怎麽表述那可就大有學問了。並且史黨肯出動趙善湘來宣旨,而宣繒那邊隻有自己與陳貴誠,陳貴誠沒有出馬宣旨,自己就更不可能來了,現在看來陳貴誠是不是與宣繒一黨,都值得懷疑,這貨果然之適合當牆頭草,要做一黨黨魁還差點火候。
趙善湘有些歉意,自己算是小小的暗算了趙崢一把,現在趁火打鐵說道:“史相公雖然與國師有結,但從未刻意阻撓過你。”
趙崢罷手,自己就算與宣繒有裂痕也無所謂,但與史黨再無可能躪合,而且事情也未到絕路。“還有兩件事呢?”
“第二件是蒙古希望從我們這裏購買火器。”
趙崢忍不住笑了,怎麽可能將火器買個蒙古,宋國平亂李全時用的火器肯定瞞不了多久,而且顏傾武在山東用火器與蒙古交過手,蒙古得知火器威力後自然會有心求購。
蒙古之所以能橫行於世,除了蒙古勇士個個能騎善戰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心無雜念,隻要是能快速有效的殺人方法他們都願意使用,而不是一根筋抱著自己騎射無敵思想,所以從某些方麵來說,他們才是科技最大的渴求者,迴迴炮的使用,用瘟疫當做武器,還有曆史上攻破南宋後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匠人以期得到突火槍的製造方法等等無不驗證這一說法。他們是文明的破壞者,卻也是傳播者。
“這是個笑話嗎?”趙崢忍不住說道。
“蒙古答應五萬匹良馬,其中兩萬匹母馬,山東兩路作為籌碼購買一萬支火繩槍,百萬發子彈,他們先交貨。”
趙崢聽到這裏,就笑不出來了,蒙古如此大的籌碼,說明他們認識到了火繩槍的巨大威力。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開價的確很高,讓趙崢都忍不住動心了,而且有了這批訂單,宋國火繩槍的生產線那該擴張到什麽地步?能賣給蒙古一萬支,那造出十萬支火繩槍完全不在什麽話下。顯然朝廷不少人也認識到了問題,才來詢問趙崢的態度。畢竟在火器上趙崢的權威無可指責。
“慢慢談,拖個三年五載!”蒙古的中東現在很不穩定,起義浪潮不斷,曆史上窩闊台在滅掉金國,就組織了軍隊,重新掃蕩了中東,所以在那個時期,南宋麵臨的蒙古不是其主力部隊,所以現在蒙古是需要這批火器的。趙崢就是要慢慢拖,讓蒙古無法集中力量自己製造火繩槍,等到他們等造簡單的火繩槍的時候,宋朝已經全麵換成燧發槍了。到時候宋國的優勢會呈現一邊倒。
“第三件事是什麽?”
趙善湘神情有些怪異,沉默了半響,緩緩說道:“顏將軍打下了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