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鑄造銀元
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 作者:朔九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8章 鑄造銀元
應天府,紫禁城文華殿。暖閣內,燭火搖曳,光影斑駁,將整個殿堂映照得有些朦朧。滿朝文武分列兩旁,一個個麵色凝重,如臨大敵,氣氛壓抑得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在這一片凝重的氛圍中,端坐在禦座之上的太子朱標,麵色沉穩,不怒自威。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終落在了戶部尚書呂昶身上,開口問道:“吾大明如今白銀儲量劇增,諸位愛卿可有良策應對?”
呂昶聞聽此言,趕忙出列,拱手道:“太子殿下,白銀過多,恐致物價波動,民生不穩呐。臣以為,當廣開銀礦銷路,將多餘白銀運往番邦售賣,如此一來,既能緩解國內白銀過剩之壓力,又可賺取大量黃金,實乃一舉兩得之良策。”
呂昶話音未落,禮部侍郎便立刻站出來反駁道:“尚書此言差矣!我大明乃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豈有向番邦傾銷白銀之理?此舉定會折損我朝威嚴,令天下人恥笑。”
朱標微微頷首,目光緩緩地掃過朝堂上的眾人,最後停留在了沉默不語的朱雄英身上。他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輕聲問道:“英兒,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呢?”
朱雄英聞言,向前邁出一步,他的身姿挺拔如鬆,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蘊含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氣勢:“依兒臣之見,我們可以效仿宋朝時的交子之法,在國內推行紙幣。如此一來,白銀便無需大量流通於市麵,不僅可以穩定物價,還能鞏固民生。”
朱雄英的話音剛落,朝堂上便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詹徽麵露憂色,連忙說道:“太孫殿下,紙幣固然有其好處,然而百姓對它的信任度尚不足夠。若是貿然推行,恐怕會引起軒然大波,適得其反啊。”
一時間,朝堂之上眾說紛紜,各種意見紛至遝來,讓人難以抉擇。朱標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深知這個決定關係重大,必須慎之又慎。
過了好一會兒,朱標才緩緩抬起頭來,沉聲道:“諸位愛卿暫且退下吧,容孤再仔細思量一番。”
待群臣散去後,朱標獨自一人在文華殿內踱步,心中反複權衡著眾人的言論。他時而停下腳步,凝視著殿中的某一處,時而又繼續緩緩前行,似乎在思考著什麽重要的事情。
就在這時,貼身太監梅季匆匆走了進來,他腳步輕盈,卻又不失穩重,來到朱標身邊後,躬身低聲道:“太子殿下,宋先生求見。”
朱標眼睛突然閃過一道亮光,急忙說道:“快快有請!”沒過多久,隻見一位身穿素色長袍、麵容清瘦的老者步伐矯健地走進了宮殿,此人正是朱標的恩師宋濂。
“恩師,您來得可真是時候啊,我正為這件事情煩惱得很呢。”朱標趕忙迎上前去,態度恭敬地說道。
宋濂微微一笑,迴應道:“老臣聽說殿下今日在朝堂上商議事情,所以特意趕來為殿下排憂解難。”
兩人一同走進暖閣,相對而坐後,宋濂不緊不慢地開口道:“殿下,依老臣之見,鑄造銀元與推行紙幣這兩件事情都是可行的,但切不可急於求成,而且需要分開來處理。”
朱標麵露疑惑之色,追問道:“恩師,您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宋濂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道:“我大明本土,百姓習慣使用銅錢、白銀交易,貿然推行紙幣,難以取信於民。不妨先鑄造銀元,統一貨幣形製,便於流通。而在海外,如歐洲、倭國之殖民地,可推行紙幣。一來,番邦之人對我大明貨幣本就無固有認知,易於接受新事物。二來,可借此掌控當地經濟命脈。”
朱標眼睛逐漸亮了起來,興奮道:“恩師高見,令我茅塞頓開。隻是,鑄造銀元與推行紙幣之事,千頭萬緒,該從何處著手?”
宋濂放下茶杯,神色凝重道:“殿下,此事關乎國之興衰,需謹慎籌備。首先,要組建專門的鑄幣機構,挑選精通鑄幣工藝之人。
其次,製定紙幣發行規則,確保紙幣有足夠的白銀儲備支撐。再者,需派遣得力之人前往海外殖民地,宣傳推廣紙幣,建立完善的金融體係。”
朱標認真聆聽,不時點頭,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計劃。
在宋濂的建議下,朱標很快著手組建鑄幣機構。他任命工部侍郎鄭辰為鑄幣局督辦,負責銀元鑄造的各項事宜。
鄭辰領命後,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刻招募工匠,購置設備。一日,他帶著鑄幣局的幾位工匠首領來到文華殿,向朱標匯報工作進展。
“殿下,鑄幣所需的銅、錫等材料皆已備齊,工匠們也已熟悉銀元鑄造工藝,隻等殿下下令,便可開爐鑄造。”鄭辰恭敬地說道。
朱標滿意地點點頭,問道:“此次鑄造的銀元,形製、重量可有標準?”
一位工匠首領上前答道:“迴稟殿下,我們參考了以往曆代錢幣以及番邦銀幣,擬定了銀元形製。正麵鑄有‘洪武通寶’四字,背麵刻有龍紋圖案,每枚銀元重七錢二分,含銀量九成。”
朱標仔細端詳著工匠呈上的銀元樣品,微微皺眉道:“這‘洪武通寶’四字雖彰顯我大明國號,然用於銀元之上,似有不妥。本宮以為,可改為‘大明銀元’,更顯我朝風範。”
眾人皆稱妙。朱標又道:“銀元鑄造,關乎國計民生,質量務必上乘,不可有絲毫摻假。若有工匠膽敢偷工減料,定斬不饒!”
鄭辰等人連忙跪地領命。朱標又叮囑道:“銀元鑄造完成後,先在應天府及周邊地區試點流通,觀察百姓反應,若有問題,及時調整。”
隨後,朱標小心翼翼地將這枚大明銀元的樣幣捧在手中,仿佛它是一件稀世珍寶一般,然後快步走到朱元璋麵前。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地看著朱標手中的銀元樣幣,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對於鑄造錢幣這件事情,朱元璋其實也是持讚同態度的。畢竟,如今市麵上的白銀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不將它們流通起來,那這些白銀就如同廢鐵一般,毫無用處。
而且,朱標還向朱元璋詳細解釋道,一旦將市麵上所有的銅錢都置換為銀元之後,銀元的鑄造工作就會停止。這樣一來,相當一部分白銀將會被儲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此外,還有各類礦產資源也需要妥善管理和利用。
與此同時,朱標開始著手挑選前往海外殖民地推行紙幣的合適人選。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人的名字——錢豪。錢豪這個人,素有“商才”之名,其家族正是負責軍裝項目的那家。而且,他們家族在牽製沈萬三一族方麵,也算是立下了一些功勞。
錢豪自幼便跟隨父親經商,對海外貿易可謂是了如指掌。不僅如此,他為人精明能幹,處事果斷,同時又忠誠可靠,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朱標相信,由錢豪來負責海外殖民地的紙幣推行工作,必定能夠事半功倍。
在乾清宮,朱標召見了錢豪。
“錢豪,孤命你前往歐洲、倭國殖民地推行紙幣,此事責任重大,你可有信心完成?”朱標目光炯炯地看著鄭源。
錢豪跪地叩首道:“殿下信任,小人肝腦塗地,在所不辭!隻是推行紙幣之事,困難重重,還望殿下明示方略。”
朱標微笑著扶起鄭源,道:“你此去海外,首要之事,是與當地官府、商會建立良好關係,取得他們的支持。可先向他們展示紙幣的便利性,以及我大明雄厚的白銀儲備,消除他們的疑慮。同時,設立錢莊,為百姓兌換紙幣,提供金融服務。”
錢豪認真聆聽,一一記下。朱標又道:“為助你順利推行紙幣,孤已經告訴了秦王,有什麽事你與他商議,此次前去沒個功名不行,就封你財政司副司長吧。”
鄭源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感激道:“殿下如此厚愛,微臣定不辱使命!”
在海外推行紙幣的同時,大明本土的銀元鑄造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在應天府及周邊地區的試點,銀元因其形製統一、成色穩定,受到了百姓的廣泛歡迎,逐漸在全國範圍內流通起來。
隨著銀元的普及,市場交易更加規範,物價也趨於穩定。各地的商人紛紛稱讚銀元的好處,商業活動愈發繁榮。
一日,老朱和朱標來到應天府的集市,微服私訪。他看到百姓們用銀元交易,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心中甚是欣慰。
“客官,您這銀元成色可真好,一看就是正宗的大明銀元。”一位賣布的小販笑著對朱標說道。
朱標微微一笑,問道:“這銀元比起以前的銅錢、白銀,用起來如何?”
小販連忙道:“那可方便太多了!以前用銅錢,帶得多了沉甸甸的,麻煩得很;用白銀吧,還得找零,一不小心就被克扣。現在有了這銀元,一個頂好幾個銅錢用,找零也方便,大家都愛用。”
朱標聽後,心中更加堅定了繼續推進貨幣改革的決心。迴到宮中,他立刻召集戶部、工部等相關官員,商討下一步計劃。
“如今銀元已在國內站穩腳跟,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完善金融體係,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錢莊,為百姓提供儲蓄、借貸等服務。”朱標看著眾人,目光堅定地說道。
戶部尚書呂昶麵露難色道:“殿下,設立錢莊需要大量資金,且風險不小,萬一……”
朱標擺擺手,道:“此事孤已有考慮。可由朝廷出資,聯合各地富商,共同組建錢莊。至於風險,我們可製定嚴格的監管製度,確保錢莊運營安全。”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在朱標的推動下,大明的金融體係逐漸完善,經濟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應天府,紫禁城文華殿。暖閣內,燭火搖曳,光影斑駁,將整個殿堂映照得有些朦朧。滿朝文武分列兩旁,一個個麵色凝重,如臨大敵,氣氛壓抑得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在這一片凝重的氛圍中,端坐在禦座之上的太子朱標,麵色沉穩,不怒自威。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終落在了戶部尚書呂昶身上,開口問道:“吾大明如今白銀儲量劇增,諸位愛卿可有良策應對?”
呂昶聞聽此言,趕忙出列,拱手道:“太子殿下,白銀過多,恐致物價波動,民生不穩呐。臣以為,當廣開銀礦銷路,將多餘白銀運往番邦售賣,如此一來,既能緩解國內白銀過剩之壓力,又可賺取大量黃金,實乃一舉兩得之良策。”
呂昶話音未落,禮部侍郎便立刻站出來反駁道:“尚書此言差矣!我大明乃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豈有向番邦傾銷白銀之理?此舉定會折損我朝威嚴,令天下人恥笑。”
朱標微微頷首,目光緩緩地掃過朝堂上的眾人,最後停留在了沉默不語的朱雄英身上。他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輕聲問道:“英兒,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呢?”
朱雄英聞言,向前邁出一步,他的身姿挺拔如鬆,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蘊含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氣勢:“依兒臣之見,我們可以效仿宋朝時的交子之法,在國內推行紙幣。如此一來,白銀便無需大量流通於市麵,不僅可以穩定物價,還能鞏固民生。”
朱雄英的話音剛落,朝堂上便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詹徽麵露憂色,連忙說道:“太孫殿下,紙幣固然有其好處,然而百姓對它的信任度尚不足夠。若是貿然推行,恐怕會引起軒然大波,適得其反啊。”
一時間,朝堂之上眾說紛紜,各種意見紛至遝來,讓人難以抉擇。朱標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深知這個決定關係重大,必須慎之又慎。
過了好一會兒,朱標才緩緩抬起頭來,沉聲道:“諸位愛卿暫且退下吧,容孤再仔細思量一番。”
待群臣散去後,朱標獨自一人在文華殿內踱步,心中反複權衡著眾人的言論。他時而停下腳步,凝視著殿中的某一處,時而又繼續緩緩前行,似乎在思考著什麽重要的事情。
就在這時,貼身太監梅季匆匆走了進來,他腳步輕盈,卻又不失穩重,來到朱標身邊後,躬身低聲道:“太子殿下,宋先生求見。”
朱標眼睛突然閃過一道亮光,急忙說道:“快快有請!”沒過多久,隻見一位身穿素色長袍、麵容清瘦的老者步伐矯健地走進了宮殿,此人正是朱標的恩師宋濂。
“恩師,您來得可真是時候啊,我正為這件事情煩惱得很呢。”朱標趕忙迎上前去,態度恭敬地說道。
宋濂微微一笑,迴應道:“老臣聽說殿下今日在朝堂上商議事情,所以特意趕來為殿下排憂解難。”
兩人一同走進暖閣,相對而坐後,宋濂不緊不慢地開口道:“殿下,依老臣之見,鑄造銀元與推行紙幣這兩件事情都是可行的,但切不可急於求成,而且需要分開來處理。”
朱標麵露疑惑之色,追問道:“恩師,您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宋濂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道:“我大明本土,百姓習慣使用銅錢、白銀交易,貿然推行紙幣,難以取信於民。不妨先鑄造銀元,統一貨幣形製,便於流通。而在海外,如歐洲、倭國之殖民地,可推行紙幣。一來,番邦之人對我大明貨幣本就無固有認知,易於接受新事物。二來,可借此掌控當地經濟命脈。”
朱標眼睛逐漸亮了起來,興奮道:“恩師高見,令我茅塞頓開。隻是,鑄造銀元與推行紙幣之事,千頭萬緒,該從何處著手?”
宋濂放下茶杯,神色凝重道:“殿下,此事關乎國之興衰,需謹慎籌備。首先,要組建專門的鑄幣機構,挑選精通鑄幣工藝之人。
其次,製定紙幣發行規則,確保紙幣有足夠的白銀儲備支撐。再者,需派遣得力之人前往海外殖民地,宣傳推廣紙幣,建立完善的金融體係。”
朱標認真聆聽,不時點頭,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計劃。
在宋濂的建議下,朱標很快著手組建鑄幣機構。他任命工部侍郎鄭辰為鑄幣局督辦,負責銀元鑄造的各項事宜。
鄭辰領命後,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刻招募工匠,購置設備。一日,他帶著鑄幣局的幾位工匠首領來到文華殿,向朱標匯報工作進展。
“殿下,鑄幣所需的銅、錫等材料皆已備齊,工匠們也已熟悉銀元鑄造工藝,隻等殿下下令,便可開爐鑄造。”鄭辰恭敬地說道。
朱標滿意地點點頭,問道:“此次鑄造的銀元,形製、重量可有標準?”
一位工匠首領上前答道:“迴稟殿下,我們參考了以往曆代錢幣以及番邦銀幣,擬定了銀元形製。正麵鑄有‘洪武通寶’四字,背麵刻有龍紋圖案,每枚銀元重七錢二分,含銀量九成。”
朱標仔細端詳著工匠呈上的銀元樣品,微微皺眉道:“這‘洪武通寶’四字雖彰顯我大明國號,然用於銀元之上,似有不妥。本宮以為,可改為‘大明銀元’,更顯我朝風範。”
眾人皆稱妙。朱標又道:“銀元鑄造,關乎國計民生,質量務必上乘,不可有絲毫摻假。若有工匠膽敢偷工減料,定斬不饒!”
鄭辰等人連忙跪地領命。朱標又叮囑道:“銀元鑄造完成後,先在應天府及周邊地區試點流通,觀察百姓反應,若有問題,及時調整。”
隨後,朱標小心翼翼地將這枚大明銀元的樣幣捧在手中,仿佛它是一件稀世珍寶一般,然後快步走到朱元璋麵前。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地看著朱標手中的銀元樣幣,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對於鑄造錢幣這件事情,朱元璋其實也是持讚同態度的。畢竟,如今市麵上的白銀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不將它們流通起來,那這些白銀就如同廢鐵一般,毫無用處。
而且,朱標還向朱元璋詳細解釋道,一旦將市麵上所有的銅錢都置換為銀元之後,銀元的鑄造工作就會停止。這樣一來,相當一部分白銀將會被儲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此外,還有各類礦產資源也需要妥善管理和利用。
與此同時,朱標開始著手挑選前往海外殖民地推行紙幣的合適人選。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人的名字——錢豪。錢豪這個人,素有“商才”之名,其家族正是負責軍裝項目的那家。而且,他們家族在牽製沈萬三一族方麵,也算是立下了一些功勞。
錢豪自幼便跟隨父親經商,對海外貿易可謂是了如指掌。不僅如此,他為人精明能幹,處事果斷,同時又忠誠可靠,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朱標相信,由錢豪來負責海外殖民地的紙幣推行工作,必定能夠事半功倍。
在乾清宮,朱標召見了錢豪。
“錢豪,孤命你前往歐洲、倭國殖民地推行紙幣,此事責任重大,你可有信心完成?”朱標目光炯炯地看著鄭源。
錢豪跪地叩首道:“殿下信任,小人肝腦塗地,在所不辭!隻是推行紙幣之事,困難重重,還望殿下明示方略。”
朱標微笑著扶起鄭源,道:“你此去海外,首要之事,是與當地官府、商會建立良好關係,取得他們的支持。可先向他們展示紙幣的便利性,以及我大明雄厚的白銀儲備,消除他們的疑慮。同時,設立錢莊,為百姓兌換紙幣,提供金融服務。”
錢豪認真聆聽,一一記下。朱標又道:“為助你順利推行紙幣,孤已經告訴了秦王,有什麽事你與他商議,此次前去沒個功名不行,就封你財政司副司長吧。”
鄭源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感激道:“殿下如此厚愛,微臣定不辱使命!”
在海外推行紙幣的同時,大明本土的銀元鑄造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在應天府及周邊地區的試點,銀元因其形製統一、成色穩定,受到了百姓的廣泛歡迎,逐漸在全國範圍內流通起來。
隨著銀元的普及,市場交易更加規範,物價也趨於穩定。各地的商人紛紛稱讚銀元的好處,商業活動愈發繁榮。
一日,老朱和朱標來到應天府的集市,微服私訪。他看到百姓們用銀元交易,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心中甚是欣慰。
“客官,您這銀元成色可真好,一看就是正宗的大明銀元。”一位賣布的小販笑著對朱標說道。
朱標微微一笑,問道:“這銀元比起以前的銅錢、白銀,用起來如何?”
小販連忙道:“那可方便太多了!以前用銅錢,帶得多了沉甸甸的,麻煩得很;用白銀吧,還得找零,一不小心就被克扣。現在有了這銀元,一個頂好幾個銅錢用,找零也方便,大家都愛用。”
朱標聽後,心中更加堅定了繼續推進貨幣改革的決心。迴到宮中,他立刻召集戶部、工部等相關官員,商討下一步計劃。
“如今銀元已在國內站穩腳跟,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完善金融體係,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錢莊,為百姓提供儲蓄、借貸等服務。”朱標看著眾人,目光堅定地說道。
戶部尚書呂昶麵露難色道:“殿下,設立錢莊需要大量資金,且風險不小,萬一……”
朱標擺擺手,道:“此事孤已有考慮。可由朝廷出資,聯合各地富商,共同組建錢莊。至於風險,我們可製定嚴格的監管製度,確保錢莊運營安全。”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在朱標的推動下,大明的金融體係逐漸完善,經濟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