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漢靈帝認為,帝國已經出現了“三空”(田野空、府庫空、朝廷空),既然封建官吏沒有實權,賣掉又有何妨?賣官不用盤剝百姓,又能增加國庫收入,才是斂財的最佳手段。何樂而不為?江山風雨飄搖之際,一位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昏君”—漢靈帝劉宏—登上了舞台。


    漢靈帝之所以臭名昭著,據說是因為賣官。後世史家認為,他在帝國統治行將崩潰之際仍舊賣官斂財,最終導致東漢帝國滅亡。今天的電視劇中也經常有這樣的鏡頭,每當皇帝醉心於享樂的時候,總有忠臣站出來大罵皇帝(一般會義正詞嚴、聲色俱厲,甚至聲淚俱下):你難道想學漢靈帝劉宏嗎?


    其實,賣官不是漢靈帝首創,更不是後無來者,賣官者也不乏所謂“明君”,前有秦國的秦穆公、西漢的漢武帝,後有唐朝的唐玄宗、宋朝的宋神宗,賣官的皇帝數不勝數。隻不過,公卿大僚之位居然被拿到市場上叫賣,終究不是什麽光彩事。皇帝賣官就像鬼子進村,悄悄買、悄悄賣,聲張的不要。


    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公開頒行詔書賣官的皇帝隻有漢靈帝一人而已。非但如此,漢靈帝賣官還大鳴大放,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為官職規定了種種價格折扣,上至公卿,下至縣令,幾乎無一不賣。


    如此明目張膽地賣官,不僅僅是皇帝丟臉,連官僚的臉也被丟光了。所以,無論史學家還是平民百姓,都認為漢靈帝是一個昏君。漢靈帝,幾乎成了灰太狼和懶羊羊的合體。


    真的是這樣嗎?


    東漢本就是最窮的封建王朝,除去西羌入侵,漢靈帝當政二十二年,全國居然發生了三十一次大地震。


    劉宏,真是窮到了極點。


    按照一般思維,為挽救風雨飄搖的帝國,統治者一定會鑄大錢斂財。


    漢靈帝的情況,屬於二般。


    漢靈帝確實選擇了鑄幣斂財,隻不過,他沒有選擇鑄大錢,反而鑄造了足值的五銖錢。中平初年,劉宏重鑄五銖錢,漢靈帝五銖背麵有四道斜紋,所以漢靈帝五銖也被稱為“四出五銖”。從出土文物來看,四出五銖重35克,僅比赤仄五銖輕05克。


    靈帝一朝,先後三次鑄幣,都是這種四出五銖,始終沒有發行虛值貨幣。


    漢靈帝初年(公元168年),帝國已經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每石糧食價格為萬錢,一匹馬的價格約為兩百萬錢,這個數字已經和西漢末年戰亂時代不相上下。四出五銖並非虛值貨幣,在超級通脹中,這點錢對鞏固東漢統治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四出五銖剛剛麵世,坊間就開始流傳,銅錢背後的四道斜紋代表四方邪氣衝天,四方必將大亂……


    第一次讀這段曆史,我非常奇怪,漢靈帝這麽做究竟是出於什麽考慮?後來,我明白了,漢靈帝斂財的方法就是賣官。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漢靈帝頒布詔書,公開買賣官職,上至公卿,下至縣令,所有官職無不需要以錢交換。現任官僚也需要補繳費用,官聲卓著者可以打五折、三折。


    比如,劉宏就曾打五折,以五百萬錢把司徒的位置賣給了“晉州望族”(晉州塢堡主)崔烈。


    在崔烈的受封典禮上,劉宏突然有點後悔,說:“司徒五百萬錢賣給你實在是便宜你了,這應該是一千萬錢的價格。”


    事後,崔烈問兒子(崔鈞),自己現在位列“三公”,可曾聽到外界對此有何議論。


    兒子答:“父親曾經曆任卿、太守之職,無論資曆還是官聲,您都應該得到三公之位。


    今天,您卻通過買官獲得司徒的位置,實在讓天下人失望。因為,您這個司徒的位置,銅臭味道實在是太重……”


    這句“悔不千萬”為劉宏留下了千古罵名,也給封建官爵留下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銅臭。


    或許漢靈帝認為,帝國已經出現了“三空”(田野空、府庫空、朝廷空),既然封建官吏沒有實權,賣掉又有何妨?賣官不用盤剝百姓,又能增加國庫收入,這才是斂財的最佳手段。何樂而不為?


    漢靈帝沒有想到的是,虛值貨幣,皇帝不發,有人替他發!


    買官者本就是塢堡中的軍閥,現在,他們終於獲得了合法的官職。他們到任之後,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私鑄貨幣—“鉛券”。


    顧名思義,“鉛券”就是鉛質的貨幣。遺憾的是,我沒有找到鉛券的出生地,史籍對此語焉不詳,可能是有一個地方官鑄造鉛券,之後大家紛紛模仿。在這裏,我隻能為大家總結一下鉛券的特點:但凡流傳下來的鉛券,貨幣單位不是可以抵多少銅錢,而是可以在某地兌換多少土地,也可以按照土地價值交換其他財富。


    亂世之中,大概大家都覺得銅錢也不靠譜了。


    鉛隻是一種比鐵還重的金屬,雖然單位價值高於鐵,卻比黃金便宜很多。而土地可是農耕時代最大的財富,以鉛券換土地,這何止是搶劫!


    可以說,鉛券是中國曆史上最惡劣的虛值貨幣。


    經曆了羌人之亂,所謂官員麵對的根本不是黎民百姓,而是跟他一樣強勢的軍事塢堡。大家都是軍閥,憑什麽讓我挨你的刀子?既然你隻是名義上的官府、實際上的強盜,那麽,也隻有比一比誰的刀更快了。


    結果:塢堡vs塢堡,也就是傳說中的軍閥混戰。


    本就已經羸弱不堪的底層黎民再也不能承受軍閥混戰的壓力,在災害、異族戰爭的多重壓力下,史籍再次出現了“人相食”的記錄: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流民再次成為一股無法遏抑的洪流……


    當連活下去都成為奢望,一個道教的分支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在信徒奉為神靈之語的《太平經》中,人們開始發泄對帝國無能的憤恨:皇帝不是隱士,天下間的事情、天下間的道理,作為皇帝卻一無所知,這才是皇帝最大的錯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大滑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白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白鼠並收藏亂世大滑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