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時,諸多兄弟才明白林晨的手段。
隻是這個方法好是好,但一隻這樣燈籠最好的效果也頂多燒毀一兩囤糧草,難成大事啊。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帶著同樣的疑惑。
試驗完之後的林晨,略微總結了一下,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進,把連接孔明燈和塑料袋的細繩改短了一些,以免燈籠落地時兩者位置偏差過大。
除了這一點,其餘的應該沒有什麽問題了。
迴過頭,看了一眼有些發呆的兄弟們,林晨一揮手,“別傻嗬看著了,都過來,接下來到你們幹活的時候了。”
除了幾個負責四處警戒的兄弟,其餘人都圍攏過來。
林晨變戲法似的,取出一個又一個燈籠,直到人手一個為止。
又把蠟燭、汽油、塑料袋、棉布,每人發下一些。
然後詳細講解了安裝的注意事項,直到大夥爛熟於心為止。
大家手拿著孔明燈,心中的疑慮卻仍未消除,即便二百個燈籠也不能全部燒毀糧草大營。
理論上是這樣的,實際操作起來,能有五成燈籠點燃糧草就不錯了。
就在他們暗歎可惜燈籠太少的時候,林晨卻用實際行動,完全打消了他們的顧慮。
臨近山坡頂上,林晨給每人劃了一塊地盤。
彼此相隔著一段距離。
他到每一個人所在的方位,都會不停地變出燈籠。
仿佛無窮無盡一般。
每人三百個燈籠。
幾乎這三百燈籠將每個人團團包圍一般,望上去,一排排都是燈籠山,燈籠海。
這些兄弟徹底服了。
怪不得林晨敢接下這個任務,原來竟有如此神奇手段。
三百個燈籠都需要一個個安裝好,而且絕不能出現大的偏差,還得注意防火,別自己給自己燒了。
林晨沒有親自參與安裝,他不停地在各個安裝現場穿梭指導,幾個燈籠安裝完之後,大夥都熟練了許多。
林晨才把注意力放到了警戒上。
每個燈籠是他用一百步數值兌換來的,雖然價格低廉,加上汽油、蠟燭等輔料,加起來也耗費了近一百五十萬步數值。
為了幹掉青陽門的人,他也算是下了血本。
從下午一直幹到半夜,近六千隻孔明燈才全部裝完。
望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大營,林晨下令最後檢查一遍燈籠,尤其是有沒有塑料袋被紮破出現漏油的情況。
盡管這些兄弟做得非常小心,但這種情況也是出現了上百例,林晨再次拿出東西處理完畢。
感受著吹向大營方向的山風,林晨默默計算著時間。
又過了近半個時辰,估摸著大晉軍都已熟睡,林晨輕輕下令,“開始……”
命令層層傳遞下去,眾人立即開始行動,單獨取出一個燈籠,小心翼翼地點燃蠟燭,手輕輕一鬆,放了出去。
近二百盞孔明燈陸續升空,向大晉軍營徐徐飄去。
緊接著又是一批。
由於每個人點燃孔明燈的速度不同,幾輪下來,已經分不出批次,隻見坡頂之上,漫長的一段距離,隨時有燈籠飄起。
月色朦朧的山野之間,冉冉飄動的燈籠就如一顆顆星星漂浮在低空,曼妙而壯觀。
隨著升空的孔明燈越來越多,自山坡開始往晉軍大營方向的天空中漂浮著數不清的燈籠。
林晨沒再關注孔明燈升空的情況,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觀察敵情上。
午夜之後,晉軍大都進入夢鄉。但必要的防範力量卻依然不少。
除了密密麻麻的崗哨之外,百人以上的巡邏隊伍也是層出不窮,首尾相應穿插而過。
再加上布置在營外數十裏方圓的暗哨,這座大營可謂固若金湯。
夜色朦朧,大營中卻燈火通明。
林晨視線極遠,強悍的視感使他的眼睛如同有著高倍望遠鏡一般,營中情景曆曆在目。
孔明燈剛剛升空沒多久,營中就有人發現了。
但他們起初隻是好奇這一奇觀,大都在觀望談論猜測。
有幾支巡邏隊甚至停下腳步,仰頭觀望。
因為距離過遠,他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個燈籠,而是極小的光點,如同一群加大版的螢火蟲般。
這種獵奇般的觀望並沒有持續多久,一個晉軍小隊便從營寨中出來,向山坡這邊摸索過來。
林晨數了數,大約一百人左右,全部徒步。
林晨掃了一眼沒有放飛的孔明燈,因為怕點燃棉布,兄弟們做得小心翼翼,每個人到現在大約還有半數沒有放出去。
營寨到這裏有三裏地,顯然在敵軍到來之前,沒有足夠的時間全部放出去。
“準備戰鬥……”
過了一會兒,等敵軍進入三十米範圍時,林晨的命令依次傳達下去。
接到命令的隻有三四十人,應對一百多個晉軍應該足夠了。
其他人毫不耽誤地繼續放燈。
爬上山坡的晉軍分散開來,借著樹木的掩護,隱蔽著向山坡快速攀登。
距離坡頂隻有十幾米時,林晨率先扣動連弩。
這個位置樹木已經非常稀少晉軍完全暴露在連弩之下。
連弩發射的聲音即是信號,隨著第一聲響起,弩箭“咻咻咻”的聲音便連續響個不停。
不到十息的時間,晉軍在猝不及防的襲擊之下全部倒下。
一場短暫的伏擊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
參與伏擊的三十多人放下連弩繼續點燃孔明燈,然後放飛出去。
林晨手持連弩朝著幾個還未氣絕的晉軍一陣發射,最終使他們都變成了死屍。
此時,最先發出的孔明燈已經飄至糧草大營上方,陸續開始燃燒墜落。
有的孔明燈墜落在空地上,沒有發揮什麽作用,但梁囤很是密集,多數塑料汽油袋還是落在糧囤上,被燃著的燈籠點燃。
每個糧囤都是圓形的,直徑三四米,高也有四五米,一旦從上麵點燃,很難用水施救。
糧草大營幾處火起,再配合著不計其數的燈籠飛過來,幾乎可以想象下一刻糧營的景象。
許多士兵搬來梯子,爬到梁囤上救火。
更有大隊人馬被派出來,目標正是林晨所在的山坡,這次人比較多,有數千人之數。
隻是這個方法好是好,但一隻這樣燈籠最好的效果也頂多燒毀一兩囤糧草,難成大事啊。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帶著同樣的疑惑。
試驗完之後的林晨,略微總結了一下,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進,把連接孔明燈和塑料袋的細繩改短了一些,以免燈籠落地時兩者位置偏差過大。
除了這一點,其餘的應該沒有什麽問題了。
迴過頭,看了一眼有些發呆的兄弟們,林晨一揮手,“別傻嗬看著了,都過來,接下來到你們幹活的時候了。”
除了幾個負責四處警戒的兄弟,其餘人都圍攏過來。
林晨變戲法似的,取出一個又一個燈籠,直到人手一個為止。
又把蠟燭、汽油、塑料袋、棉布,每人發下一些。
然後詳細講解了安裝的注意事項,直到大夥爛熟於心為止。
大家手拿著孔明燈,心中的疑慮卻仍未消除,即便二百個燈籠也不能全部燒毀糧草大營。
理論上是這樣的,實際操作起來,能有五成燈籠點燃糧草就不錯了。
就在他們暗歎可惜燈籠太少的時候,林晨卻用實際行動,完全打消了他們的顧慮。
臨近山坡頂上,林晨給每人劃了一塊地盤。
彼此相隔著一段距離。
他到每一個人所在的方位,都會不停地變出燈籠。
仿佛無窮無盡一般。
每人三百個燈籠。
幾乎這三百燈籠將每個人團團包圍一般,望上去,一排排都是燈籠山,燈籠海。
這些兄弟徹底服了。
怪不得林晨敢接下這個任務,原來竟有如此神奇手段。
三百個燈籠都需要一個個安裝好,而且絕不能出現大的偏差,還得注意防火,別自己給自己燒了。
林晨沒有親自參與安裝,他不停地在各個安裝現場穿梭指導,幾個燈籠安裝完之後,大夥都熟練了許多。
林晨才把注意力放到了警戒上。
每個燈籠是他用一百步數值兌換來的,雖然價格低廉,加上汽油、蠟燭等輔料,加起來也耗費了近一百五十萬步數值。
為了幹掉青陽門的人,他也算是下了血本。
從下午一直幹到半夜,近六千隻孔明燈才全部裝完。
望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大營,林晨下令最後檢查一遍燈籠,尤其是有沒有塑料袋被紮破出現漏油的情況。
盡管這些兄弟做得非常小心,但這種情況也是出現了上百例,林晨再次拿出東西處理完畢。
感受著吹向大營方向的山風,林晨默默計算著時間。
又過了近半個時辰,估摸著大晉軍都已熟睡,林晨輕輕下令,“開始……”
命令層層傳遞下去,眾人立即開始行動,單獨取出一個燈籠,小心翼翼地點燃蠟燭,手輕輕一鬆,放了出去。
近二百盞孔明燈陸續升空,向大晉軍營徐徐飄去。
緊接著又是一批。
由於每個人點燃孔明燈的速度不同,幾輪下來,已經分不出批次,隻見坡頂之上,漫長的一段距離,隨時有燈籠飄起。
月色朦朧的山野之間,冉冉飄動的燈籠就如一顆顆星星漂浮在低空,曼妙而壯觀。
隨著升空的孔明燈越來越多,自山坡開始往晉軍大營方向的天空中漂浮著數不清的燈籠。
林晨沒再關注孔明燈升空的情況,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觀察敵情上。
午夜之後,晉軍大都進入夢鄉。但必要的防範力量卻依然不少。
除了密密麻麻的崗哨之外,百人以上的巡邏隊伍也是層出不窮,首尾相應穿插而過。
再加上布置在營外數十裏方圓的暗哨,這座大營可謂固若金湯。
夜色朦朧,大營中卻燈火通明。
林晨視線極遠,強悍的視感使他的眼睛如同有著高倍望遠鏡一般,營中情景曆曆在目。
孔明燈剛剛升空沒多久,營中就有人發現了。
但他們起初隻是好奇這一奇觀,大都在觀望談論猜測。
有幾支巡邏隊甚至停下腳步,仰頭觀望。
因為距離過遠,他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個燈籠,而是極小的光點,如同一群加大版的螢火蟲般。
這種獵奇般的觀望並沒有持續多久,一個晉軍小隊便從營寨中出來,向山坡這邊摸索過來。
林晨數了數,大約一百人左右,全部徒步。
林晨掃了一眼沒有放飛的孔明燈,因為怕點燃棉布,兄弟們做得小心翼翼,每個人到現在大約還有半數沒有放出去。
營寨到這裏有三裏地,顯然在敵軍到來之前,沒有足夠的時間全部放出去。
“準備戰鬥……”
過了一會兒,等敵軍進入三十米範圍時,林晨的命令依次傳達下去。
接到命令的隻有三四十人,應對一百多個晉軍應該足夠了。
其他人毫不耽誤地繼續放燈。
爬上山坡的晉軍分散開來,借著樹木的掩護,隱蔽著向山坡快速攀登。
距離坡頂隻有十幾米時,林晨率先扣動連弩。
這個位置樹木已經非常稀少晉軍完全暴露在連弩之下。
連弩發射的聲音即是信號,隨著第一聲響起,弩箭“咻咻咻”的聲音便連續響個不停。
不到十息的時間,晉軍在猝不及防的襲擊之下全部倒下。
一場短暫的伏擊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
參與伏擊的三十多人放下連弩繼續點燃孔明燈,然後放飛出去。
林晨手持連弩朝著幾個還未氣絕的晉軍一陣發射,最終使他們都變成了死屍。
此時,最先發出的孔明燈已經飄至糧草大營上方,陸續開始燃燒墜落。
有的孔明燈墜落在空地上,沒有發揮什麽作用,但梁囤很是密集,多數塑料汽油袋還是落在糧囤上,被燃著的燈籠點燃。
每個糧囤都是圓形的,直徑三四米,高也有四五米,一旦從上麵點燃,很難用水施救。
糧草大營幾處火起,再配合著不計其數的燈籠飛過來,幾乎可以想象下一刻糧營的景象。
許多士兵搬來梯子,爬到梁囤上救火。
更有大隊人馬被派出來,目標正是林晨所在的山坡,這次人比較多,有數千人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