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下已經來了,這裏也就沒殿下您什麽事兒了,就請您把這犯人移交一下,留在這好生歇息。
「外頭太亂,您金尊玉貴的,沒什麽事,就不要出來瞎溜達了,免得遭人暗害。一切都交給在下,保證幫您處理妥當。」
蘇祉眯起眼,長睫在眸底撐開一片弧影,擋住其中心緒。
「是父皇的意思?」
「正是。」
蘇祉長長地「哼」了聲,鼻音懶懶,似乎還未睡醒,右手拇指使勁掐住食指第二節,嘴上在笑,眼底卻沒有一絲笑意。目光平平在屋內繞過一圈,停在床柱上,那裏懸掛著他的隨身佩劍。
幾乎在同時,裴濟從椅子上彈出,擋在佩劍前,一改方才的懶散之狀,拇指微微挑開繡春刀的刀鞘,戒備地望著他。
蘇祉見他如此沉不住氣,忍不住嗤笑了聲。
看來真是蘇硯的人,被他特地囑咐過,才會對自己的細微動作這麽敏感。也不知這廝用了什麽方法,挑撥了父皇對他的信任。
不過,應當也不是個高明到哪兒去的法子。因為父皇對他,本就毫無信任可言。
落鳳縣之行,是他對自己這個父皇的最後一點信任,眼下看來,他也算徹底解脫了。既然他不仁,那自己有何必顧念這點虛無縹緲的情義?
這世上,果然隻有自己才最靠得住。
窗外,半片月光轉入窗欞,籠在他身上,泛出絲絲怨涼。蘇祉垂眸,撚轉著指間玉扳指,眼梢唇角都略略翹著,側臉線條竟是少有的舒緩和順。
這夜過後,蘇祉便被困於驛站中,驛內各處看守,也由東宮侍衛,全部改為錦衣衛。
一開始,眾人都打著十二分小心,不錯眼地盯住屋內情況,連蘇祉一日解手幾次,他們心裏都門清。
時日漸長,戒備心難免鬆懈下來。
某個午後,烈日當頭,他們正環坐一圈,吃喝談笑,忽然脖間一涼,像是被人兀地塞入塊冰,卷走平生所有熱氣。
裴濟巡視發現,立即派人循足跡去追,錦衣衛幾乎是傾巢而出,蘇祉還沒追迴來,那個被押送來的昭雲人質,不知何時已被救走,毫無蹤跡可尋。
這頭正焦頭爛額,數日後,帝京那邊又出了新狀況。
承熙帝攜皇後,以及朝中重臣,於道旁百姓跪拜中,浩浩蕩蕩前往京外避暑山莊納涼,當晚就遭遇了刺客伏擊。好在隨行的錦衣衛機敏,預先察覺異端,在刺客近身前,提前將他們捉拿伏法。
帝後二人皆深受驚嚇,嚴命徹查,不日就揪出了鄭家與前任錦衣衛指揮使程方舟,因此前受罰而心生怨懟,暗通款曲,圖謀不軌之事。
承熙帝震怒,將程方舟和鄭老收押天牢,秋後問斬,家中其餘人等,男丁發配充軍,女眷則罰入教坊司,永世不得翻身。
而遠在京外的太子,竟也受嶽家牽連,不僅被廢黜儲君之尊,還要一並隨兵丁入北境極寒之地思過。
判決一出,滿朝嘩然。
短短幾日時間,東宮一脈完全死絕,再無翻身可能。天子之怒,由此可見一斑。明麵上,誰也不敢再多提此事半個字,暗地裏,卻有一則可怖消息在瘋傳。
據說,避暑山莊刺殺一事,係太子主謀,鄭老和程方舟為幫兇,三人共同謀劃。陛下護犢,雖氣急,但也沒忍心挑明太子錯處。這傳聞也因無確鑿證據,傳了沒幾日,也就散了。
此時,鄂王府中,蘇硯正捏著把魚食,坐在池塘邊喂魚。
阿漁遠遠立在他身後,不敢靠近,「王爺,裴大人已和胡將軍裏應外合,將人質救出來,安頓好。處理得很幹淨,沒留下痕跡。」
「其餘昭雲老兵,也已經按著王爺您謀劃的方案,重新尋地方安置妥當,請王爺放心。」
蘇硯淡淡頷首,往水裏撒了把魚食,嘴唇緊抿,不著一字。
魚兒紛紛浮出水麵爭食,「嘩啦」掀起大片水花,幾滴水珠濺到他臉上,順著滑肌滾落,沒入衣襟。
他仍舊一動不動,低頭凝視池魚,身形仿佛凝固。燦爛日光照在他身上,在地麵鐫下一團深濃黑影。
阿漁歎了口氣,捏緊袖口,繼續說道。
「馮驥的家人也已悉數從東宮救出,平安送出城。隻是馮驥他……」
「人各有誌,我給他指明了脫身之法,他還是隻求一死。路是他自己選的,誰也沒辦法。」
蘇硯從懷裏摸出個荷包,放到邊上,「他過去幫太子遭下孽障,天理難容,但不該累及他家人。他畢竟也是因我們而死,該擔的責任還是要擔,讓胡將軍幫忙照看著,既已脫離苦海,往後就好好過日子吧。」
阿漁接過荷包,重得竟有些拿不動,覷了他一眼,心頭百感交集,想說些讓他高興的事。
「雲南世子那邊來信了,說王妃已平安到達雲南。他請王爺放心,從前王爺為雲南驅逐夜秦,殫精竭慮,雲南百姓銘感五內,定會好好照拂王妃,不叫她受半點委屈。」
蘇硯的眉眼終於溫柔下來,撫摩著腰間僅剩的那塊墨玉,低聲呢喃:「那就好。」
撒完最後一點魚食,他拍了拍手,起身道:「明日你離開之前,把這些魚也放了吧。」
阿漁咬著唇,眼眶酸脹,忽的噗通跪地,「王爺,您就讓我隨您一塊去吧。」
蘇硯正在拍衣裳上的土,聞言,身形一頓,須臾又繼續動作。
「你也知,我借馮驥離間父皇和太子,誘使太子謀逆,趁亂救走昭雲舊人,公然與父皇作對,已是自身難保。」
「父皇不蠢,等他冷靜下來,很快就會想明白,上門興師問罪。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明日我會在哪,你繼續跟著我,又有何用?」
他語氣平靜無波,仿佛在同人聊起一件極普通的家長裏短,但阿漁知道,裏頭無論哪一件事,單拎出來都是掉腦袋的大罪。
昭雲是陛下心頭的逆鱗,王爺深諳這點,卻還是出手了。他幫所有人都安排好了退路,可獨獨讓自己站出來,去承受天子之怒,不叫波及他人。
「外頭太亂,您金尊玉貴的,沒什麽事,就不要出來瞎溜達了,免得遭人暗害。一切都交給在下,保證幫您處理妥當。」
蘇祉眯起眼,長睫在眸底撐開一片弧影,擋住其中心緒。
「是父皇的意思?」
「正是。」
蘇祉長長地「哼」了聲,鼻音懶懶,似乎還未睡醒,右手拇指使勁掐住食指第二節,嘴上在笑,眼底卻沒有一絲笑意。目光平平在屋內繞過一圈,停在床柱上,那裏懸掛著他的隨身佩劍。
幾乎在同時,裴濟從椅子上彈出,擋在佩劍前,一改方才的懶散之狀,拇指微微挑開繡春刀的刀鞘,戒備地望著他。
蘇祉見他如此沉不住氣,忍不住嗤笑了聲。
看來真是蘇硯的人,被他特地囑咐過,才會對自己的細微動作這麽敏感。也不知這廝用了什麽方法,挑撥了父皇對他的信任。
不過,應當也不是個高明到哪兒去的法子。因為父皇對他,本就毫無信任可言。
落鳳縣之行,是他對自己這個父皇的最後一點信任,眼下看來,他也算徹底解脫了。既然他不仁,那自己有何必顧念這點虛無縹緲的情義?
這世上,果然隻有自己才最靠得住。
窗外,半片月光轉入窗欞,籠在他身上,泛出絲絲怨涼。蘇祉垂眸,撚轉著指間玉扳指,眼梢唇角都略略翹著,側臉線條竟是少有的舒緩和順。
這夜過後,蘇祉便被困於驛站中,驛內各處看守,也由東宮侍衛,全部改為錦衣衛。
一開始,眾人都打著十二分小心,不錯眼地盯住屋內情況,連蘇祉一日解手幾次,他們心裏都門清。
時日漸長,戒備心難免鬆懈下來。
某個午後,烈日當頭,他們正環坐一圈,吃喝談笑,忽然脖間一涼,像是被人兀地塞入塊冰,卷走平生所有熱氣。
裴濟巡視發現,立即派人循足跡去追,錦衣衛幾乎是傾巢而出,蘇祉還沒追迴來,那個被押送來的昭雲人質,不知何時已被救走,毫無蹤跡可尋。
這頭正焦頭爛額,數日後,帝京那邊又出了新狀況。
承熙帝攜皇後,以及朝中重臣,於道旁百姓跪拜中,浩浩蕩蕩前往京外避暑山莊納涼,當晚就遭遇了刺客伏擊。好在隨行的錦衣衛機敏,預先察覺異端,在刺客近身前,提前將他們捉拿伏法。
帝後二人皆深受驚嚇,嚴命徹查,不日就揪出了鄭家與前任錦衣衛指揮使程方舟,因此前受罰而心生怨懟,暗通款曲,圖謀不軌之事。
承熙帝震怒,將程方舟和鄭老收押天牢,秋後問斬,家中其餘人等,男丁發配充軍,女眷則罰入教坊司,永世不得翻身。
而遠在京外的太子,竟也受嶽家牽連,不僅被廢黜儲君之尊,還要一並隨兵丁入北境極寒之地思過。
判決一出,滿朝嘩然。
短短幾日時間,東宮一脈完全死絕,再無翻身可能。天子之怒,由此可見一斑。明麵上,誰也不敢再多提此事半個字,暗地裏,卻有一則可怖消息在瘋傳。
據說,避暑山莊刺殺一事,係太子主謀,鄭老和程方舟為幫兇,三人共同謀劃。陛下護犢,雖氣急,但也沒忍心挑明太子錯處。這傳聞也因無確鑿證據,傳了沒幾日,也就散了。
此時,鄂王府中,蘇硯正捏著把魚食,坐在池塘邊喂魚。
阿漁遠遠立在他身後,不敢靠近,「王爺,裴大人已和胡將軍裏應外合,將人質救出來,安頓好。處理得很幹淨,沒留下痕跡。」
「其餘昭雲老兵,也已經按著王爺您謀劃的方案,重新尋地方安置妥當,請王爺放心。」
蘇硯淡淡頷首,往水裏撒了把魚食,嘴唇緊抿,不著一字。
魚兒紛紛浮出水麵爭食,「嘩啦」掀起大片水花,幾滴水珠濺到他臉上,順著滑肌滾落,沒入衣襟。
他仍舊一動不動,低頭凝視池魚,身形仿佛凝固。燦爛日光照在他身上,在地麵鐫下一團深濃黑影。
阿漁歎了口氣,捏緊袖口,繼續說道。
「馮驥的家人也已悉數從東宮救出,平安送出城。隻是馮驥他……」
「人各有誌,我給他指明了脫身之法,他還是隻求一死。路是他自己選的,誰也沒辦法。」
蘇硯從懷裏摸出個荷包,放到邊上,「他過去幫太子遭下孽障,天理難容,但不該累及他家人。他畢竟也是因我們而死,該擔的責任還是要擔,讓胡將軍幫忙照看著,既已脫離苦海,往後就好好過日子吧。」
阿漁接過荷包,重得竟有些拿不動,覷了他一眼,心頭百感交集,想說些讓他高興的事。
「雲南世子那邊來信了,說王妃已平安到達雲南。他請王爺放心,從前王爺為雲南驅逐夜秦,殫精竭慮,雲南百姓銘感五內,定會好好照拂王妃,不叫她受半點委屈。」
蘇硯的眉眼終於溫柔下來,撫摩著腰間僅剩的那塊墨玉,低聲呢喃:「那就好。」
撒完最後一點魚食,他拍了拍手,起身道:「明日你離開之前,把這些魚也放了吧。」
阿漁咬著唇,眼眶酸脹,忽的噗通跪地,「王爺,您就讓我隨您一塊去吧。」
蘇硯正在拍衣裳上的土,聞言,身形一頓,須臾又繼續動作。
「你也知,我借馮驥離間父皇和太子,誘使太子謀逆,趁亂救走昭雲舊人,公然與父皇作對,已是自身難保。」
「父皇不蠢,等他冷靜下來,很快就會想明白,上門興師問罪。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明日我會在哪,你繼續跟著我,又有何用?」
他語氣平靜無波,仿佛在同人聊起一件極普通的家長裏短,但阿漁知道,裏頭無論哪一件事,單拎出來都是掉腦袋的大罪。
昭雲是陛下心頭的逆鱗,王爺深諳這點,卻還是出手了。他幫所有人都安排好了退路,可獨獨讓自己站出來,去承受天子之怒,不叫波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