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這麽一吵吵,果然給定國公府帶來了麻煩。
塗府尹之前也問過定國公,定國公一句,「我府裏根本沒有這些人,一個定字便能說明和定國公府有關麽?」便把塗府尹堵了迴去。現在卻不行了,杜氏說和程氏不睦,說程氏狼心狗肺害了雲儀,那定國公府的嫌疑就大了,塗府尹於情於理,必須徹查。
塗府尹把定國公請到府衙,委婉把杜氏的話說了,「……苦主既說了和令愛有隙,下官職責所在,不敢不查。國公爺,您若知道什麽,便請一一告知,令愛係深閨貴婦,下官不敢驚擾。」
他這話意很明白了,如果定國公不配合他,那他沒辦法,隻好命人把程氏提到府衙審問。如果真那樣,程氏這人可就丟得大了。
定國公大怒拍案,「塗府尹,你這是威脅於我麽?」
塗府尹苦笑,「下官怎敢?國公爺,杜氏堅稱和令愛不睦,下官不查不行啊。」
「這無知婦人!」定國公惱怒之極。
「還請國公爺體諒一二。」塗府尹打躬作揖。
定國公生了會兒氣,對塗府尹說道:「小女和杜氏雖偶有口角,畢竟是嫡親妯娌,哪會生了害人之心?況且杜氏就住在錦繡裏,雲儀卻已經嫁到了宣王府,小女若真的想害人,為什麽不直接對杜氏下手,反倒捨近求遠,要害雲儀呢?」
「這個話下官也勸過杜氏。杜氏卻說,令愛心毒,害了她的女兒,比害了她本人更能報仇。」塗府尹無奈的道。
定國公又氣得拍桌子了,「這無知愚蠢吃裏扒外的婦人!小女怎地攤上了這樣的妯娌!」
「國公爺息怒,國公爺息怒。」塗府尹陪著笑臉。
塗府尹雖然態度很好,卻不放定國公走,更不說此事和程氏無關。定國公和塗府尹周旋許久,隻好斷斷續續把實情說了出來,「內人到錦繡裏把那杜氏教訓過一頓,這件事京城許多人都是知道的,塗大人盡管去打聽。以老夫和內人的身份,要想替小女出氣,直接對付杜氏即可,又何必轉而害她女兒?這是斷斷不會的。況且定國公府所有的護衛家丁都在,並沒有缺少一人,這事和定國公府、和我女兒一點關係也沒有。」
「可刀上確實刻著定國公府的標記啊。」塗府尹提醒,「那幾把刀下官已和貴府護衛的刀比對過了,字跡半分不錯。」
「一定是有人遺失了。」定國公漲紅了臉。
塗府尹嘆道:「為謹慎計,下官不得不徹查,貴府到底有多少名護衛、發放過多少把刀,都是要查探到的。國公爺,這也是為您老人家洗清嫌疑,還望您不要誤解,配合下官。」
「我若不許你查呢?」定國公勃然大怒。
塗府尹道:「那杜氏喊冤的時候,胡家人也在。國公爺也知道胡家人是什麽態度了,若下官不查,胡家可不會善罷幹休,恐怕就算鬧到禦前也是要查下去的。國公爺,事已至此,您還是給下官行個方便吧。」
定國公氣怒交加,「這無知蠢婦,這無知蠢婦!」把杜氏罵了不知多少遍,但知道塗府尹說得沒錯,無奈之下隻好同意,「你愛查便查,我程家上上下下俱是奉公守法之人,問心無愧,不怕你查。」
「多謝國公爺。」塗府尹連忙道謝。
定國公怒氣未息,拂袖而去。
迴到府裏,定國公便把事情跟定國公夫人說了。定國公夫人眼中冒火,「上迴打那杜氏打得輕了!她竟敢在府衙胡說八道,敗壞我女兒的名聲,我饒不了她!」一迭聲命人備車,要到錦繡裏跟杜氏算帳。定國公勸了她幾句,她哪裏肯聽?
定國公夫人這迴是真生氣了,早有心腹婆子瞧著不對,先到錦繡裏給程氏送了信。定國公夫人到了雲家,程氏已在門前侯著了,「娘,什麽事把您氣成這樣?」定國公夫人添油加醋把杜氏在府衙的話說了,程氏瞋目切齒,「她竟敢這般汙衊於我!」
程氏便要去跟杜氏算帳,婆子戰戰兢兢的道:「四太太,大太太還沒迴來呢。」
杜氏出了府衙之後應該並沒直接迴家,現在還沒見到人。
程氏還沒來得及說話,定國公夫人先啐了那婆子一口,「呸,憑她也配叫大太太?」顯然對杜氏已恨到了極處。
正在這時,杜氏乘車迴來了。她一下車,看到了程氏和定國公夫人,真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你們母女真是鐵石心腸,害了我還不算,又下毒手害我的儀兒,我和你們拚了!」
程氏也是滿肚子氣,「誰害雲儀了?她一個宣王府的小妾也值得我和我娘動手去害?」
定國公夫人撲上去抓住杜氏的髮髻一把打散,罵道:「我定國公府幾十年來也沒官差敢找上門盤查,現在落到這一步,都是因為你!都是因為你!」拳頭似雨點般落到杜氏身上、臉上。
杜氏也死命揪住了定國公夫人,「老乞婆!我殺了你替儀兒報仇!」指甲往定國公夫人身上硬掐,定國公夫人痛得叫出聲來,程氏見狀忙上前幫忙,杜氏、程氏、定國公夫人三人撕打在一起。
旁邊的僕婦們個個想要幫自己的主人,可是憤恨起來的人力氣格外大,杜氏和程氏都跟發了瘋似的,她們哪裏插得進去手?
杜氏咬了程氏一口,定國公夫人氣急,狠抽杜氏麵頰,卻不小心連程氏的臉也抽著了,程氏氣急,逮著杜氏又抓又掐。天雷勾動地火,杜氏、程氏、定國公夫人這一架打得很是壯烈,最後三人都負了傷。
杜氏命人向杜大人求救,程氏和定國公夫人當然是把定國公找來了,還有雲五爺、方氏、李氏等人也都被驚動了,齊聚廳堂,替這三人評理。
杜氏鼻青臉腫,臉都變形了,唿唿喘著粗氣,「去,去石橋大街把三爺三太太也請來!讓他們看看,雲家的人被程家的人欺負成什麽樣子了,看他們管不管!」
程氏也是狼狽不堪,高聲叫道:「去把雲潛、何氏叫來,看他們敢不敢說我和我娘半個不字!」
這妯娌二人都叫嚷著要把雲翰林、何氏找過來,下人們自然聽命,飛奔到石橋大街叫人去了。但是到了石橋大街之後,有燕王府的侍衛在門前守著,他們根本進不去門,見不著人,當然也就傳不了話,叫不來雲翰林、何氏夫婦了。
杜氏和程氏很難得的意見統一,異口同聲,怒不可遏,「公公婆婆白養雲三郎了!」
兩人打得不可開交,罵得不堪入耳,這時候卻一起罵起三房,連詞都是一樣的了。
李氏很替雲翰林、何氏委屈,小聲跟方氏說道:「公公婆婆也沒有白養三郎,佩兒的事便是她三叔三嬸給張羅的啊。」
方氏嘆氣,「大嫂四嫂眼裏哪有佩兒呢?」
李氏嘟囔,「我真想為三郎夫婦二人說句話,可我說出話來也不管用……」長長一聲嘆息。
方氏道:「可不是麽?我和我家五爺就是知道自己說話不管用,所以家裏的事從來不肯插嘴攙和。二嫂,我勸你也明哲保身吧,咱們哪一個也惹不起啊。」
李氏唉聲嘆氣,愁眉苦臉,「是惹不起。」
雖然很想為雲翰林、何氏辯解幾句,最後還是沒能開得了口。
杜氏一罵開頭,便沒完沒了了,「雲三郎貪生怕死,不肯替大爺出使,大爺才會中途殞命,我們母子才會這般命苦啊。如果大爺還在,我們大房便有他撐著,哪會被人隨意欺負?雲三郎把我們大房害得太慘了,他就是死一百遍,也贖不了他的罪過!」
程氏同樣對雲翰林痛恨不已,「就是他不肯代替四爺,四爺才在外頭斷了腿受了傷迴來的。四爺腿殘疾了,雖然是小方氏下狠手,也是舊傷沒好利索,所以才會如此。」和杜氏一起痛罵起雲翰林。
杜氏連哭帶罵,「現在儀兒沒了,雲三郎不聞不問,良心被狗給吃了!」
杜大人聽到杜氏喋喋不休罵起雲翰林,不由的皺眉頭,「妹妹,雲翰林是你隔了房的小叔,早多少年前便分家了。儀兒雖說沒了父親,還有四爺、五爺這兩位親叔叔,哪裏就輪到雲翰林這分了家的堂叔來管她?你快別這麽說了。」
杜氏哭道:「我不管,大爺之所以去世、大房之所以這麽慘全是因為他!我恨他!」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杜大人不由的搖頭。
他也算是個精明人了,卻不知道自己的妹妹竟然已經蠢成這樣了。她現在是個寡婦,四房已經得罪了,二房和五房不頂用,現在還要去罵三房,是想讓她自己在雲家眾叛親離,無人理會,成為孤家寡人麽?
武氏看看杜大人的臉色,低聲道:「咱們是被請來給妹妹和四房評理的,妹妹現在又攀扯三房,豈不是越來越麻煩了?」
杜大人目光陰沉,「先和四房鬧僵,再辱罵三房,樹敵太多,愚蠢不堪。」
武氏柔聲道:「老爺說的對,妹妹是有些過份了。唉,這不是讓咱們這做哥嫂的為難麽?」
杜大人和武氏也隻不過是尋常夫妻罷了,情份並不深厚,這時兩人卻是心意相通,不約而同想道:「早知如此,便不管她的閑事,不把她從鄉下接出來了。」
武氏又道:「雲翰林是雲家的人,他都知道躲起來,咱們這外姓人倒是不辭辛苦,來為大房和四房說合,偏偏沒一個人領情。」
杜大人心煩意亂,「我一堆公務等著處理,忙的很,妹妹若再三再四這樣,我也沒辦法了。」
武氏便知道杜大人是什麽意思了,心中竊喜,柔聲道:「老爺愛護妹妹,我如何不知?不過妹妹的事到底是雲家的事,咱們外姓人不好多管,隻怕管多了,反對妹妹不利。」
說著話,這夫婦二人定了主意,以後錦繡裏的事少攙和,杜氏再要找他們,便學學雲翰林,閉門不見吧。
杜氏一直在罵雲翰林,罵雲翰林對雲儀不聞不問,沒一絲一毫的情意,這還真是冤枉他了。他聽到雲儀的死訊之後愕然落淚,要過問此事,卻被何方洲、韓厚樸一起給攔住了,「雲儀現在已是宣王府的人,應該由夫家做主。況且中間又牽涉到於家、胡家,事態複雜,非你我所知。宣王、太後、宣王太妃、於太尉、胡總督這些人哪一個是吃素的,你一個文弱翰林能將他們如何了?」
何氏勸他卻是另一番說詞了,「儀兒若是正正經經出嫁的,她在夫家出了事,娘家人自然要出麵為她主持公道,天經地義。可她是一乘小轎抬進宣王府的,咱們和宣王並不是親戚,對不對?你現在要出麵,拿什麽身份去質問宣王?」
雲翰林無言以對。
是啊,如果雲儀是明媒正娶嫁過去的,雲翰林這娘家叔叔自然是以親戚、親家的身份上門。但雲儀不過是個侍妾,雲翰林現在若要為她出麵,以什麽樣的身份麵對宣王?這事若要深究,可就讓人為難了。
雲儀的不自愛,固然讓她自己得到了一個難堪的身份,也讓她的娘家人陷入尷尬的境地。不為她出頭吧,好像很是冷酷無情;為她出頭吧,難道讓雲翰林這稟性清高之人以一個小妾娘家叔叔的身份去見宣王麽?殺了他都做不到。
雲翰林到了這時還是有些猶豫的,雲傾牽他的衣襟,輕聲道:「爹爹,我不想和雲儀扯上幹係。有她這種身份的堂姐,我會被人笑話的呀,也會被人看不起。」
雲傾是真心不想讓父親卷進這樣的爭端中,才會有此一說,雲翰林卻被她的話打動了,「我家小阿稚被人看不起哪行?萬萬不可以。」
雖然雲傾和他的對話很簡短,但雲翰林以後不再提雲儀的事了。
何氏、雲傾都長長鬆了口氣。
錦繡裏鬧得不可開交,何氏隻當不知道,依舊有條不紊的操辦著雲佩的婚事。
雲儀死了,宣王不過為她嘆息幾聲而已。他就要迎娶王妃了,雖然對張英黎並沒有多少情意,但太後把張英黎慨然同意為他沖喜、殉葬的事說了,宣王深受感動,覺得張英黎可以和他同生共死,也便對張英黎生出敬重之心。
杜氏和程氏的廝打最後也爭不出什麽,不過是不了了之。杜氏還在鬧,但雲儀的死改變不了什麽。她死了,娘家和夫家都有喜事,宣王隆重迎娶興國公的愛女張英黎為妃,雲佩如期嫁到西涼侯府,成為王亮的新婦。
兩樁喜事,映得雲儀的身後事愈發淒涼。
杜氏把定國公府拉下水之後,胡家趁機落井下石,定國公惱怒之下對塗府尹提起往事,「小婿當年曾目睹胡不竭因在花街柳巷胡作非為慘遭毒打,胡家因此記恨上了他。他出使高麗,中途受傷折返,傳言便是胡家做的手腳。塗大人怕是要盯緊胡家了,我懷疑是胡不竭還記恨著當年之事,想借雲儀之死來報復小婿,但他時運不濟,遇到硬手,反倒把他自己的命送了。」
「國公爺說的有理,有理。」塗府尹額頭冒汗,唯唯答應。
順天府又開始調查胡家。
定國公還不肯就這麽算了,自己雖不便開口,卻暗中命人放出風聲,「順天府欺軟怕硬啊,刀上有個定字,便要查定國公府了。那胡不竭身上還有十幾道飛刀的傷口呢,為什麽不查於家?還不是怕了於太尉麽?」
這流言傳開了之後,胡家屢屢催逼,塗府尹無奈,隻好硬著頭皮去了於府。
於太尉位高權重,塗府尹連他的麵也見不著,隻見著於家九爺,就是當年曾向程氏求婚,程氏嫌醜不肯下嫁的那位。於九爺度量不大,還記恨著定國公府不肯許親的事,樂得看定國公府的熱鬧,堅持不肯交出高師父,「明明是胡家和定國公府鬧別扭,不知怎地鬧大了,出了人命,這和我於家有何相幹?高師父確是會飛刀絕技,但他當天在府裏沒出去,根本不可能是他做的。」
塗府尹再三央求,於九爺隻是不允。
直到塗府尹第四次登門央求,於九爺才算開恩讓高師父出來了。高師父不過是名武師,塗府尹卻不敢怠慢,問話格外客氣,「請問高師父,案發當天,你可曾出城?」
高師父人到中年,高高瘦瘦,目光極為敏銳,聽了塗府尹的問話皺起眉頭,神色勉強的道:「不曾。」
塗府尹道:「高師父可知道這世上除了你之外,還有誰會這飛刀絕技麽?」
高師父有些苦惱,「我師父早年間便去世了,又沒有別的師兄弟,我真的不知道這世上還有誰會。」
塗府尹深表同情,「這可真是奇怪之極了。高師父,例行公事,我能借你的飛刀看一看麽?」
高師父隨身便攜帶有飛刀,取出來交給塗府尹一把。塗府尹將飛刀帶迴順天府,忤作拿了飛刀在別的屍體上試了,傷口和胡不竭身上的傷口完全吻合,一模一樣。
這就有點說不清楚了。
高師父說他當天不曾出城,但塗府尹卻接到一封沒署名的告密信,信中說高師父撕謊,他當天明明是到山裏會朋友去了,那朋友住在七星村,村裏許多人當天都見過他。那告密者還聲稱他便是見過當天在七星村見過高師父的人之一,若官府有需要,可以出麵作證。
塗府尹拿著這封信又去找高師父,高師父有些驚慌,「我……或許去過吧,我忘了。不過我真的沒殺人。我和胡不竭、雲儀素不相識,殺他們做甚?」
塗府尹雖然很不願意得罪於太尉,但高師父的飛刀和死者傷口完全吻合,當天他又進過山,而且官府詢問之時先是撒謊,後來迫不得已才實話實說,嫌疑重大,隻好將他抓捕到了順天府,連夜審問。
這是雲儀、胡不竭命案發生後第一次抓人,抓的是於家的人。
「難道宣王小妾的死,福建總督愛子的死,和於家有幹係?」一時之間,流言四起,京城士庶百姓議論紛紛,對這樁命案的興趣更大了。還有好事者猜測起於家對雲儀、胡不竭下手的原因,「宣王小妾不過是名弱女子,於家犯不上對付她。一定是胡不竭得罪了於家,於家要對付的是他,宣王小妾無足輕重,不過是個幌子罷了。」
也有人反對,說不是於家要對付胡不竭,而是定國公府要對付胡不竭,因為定國公的女婿雲湍和胡不竭有仇,曾被胡家設計打斷了腿,因而落下殘疾,不能做官。定國公的女兒程氏又和夫家大嫂杜氏不和,故此特地設下這毒計,將雲儀和胡不竭一起殺了,既為雲湍出了口惡氣,又令杜氏失去愛女,痛不欲生,真是一箭雙鵰一舉兩得啊。
但是也有替於家、替定國公府抱不平的,「明明是胡不竭見色起意,想要搶走宣王的愛妾,定國公府的家丁路見不平撥刀相助罷了,於家那位高師父殺了胡不竭也是為民除害,胡不竭那種人還不該死?」
宣王和宣王太妃對雲儀的死本來並不在意,但於家的人也被牽連進去之後,宣王太妃沉不住氣了,「雲儀死不足惜,因為她的死竟往於家臉上抹黑,卻是不能忍。」宣王太妃差心腹去了順天府,告訴塗府尹,雲儀犯了錯,宣王府勒令她在許明寺修行,並沒有差人接迴。雲儀擅自迴京,可見這女子性子野蠻不聽教訓,若她和胡不竭有所勾結,也不足為奇。
宣王太妃這是不惜往雲儀身上潑髒水,也要對得起於家了。
有一個肯犧牲的人就好辦,塗府尹和幕僚細細商議過後,呈報皇帝,「陛下,這樁案子因為在場的人全部死了,故此極難破案。依現有的種種跡像來看,應該是宣王小妾雲儀不守婦道,在許明寺修行期間私自外出,路遇匪人,胡不竭和定國公府的護衛恰巧遇上,撥刀相助,最後全部遭到匪徒的毒手。」
塗府尹這說法算是給胡家、定國公府都留了體麵,但有一點卻是說不通的,就是胡不竭為什麽會有那樣奇特的刀傷。關於這一點,塗府尹也早和於家、武師高泰暗通了聲氣,這樣解釋,「案發之時,於家武師高泰正在七星村訪友,根本不可能□□作案,所以這件案子確實和他無關。他之前推說沒進山,也隻是不想惹上麻煩罷了,並非心虛隱瞞。或許這群匪徒中有擅長使飛刀之人,也未可知。」
這樁案子越鬧越大,牽連的人越來越多,皇帝也不願看到這種局麵,塗府尹這息事寧人的說法皇帝很滿意,嘆息道:「一個任性無知的女子,連累了這許多人慘死,甚為可惜。」認可了塗府尹的說法,口頭褒獎了胡不竭及定國公府,同時下旨派兵在山中搜捕緝拿盜賊,務必要將匪徒捉拿歸案。
塗府尹覺得自己把這案子算是交待過去了,暗地抹了把冷汗。
宣王府、於家、定國公府都滿意了,胡家死了人,無論如何都是不甘心的,但胡不竭好歹落了個見義勇為的身後名,也算一點小小的安慰。最慘的是雲儀,死都死了,還落了個任性無知不聽教訓害了許多人命的評語,蒙上汙名。
杜氏不甘心這樣的結果,四處為雲儀奔走,但於家、定國公府都恨她多事,早就交待下去了,哪有人理會她?杜大人和武氏也不肯陪著她胡鬧。府衙她進不去了,其餘的衙門也不管她,杜氏哭訴無門,氣恨交加,病倒在床。
杜氏以前也生過病,但這次最為悽慘。她常常在夢中醒來,驚唿雲儀的名字,「儀兒,儀兒!」但見月光灑地,寂靜無人,冷冷清清,她那溫柔體貼的儀兒卻再也不會答應她了。
「儀兒,儀兒。」杜氏失聲痛哭。
杜氏的慘狀,李氏到石橋大街做客的時候也提到過,言下之意很是同情。
雲傾在旁聽著,沒什麽表情,沒什麽表示。
李氏奇怪,「傾兒,你不可憐你大伯母麽?」
雲傾緩緩起身,淡淡的道:「對不住,我有些事要辦,失陪。」
雲傾出了屋,信步走在庭院之中,思緒飛揚。杜氏現在是可憐,但雲傾是不會同情她的,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怨得了誰呢?雲傾前世被杜氏害得那般悽慘,又有誰可憐過她?雲傾後來是遇到了陸晟,便在錦繡裏時雲傾若不自救,早被杜氏害死了。這一世雲傾最多做到不出手害杜氏,要雲傾同情可憐她甚至幫她的忙,絕無可能。
不知什麽時候起,她身邊多了一個人。
雲傾本是悵然若失,覺察到身邊多了個人之後,喜悅暗生,眼波明利,嘴角噙笑。
這個人的感覺她很熟悉,是他,一定是他
請看作者有話說
請看作者有話說
</br>
塗府尹之前也問過定國公,定國公一句,「我府裏根本沒有這些人,一個定字便能說明和定國公府有關麽?」便把塗府尹堵了迴去。現在卻不行了,杜氏說和程氏不睦,說程氏狼心狗肺害了雲儀,那定國公府的嫌疑就大了,塗府尹於情於理,必須徹查。
塗府尹把定國公請到府衙,委婉把杜氏的話說了,「……苦主既說了和令愛有隙,下官職責所在,不敢不查。國公爺,您若知道什麽,便請一一告知,令愛係深閨貴婦,下官不敢驚擾。」
他這話意很明白了,如果定國公不配合他,那他沒辦法,隻好命人把程氏提到府衙審問。如果真那樣,程氏這人可就丟得大了。
定國公大怒拍案,「塗府尹,你這是威脅於我麽?」
塗府尹苦笑,「下官怎敢?國公爺,杜氏堅稱和令愛不睦,下官不查不行啊。」
「這無知婦人!」定國公惱怒之極。
「還請國公爺體諒一二。」塗府尹打躬作揖。
定國公生了會兒氣,對塗府尹說道:「小女和杜氏雖偶有口角,畢竟是嫡親妯娌,哪會生了害人之心?況且杜氏就住在錦繡裏,雲儀卻已經嫁到了宣王府,小女若真的想害人,為什麽不直接對杜氏下手,反倒捨近求遠,要害雲儀呢?」
「這個話下官也勸過杜氏。杜氏卻說,令愛心毒,害了她的女兒,比害了她本人更能報仇。」塗府尹無奈的道。
定國公又氣得拍桌子了,「這無知愚蠢吃裏扒外的婦人!小女怎地攤上了這樣的妯娌!」
「國公爺息怒,國公爺息怒。」塗府尹陪著笑臉。
塗府尹雖然態度很好,卻不放定國公走,更不說此事和程氏無關。定國公和塗府尹周旋許久,隻好斷斷續續把實情說了出來,「內人到錦繡裏把那杜氏教訓過一頓,這件事京城許多人都是知道的,塗大人盡管去打聽。以老夫和內人的身份,要想替小女出氣,直接對付杜氏即可,又何必轉而害她女兒?這是斷斷不會的。況且定國公府所有的護衛家丁都在,並沒有缺少一人,這事和定國公府、和我女兒一點關係也沒有。」
「可刀上確實刻著定國公府的標記啊。」塗府尹提醒,「那幾把刀下官已和貴府護衛的刀比對過了,字跡半分不錯。」
「一定是有人遺失了。」定國公漲紅了臉。
塗府尹嘆道:「為謹慎計,下官不得不徹查,貴府到底有多少名護衛、發放過多少把刀,都是要查探到的。國公爺,這也是為您老人家洗清嫌疑,還望您不要誤解,配合下官。」
「我若不許你查呢?」定國公勃然大怒。
塗府尹道:「那杜氏喊冤的時候,胡家人也在。國公爺也知道胡家人是什麽態度了,若下官不查,胡家可不會善罷幹休,恐怕就算鬧到禦前也是要查下去的。國公爺,事已至此,您還是給下官行個方便吧。」
定國公氣怒交加,「這無知蠢婦,這無知蠢婦!」把杜氏罵了不知多少遍,但知道塗府尹說得沒錯,無奈之下隻好同意,「你愛查便查,我程家上上下下俱是奉公守法之人,問心無愧,不怕你查。」
「多謝國公爺。」塗府尹連忙道謝。
定國公怒氣未息,拂袖而去。
迴到府裏,定國公便把事情跟定國公夫人說了。定國公夫人眼中冒火,「上迴打那杜氏打得輕了!她竟敢在府衙胡說八道,敗壞我女兒的名聲,我饒不了她!」一迭聲命人備車,要到錦繡裏跟杜氏算帳。定國公勸了她幾句,她哪裏肯聽?
定國公夫人這迴是真生氣了,早有心腹婆子瞧著不對,先到錦繡裏給程氏送了信。定國公夫人到了雲家,程氏已在門前侯著了,「娘,什麽事把您氣成這樣?」定國公夫人添油加醋把杜氏在府衙的話說了,程氏瞋目切齒,「她竟敢這般汙衊於我!」
程氏便要去跟杜氏算帳,婆子戰戰兢兢的道:「四太太,大太太還沒迴來呢。」
杜氏出了府衙之後應該並沒直接迴家,現在還沒見到人。
程氏還沒來得及說話,定國公夫人先啐了那婆子一口,「呸,憑她也配叫大太太?」顯然對杜氏已恨到了極處。
正在這時,杜氏乘車迴來了。她一下車,看到了程氏和定國公夫人,真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你們母女真是鐵石心腸,害了我還不算,又下毒手害我的儀兒,我和你們拚了!」
程氏也是滿肚子氣,「誰害雲儀了?她一個宣王府的小妾也值得我和我娘動手去害?」
定國公夫人撲上去抓住杜氏的髮髻一把打散,罵道:「我定國公府幾十年來也沒官差敢找上門盤查,現在落到這一步,都是因為你!都是因為你!」拳頭似雨點般落到杜氏身上、臉上。
杜氏也死命揪住了定國公夫人,「老乞婆!我殺了你替儀兒報仇!」指甲往定國公夫人身上硬掐,定國公夫人痛得叫出聲來,程氏見狀忙上前幫忙,杜氏、程氏、定國公夫人三人撕打在一起。
旁邊的僕婦們個個想要幫自己的主人,可是憤恨起來的人力氣格外大,杜氏和程氏都跟發了瘋似的,她們哪裏插得進去手?
杜氏咬了程氏一口,定國公夫人氣急,狠抽杜氏麵頰,卻不小心連程氏的臉也抽著了,程氏氣急,逮著杜氏又抓又掐。天雷勾動地火,杜氏、程氏、定國公夫人這一架打得很是壯烈,最後三人都負了傷。
杜氏命人向杜大人求救,程氏和定國公夫人當然是把定國公找來了,還有雲五爺、方氏、李氏等人也都被驚動了,齊聚廳堂,替這三人評理。
杜氏鼻青臉腫,臉都變形了,唿唿喘著粗氣,「去,去石橋大街把三爺三太太也請來!讓他們看看,雲家的人被程家的人欺負成什麽樣子了,看他們管不管!」
程氏也是狼狽不堪,高聲叫道:「去把雲潛、何氏叫來,看他們敢不敢說我和我娘半個不字!」
這妯娌二人都叫嚷著要把雲翰林、何氏找過來,下人們自然聽命,飛奔到石橋大街叫人去了。但是到了石橋大街之後,有燕王府的侍衛在門前守著,他們根本進不去門,見不著人,當然也就傳不了話,叫不來雲翰林、何氏夫婦了。
杜氏和程氏很難得的意見統一,異口同聲,怒不可遏,「公公婆婆白養雲三郎了!」
兩人打得不可開交,罵得不堪入耳,這時候卻一起罵起三房,連詞都是一樣的了。
李氏很替雲翰林、何氏委屈,小聲跟方氏說道:「公公婆婆也沒有白養三郎,佩兒的事便是她三叔三嬸給張羅的啊。」
方氏嘆氣,「大嫂四嫂眼裏哪有佩兒呢?」
李氏嘟囔,「我真想為三郎夫婦二人說句話,可我說出話來也不管用……」長長一聲嘆息。
方氏道:「可不是麽?我和我家五爺就是知道自己說話不管用,所以家裏的事從來不肯插嘴攙和。二嫂,我勸你也明哲保身吧,咱們哪一個也惹不起啊。」
李氏唉聲嘆氣,愁眉苦臉,「是惹不起。」
雖然很想為雲翰林、何氏辯解幾句,最後還是沒能開得了口。
杜氏一罵開頭,便沒完沒了了,「雲三郎貪生怕死,不肯替大爺出使,大爺才會中途殞命,我們母子才會這般命苦啊。如果大爺還在,我們大房便有他撐著,哪會被人隨意欺負?雲三郎把我們大房害得太慘了,他就是死一百遍,也贖不了他的罪過!」
程氏同樣對雲翰林痛恨不已,「就是他不肯代替四爺,四爺才在外頭斷了腿受了傷迴來的。四爺腿殘疾了,雖然是小方氏下狠手,也是舊傷沒好利索,所以才會如此。」和杜氏一起痛罵起雲翰林。
杜氏連哭帶罵,「現在儀兒沒了,雲三郎不聞不問,良心被狗給吃了!」
杜大人聽到杜氏喋喋不休罵起雲翰林,不由的皺眉頭,「妹妹,雲翰林是你隔了房的小叔,早多少年前便分家了。儀兒雖說沒了父親,還有四爺、五爺這兩位親叔叔,哪裏就輪到雲翰林這分了家的堂叔來管她?你快別這麽說了。」
杜氏哭道:「我不管,大爺之所以去世、大房之所以這麽慘全是因為他!我恨他!」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杜大人不由的搖頭。
他也算是個精明人了,卻不知道自己的妹妹竟然已經蠢成這樣了。她現在是個寡婦,四房已經得罪了,二房和五房不頂用,現在還要去罵三房,是想讓她自己在雲家眾叛親離,無人理會,成為孤家寡人麽?
武氏看看杜大人的臉色,低聲道:「咱們是被請來給妹妹和四房評理的,妹妹現在又攀扯三房,豈不是越來越麻煩了?」
杜大人目光陰沉,「先和四房鬧僵,再辱罵三房,樹敵太多,愚蠢不堪。」
武氏柔聲道:「老爺說的對,妹妹是有些過份了。唉,這不是讓咱們這做哥嫂的為難麽?」
杜大人和武氏也隻不過是尋常夫妻罷了,情份並不深厚,這時兩人卻是心意相通,不約而同想道:「早知如此,便不管她的閑事,不把她從鄉下接出來了。」
武氏又道:「雲翰林是雲家的人,他都知道躲起來,咱們這外姓人倒是不辭辛苦,來為大房和四房說合,偏偏沒一個人領情。」
杜大人心煩意亂,「我一堆公務等著處理,忙的很,妹妹若再三再四這樣,我也沒辦法了。」
武氏便知道杜大人是什麽意思了,心中竊喜,柔聲道:「老爺愛護妹妹,我如何不知?不過妹妹的事到底是雲家的事,咱們外姓人不好多管,隻怕管多了,反對妹妹不利。」
說著話,這夫婦二人定了主意,以後錦繡裏的事少攙和,杜氏再要找他們,便學學雲翰林,閉門不見吧。
杜氏一直在罵雲翰林,罵雲翰林對雲儀不聞不問,沒一絲一毫的情意,這還真是冤枉他了。他聽到雲儀的死訊之後愕然落淚,要過問此事,卻被何方洲、韓厚樸一起給攔住了,「雲儀現在已是宣王府的人,應該由夫家做主。況且中間又牽涉到於家、胡家,事態複雜,非你我所知。宣王、太後、宣王太妃、於太尉、胡總督這些人哪一個是吃素的,你一個文弱翰林能將他們如何了?」
何氏勸他卻是另一番說詞了,「儀兒若是正正經經出嫁的,她在夫家出了事,娘家人自然要出麵為她主持公道,天經地義。可她是一乘小轎抬進宣王府的,咱們和宣王並不是親戚,對不對?你現在要出麵,拿什麽身份去質問宣王?」
雲翰林無言以對。
是啊,如果雲儀是明媒正娶嫁過去的,雲翰林這娘家叔叔自然是以親戚、親家的身份上門。但雲儀不過是個侍妾,雲翰林現在若要為她出麵,以什麽樣的身份麵對宣王?這事若要深究,可就讓人為難了。
雲儀的不自愛,固然讓她自己得到了一個難堪的身份,也讓她的娘家人陷入尷尬的境地。不為她出頭吧,好像很是冷酷無情;為她出頭吧,難道讓雲翰林這稟性清高之人以一個小妾娘家叔叔的身份去見宣王麽?殺了他都做不到。
雲翰林到了這時還是有些猶豫的,雲傾牽他的衣襟,輕聲道:「爹爹,我不想和雲儀扯上幹係。有她這種身份的堂姐,我會被人笑話的呀,也會被人看不起。」
雲傾是真心不想讓父親卷進這樣的爭端中,才會有此一說,雲翰林卻被她的話打動了,「我家小阿稚被人看不起哪行?萬萬不可以。」
雖然雲傾和他的對話很簡短,但雲翰林以後不再提雲儀的事了。
何氏、雲傾都長長鬆了口氣。
錦繡裏鬧得不可開交,何氏隻當不知道,依舊有條不紊的操辦著雲佩的婚事。
雲儀死了,宣王不過為她嘆息幾聲而已。他就要迎娶王妃了,雖然對張英黎並沒有多少情意,但太後把張英黎慨然同意為他沖喜、殉葬的事說了,宣王深受感動,覺得張英黎可以和他同生共死,也便對張英黎生出敬重之心。
杜氏和程氏的廝打最後也爭不出什麽,不過是不了了之。杜氏還在鬧,但雲儀的死改變不了什麽。她死了,娘家和夫家都有喜事,宣王隆重迎娶興國公的愛女張英黎為妃,雲佩如期嫁到西涼侯府,成為王亮的新婦。
兩樁喜事,映得雲儀的身後事愈發淒涼。
杜氏把定國公府拉下水之後,胡家趁機落井下石,定國公惱怒之下對塗府尹提起往事,「小婿當年曾目睹胡不竭因在花街柳巷胡作非為慘遭毒打,胡家因此記恨上了他。他出使高麗,中途受傷折返,傳言便是胡家做的手腳。塗大人怕是要盯緊胡家了,我懷疑是胡不竭還記恨著當年之事,想借雲儀之死來報復小婿,但他時運不濟,遇到硬手,反倒把他自己的命送了。」
「國公爺說的有理,有理。」塗府尹額頭冒汗,唯唯答應。
順天府又開始調查胡家。
定國公還不肯就這麽算了,自己雖不便開口,卻暗中命人放出風聲,「順天府欺軟怕硬啊,刀上有個定字,便要查定國公府了。那胡不竭身上還有十幾道飛刀的傷口呢,為什麽不查於家?還不是怕了於太尉麽?」
這流言傳開了之後,胡家屢屢催逼,塗府尹無奈,隻好硬著頭皮去了於府。
於太尉位高權重,塗府尹連他的麵也見不著,隻見著於家九爺,就是當年曾向程氏求婚,程氏嫌醜不肯下嫁的那位。於九爺度量不大,還記恨著定國公府不肯許親的事,樂得看定國公府的熱鬧,堅持不肯交出高師父,「明明是胡家和定國公府鬧別扭,不知怎地鬧大了,出了人命,這和我於家有何相幹?高師父確是會飛刀絕技,但他當天在府裏沒出去,根本不可能是他做的。」
塗府尹再三央求,於九爺隻是不允。
直到塗府尹第四次登門央求,於九爺才算開恩讓高師父出來了。高師父不過是名武師,塗府尹卻不敢怠慢,問話格外客氣,「請問高師父,案發當天,你可曾出城?」
高師父人到中年,高高瘦瘦,目光極為敏銳,聽了塗府尹的問話皺起眉頭,神色勉強的道:「不曾。」
塗府尹道:「高師父可知道這世上除了你之外,還有誰會這飛刀絕技麽?」
高師父有些苦惱,「我師父早年間便去世了,又沒有別的師兄弟,我真的不知道這世上還有誰會。」
塗府尹深表同情,「這可真是奇怪之極了。高師父,例行公事,我能借你的飛刀看一看麽?」
高師父隨身便攜帶有飛刀,取出來交給塗府尹一把。塗府尹將飛刀帶迴順天府,忤作拿了飛刀在別的屍體上試了,傷口和胡不竭身上的傷口完全吻合,一模一樣。
這就有點說不清楚了。
高師父說他當天不曾出城,但塗府尹卻接到一封沒署名的告密信,信中說高師父撕謊,他當天明明是到山裏會朋友去了,那朋友住在七星村,村裏許多人當天都見過他。那告密者還聲稱他便是見過當天在七星村見過高師父的人之一,若官府有需要,可以出麵作證。
塗府尹拿著這封信又去找高師父,高師父有些驚慌,「我……或許去過吧,我忘了。不過我真的沒殺人。我和胡不竭、雲儀素不相識,殺他們做甚?」
塗府尹雖然很不願意得罪於太尉,但高師父的飛刀和死者傷口完全吻合,當天他又進過山,而且官府詢問之時先是撒謊,後來迫不得已才實話實說,嫌疑重大,隻好將他抓捕到了順天府,連夜審問。
這是雲儀、胡不竭命案發生後第一次抓人,抓的是於家的人。
「難道宣王小妾的死,福建總督愛子的死,和於家有幹係?」一時之間,流言四起,京城士庶百姓議論紛紛,對這樁命案的興趣更大了。還有好事者猜測起於家對雲儀、胡不竭下手的原因,「宣王小妾不過是名弱女子,於家犯不上對付她。一定是胡不竭得罪了於家,於家要對付的是他,宣王小妾無足輕重,不過是個幌子罷了。」
也有人反對,說不是於家要對付胡不竭,而是定國公府要對付胡不竭,因為定國公的女婿雲湍和胡不竭有仇,曾被胡家設計打斷了腿,因而落下殘疾,不能做官。定國公的女兒程氏又和夫家大嫂杜氏不和,故此特地設下這毒計,將雲儀和胡不竭一起殺了,既為雲湍出了口惡氣,又令杜氏失去愛女,痛不欲生,真是一箭雙鵰一舉兩得啊。
但是也有替於家、替定國公府抱不平的,「明明是胡不竭見色起意,想要搶走宣王的愛妾,定國公府的家丁路見不平撥刀相助罷了,於家那位高師父殺了胡不竭也是為民除害,胡不竭那種人還不該死?」
宣王和宣王太妃對雲儀的死本來並不在意,但於家的人也被牽連進去之後,宣王太妃沉不住氣了,「雲儀死不足惜,因為她的死竟往於家臉上抹黑,卻是不能忍。」宣王太妃差心腹去了順天府,告訴塗府尹,雲儀犯了錯,宣王府勒令她在許明寺修行,並沒有差人接迴。雲儀擅自迴京,可見這女子性子野蠻不聽教訓,若她和胡不竭有所勾結,也不足為奇。
宣王太妃這是不惜往雲儀身上潑髒水,也要對得起於家了。
有一個肯犧牲的人就好辦,塗府尹和幕僚細細商議過後,呈報皇帝,「陛下,這樁案子因為在場的人全部死了,故此極難破案。依現有的種種跡像來看,應該是宣王小妾雲儀不守婦道,在許明寺修行期間私自外出,路遇匪人,胡不竭和定國公府的護衛恰巧遇上,撥刀相助,最後全部遭到匪徒的毒手。」
塗府尹這說法算是給胡家、定國公府都留了體麵,但有一點卻是說不通的,就是胡不竭為什麽會有那樣奇特的刀傷。關於這一點,塗府尹也早和於家、武師高泰暗通了聲氣,這樣解釋,「案發之時,於家武師高泰正在七星村訪友,根本不可能□□作案,所以這件案子確實和他無關。他之前推說沒進山,也隻是不想惹上麻煩罷了,並非心虛隱瞞。或許這群匪徒中有擅長使飛刀之人,也未可知。」
這樁案子越鬧越大,牽連的人越來越多,皇帝也不願看到這種局麵,塗府尹這息事寧人的說法皇帝很滿意,嘆息道:「一個任性無知的女子,連累了這許多人慘死,甚為可惜。」認可了塗府尹的說法,口頭褒獎了胡不竭及定國公府,同時下旨派兵在山中搜捕緝拿盜賊,務必要將匪徒捉拿歸案。
塗府尹覺得自己把這案子算是交待過去了,暗地抹了把冷汗。
宣王府、於家、定國公府都滿意了,胡家死了人,無論如何都是不甘心的,但胡不竭好歹落了個見義勇為的身後名,也算一點小小的安慰。最慘的是雲儀,死都死了,還落了個任性無知不聽教訓害了許多人命的評語,蒙上汙名。
杜氏不甘心這樣的結果,四處為雲儀奔走,但於家、定國公府都恨她多事,早就交待下去了,哪有人理會她?杜大人和武氏也不肯陪著她胡鬧。府衙她進不去了,其餘的衙門也不管她,杜氏哭訴無門,氣恨交加,病倒在床。
杜氏以前也生過病,但這次最為悽慘。她常常在夢中醒來,驚唿雲儀的名字,「儀兒,儀兒!」但見月光灑地,寂靜無人,冷冷清清,她那溫柔體貼的儀兒卻再也不會答應她了。
「儀兒,儀兒。」杜氏失聲痛哭。
杜氏的慘狀,李氏到石橋大街做客的時候也提到過,言下之意很是同情。
雲傾在旁聽著,沒什麽表情,沒什麽表示。
李氏奇怪,「傾兒,你不可憐你大伯母麽?」
雲傾緩緩起身,淡淡的道:「對不住,我有些事要辦,失陪。」
雲傾出了屋,信步走在庭院之中,思緒飛揚。杜氏現在是可憐,但雲傾是不會同情她的,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怨得了誰呢?雲傾前世被杜氏害得那般悽慘,又有誰可憐過她?雲傾後來是遇到了陸晟,便在錦繡裏時雲傾若不自救,早被杜氏害死了。這一世雲傾最多做到不出手害杜氏,要雲傾同情可憐她甚至幫她的忙,絕無可能。
不知什麽時候起,她身邊多了一個人。
雲傾本是悵然若失,覺察到身邊多了個人之後,喜悅暗生,眼波明利,嘴角噙笑。
這個人的感覺她很熟悉,是他,一定是他
請看作者有話說
請看作者有話說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