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半刻,宋鴻等的人終於卿姍姍來遲。宋鴻不由拔長脖子看去,隻見他穿了一襲素錦袍,腰間束以玲瓏玉帶鉤,玉帶側還係有一白玉佩,這佩下寶藍絲吉祥絡子正隨款步輕蕩。
哎呀!好個風度翩翩的妙人!宋鴻暗自讚歎,待那人走近,他不由移了目光,見到那張麵容更是啞然咂舌,其眉似墨染,眼若點漆,口鼻如畫,果真如傳言中所說,郎獨絕豔,世上無雙。
“在下柳後卿,拜見宋大人。”
柳後卿駐步施禮,舉手投足間自是有股出塵脫俗之氣。宋鴻光顧著高興,一時間忘記還禮,尚書大人輕咳提醒,他這才匆匆地拱手道:“柳公子免禮,請入座。”
柳後卿謝過,正身而坐,緊接著婢女奉上茶點,他目不斜視,舉止得當,又贏得宋鴻讚賞,宋鴻使上眼色給管事,管事急忙迴房稟報宋夫人,讓她來瞧瞧未來女婿。
眨眼功夫,堂屋花屏後就擠了一堆人。宋鴻二位千金也過來了,她們二人正隔著屏縫偷偷打量,見到來者樣貌不俗不由嬌羞淺笑。
這些柳後卿自然是知道的,他不喜歡被人當猴子看,但宋鴻沒完沒了的問話,真是讓他難以進入正題,也無法及早脫身。
幾句無關痛癢的話後,宋鴻終於扯到正題上,他先問:“柳公子祖上何處?”
柳後卿曰:“祖上居於河東郡,乃河東柳氏。”
宋鴻聽後,兩眼發亮,暗自思忖道:聽聞河東柳氏門閥士族,怪不得此人風儀如此出眾。隨後,他揚起眉眼,又道:“柳公子出身真是不同凡響。”
說罷,他拱手施禮,以示敬意。尚書大人在旁拈須莞爾,也有幾分得意。緊接著,宋鴻想再問,不過見尚書大人在,他又覺得這話不妥,問不出口。
柳後卿察言觀色的功夫了得,看宋鴻欲言又止,他就知道知道他想問什麽,隨後便直截了當迎上去說:“出身何足掛齒,宋大人真是折煞柳某了,如今柳某望能稟承家訓,為朝庭進綿薄之力。不瞞宋大人,家父因病居於宅中,家兄柳孟輝在朝中為官,柳某隻是區區進士,還未曾為朝庭出力。”
聽到其未能為官,宋鴻麵色略變,不過這隻是眨眼功夫,稍縱即逝。之後尚書大人很適宜地來了句:“柳孟輝,這……是否是左都禦使柳大人?”
柳後卿頷首淺笑,道:“迴大人的話,正是家兄。”
宋鴻聽後又眉開眼笑,管事見風使舵,急忙轉身入簾後,板起瘦臉數落那些個奉茶婢女。
“剛才你們端來的是什麽茶?!真不見眼色,還不快換上好的白露。”
話音剛落,婢女們都不敢怠慢,急忙按他吩咐換上白露。宋鴻瞥見瓷盞中的嫩芽兒,滿意地拈須頷首。
躲在屏風後的宋夫人聽到柳後卿身世如此了得,歡喜不已,她拉住二女兒宋玲的小手,低聲笑道:“這迴你有福了。”
三女兒宋珂聽後心有不悅,悄悄瞥了二姐一眼,隨後說道:“向誰提親還不知道呢。”
宋二小姐輕聲哼笑,正欲開口刺她,宋夫人倒先把話說了:“哪有姐姐未嫁,妹妹先出的道理?”
宋三小姐聽了不服氣,咬牙跺腳,氣唿唿地走了,沒想臨走時她故意弄出大動靜,使得雕花屏一震,驚了堂中人。
宋鴻急忙打岔,說:“尚書大人,柳公子,二位若不嫌棄,請在寒舍用頓便飯。”
尚書大人點頭道好,柳後卿拱手莞爾,說:“多謝宋大人抬舉,在下恭敬不如從命。”
事到此一切順利,那時候的小乞還不知自己快被坑,在路上不停地欺負阿奎。可憐的阿奎有苦無處訴,隻想柳後卿快點搞定,然後把人接走。柳後卿也算不負阿奎,在用膳之時向宋鴻講旁敲側擊,講了自己的來意。
敬酒之時,柳後卿便道:“宋大人不瞞您說,家父與貴門頗有淵源。”
宋鴻一聽來了興致,忙問:“此話怎講?”
柳後卿莞爾,隨後就將家父奇遇記告訴了宋大人,他時而痛苦蹙眉,時而搖首輕歎,講得繪聲繪色,甚比說書先生。
“那時家父還是個貢士,身懷幾兩碎銀赴京趕改,沒想雨天路滑,走在鄉間小路前不朝村後不朝店,忽然,一道驚雷閃過,驚得家父躲入破廟之中……”
聽到此,宋鴻入了迷,雖說這情形似曾相識,但他也不高興深究,繼續盯著柳後卿兩牌紅潤薄唇,等故事聽。
隨後,柳後卿把改編於話本的故事加油添醋,然後引出主要人物——宋瀟。
聽到“宋瀟”二字,宋鴻徒然色變,想必他還記得有這麽個弟弟,可轉眼他就眼露不屑,眉間浮起些許傲慢之色。
“柳公子所說之人,正是我庶弟,隻是他已經不在此處,走了五六年了。”
“哦?竟有此事?”柳後卿惋歎,然後從袖中拿出當年宋瀟所留的信物——一枚玉佩,佩身刻有宋氏之印。
宋鴻接過玉佩放手中端詳,果然是他們宋家的東西。柳後卿也很篤定,絲毫不怕自己穿綁,因為這玉佩本來就是從宋家庫房裏偷來的,這庫房寶貝千萬,一時半會兒宋鴻也不會去查。
隨後,柳後卿又道:“其實今日在下前來,實有一事相求。當年恩公說他有一女名喚琪兒,生於甲子年二月,臉上有兩枚胎記。家父得知後,問得恩公千金生辰八字,細算與在下相配,然後就為在下訂了這門親,他說倘若我中進士,就來金陵求娶,以此信物為證。”
宋鴻聽完之後臉色一陣青再一陣白,他本以為這柳後卿是來向自家女兒求親,沒料竟然為庶弟的醜丫頭。宋瀟已經離了五六年,那醜丫頭也早就被他們趕走,如今上哪兒找去?
宋鴻久久不說話,柳後卿伺機作亂,問道:“宋大人說恩公走了五六年,可知恩公去了哪兒?”
話音剛落,宋鴻麵色又是一白,見尚書大人在此,他不敢亂迴話,隻道:“不瞞二位,庶弟離家雲遊四海,至今不知去了哪兒。”
此話正中下懷,柳後卿急忙追問:“敢問恩公千金在何處?是否已嫁娶?”
“這……”
宋鴻為難起來,他見柳後卿風流才俊,家世又好,實在不舍得放過這個金龜婿,可是醜丫頭都走這麽多年,連她死是活都不知道,這如何是好?他想實在不行就扯個謊,說是丫頭隨宋瀟走了,不過如此一來解釋不清為何無書信往來,尚書大人定會覺得他薄情寡義,從而影響仕途。
這時,尚書大人發話了,他似有不滿,語氣頗為生硬,隻聽他說道:“宋大人可有難言之隱?”
宋鴻一激靈,忙說:“沒有,沒有……”
話音剛落,宋鴻心生一計,他思忖:反正他們都沒見過醜丫頭,為何不來個小謊?念此,宋鴻豁然開朗,笑著說:“正在府中,尚未嫁娶。這麽多年都是在下照顧她。”
柳後卿聞後當即起身立正,隨後肅然鞠身施一大禮,道:“宋大人請受柳某一禮,既然無法找到恩公,柳某向宋大人您求娶琪姑娘,望宋大人成全。”
這迴宋鴻騎虎難下,搖頭不是,點頭也不是,連尚書大人都為其做媒,直接拒絕實在不好。猶豫再三,宋鴻應下了。
話落,尚書大人開懷大笑,連連撫掌叫好,且道:“真是一段奇緣呐。”
嗯……果真是奇緣,柳後卿安排好的奇緣。
當天,柳後卿與尚書大人走後,宋鴻就把整樁事的來龍去脈此告訴了夫人,夫人一聽柳後卿娶得不是自家女,不由氣得七竅生煙,隨後她便道:“姓柳的有眼無珠,我們兩個女兒如花似玉,怎麽是那丫頭可比?”
宋鴻為難歎息道:“我也不知如何是好,爹爹久臥在榻,人癡癡傻傻,如今宋家到我手中不上不下,好不容易來了個有權勢的人求親,我怎能輕易作罷?你可知那人兄長是誰?是左都禦使柳大人!這柳大人如今是皇帝跟前的紅人,得罪不得啊。”
宋夫人聽後也一個勁地歎氣,忽然她起了個念頭,急忙攜住宋鴻道:“官人,你看這個法子如何?反正他們沒見過我們二位女兒,不如來個調包計?”
“胡鬧!”
宋鴻甩手喝斥。
“就算我宋某再不濟,也不得做出這般事來!不如我們派人把那丫頭接來,再伺機讓柳公子與宋玲、宋珂見上一麵。到時他見那丫頭的醜模樣,再看看我們女兒的俏麗,說不定就變了主意,而後我再以找不到宋瀟為名,拖上幾個時日,想必這當年之勢無人記起了。”
宋夫人聽後眉開眼笑,拍手誇讚:“此計妙哉,妙哉!”
就這樣,次日宋鴻就命外戚以堂哥身份想法子去接小乞迴來,堂哥打聽了番得知劉嬤嬤死了多年,那丫頭不知被趕去了哪兒。他心急如火燎,找上嬸子,嬸子再經打聽,這才摸到小乞在饒州的破門。
此時,小乞坐在車上晃悠,她知道自己掉坑裏了,卻不知這坑有多深,她思緒混亂,一會兒想著柳後卿一會兒想著爹爹,然後歎了口氣。她側頭看看嬸子,嬸子大概說得累了,就靠在車壁睡了,小乞趁機拿出破包裹翻些東西出來吃,沒料她竟然在裏頭看到一封信。信上字跡雋秀,是柳後卿所留。
哎呀!好個風度翩翩的妙人!宋鴻暗自讚歎,待那人走近,他不由移了目光,見到那張麵容更是啞然咂舌,其眉似墨染,眼若點漆,口鼻如畫,果真如傳言中所說,郎獨絕豔,世上無雙。
“在下柳後卿,拜見宋大人。”
柳後卿駐步施禮,舉手投足間自是有股出塵脫俗之氣。宋鴻光顧著高興,一時間忘記還禮,尚書大人輕咳提醒,他這才匆匆地拱手道:“柳公子免禮,請入座。”
柳後卿謝過,正身而坐,緊接著婢女奉上茶點,他目不斜視,舉止得當,又贏得宋鴻讚賞,宋鴻使上眼色給管事,管事急忙迴房稟報宋夫人,讓她來瞧瞧未來女婿。
眨眼功夫,堂屋花屏後就擠了一堆人。宋鴻二位千金也過來了,她們二人正隔著屏縫偷偷打量,見到來者樣貌不俗不由嬌羞淺笑。
這些柳後卿自然是知道的,他不喜歡被人當猴子看,但宋鴻沒完沒了的問話,真是讓他難以進入正題,也無法及早脫身。
幾句無關痛癢的話後,宋鴻終於扯到正題上,他先問:“柳公子祖上何處?”
柳後卿曰:“祖上居於河東郡,乃河東柳氏。”
宋鴻聽後,兩眼發亮,暗自思忖道:聽聞河東柳氏門閥士族,怪不得此人風儀如此出眾。隨後,他揚起眉眼,又道:“柳公子出身真是不同凡響。”
說罷,他拱手施禮,以示敬意。尚書大人在旁拈須莞爾,也有幾分得意。緊接著,宋鴻想再問,不過見尚書大人在,他又覺得這話不妥,問不出口。
柳後卿察言觀色的功夫了得,看宋鴻欲言又止,他就知道知道他想問什麽,隨後便直截了當迎上去說:“出身何足掛齒,宋大人真是折煞柳某了,如今柳某望能稟承家訓,為朝庭進綿薄之力。不瞞宋大人,家父因病居於宅中,家兄柳孟輝在朝中為官,柳某隻是區區進士,還未曾為朝庭出力。”
聽到其未能為官,宋鴻麵色略變,不過這隻是眨眼功夫,稍縱即逝。之後尚書大人很適宜地來了句:“柳孟輝,這……是否是左都禦使柳大人?”
柳後卿頷首淺笑,道:“迴大人的話,正是家兄。”
宋鴻聽後又眉開眼笑,管事見風使舵,急忙轉身入簾後,板起瘦臉數落那些個奉茶婢女。
“剛才你們端來的是什麽茶?!真不見眼色,還不快換上好的白露。”
話音剛落,婢女們都不敢怠慢,急忙按他吩咐換上白露。宋鴻瞥見瓷盞中的嫩芽兒,滿意地拈須頷首。
躲在屏風後的宋夫人聽到柳後卿身世如此了得,歡喜不已,她拉住二女兒宋玲的小手,低聲笑道:“這迴你有福了。”
三女兒宋珂聽後心有不悅,悄悄瞥了二姐一眼,隨後說道:“向誰提親還不知道呢。”
宋二小姐輕聲哼笑,正欲開口刺她,宋夫人倒先把話說了:“哪有姐姐未嫁,妹妹先出的道理?”
宋三小姐聽了不服氣,咬牙跺腳,氣唿唿地走了,沒想臨走時她故意弄出大動靜,使得雕花屏一震,驚了堂中人。
宋鴻急忙打岔,說:“尚書大人,柳公子,二位若不嫌棄,請在寒舍用頓便飯。”
尚書大人點頭道好,柳後卿拱手莞爾,說:“多謝宋大人抬舉,在下恭敬不如從命。”
事到此一切順利,那時候的小乞還不知自己快被坑,在路上不停地欺負阿奎。可憐的阿奎有苦無處訴,隻想柳後卿快點搞定,然後把人接走。柳後卿也算不負阿奎,在用膳之時向宋鴻講旁敲側擊,講了自己的來意。
敬酒之時,柳後卿便道:“宋大人不瞞您說,家父與貴門頗有淵源。”
宋鴻一聽來了興致,忙問:“此話怎講?”
柳後卿莞爾,隨後就將家父奇遇記告訴了宋大人,他時而痛苦蹙眉,時而搖首輕歎,講得繪聲繪色,甚比說書先生。
“那時家父還是個貢士,身懷幾兩碎銀赴京趕改,沒想雨天路滑,走在鄉間小路前不朝村後不朝店,忽然,一道驚雷閃過,驚得家父躲入破廟之中……”
聽到此,宋鴻入了迷,雖說這情形似曾相識,但他也不高興深究,繼續盯著柳後卿兩牌紅潤薄唇,等故事聽。
隨後,柳後卿把改編於話本的故事加油添醋,然後引出主要人物——宋瀟。
聽到“宋瀟”二字,宋鴻徒然色變,想必他還記得有這麽個弟弟,可轉眼他就眼露不屑,眉間浮起些許傲慢之色。
“柳公子所說之人,正是我庶弟,隻是他已經不在此處,走了五六年了。”
“哦?竟有此事?”柳後卿惋歎,然後從袖中拿出當年宋瀟所留的信物——一枚玉佩,佩身刻有宋氏之印。
宋鴻接過玉佩放手中端詳,果然是他們宋家的東西。柳後卿也很篤定,絲毫不怕自己穿綁,因為這玉佩本來就是從宋家庫房裏偷來的,這庫房寶貝千萬,一時半會兒宋鴻也不會去查。
隨後,柳後卿又道:“其實今日在下前來,實有一事相求。當年恩公說他有一女名喚琪兒,生於甲子年二月,臉上有兩枚胎記。家父得知後,問得恩公千金生辰八字,細算與在下相配,然後就為在下訂了這門親,他說倘若我中進士,就來金陵求娶,以此信物為證。”
宋鴻聽完之後臉色一陣青再一陣白,他本以為這柳後卿是來向自家女兒求親,沒料竟然為庶弟的醜丫頭。宋瀟已經離了五六年,那醜丫頭也早就被他們趕走,如今上哪兒找去?
宋鴻久久不說話,柳後卿伺機作亂,問道:“宋大人說恩公走了五六年,可知恩公去了哪兒?”
話音剛落,宋鴻麵色又是一白,見尚書大人在此,他不敢亂迴話,隻道:“不瞞二位,庶弟離家雲遊四海,至今不知去了哪兒。”
此話正中下懷,柳後卿急忙追問:“敢問恩公千金在何處?是否已嫁娶?”
“這……”
宋鴻為難起來,他見柳後卿風流才俊,家世又好,實在不舍得放過這個金龜婿,可是醜丫頭都走這麽多年,連她死是活都不知道,這如何是好?他想實在不行就扯個謊,說是丫頭隨宋瀟走了,不過如此一來解釋不清為何無書信往來,尚書大人定會覺得他薄情寡義,從而影響仕途。
這時,尚書大人發話了,他似有不滿,語氣頗為生硬,隻聽他說道:“宋大人可有難言之隱?”
宋鴻一激靈,忙說:“沒有,沒有……”
話音剛落,宋鴻心生一計,他思忖:反正他們都沒見過醜丫頭,為何不來個小謊?念此,宋鴻豁然開朗,笑著說:“正在府中,尚未嫁娶。這麽多年都是在下照顧她。”
柳後卿聞後當即起身立正,隨後肅然鞠身施一大禮,道:“宋大人請受柳某一禮,既然無法找到恩公,柳某向宋大人您求娶琪姑娘,望宋大人成全。”
這迴宋鴻騎虎難下,搖頭不是,點頭也不是,連尚書大人都為其做媒,直接拒絕實在不好。猶豫再三,宋鴻應下了。
話落,尚書大人開懷大笑,連連撫掌叫好,且道:“真是一段奇緣呐。”
嗯……果真是奇緣,柳後卿安排好的奇緣。
當天,柳後卿與尚書大人走後,宋鴻就把整樁事的來龍去脈此告訴了夫人,夫人一聽柳後卿娶得不是自家女,不由氣得七竅生煙,隨後她便道:“姓柳的有眼無珠,我們兩個女兒如花似玉,怎麽是那丫頭可比?”
宋鴻為難歎息道:“我也不知如何是好,爹爹久臥在榻,人癡癡傻傻,如今宋家到我手中不上不下,好不容易來了個有權勢的人求親,我怎能輕易作罷?你可知那人兄長是誰?是左都禦使柳大人!這柳大人如今是皇帝跟前的紅人,得罪不得啊。”
宋夫人聽後也一個勁地歎氣,忽然她起了個念頭,急忙攜住宋鴻道:“官人,你看這個法子如何?反正他們沒見過我們二位女兒,不如來個調包計?”
“胡鬧!”
宋鴻甩手喝斥。
“就算我宋某再不濟,也不得做出這般事來!不如我們派人把那丫頭接來,再伺機讓柳公子與宋玲、宋珂見上一麵。到時他見那丫頭的醜模樣,再看看我們女兒的俏麗,說不定就變了主意,而後我再以找不到宋瀟為名,拖上幾個時日,想必這當年之勢無人記起了。”
宋夫人聽後眉開眼笑,拍手誇讚:“此計妙哉,妙哉!”
就這樣,次日宋鴻就命外戚以堂哥身份想法子去接小乞迴來,堂哥打聽了番得知劉嬤嬤死了多年,那丫頭不知被趕去了哪兒。他心急如火燎,找上嬸子,嬸子再經打聽,這才摸到小乞在饒州的破門。
此時,小乞坐在車上晃悠,她知道自己掉坑裏了,卻不知這坑有多深,她思緒混亂,一會兒想著柳後卿一會兒想著爹爹,然後歎了口氣。她側頭看看嬸子,嬸子大概說得累了,就靠在車壁睡了,小乞趁機拿出破包裹翻些東西出來吃,沒料她竟然在裏頭看到一封信。信上字跡雋秀,是柳後卿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