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開啟殖民地
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 作者:朔九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3章 開啟殖民地
數日後,方孝孺等一眾官員正式走馬上任。起初,朝中許多大臣對這些初入官場的新人並未太過重視,但很快他們便發現自己大錯特錯。
方孝孺此人性格剛直,頭硬如鐵。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他竟然將戶部那堆積如山且錯綜複雜的賬目清查得明明白白。每一本賬冊上所記錄的銀兩數目與國庫裏實際存放的分毫不差。如今的大明國庫早已不再以糧食作為計量單位,其中裝滿了真金白銀。
一旦發現賬目存在不符之處,方孝儒二話不說,立刻下令徹查到底。而那些被查出有貪墨行為的官員,並不會直接被處死。相反,他們會被責令全族遷徙至遼陽或者漠北都司等地。畢竟此時的大明並不缺少銀子,反而是急需官員。
這種處置方式其實源自於太子朱標。若是依照明太祖朱元璋的性子,遇到此類情況根本無需如此麻煩,直接將所有涉事官員統統殺掉了事。然而,朱標深知治國不能僅僅依靠殺伐,更需要合理的治理手段和人才儲備。因此才有了這般相對溫和但同樣有效的懲處措施。
話說這些被處置的官員們踏上了前往新地之路,按照規定,他們將被就地安置,並降級三級後繼續留任。之所以采取這樣的舉措,實在是為了推動新地的發展,無奈之下想出的權宜之計啊!然而,這條道路卻充滿了艱險與困苦。
許多官員在半途之中便不幸離世,有些甚至尚未抵達目的地就已魂歸西天。原來,這看似並非要命之舉,但最終卻真真切切地奪去了不少人的性命。那些膽子稍小些的官員,一聽到這般安排,嚇得當即全盤招供,以求能免受這苦難之旅。
不僅如此,還有一部分官員被發配至安南都護府。這一路行程同樣漫長且艱辛,途中更是有大量人員喪命。畢竟,南洋一帶蛇蟲橫行,環境惡劣至極。而這些罪官家眷平日裏養尊處優,個個皆是細皮嫩肉之輩,如何能夠承受得了這般折磨?
不過,通過這種方式,倒是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與此同時,那些原本屬於這些官員的職位,則全部由來自國子監的學子接替上崗。隻可惜,此時無論是京師的政法學院,還是北平的大明府學,其學子皆尚未畢業。隻有等到這些學生完成學業之後,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當前大明朝廷人才短缺的嚴峻局麵。
時光匆匆流逝,轉眼間又過去了一個月。就在這時,一則令人矚目的消息傳來——莫斯科王國的新任國王親自率領使團來到大明京城朝賀,而且還押解著立陶宛大公國的大公一同前來。如今,莫斯科王國已然崛起成為東歐平原上最為強大的王國,周邊其餘國家大多隻是大公國或者公國而已。此番來訪,無疑彰顯了莫斯科王國對大明朝廷的尊重以及雙方友好關係的進一步鞏固。
莫斯科的新任國王就是羅斯托夫,這家夥聽了朱標的話以後,就聯合普魯士還有一些小公國討伐,羅斯托夫還得到了大明的一些“火器”,都是淘汰的火遂槍、火繩槍、三眼火銃一類的。
可是這些東西在羅斯托夫手裏卻是頂了大用,也正因為這些火器,莫斯科王國一舉攻下了立陶宛的都城,並且生擒了立陶宛的大公。
見到朱標的羅斯托夫就和見到自己的上帝沒有什麽區別,那立陶宛大公一副要殺要剮隨你便的樣子,脖子一扭誰也不愛。
朱標一見,並沒有在意,砍了便是。
“羅斯托夫,你小子幹的不錯啊,立陶宛孤賞給你了。”
接下來,孤決定派遣幾位能臣給你。這些人均乃我大朝天朝之鴻儒碩學之士,其才德兼備,堪稱國之棟梁。此次你返迴之後,他們將會全力協助你處理朝政之事,並著重解決教化民眾這一關鍵問題。
至於你們那裏的情況,孤無需多言,想必你心中亦是了然。那令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已無情地奪走了眾多無辜生命。不過所幸,這些大儒亦精通岐黃之術,定當竭盡所能為你的子民診治疾病,以解黎民之苦。
而這裏所提及的大儒,朱標口中所說的便是赫赫有名的衍聖公一脈。如今,南宗已然獲封文宣公,而衍聖公一脈更是在朱標的精心安排下,猶如繁花盛開般遍布各地。他們四處遊曆講學,將知識與智慧傳播至每一個角落,致力於教化萬民。
然而,中原大地雖文化昌盛,但諸如安南、安西、漠北以及新羅等偏遠地區,對儒家學說及醫術的需求依然極為迫切。故而,基本上衍聖公一脈的人才皆已被分配完畢,僅剩下孔希學與其子孔訥尚未委以重任。畢竟,此二人宛如大小王牌一般重要,朱標自是要謹慎使用,將他們留待關鍵時刻方才出手。
果不其然,此番時機恰好來臨。孔希學父子旋即迅速接獲聖旨。對於此類聖旨,衍聖公一脈每隔一段時日便會收到一份,久而久之,他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甚至有些麻木不仁了。
隻不過這次是他們自己的,孔希學早已不想著要如何如何了,現在自己這一脈已然是這樣了,無所謂了。
羅斯托夫聽到要給自己派“大儒”,心裏又高興又害怕,高興的是,自己這樣得到大明的庇佑,在東歐平原上簡直就是螃蟹橫著走啊,害怕的就是這些都是要代價的。
羅斯托夫一直在等著朱標的“示意”。
朱標也明白,所以也沒有廢話。
“羅斯托夫,下一步你就要蠶食波蘭了,這次你可以兵不見血刃的拿下波蘭。”
“尊敬的太子殿下,臣下不明白。”
“哈哈哈,你個老毛子學的還挺快。”
“倭國盛產一種東西,叫阿芙蓉,這種東西可以控製人的心神,你將這東西傳到波蘭,到時候你就明白了。”
羅斯托夫也沒有見過這什麽“阿芙蓉”,還有倭國那地方自己倒是知道,可是也聯係不上啊,隔得實在太遠了。
朱標自然知道隔得遠,再說了說倭國本就是自己的推辭,阿芙蓉那玩意兒倭國怎麽有的自己還不清楚啊。
“嗬嗬,至於阿芙蓉的運轉,我大明可以給你牽線搭橋,你出銀子,倭國給你阿芙蓉。”
羅斯托夫知道,自己沒有拒絕的權利,而且他也不想拒絕,他現在滿心都是擴張的欲望。
就這樣,十兩銀子一兩阿芙蓉,朱標準備直接從倭國發船,由海軍護衛走海路到歐洲,將這批“阿芙蓉”傳進歐洲。到了歐洲,那就不用管了,劇本都是現成的,全在自己腦子裏,前世的英吉利那些“紳士”怎麽敢的,自己有樣學樣就行唄。
朱標答應羅斯托夫,3000斤阿芙蓉,相當於兩,也就是48萬兩白銀,現在不用給錢,羅斯托夫也沒有那麽多,海軍的船隊過去以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要是不交錢,請放心,明軍拿到的一定比48萬兩銀子多得多!
賬要一本一本的還啊,不急,咱大明皇太子有的是時間和手段。
數日後,方孝孺等一眾官員正式走馬上任。起初,朝中許多大臣對這些初入官場的新人並未太過重視,但很快他們便發現自己大錯特錯。
方孝孺此人性格剛直,頭硬如鐵。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他竟然將戶部那堆積如山且錯綜複雜的賬目清查得明明白白。每一本賬冊上所記錄的銀兩數目與國庫裏實際存放的分毫不差。如今的大明國庫早已不再以糧食作為計量單位,其中裝滿了真金白銀。
一旦發現賬目存在不符之處,方孝儒二話不說,立刻下令徹查到底。而那些被查出有貪墨行為的官員,並不會直接被處死。相反,他們會被責令全族遷徙至遼陽或者漠北都司等地。畢竟此時的大明並不缺少銀子,反而是急需官員。
這種處置方式其實源自於太子朱標。若是依照明太祖朱元璋的性子,遇到此類情況根本無需如此麻煩,直接將所有涉事官員統統殺掉了事。然而,朱標深知治國不能僅僅依靠殺伐,更需要合理的治理手段和人才儲備。因此才有了這般相對溫和但同樣有效的懲處措施。
話說這些被處置的官員們踏上了前往新地之路,按照規定,他們將被就地安置,並降級三級後繼續留任。之所以采取這樣的舉措,實在是為了推動新地的發展,無奈之下想出的權宜之計啊!然而,這條道路卻充滿了艱險與困苦。
許多官員在半途之中便不幸離世,有些甚至尚未抵達目的地就已魂歸西天。原來,這看似並非要命之舉,但最終卻真真切切地奪去了不少人的性命。那些膽子稍小些的官員,一聽到這般安排,嚇得當即全盤招供,以求能免受這苦難之旅。
不僅如此,還有一部分官員被發配至安南都護府。這一路行程同樣漫長且艱辛,途中更是有大量人員喪命。畢竟,南洋一帶蛇蟲橫行,環境惡劣至極。而這些罪官家眷平日裏養尊處優,個個皆是細皮嫩肉之輩,如何能夠承受得了這般折磨?
不過,通過這種方式,倒是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與此同時,那些原本屬於這些官員的職位,則全部由來自國子監的學子接替上崗。隻可惜,此時無論是京師的政法學院,還是北平的大明府學,其學子皆尚未畢業。隻有等到這些學生完成學業之後,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當前大明朝廷人才短缺的嚴峻局麵。
時光匆匆流逝,轉眼間又過去了一個月。就在這時,一則令人矚目的消息傳來——莫斯科王國的新任國王親自率領使團來到大明京城朝賀,而且還押解著立陶宛大公國的大公一同前來。如今,莫斯科王國已然崛起成為東歐平原上最為強大的王國,周邊其餘國家大多隻是大公國或者公國而已。此番來訪,無疑彰顯了莫斯科王國對大明朝廷的尊重以及雙方友好關係的進一步鞏固。
莫斯科的新任國王就是羅斯托夫,這家夥聽了朱標的話以後,就聯合普魯士還有一些小公國討伐,羅斯托夫還得到了大明的一些“火器”,都是淘汰的火遂槍、火繩槍、三眼火銃一類的。
可是這些東西在羅斯托夫手裏卻是頂了大用,也正因為這些火器,莫斯科王國一舉攻下了立陶宛的都城,並且生擒了立陶宛的大公。
見到朱標的羅斯托夫就和見到自己的上帝沒有什麽區別,那立陶宛大公一副要殺要剮隨你便的樣子,脖子一扭誰也不愛。
朱標一見,並沒有在意,砍了便是。
“羅斯托夫,你小子幹的不錯啊,立陶宛孤賞給你了。”
接下來,孤決定派遣幾位能臣給你。這些人均乃我大朝天朝之鴻儒碩學之士,其才德兼備,堪稱國之棟梁。此次你返迴之後,他們將會全力協助你處理朝政之事,並著重解決教化民眾這一關鍵問題。
至於你們那裏的情況,孤無需多言,想必你心中亦是了然。那令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已無情地奪走了眾多無辜生命。不過所幸,這些大儒亦精通岐黃之術,定當竭盡所能為你的子民診治疾病,以解黎民之苦。
而這裏所提及的大儒,朱標口中所說的便是赫赫有名的衍聖公一脈。如今,南宗已然獲封文宣公,而衍聖公一脈更是在朱標的精心安排下,猶如繁花盛開般遍布各地。他們四處遊曆講學,將知識與智慧傳播至每一個角落,致力於教化萬民。
然而,中原大地雖文化昌盛,但諸如安南、安西、漠北以及新羅等偏遠地區,對儒家學說及醫術的需求依然極為迫切。故而,基本上衍聖公一脈的人才皆已被分配完畢,僅剩下孔希學與其子孔訥尚未委以重任。畢竟,此二人宛如大小王牌一般重要,朱標自是要謹慎使用,將他們留待關鍵時刻方才出手。
果不其然,此番時機恰好來臨。孔希學父子旋即迅速接獲聖旨。對於此類聖旨,衍聖公一脈每隔一段時日便會收到一份,久而久之,他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甚至有些麻木不仁了。
隻不過這次是他們自己的,孔希學早已不想著要如何如何了,現在自己這一脈已然是這樣了,無所謂了。
羅斯托夫聽到要給自己派“大儒”,心裏又高興又害怕,高興的是,自己這樣得到大明的庇佑,在東歐平原上簡直就是螃蟹橫著走啊,害怕的就是這些都是要代價的。
羅斯托夫一直在等著朱標的“示意”。
朱標也明白,所以也沒有廢話。
“羅斯托夫,下一步你就要蠶食波蘭了,這次你可以兵不見血刃的拿下波蘭。”
“尊敬的太子殿下,臣下不明白。”
“哈哈哈,你個老毛子學的還挺快。”
“倭國盛產一種東西,叫阿芙蓉,這種東西可以控製人的心神,你將這東西傳到波蘭,到時候你就明白了。”
羅斯托夫也沒有見過這什麽“阿芙蓉”,還有倭國那地方自己倒是知道,可是也聯係不上啊,隔得實在太遠了。
朱標自然知道隔得遠,再說了說倭國本就是自己的推辭,阿芙蓉那玩意兒倭國怎麽有的自己還不清楚啊。
“嗬嗬,至於阿芙蓉的運轉,我大明可以給你牽線搭橋,你出銀子,倭國給你阿芙蓉。”
羅斯托夫知道,自己沒有拒絕的權利,而且他也不想拒絕,他現在滿心都是擴張的欲望。
就這樣,十兩銀子一兩阿芙蓉,朱標準備直接從倭國發船,由海軍護衛走海路到歐洲,將這批“阿芙蓉”傳進歐洲。到了歐洲,那就不用管了,劇本都是現成的,全在自己腦子裏,前世的英吉利那些“紳士”怎麽敢的,自己有樣學樣就行唄。
朱標答應羅斯托夫,3000斤阿芙蓉,相當於兩,也就是48萬兩白銀,現在不用給錢,羅斯托夫也沒有那麽多,海軍的船隊過去以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要是不交錢,請放心,明軍拿到的一定比48萬兩銀子多得多!
賬要一本一本的還啊,不急,咱大明皇太子有的是時間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