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陶笛事件,唐誌發現和四女心裏親近了許多,他有時給她們講白馬王子與公主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睡美人》和《灰姑娘》,當然還有莎士比亞的戲劇故事。特別是《羅密歐與朱麗葉》,讓這些姑娘哭成淚人似的。於是大家都纏著唐誌要演裏麵的橋段,特別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月夜陽台的抒情對話。隻是這段對話老長老長的,讓唐誌苦不堪言,心裏哀怨,自己是自作自受。四人有時也纏著唐誌表演一些西方王子和公主遊戲,當然,四女都是王後和公主,唐誌則必須扮演王子和仆人。唐誌很奇怪,為什麽女人都喜歡這個調調?也許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是每個女孩心底永恆的夢想。


    於是唐誌和四女有了下麵這個橋段:


    (古麗戴著王冠,穿著白色長袍,作女神狀;唐誌作仆人打扮,作猥瑣狀。)


    唐誌:我後,垂憐你的仆人吧!


    古麗:庭議結束了,我的臣子們都散了,你為什麽在這樣晚的時刻才來呢?


    唐誌:當你處理完了別人的事,這就挨到我了。我來要求的,就是留給你最後一個仆人做的事情。


    古麗:時候已經太晚了,你還能指望什麽呢?


    唐誌:委派我作你花園裏的園丁吧。


    古麗:這是什麽傻勁兒呀?


    唐誌:我決意放棄我的其他職務。我把我的劍與矛委棄在塵土之中。不要派遣我去遙遠的宮廷;不要囑咐我從事新的征伐。但要委派我作你花園裏的園丁。


    古麗:那麽你的職責是什麽呢?


    唐誌:侍奉你悠閑的時日。我要使你清晨散步的花徑永遠鮮妍,你的雙足,將步步受到甘心舍命的繁花禮讚相迎;我要搖蕩在七葉樹間蕩秋千的你,傍晚的月亮將竭力透過樹葉來吻你的衣裙。我要以香油添滿那燃點在你床頭的燈;我要以涼鞋,以番紅花漿所作的奇妙的圖案,裝飾你的足凳。


    古麗:你要求什麽作你的酬報呢?


    唐誌:容我握起你柔嫩如蓮花蓓蕾一般的纖手,把花環輕輕地套在你的腕上;容我以無憂樹花瓣的紅汁,染你的腳趾,而且吻掉那偶或滯留在你腳趾上的一星塵土。


    古麗:我賜你如願以償,我的仆人,你將作我花園裏的園丁。


    遊戲演完了,唐誌想吻古麗的纖手,被她嬉笑著躲開了,這時的古麗是矜持而莊嚴的。


    除了西方文化,唐誌也會給她們講漢地的民間傳說,《梁祝》、《白娘子》、《西遊記》,對於這些故事四人都非常喜歡,幹脆讓唐誌誦讀出來,她們用筆全部錄下,準備以後出版。


    四大美女這麽快就融入了唐誌的生活,這讓巧雲有些吃味,也有些嫉妒,心裏隻有埋怨自己太笨,什麽都不會,也放不開來。不過這麽多的學業讓她已經喘不過氣來,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分心。巧雲很納悶,這四個女人腦袋這麽好使,難道這些書一看就懂?而且郎君也是這樣,白天訓練、教學,晚上還和她們談天說地到半夜,他哪來這麽多的精力?其實巧雲不知道,唐誌每天隻要打坐30分鍾,基本上就可以恢複過來。丹經上說: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確有其事。


    唐誌和四女的關係突飛猛進,讓他的這些弟子義憤填膺,卻又無可奈何。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大家隻好轉而追求阿麗三女,不過唐誌有言在先,要求他們都要娶迴家,這又讓他們打不定主意。


    阿麗三女倒是很喜歡這裏讀書的氛圍,可惜年後就要迴去,這讓她們很糾結也很沮喪。聽說興業公司可以脫籍,這讓他們燃起新的希望,她們最後求到唐誌這裏。對於這個唐誌倒是不好開口,這三個婢女都是姐姐送這裏來培訓的,最後全都跑了,這叫什麽事?所以唐誌隻好含糊其辭,生怕她們和情人來個私奔,那就難看了。


    不過唐誌的店鋪的賬房先生唐誌都是要把他們全部送進興業公司的。做生意和做工是完全不一樣的行業,這也決定了他們的眼界和思維方式不一樣。有些老工人退休之後擺攤修自行車,他們都悠然自得,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你叫他擺攤賣衣服賣雜貨,他們就非常難受,總是不能適應。在古代那些跑長途販運的商人要和各行各業打交道,都不是一般的能幹,昭武商人幹的是國際貿易,那就更了不起了,他們送來的人都是骨幹,對於政治經濟學有天生的領悟力。


    大唐土著對於經濟學的隔閡和排斥,唐誌都非常理解,所以對於弟子們的經濟方麵的學業也抓得特別緊,強力灌輸,讓他們在意識中建立起牢固的經濟概念和金錢觀念。太祖那一幫人對於經濟也是外行,所以國家建設才走了這麽多的彎路。搞經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不是絕對平均主義,絕對平均主義其實是絕對不公平,結果隻能效率低下,生產力停頓。當然,像猶太人那樣對於金錢的極端崇拜,那又是走到另外一個極端了。


    和經濟學相反,講沿革地理的時候,尉遲循儼這幫好戰分子目光炯炯,那些賬房先生則興趣全無。中國的地理和曆史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們從書本上學到的是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中華民族遭受了哪些挫折呢?那就是近代百年恥辱。


    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五胡亂華、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些時候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都是被壓著打的。隋唐還是因為從少數民族政權的內部篡黨奪權才建立起來的。期間漢族被殺戮、被奴役,死了成千萬的人,差點就被滅族了。還有一個所謂的叫獸說清朝對漢族的大屠殺是民族融合的必要手段,沒見過這種認賊作父的家夥。


    如果不去正視這段曆史,總說我們文化優越,把異族同化了,那為什麽沒有把西方列強同化?文化優越為什麽一次次地陷入災難之中,循環往複,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有著致命的缺陷。


    唐誌在黑板上掛一張大唐的地形圖,開始講沿革地理,從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說起,“我們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黃帝為我們漢民族的始祖,那麽黃帝這個部落最早發源地在哪裏呢?書上有一個名詞叫‘東夷西羌’,東夷是在東部沿海一帶,也是蚩尤部落,具體位置可能在齊魯大地的丘陵地帶;西羌則包含太行山以西、陰山以南的廣大地區。”


    唐誌在地圖上畫出大概的位置,“黃帝部落是西羌的一支,那麽有一個問題,黃帝部落的發源地在哪裏呢?有人說是黃土高坡,有人說是蒙古高原,其實最有可能和炎帝部落一樣,發源在湟水河穀,或者曾經經過湟水之地。”唐誌用的都是後世的名詞,誰知道現在這些地方叫什麽名字?再說大唐可能沒有這個稱謂,比如蒙古高原。


    “在華夏民族的心目中,昆侖山是絕對的聖山。為什麽一個位於西方邊陲之地的山峰會成為中華民族的祖脈,被譽為萬祖之山?答案隻有一個,因為我們的祖先黃帝部落就發源於此,而湟水穀地就在昆侖山下。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書中的‘西海’指青海湖,‘流沙之濱’指青海湖湖西柴達木盆地沙漠,‘赤水’指黃河,‘黑水’指湟水。”


    單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歐亞大陸的中心帕米爾高原無疑會顯得更為重要,亞歐大陸腹地那些重要山脈,都是發源於這裏,將其定位為“萬山之祖”、地理中心也不為過,而震旦的昆侖上就發源於此。


    所謂“帕米爾高原”,也被稱之為“帕米爾山結”。這片高原就象是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喀喇昆侖山脈糾結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個結。之所以會這樣,源自於四千萬年前的一次劇烈地質運動。板塊碰撞造就了這個山脈交匯的突起。這次碰撞也使得帕米爾高原的平均海拔,要比周邊這幾條山脈更高。


    震旦的風水業內公認昆侖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是龍中的祖龍(根龍)。龍脈從昆侖開始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龍脈的布局結構和分級,類似一棵大樹有根龍、幹龍、支龍、葉龍。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開花結果)被認為是風水寶地(龍穴)。


    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唿。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是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風水龍脈大致反映了我國的山脈走向。


    震旦境內有三條龍脈,以我國的四條大河來劃分龍脈,稱為三大幹龍。長江以南的山脈成為南龍。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山脈稱為中龍。黃河,鴨綠江之間的山脈稱為北龍。


    三大幹龍的起點都是昆侖山,而昆侖山有世界屋脊的稱號,又被風水師稱為世界風水龍脈的祖山,也就是說世界上的風水龍脈都發源於昆侖山。在據古代風水著作《地理大全》中記載,風水祖師楊筠鬆曾論述,昆侖山,共生八條龍脈,有三條在中國,也就是三條幹龍,還有五條分到了世界各地。其中的中龍,也就是昆侖山到秦嶺再往東延伸,這是震旦南北分界線。無獨有偶,長江黃河的發源地也在青藏高原。


    在古代的神話體係中,昆侖是一個有著特殊地位的神話中心,類似於古希臘的奧林匹亞山,屬於眾神居住的場所,很多古代的神話,如女媧煉石補天、精衛填海、白娘子盜仙草、嫦娥奔月、誇父逐日、西王母與三青鳥等故事,都起源於昆侖山。如果昆侖山不是祖先的發源地,漢族也不會對此念念不忘。


    西王母也是真實存在的曆史人物,是3000年前生活在青海的羌人的女首領,當時還是處在母係氏族社會。但隨著曆史的發展,西王母從部落首領逐漸演變成了神。《大荒西經》雲:“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這表明,遠古的西王母是一個以虎豹為圖騰的部族首領,手持象征權力的王杖,為了禦寒和防止山洪、沙塵暴的侵襲,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隻能棲身於石室之中。


    西王母石室位於湟源縣日月山附近。而在湟源縣日月山下的宗家溝及華石山發現了數量眾多、適合人類居住的石洞群。據統計,在約5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有300餘個大小不等的天然岩洞。其中宗家溝的石洞最密集,達100多個。這些岩洞有的崎嶇婉轉、深不可測,有的高大寬敞宛如殿堂。


    “黃帝部落從河湟穀地走出,往東來到更為廣闊、更適合耕種的渭河平原。再向東發展,就到了汾河平原和河洛地區,炎帝部落早已在這裏生活,其實炎帝部落也是從渭河平原遷徙到這裏的。為了爭奪的生存之地,兩個部落發生了‘阪泉(今山西解城)之戰’。結果炎帝失敗,退出中原,沿著汾河河穀一路向北,在‘逐鹿’(河北)和向西擴張的蚩尤部落發生衝突,結果是炎黃部落聯手打敗了蚩尤,中華民族完成了第一次大融合,形成了華夏民族的主體漢族。戰敗的蚩尤部落一部分被同化,一部分向南遷徙。”


    接下來的課程唐誌結合地緣給他們分析華夏民族繁衍生息,不斷向周邊擴展生存空間,同時同化、消滅原來的土著,這個過程當然是充斥著刀光劍影。最可憐的是蚩尤九黎,在向南部遷徙的過程中,他們不斷地被擴張的漢族逼迫往南趕,從南陽盆地到湖南,再到雲貴高原,越走越南,越走越偏,最後到海南、老撾、越南這些窮山惡水之地,這就是一個特殊而頑強的民族——苗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閑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蓮花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蓮花王子並收藏初唐閑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