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小鎮名“葫蘆”,葫蘆福祿,意喻福祿安康之意,前身乃是一兩百年前一個小村子的幾十戶尋常百姓為躲避中原動蕩集體遷居到這片當時的不毛之地,在當時,村子裏唯一一個目光放得稍微長遠些的村長可是費了老大的力氣才動員了全村子的人背井離鄉,為此可是打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嘴仗。/p


    /p


    直到一百多年前,映陽王朝終於群雄逐鹿而出,定鼎中原,天下既定,朝廷的“耳朵”為了延伸的更遠一些,及時聽到一些地方上的聲音,一條略顯粗淺的官道打此而過,自此這個避世而居了一兩百年的村子終於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p


    /p


    這麽些年來在本為葫蘆村的村子在村中之人的開墾下外加後來官道經過帶來了些許散落戶,這原本的村子也就有了如今這般“繁盛”規模,葫蘆村也便成了葫蘆鎮。/p


    /p


    話說又迴來,葫蘆鎮上那家叫“倚樓”的酒樓大堂之中,說書的老先生今天似乎比起以往更多了幾分精氣神兒。/p


    /p


    以往老先生每天總是一場之後便是作罷,此時此際似乎三碗敬劍仙後又三碗下肚的他有些意猶未盡更勝於酒入饞嘴微醺,竟是再次展開了那把本已在說完劍仙大笑輪迴故事結束之後合攏的折扇。/p


    /p


    大堂中眾人一看老先生這般,便知今天聽書撿運兒了,有戲,便有人牽頭起哄要老先生繼續再說上一場。/p


    /p


    與酒樓中堂中眾人迥異的是二樓角落的一張桌子上,一個年輕道士坐在桌子一旁,桌上擺滿了一桌子的酒樓招牌菜,害的年輕道士的那把桃木劍都差點沒地兒放了。/p


    /p


    這麽一大桌子菜,可年輕道士卻是拉著一張臉跟個苦瓜似的,不為別的,這麽多的菜竟然沒有一樣是素的,這讓在山門中吃慣了齋菜齋飯的他一時間有些犯難。/p


    /p


    年輕道士有個小毛病,就是每當他犯難的時候總會習慣性的抓一下的腦袋,連帶著他的頭冠都給弄的歪斜搖搖欲墜,這個動作若是讓那對道門稍稍有些了解的有心之人看了怕是會張口結舌。/p


    /p


    這道士看著年紀也不大,可他頭上戴著的頭冠上麵刻著一些貌似山峰的圖案,五嶽衝天冠,要戴此冠,須道門裏德高望重的師長焚香禱告,請於上天,方能開壇授篆。戴此冠者,得諸天道尊庇佑,尋常妖邪難近其身。/p


    /p


    可見這頭冠來頭可是不小,卻不料被這年輕道士如此對待。/p


    /p


    年輕道士的對麵坐著一個紅衣姑娘,這一桌就他們兩人,不用說這兩人就是葫蘆鎮外“結怨”而來的那兩人了。/p


    /p


    也是該著他倆運氣頂佳,若是換在平時,這個點兒,這家酒樓,哪能還有空餘的桌子給他倆坐著,沒看見外麵可還有不少扒牆角蹭書聽的呢。/p


    /p


    恰巧在他們上樓之時,這處桌上的客人急事離去,前一腳剛走,他倆後腳就來了,而且位置還是頂好的,二樓,靠窗邊,打眼兒望去,遠處那座名“西嶺”的大山輪廓剛好盡歸此窗,山上是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p


    /p


    真真應了那句不知哪本書上說的話“窗含西嶺千秋雪”,真好。/p


    /p


    第一次下山的年輕道士愁眉苦臉的看著滿大桌子的菜,打一上樓一坐下,紅衣姑娘就吆喝跑堂的小夥子挑招牌菜撿貴的上。好了,店是紅衣姑娘挑的,菜是紅衣姑娘點的,就連他都是紅衣姑娘“夾帶”而來的,可不敢在麵上表現出有任何的不滿。/p


    /p


    講道理?這半日的功夫他可是領教了不少紅衣姑娘的手藝,況且這姑娘一向喜歡動手“以理”服人,講“道理”,哪裏敢啊。/p


    /p


    紅衣姑娘看著桌對麵的年輕道士先是皺眉,然後便是開心起來,也不知是因為這滿桌子的美味佳肴還是對麵那年輕道士的愁眉苦臉。/p


    /p


    /p


    /p


    樓下大堂喧囂起哄依然不減,可台上的說書先生老神在在的將折扇搖啊搖,嘴上卻像是拿釘子和木板封住了,愣是蹦不出一個字兒。/p


    /p


    這眾人哪能不知道這是說書的老先生又在釣魚了,而且是願者上鉤一個認打一個認挨那種,沒辦法想聽書不說出點血,至少也要上兩碗濁酒讓老先生潤潤口不是?/p


    /p


    說實在的,掏出幾顆銅板請上老先生一請倒也不是多大點事,關鍵師出要有名,況且有洛天寶豪氣幹雲的珠玉在前,也不好折了他的臉麵,這堂中大夥不管是在江湖中混的還是林子中飄的亦或是地上打滾的都知道那麽一個道理,打人事小,打臉那就是死仇了。/p


    /p


    然後眾人便是齊齊望向洛天寶,不言而喻了。/p


    /p


    洛大寶看著這局麵,心裏那叫一個苦啊,兜裏本來就沒幾顆碎銀子,這還是背著自家婆娘出去撈的兩趟私活掙來的,先前一衝動給扔出去了一半,本來話一出口就後悔的要死,撿受了幾句“好漢、大俠”還算稍微平衡了點,可看如今這般,怕是剩下的那一半也保不住了。/p


    /p


    要說這洛天寶他們家在這鎮子上,平時間生活倒也不拮據,但也說不上富裕,就他兜裏的那幾顆碎銀子其實都能頂上他們家個把月的口糧了,要是讓他家裏的那口子知道他這麽眨眼的功夫就給揮霍沒了,那還不整一個月得打地鋪了。/p


    /p


    想到這裏,洛天寶一咬牙心窩裏便就有了數。/p


    /p


    麵子何其大,麵子又何其小啊!/p


    /p


    “老先生,要不俺再給您老來上一大碗潤潤口,再說上一場?”/p


    /p


    誰知,洛天寶這話兒一出口台上的說書先生還沒開口,倒是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先響了起來。/p


    /p


    “喲,洛天寶,寶哥兒,還和洛劍仙一個姓氏是本家呢,就剩這點氣魄了?剛才的豪氣幹雲頂天兒的大俠風範哪去了?是不是怕離開這兒就沒地兒去了,怕家裏媳婦手中的扁擔會長了眼似的攆著你滿山跑啊?”/p


    /p


    大堂中噓聲一片哄然大笑。/p


    /p


    開口擠兌的是洛天寶從小一起穿開襠褲長大的鄰居張居安,不過兩人從小就不對付,上山爭著掏同一窩鳥蛋,下河搶著捉同一條河魚,要是當中誰先把東西上手,另一個怎麽著都要想著法兒的給壞了去。/p


    /p


    後來兩人又爭上了鎮子上同一個姑娘,小名“菜花”,這種偏遠鎮子裏老人都相信不管男孩女孩小時候都要取個俗氣點的小名,那樣好養活些。這三人之間的關係呀,小時候和他們同齡的孩子一起玩“過家家娶媳婦”的遊戲時,若是菜花是扮那“媳婦”,那最終能夠殺出重圍將菜花給“娶”迴家的,準是在這兩人之間沒得跑了。/p


    /p


    也不知這洛天寶是走了幾輩子的好運竟是最終抱得美人歸那個,這讓洛天寶得意到如今,每次碰到他這個發小都能有趾高氣昂的本錢,同時也把家裏媳婦捧在手心裏,對她好的跟什麽似的,就差摘星星摘月亮了,生怕哪天一不小心就被這發小給撿漏拐了去。/p


    /p


    總之,這兩人的“恩怨”那叫一個累不計數,就是讓說書先生來說怕是都十天十夜說不完。/p


    /p


    “少給老子整這些上眼藥,你要有本事那你倒是請我們大夥喝一個啊,別以為老子不知道你個王八蛋就沒憋好屁。”/p


    /p


    洛天寶始一聽就知道這發小又來拆他台了,從小到大每每隻要他一在人前現眼,這癟犢子鐵定第一個冒頭唱反調,當然反過來他也是一般無二。/p


    /p


    “你個慫包,就這丁點氣量,當初菜花怎麽就瞎了眼看上你這麽個不帶種的貨。”/p


    /p


    “嘿,那是咱家媳婦慧眼識得真英雄。你膽兒大,也不知道是誰被那油麻地裏的一條小菜蛇就給嚇得尿了褲子,哎呀,那叫一個臭氣熏天惡心人啊。”/p


    /p


    “就知道你個仙人板板的又會拿這說事,都說了幾百遍了,不嫌煩啊。也不知道當初是誰被菜花攆出家門三天三夜不敢迴屋睡覺,還厚著臉皮到我家蹭了兩個晚上。”/p


    /p


    “呸,你懂個球哦,老子那叫天大地大媳婦最大,是讓著自家媳婦,跟你一個婆娘都還沒娶的人說個球哦。”/p


    /p


    /p


    /p


    就在這兩人爭得臉紅脖子粗擼起袖子又杠上的時候,樓上趴在欄杆上的年輕掌櫃卻是眼眶微紅的望著西嶺的方向出神,好長一段時間才迴過神來,張了張嘴,唇齒開合間卻是一點聲兒都沒發出來,好似突然間失去了聲音一般。隻是又撇頭對著樓下大堂中的說書先生招了招手。/p


    /p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說書先生就從樓上下來了。/p


    /p


    “啪”的一聲重重的驚堂木拍在桌上的聲音。/p


    /p


    說書先生對著台下眾人緩緩道:/p


    /p


    “談古不若論今,仙人高坐九天上不若迴頭看人間。”/p


    /p


    “眾位客官可知咱映陽王朝那鹹安城的皇宮之中擱置了一件特殊的物件?”/p


    /p


    老先生怡然的端起酒碗呷了一口繼續道:/p


    /p


    話說本朝開朝之初太祖皇帝那把椅子是放在屍山血海上也不為過,就拿那鹹安城來說,眾所周知的三朝帝都所在咱中原大地的龍脈匯聚之地,亦是本朝帝都所在。/p


    /p


    但你們可知那一大片的皇城之中有一處宮殿名太安,說起這太安殿呐,雖說不若那朝陽殿般極土木之盛極奢侈之盡,卻也是有著大講究的,光說這八簷高啄中又暗含四角,喻以雄視八方,俯瞰四海。/p


    /p


    殿中有兩根四人合抱不過來的頂梁柱,三丈三尺,人若往下一站,那可真就是頂天立地的撐天兒的柱子,上有大紅漆,那顏色好比那濃稠的鮮血一般,甚至有傳言說啊,那就是活生生的人血澆的。/p


    /p


    再說那頂梁柱上是初看不起眼的一根普通橫梁,長得醜陋不說,甚至連漆都懶得上,但你可知那其實是千年桃木,咱都知道這桃木啊辟邪,就拿那龍虎山的道士來說吧,不就經常以桃木製劍麽,就更別說這千年的桃木了。/p


    /p


    這千年桃木所製的橫梁上懸掛有一方紫金大印。當年這天下初定,但皇城之中卻是沒有如今這般太平,據說夜深人靜之時總會傳來幽怨的哭聲,到後來更是常常有人看到皇宮之內有前朝裝束的士兵手拿大戟在宮中穿梭,細尋又不見,久而久之皇城之內人心惶惶。/p


    /p


    太祖皇帝因此下令重金招了一些江湖術士入宮,但都是治標不治本,更是因為這些江湖術士導致後來宮中一些牲畜莫名其妙的死亡,死狀血腥,一些宮娥婢女甚至嬪妃也相繼生病,麵容枯槁,宮內廷中的花草樹木也離奇的枯萎。/p


    /p


    要說這人呐,真真就應了那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您要是沒那手技術活兒,就別攬那瓷器事兒,是也不是?/p


    /p


    要知咱太祖皇帝可不是個心慈的主,當年九朝之中群雄逐鹿而出,又豈是那般好易與的人,天下初定以來這中原刺客、一波波豢養的死士走進那座皇城,可曾有見哪個一身完好的就離開過。/p


    /p


    咱太祖皇帝那把手中之劍怕是鈍了又磨,磨了又鈍無數次吧,早就對這中原江湖起了心思。這不,這些個入宮驅邪的江湖術士不僅沒能沒能讓那座本就不太平的皇城安靜下來,反而倒是鬧騰的更歡了,這太祖皇帝的手裏能有好果子吃?/p


    /p


    先不說這些個江湖術士肯定是有去無迴,也正因為如此才讓太祖皇帝有了借口對這中原江湖揮刀。咱中原江湖為何至於如今青黃不接,那場驚世駭俗的馬踏江湖可見一斑呐。/p


    /p


    所以說這人呐該知足時就得知足,各位客官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p


    /p


    話又說迴來咱們映陽王朝北疆那位赫赫有名的“屠夫”敕北王楚弼先當初曾跟隨太祖皇帝南征北戰,中原九國逐鹿,死在他手中鐵蹄下的可不在少數,尤其是那“百日屠城”活脫脫的人間地獄,“屠夫”一稱由此而來,天下初定後便封王北疆。/p


    /p


    映陽王朝定鼎後太祖陛下親封唯一的異姓王。/p


    /p


    太祖陛下正是借了他的手來了一個馬踏江湖,“屠夫”之聲繼九國之後再次迎來了一個高漲。/p


    /p


    這楚屠夫的手段不可謂不狠辣,管你什麽江湖門派,隻要是被他盯上了,在那九國之中大放異彩的製式強弩之下,那些個所謂的高手無一不是身上多出好幾十個窟窿,身首異處。/p


    /p


    甚至江南、淮南兩道一些個儒林世家也沒能逃過,既然叫屠夫,自然不是什麽善男信女,那些個被抄家滅族的江湖門派和世家的豐厚家底一件不剩都落入了楚屠夫口袋裏。這般作為雖說被後世之人詬病至今,但那實打實的好處倒也確實不算少。/p


    /p


    至於後來龍虎山五大天師聯袂下山入宮兩旬之後,一道聖旨自那鹹安城的皇城之中出來,這馬踏江湖才算堪堪告一段落。/p


    /p


    要說這龍虎山的五大天師那才是真真有本事的人呐,各位客官,你們可知那太安殿中桃木大梁上懸掛的那方紫金大印便是出自這龍虎山五大天師的手筆,用以鎮壓宮中那些魑魅魍魎。/p


    /p


    說來也怪,自從太安殿懸掛了這方大印之後便是安靜了下來。太祖陛下龍顏大悅,親自冊封龍虎山的掌教為天師,官齊一品,另外四大天師也是從二品,授業龍虎山為道門正統,龍虎山一躍成為道門祖庭,天師府便由此而來。/p


    /p


    據說在太祖陛下授銜冊封之際,龍虎山蓮花湖中那氣運蓮更是九朵齊開,一時之間,香火鼎盛至極。/p


    /p


    再說這方紫金大印可別瞧小了去,來頭大著呢。/p


    /p


    知道咱映陽王朝開朝至今國運亨通日漸昌盛是為啥麽,便是與這大印有著脫不開的幹係,著大印不僅鎮壓著那千年聚而不散的冤魂,更是鎮壓著一國之氣運。/p


    /p


    那五大天師入宮兩旬其中七七四十九天便是耗在這方紫金大印之上,在這段時間之中,五大天師嘔心瀝血,合力在這方紫金大印之上篆刻了無數符文/p


    /p


    就在此時二樓之上那坐在窗邊的小道士低聲呢喃了一句“是一百零八字,寓意諸天大圓滿。”/p


    /p


    而坐在多麵的紅衣姑娘輕輕側頭看了一眼小道士,稍微怔了一下,轉又笑道:/p


    /p


    “騎驢的膽小鬼,還不知道你叫啥呢?”/p


    /p


    紅衣姑娘不等小道士迴話便複又自語:/p


    /p


    “曾經有那麽一個人自從第一次與我相見之時便就叫我琉璃。”/p


    /p


    小道士似乎對於紅衣姑娘先告訴他名字有些詫異,然後便沒心沒肺的開心道:/p


    /p


    “趙夙初,自打山上那老頭子把我撿迴來之後便給我取了一個名字,隨他姓。”/p


    /p


    此時,窗外天空之中洋洋灑灑的飄起了細密的小雨。/p


    /p


    叫趙夙初的小道士轉頭望向窗外,窗子上方的瓦簷之上一滴聚集了無數雨絲的雨珠再也承受不住自重滴落下來,小道士伸出手去想要接住。/p


    /p


    可那滴雨珠徑直的自小道士手中穿過,仿若無物。/p


    /p


    趙夙初愣了一下,翻轉手掌,掌心向下,五指作抓狀。/p


    /p


    讓人驚異的事情發生了,那滴本應落地的雨珠竟是猶如穿過他手掌時那般由快而慢的向他掌心飛去。/p


    /p


    若時光倒流。/p


    /p


    /p


    /p


    /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拾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年之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年之約並收藏拾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