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擬禪位詔書
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 作者:朔九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乾清宮內,老朱靜靜地凝視著眼前的龍袍,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這件龍袍與之前第154章中準備的明黃龍袍截然不同,它是老朱特意再次為兒子精心定製的。
因為這龍袍是玄黑龍袍...
龍袍整體以黑龍紋為主色調,黑龍蜿蜒盤旋,氣勢磅礴,仿佛要衝破雲霄。胸前繡著一隻五爪金龍,張牙舞爪,威風凜凜,袖間則各有一條矯健的行龍,昂首挺胸,栩栩如生。後背更是盤踞著一條巨大的盤龍,龍鱗閃爍,龍爪銳利,給人一種莊重威嚴之感。
這龍袍的設計並非憑空想象,而是老朱命人參照史書記載的秦漢時期龍袍樣式精心製作而成。藍本便是那位被尊稱為祖龍的秦始皇所穿的玄黑龍袍。這玄黑並非純粹的黑色,而是一種黑中略帶一點灰色的獨特顏色,寓意著純淨和天命所授。
朱元璋對這件龍袍甚是滿意,他為自己的創意和用心感到驕傲。而之所以要製作這樣一件龍袍,其實是因為老朱已經在暗中籌備禪位之事了。然而,這一切朱標並不知曉,他依舊如往常一樣,盡心盡力地輔佐父親處理朝政。
“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在宮殿中迴蕩,朱元璋滿臉笑容地說道。
“到時候咱的標兒穿上這身玄黑龍袍,定然是萬世之君啊!”他的目光落在禦案背後的寰宇全圖上,眼中閃爍著興奮和期待。
這張寰宇全圖與以往有所不同,原本中原大地所占的地方雖然變小了一些,但圖上卻多出了許多地方。這些新的地域被用不同的顏色區分開來,有中原本土、中亞各省、都司、遠東西伯利亞、西亞各地、南洋,甚至還有殖民地。大明的疆土已經橫跨整個亞洲,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土地,隻有倭國不在疆域之中。
不過,朱元璋對此並不在意,因為在他知道,倭國遲早也會成為大明的一部分。如今的天皇,不過是老朱家的長工罷了。
想到這裏,朱元璋心情愉悅地喊道:“梅欒子,去把方孝孺叫來。”
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起草禪位詔書了,這一天他等得太久了,實在無法再忍受下去。
奏章如小山一般堆積在案頭,但朱元璋卻連一本都看不下去。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是時候該好好享受一下人生了,何必還如此操勞呢?一會就讓人將這些送到東宮去...
自己好久沒有出去轉轉了,禪位以後,自己就帶著妹子,還有徐達、湯和、唐勝宗、曹震那些個老家夥去遊曆山河。
兒子整下來這麽大的地方,老子去看看怎麽了。
就當老皇爺yy的時候,方孝孺也到了,現在的方孝孺已經是水漲船高了。
一襲藍色官袍的方孝孺躬身對著老朱行禮。
“臣方孝孺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嗯,朕安。”
方孝孺抬眼就看到了玄黑龍袍,眼睛裏盡是吃驚之色,龍袍怎麽是...自己飽讀詩書,自然知道這玄黑龍袍代表什麽,此時他沒有一點點覺得不應該的意思。
反而方孝孺的眼中滿是火熱,近乎於瘋狂。
“孝儒啊,咱叫你來你猜猜是什麽事?”
今天老朱心情格外的好,所以口氣比平時親近的多。
“臣,誠惶誠恐。”
方孝孺雖然傲氣,但是帝王心思那是自己一個文官妄加猜測的。朱元璋聞言一笑,也不再逗方孝孺了。
“朕喚你前來,是想讓你草擬禪位詔書。”
“你可奉詔?”
方孝孺一聽,趕忙就跪下了,聖上竟然要自己草擬禪位詔書。這會兒方孝孺的腦子早就短路了,禪位詔書要是出自自己之手,那是無上的榮耀。
“臣...臣...奉詔!”
這要是朱標在這,不知會作何感想。
畢竟方孝孺在曆史上可是頭鐵第一人啊,朱棣靖難,為了天下士子歸心,希望方孝孺給自己草詔登基詔書,可是方孝孺寧死不奉詔,最後被誅了十族。
“好,執筆吧。”
方孝孺走到小書案,書案之上早就準備好了。
“咱說大概意思,你執筆潤色即可。”
“朕本布衣,本無意於皇極,奈何生逢亂世,昏奸當道。而後投身於軍旅,率義軍萬萬,還亂世之青天。朕上承天道,下順臣民,驅除百年之患,勘定南北梟雄,立國大明,建元洪武。”
“皇太子仁孝端醇,克肩重器,宗祏有托,監國三載改賦稅,清吏治,開科學,壯軍備。率新軍永除漠北之患,擴土開疆數萬餘裏。”
“皇太子雖是儲君之資,但功績可比高祖,朕實為揚眉之喜也。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衰老將至。朕決意禪位於儲君,已諏吉之告天、地、宗廟、社稷,皇太子於甲辰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朕親禦奉天殿,躬授寶璽。”
朱元璋的聲音如同洪鍾一般響亮,在整個宮殿中迴蕩著,讓人不禁為之震撼。方孝孺在寫完之後,小心翼翼地將詔書捧起,然後雙膝跪地,畢恭畢敬地呈獻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詔書,仔細端詳了一番,然後滿意地點了點頭。他親自拿起印璽,莊重地蓋在了詔書上,這一蓋,仿佛是給這份詔書注入了無盡的權力和威嚴。
時光荏苒,如今已是洪武十六年的秋天,朱元璋已經 56 歲了。然而,與他同時代的許多人相比,他的身體狀況卻異常良好。曆史上的朱元璋最終活到了 71 歲,以他那強健的體格,本應還有很長的歲月可以度過。
不過,朱元璋並不是一個貪戀權力的人。他深知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乃是自然規律。如今,他的兒子朱標已經成長為一個令他非常滿意的儲君,完全有能力繼承他的皇位,治理好這個國家。
想到這裏,朱元璋心中湧起一股欣慰之情。他覺得是時候放下肩上的重擔,好好休息一下了。於是,他對著方孝孺揮了揮手,說道:“你下去吧。”
方孝孺見狀,連忙躬身行禮,然後緩緩退出了乾清宮。
朱元璋則手持詔書,步履穩健地朝著東宮文華殿走去。自古以來,主動禪位的皇帝可謂鳳毛麟角,而朱元璋卻毫不留戀地選擇了這條路,這恐怕隻有他這樣的人物才能做到吧。
當朱元璋抵達文華殿時,朱標正在殿內專心致誌地批閱著奏章。這些奏章都是來自各軍區和都護府的緊急要事,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穩定。此外,還有江南製造局的稟報,稱第 11 章中提到的七鎮八遠鐵甲艦中的平遠艦已經建造完畢,同時,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四艘炮艇也順利竣工。
之所以速度如此之快,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工匠數量眾多,整個江南製造局的工匠人數將近五十萬,規模之大,宛如一座城池。其二,目前大明的工業水平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幾乎可以與前世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相媲美。
朱標對此感到異常興奮,他心中的激動之情難以抑製,甚至恨不得立刻率領大軍,馬踏東京。然而,征倭的計劃卻一再被推遲,這究竟是為何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朱標所追求的並非僅僅是倭人的臣服,而是要將他們徹底亡國滅種!
正當朱標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梅季突然走了進來,稟報說陛下駕到,即將抵達宮門。朱標聽聞,急忙放下手中的奏章,起身快步迎了出去。
在前往宮門的路上,朱標心中暗自嘀咕,最近這段時間,父親基本上都不來東宮了。在朝堂之上,父子二人雖然能夠相見,但下朝後也隻是簡單商議一下,然後朱標便開始忙碌於各種事務之中。至於父親具體在做些什麽,朱標並不知曉,他隻知道自己手中的奏章越來越多了,比如剛才就又送來了些。
不多時,朱標便來到了宮門處,遠遠地就看到了父親朱元璋的身影。朱元璋見到朱標後,快步上前,一把抓住了朱標的手,然後父子二人一同走進了文華殿。
“爹,您這是?”
朱元璋看了看太子寶座,然後往上一坐,嘴角上揚,好似想到了什麽一樣。
然後,老朱一臉嚴肅地對梅欒子說道:“把那金匣子拿過來,交給太子。”
梅欒子聞言,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小心翼翼地將金匣子捧到朱標麵前。
朱標看著眼前的金匣子,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這金匣子他並不陌生,一般來說,裏麵盛放的都是機密奏報或者聖旨之類的重要文件。然而,他雖然貴為儲君,但實際上接觸到這種金匣子的機會並不多。
正當朱標猶豫不決的時候,朱元璋似乎有些不耐煩了,他對著朱標催促道:“行了,別磨蹭了,趕緊打開看看!”朱標被父親這麽一催,也不好再遲疑,於是深吸一口氣,緩緩地打開了金匣子的蓋子。
隨著蓋子的開啟,定睛一看,隻見金匣子裏麵躺著一道詔書。
朱標小心翼翼地將詔書取了出來,然後輕輕地展開。當他看清詔書上的內容時,整個人都愣住了,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一動不動。
站在一旁的朱元璋見狀,心中暗自好笑,但還是故作嚴肅地問道:“怎麽了?上麵寫的什麽?”
朱標這才迴過神來,他的臉色變得異常蒼白,嘴唇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說些什麽,卻又發不出聲音。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結結巴巴地說道:“這……這怎麽……”
什麽情況?
怎麽會這樣?
自己真的沒有準備啊!
還有大業尚未完成啊!!!
“父皇,這不可,萬萬不可,您春秋鼎盛的,這是幹什麽啊。”
老朱本來挺高興的臉,一下子就不高興了。
“娘的,什麽意思,你想著把你老子累死是吧,咱已經和你說過幾迴了,就連你的皇袍咱都準備了幾迴了,你一直推脫。”
“什麽意思,你是不是不想幹了,那你說這活咱不幹,你不幹,誰幹。反正咱是不幹了,堅決不幹了。”老朱滾刀肉的性子又上來了,直接在兒子麵前開始耍賴了。
一時間這個“帝位”成了燙手的山芋,老的想著小的現在足以登基為君了,可是小的想著老的歲數還不大,還能幹啊。
“爹,我真不是那個意思啊!我絕對沒有說不幹的意思,隻是這時間也太倉促了吧,我完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啊!您看看,這眼看著就快到日子了,滿打滿算也沒剩下幾個月了呀!”朱標一臉焦急地解釋道。
然而,他的父親卻絲毫不為所動,反而怒氣衝衝地說道:“那他娘的是你的事情!老子連詔書都已經寫好了,你這次肯定是逃不掉的!”
老朱越說越來氣,繼續數落著朱標:“再說了,咱爺倆之間還需要玩什麽三辭三讓的把戲嗎?根本就沒必要嘛!”
麵對父親的一頓說教,朱標頓時啞口無言,隻能默默地低著頭,不再吭聲。
這件龍袍與之前第154章中準備的明黃龍袍截然不同,它是老朱特意再次為兒子精心定製的。
因為這龍袍是玄黑龍袍...
龍袍整體以黑龍紋為主色調,黑龍蜿蜒盤旋,氣勢磅礴,仿佛要衝破雲霄。胸前繡著一隻五爪金龍,張牙舞爪,威風凜凜,袖間則各有一條矯健的行龍,昂首挺胸,栩栩如生。後背更是盤踞著一條巨大的盤龍,龍鱗閃爍,龍爪銳利,給人一種莊重威嚴之感。
這龍袍的設計並非憑空想象,而是老朱命人參照史書記載的秦漢時期龍袍樣式精心製作而成。藍本便是那位被尊稱為祖龍的秦始皇所穿的玄黑龍袍。這玄黑並非純粹的黑色,而是一種黑中略帶一點灰色的獨特顏色,寓意著純淨和天命所授。
朱元璋對這件龍袍甚是滿意,他為自己的創意和用心感到驕傲。而之所以要製作這樣一件龍袍,其實是因為老朱已經在暗中籌備禪位之事了。然而,這一切朱標並不知曉,他依舊如往常一樣,盡心盡力地輔佐父親處理朝政。
“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在宮殿中迴蕩,朱元璋滿臉笑容地說道。
“到時候咱的標兒穿上這身玄黑龍袍,定然是萬世之君啊!”他的目光落在禦案背後的寰宇全圖上,眼中閃爍著興奮和期待。
這張寰宇全圖與以往有所不同,原本中原大地所占的地方雖然變小了一些,但圖上卻多出了許多地方。這些新的地域被用不同的顏色區分開來,有中原本土、中亞各省、都司、遠東西伯利亞、西亞各地、南洋,甚至還有殖民地。大明的疆土已經橫跨整個亞洲,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土地,隻有倭國不在疆域之中。
不過,朱元璋對此並不在意,因為在他知道,倭國遲早也會成為大明的一部分。如今的天皇,不過是老朱家的長工罷了。
想到這裏,朱元璋心情愉悅地喊道:“梅欒子,去把方孝孺叫來。”
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起草禪位詔書了,這一天他等得太久了,實在無法再忍受下去。
奏章如小山一般堆積在案頭,但朱元璋卻連一本都看不下去。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是時候該好好享受一下人生了,何必還如此操勞呢?一會就讓人將這些送到東宮去...
自己好久沒有出去轉轉了,禪位以後,自己就帶著妹子,還有徐達、湯和、唐勝宗、曹震那些個老家夥去遊曆山河。
兒子整下來這麽大的地方,老子去看看怎麽了。
就當老皇爺yy的時候,方孝孺也到了,現在的方孝孺已經是水漲船高了。
一襲藍色官袍的方孝孺躬身對著老朱行禮。
“臣方孝孺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嗯,朕安。”
方孝孺抬眼就看到了玄黑龍袍,眼睛裏盡是吃驚之色,龍袍怎麽是...自己飽讀詩書,自然知道這玄黑龍袍代表什麽,此時他沒有一點點覺得不應該的意思。
反而方孝孺的眼中滿是火熱,近乎於瘋狂。
“孝儒啊,咱叫你來你猜猜是什麽事?”
今天老朱心情格外的好,所以口氣比平時親近的多。
“臣,誠惶誠恐。”
方孝孺雖然傲氣,但是帝王心思那是自己一個文官妄加猜測的。朱元璋聞言一笑,也不再逗方孝孺了。
“朕喚你前來,是想讓你草擬禪位詔書。”
“你可奉詔?”
方孝孺一聽,趕忙就跪下了,聖上竟然要自己草擬禪位詔書。這會兒方孝孺的腦子早就短路了,禪位詔書要是出自自己之手,那是無上的榮耀。
“臣...臣...奉詔!”
這要是朱標在這,不知會作何感想。
畢竟方孝孺在曆史上可是頭鐵第一人啊,朱棣靖難,為了天下士子歸心,希望方孝孺給自己草詔登基詔書,可是方孝孺寧死不奉詔,最後被誅了十族。
“好,執筆吧。”
方孝孺走到小書案,書案之上早就準備好了。
“咱說大概意思,你執筆潤色即可。”
“朕本布衣,本無意於皇極,奈何生逢亂世,昏奸當道。而後投身於軍旅,率義軍萬萬,還亂世之青天。朕上承天道,下順臣民,驅除百年之患,勘定南北梟雄,立國大明,建元洪武。”
“皇太子仁孝端醇,克肩重器,宗祏有托,監國三載改賦稅,清吏治,開科學,壯軍備。率新軍永除漠北之患,擴土開疆數萬餘裏。”
“皇太子雖是儲君之資,但功績可比高祖,朕實為揚眉之喜也。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衰老將至。朕決意禪位於儲君,已諏吉之告天、地、宗廟、社稷,皇太子於甲辰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朕親禦奉天殿,躬授寶璽。”
朱元璋的聲音如同洪鍾一般響亮,在整個宮殿中迴蕩著,讓人不禁為之震撼。方孝孺在寫完之後,小心翼翼地將詔書捧起,然後雙膝跪地,畢恭畢敬地呈獻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詔書,仔細端詳了一番,然後滿意地點了點頭。他親自拿起印璽,莊重地蓋在了詔書上,這一蓋,仿佛是給這份詔書注入了無盡的權力和威嚴。
時光荏苒,如今已是洪武十六年的秋天,朱元璋已經 56 歲了。然而,與他同時代的許多人相比,他的身體狀況卻異常良好。曆史上的朱元璋最終活到了 71 歲,以他那強健的體格,本應還有很長的歲月可以度過。
不過,朱元璋並不是一個貪戀權力的人。他深知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乃是自然規律。如今,他的兒子朱標已經成長為一個令他非常滿意的儲君,完全有能力繼承他的皇位,治理好這個國家。
想到這裏,朱元璋心中湧起一股欣慰之情。他覺得是時候放下肩上的重擔,好好休息一下了。於是,他對著方孝孺揮了揮手,說道:“你下去吧。”
方孝孺見狀,連忙躬身行禮,然後緩緩退出了乾清宮。
朱元璋則手持詔書,步履穩健地朝著東宮文華殿走去。自古以來,主動禪位的皇帝可謂鳳毛麟角,而朱元璋卻毫不留戀地選擇了這條路,這恐怕隻有他這樣的人物才能做到吧。
當朱元璋抵達文華殿時,朱標正在殿內專心致誌地批閱著奏章。這些奏章都是來自各軍區和都護府的緊急要事,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穩定。此外,還有江南製造局的稟報,稱第 11 章中提到的七鎮八遠鐵甲艦中的平遠艦已經建造完畢,同時,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四艘炮艇也順利竣工。
之所以速度如此之快,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工匠數量眾多,整個江南製造局的工匠人數將近五十萬,規模之大,宛如一座城池。其二,目前大明的工業水平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幾乎可以與前世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相媲美。
朱標對此感到異常興奮,他心中的激動之情難以抑製,甚至恨不得立刻率領大軍,馬踏東京。然而,征倭的計劃卻一再被推遲,這究竟是為何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朱標所追求的並非僅僅是倭人的臣服,而是要將他們徹底亡國滅種!
正當朱標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梅季突然走了進來,稟報說陛下駕到,即將抵達宮門。朱標聽聞,急忙放下手中的奏章,起身快步迎了出去。
在前往宮門的路上,朱標心中暗自嘀咕,最近這段時間,父親基本上都不來東宮了。在朝堂之上,父子二人雖然能夠相見,但下朝後也隻是簡單商議一下,然後朱標便開始忙碌於各種事務之中。至於父親具體在做些什麽,朱標並不知曉,他隻知道自己手中的奏章越來越多了,比如剛才就又送來了些。
不多時,朱標便來到了宮門處,遠遠地就看到了父親朱元璋的身影。朱元璋見到朱標後,快步上前,一把抓住了朱標的手,然後父子二人一同走進了文華殿。
“爹,您這是?”
朱元璋看了看太子寶座,然後往上一坐,嘴角上揚,好似想到了什麽一樣。
然後,老朱一臉嚴肅地對梅欒子說道:“把那金匣子拿過來,交給太子。”
梅欒子聞言,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小心翼翼地將金匣子捧到朱標麵前。
朱標看著眼前的金匣子,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這金匣子他並不陌生,一般來說,裏麵盛放的都是機密奏報或者聖旨之類的重要文件。然而,他雖然貴為儲君,但實際上接觸到這種金匣子的機會並不多。
正當朱標猶豫不決的時候,朱元璋似乎有些不耐煩了,他對著朱標催促道:“行了,別磨蹭了,趕緊打開看看!”朱標被父親這麽一催,也不好再遲疑,於是深吸一口氣,緩緩地打開了金匣子的蓋子。
隨著蓋子的開啟,定睛一看,隻見金匣子裏麵躺著一道詔書。
朱標小心翼翼地將詔書取了出來,然後輕輕地展開。當他看清詔書上的內容時,整個人都愣住了,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一動不動。
站在一旁的朱元璋見狀,心中暗自好笑,但還是故作嚴肅地問道:“怎麽了?上麵寫的什麽?”
朱標這才迴過神來,他的臉色變得異常蒼白,嘴唇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說些什麽,卻又發不出聲音。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結結巴巴地說道:“這……這怎麽……”
什麽情況?
怎麽會這樣?
自己真的沒有準備啊!
還有大業尚未完成啊!!!
“父皇,這不可,萬萬不可,您春秋鼎盛的,這是幹什麽啊。”
老朱本來挺高興的臉,一下子就不高興了。
“娘的,什麽意思,你想著把你老子累死是吧,咱已經和你說過幾迴了,就連你的皇袍咱都準備了幾迴了,你一直推脫。”
“什麽意思,你是不是不想幹了,那你說這活咱不幹,你不幹,誰幹。反正咱是不幹了,堅決不幹了。”老朱滾刀肉的性子又上來了,直接在兒子麵前開始耍賴了。
一時間這個“帝位”成了燙手的山芋,老的想著小的現在足以登基為君了,可是小的想著老的歲數還不大,還能幹啊。
“爹,我真不是那個意思啊!我絕對沒有說不幹的意思,隻是這時間也太倉促了吧,我完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啊!您看看,這眼看著就快到日子了,滿打滿算也沒剩下幾個月了呀!”朱標一臉焦急地解釋道。
然而,他的父親卻絲毫不為所動,反而怒氣衝衝地說道:“那他娘的是你的事情!老子連詔書都已經寫好了,你這次肯定是逃不掉的!”
老朱越說越來氣,繼續數落著朱標:“再說了,咱爺倆之間還需要玩什麽三辭三讓的把戲嗎?根本就沒必要嘛!”
麵對父親的一頓說教,朱標頓時啞口無言,隻能默默地低著頭,不再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