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衙署沒有直接頒布新商稅,而是發行商業執照。


    監管商鋪本就是官府職責,因此昨日的告示並未引起波瀾。


    市麵上也出現了許多擁有執照的商鋪。告示發出不久,便有商戶陸陸續續前往府衙辦理執照。


    商稅也逐漸傳開,有人觀望,有人辦理,更多的是抵觸。


    小商小販大多都選擇了妥協,官府承諾,誠信經營,受官府庇護。


    應天府衙經過明己的調整,在民間有著很高的信譽。商會的人也會幫著分析利弊。


    前來官府了解執照的人很多,辦理的人很少。對稅率比較抗拒。


    消息逐漸傳開,新商稅的稅率也在京中傳開。


    衙署門口,王佐看著密集的人群,卻少有幾人辦理執照。笑著說道


    “都等著吧!看不清形式的……用王爺的話說,一群傻幣!


    大家記住了!從明日開始,巳時三刻開始辦理,申時末結束!午時休息一個時辰!


    提交賬目不清楚的,不符合條件的,質疑商稅的一律不予辦理!”


    戶房的人連聲答應。王佐知曉今天不會有多少人辦理,轉身迴了衙署。


    施行的第一天,京城很平靜。也沒多少商戶辦理。


    商會旗下的店鋪,生意倒是好上了不少。巡街的衙役帶客入店,指著商業執照拍胸脯保證!


    商品有問題,可以找店家更換賠償!如果店家不賠,衙門會給他們做主!


    第二天一早,常府的所有店鋪和產業都在醒目的位置掛上了商業執照。


    明己的事情,朱標肯定得幫忙。常氏發話,常家不等湯顯德走動,便主動找了王佐。


    徐府緊隨其後,徐達知曉應天府如此動作,必然得到了老朱支持。


    錢財身外物。和老朱唱反調,再多的錢都隻是陪葬品。


    李府的產業自然不用說,李善長在老朱麵前表過態。他也不會拖明己後腿。


    湯顯德極度無語,他這兩日整合了一下湯家的產業,去了李府一趟。自己這邊還沒準備好,常家就出手了!


    連忙吩咐自家的產業動起來。常家,徐家,李家,湯家一同出手。為應天衙署站台。


    給那些搖擺不定的商戶,打了一劑強心針!這四家如同大明風向標,他們支持新商稅,跟風的必然聞風而動。


    衙署門口排起長長的隊伍,王佐帶人出來後都有些吃驚。疑惑說道


    “王爺不是說三天後,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嗎?這些人難道開竅了?”


    隨意揮揮手,讓戶房的人開始審查辦理!商業執照上有具體地址,核實起來費時費力。


    看著長長的隊伍,王佐想了想出聲說道


    “都迴去吧!將自己店鋪位置標注好!找負責巡街的衙役,開好證明再來!”


    一眾商賈憤憤不平,卻也不敢多言。民不與官鬥,更別說商人了。且王佐還是四品大員。


    隊伍散去後,司戶有些不解的問道


    “王大人,這是不是不太合適啊?”


    “沒什麽不合適的!越是難得的東西,越懂得珍惜!這些人就不能慣著!有王爺在,翻不了天。


    對了,審查一定要嚴!記得告訴他們。弄虛作假,以次充好,收迴執照。查封商鋪!五年不得從事商業!”


    王佐說完,便迴了衙署,他還得去安排衙役繼續煽動百姓。


    朱?得知明己發行商業執照後,苦於自己在京中沒有產業,無法幫助明己。思來想去便想到了秦王朱樉


    朱?知道他在京中有間青樓,秦淮河花船背後也有他的影子。便去幫他二哥辦理商業執照了。


    常家等勳貴下場後,商業執照順利推行,商稅也得以推廣認可。


    迫於形勢,一些有勳貴高官支持的商戶開始走動。朝中大臣聯係也密切了許多。


    第三天,太子監管的報社,發布了京都日報特別版。高度讚揚了應天府。


    解釋商業執照的好處,發放執照的標準,以及應天府衙署的承諾。報道了商稅的用途及作用。


    報紙的主題就一個,那就是有商業執照的商家店鋪,大家可以放心購買。反之則需慎重。


    報紙也代表了朱標的態度。朝中大臣走動的痕跡消失了,或者說走動的行蹤更隱蔽了。


    應天府衙署門口隊伍比昨天更長。明己坐在內,堂看著報紙上的內容,出聲說道


    “標哥膽子太小了!寫的也太官方了吧!商業報紙不造謠不抹黑還叫什麽商業報紙。”


    李雲舟在一旁出聲說道


    “王爺,殿下也不好明著幫你不是。”


    “他不明牌,我找他幹嘛?算了,讓咱們的人動起來。對方還沒出手呢!”


    明己隨意的說道,李雲舟退出去後。明己想著自己麵對這種情況會如何應對。


    報紙發行,京中各處也出現了奇怪的一幕。


    巡街的,緝盜的衙役,拿著報紙給京中百姓宣傳解讀。


    衙役之前身份地位低下,有許多人都不識字。


    報紙大致內容是他們強行背下的,也就出現了,指著唐詩背宋詞的一幕。牛頭不對馬嘴。


    明朝的識字率高達百分之八十,有明文規定民間子弟八歲不入學者,罰其父兄。較高的識字率也是明朝小說盛行的原因。


    遠比清朝強上許多,清朝采取愚民政策。百人有一人識字都算不錯了。焚書達十五萬冊,係統的銷毀了明朝檔案。


    常駐京城的百姓,有許多人都是識字的。商戶自是不用說,從事各行服務業和一些手工業的人。工作需要,識字的不在少數。


    街頭隨處可見巡街衙役和人講解報紙和宣傳衙門公示。變成了百姓教衙役衙役識字的奇怪畫麵。


    已經辦理了商業執照的商鋪,明白了什麽是客似雲來。衙役們開始上手段了。


    “你聽說了嘛?陸家米鋪沒有執照,聽說是衙門不給辦,說是他家大米去年吃死了人!”


    “真的?真是喪良心啊!我前些日子還在他家買過一鬥米,今天就吃完了。怕不是少了兩升!我飯量小的緊,哪能吃這麽快啊。以後不去他家了……”


    “周記布坊的老板,好像是北元人!……”


    “鴻賓樓聽說用了地溝油……”


    “啥是地溝油啊?”


    “不知道,我們王……王老爺說的!反正我以後吃飯是不去了,就去有執照的地方!”


    “王哥,聽說宜春樓的姑娘有艾……,花柳病。你最近沒去吧?”


    “去去去,誰去那種地方?”


    ……


    流言在市井之中流傳,有人找巡街的衙役求證。徭役對此表示不認同也不否認,隻是勸告大家去有執照的地方。


    五城兵馬司也加大了巡查力度,有執照的商鋪附近,時不時便有一隊士兵路過。


    五城兵馬司在清朝屬於督察院監管,在明朝歸兵部管轄。湯繼祖便是兵部侍郎。


    梅殷這些時日住進了城防營,李文忠坐鎮五軍都督府,統領府軍衛,留守衛。有調動京營的權利。


    辦理執照的商戶越來越多,意味著他們對商稅妥協,接受了新稅率。


    時間過去了兩天,府衙大牢也關了不少人。有造謠商稅的,有鬧事的,也有打砸擁有執照商鋪的。


    應天府衙對此嚴懲不貸,不論身份。全都抓迴了衙門。明己的意思是我造謠可以,你們不行!


    府衙會議室,明己與衙署官員聚在一起,明己出聲說道


    “五天了!王哥,辦理了多少執照了?”


    “迴王爺,發放執照八百七十二張。其中金銀店三十五家,藥鋪八十六家,食樓酒肆小攤販共計二百餘家,糧行,羊行,雞鴨行,布行……”


    王佐將發放執照的店家,行業做了詳細的匯報。


    明己聽完有些失望,偌大的應天府。僅僅辦理了八百餘家。


    其中常府等支持商稅的幾家勳貴就占有不少。其他的均是一些小商小販。


    “怎麽才這麽點?”


    明己出聲問道,沒達到心中的預期有些失望。王佐見明己有些不滿,出聲解釋道


    “王爺,商鋪需要核實的信息繁雜。辦理起來難免有所緩慢。”


    明己自然明白人力的辦事效率。但也不應該僅僅八百家。出聲說道


    “行了!小商小販沒什麽意思。你們將執照的標準刊印出來!發給巡街的衙役,


    每家送上一份!讓他們自行填寫!辦理好了再讓人發給他們!


    不願辦理的,在大明律允許的情況下,給他們找點事做!比如,檢查消…嗯,貨物質量什麽的。


    顧通判,這事你去辦。找茬…不是,檢查質量的事,讓兵馬司的人去辦。衙役的事已經夠多了。


    這月俸祿給大家加上兩錢銀子!兵馬司的人也給點補貼。


    王大人,下午去通知沈旺,讓他帶著商會的人來一趟衙署!


    李大人,你和報社聯係。再出一版報紙。就一個要求,沒有執照的就是無良商家。


    同時,發布一條信息,三天後,再登記造冊的商家,需按照新稅率補足之前的稅收!


    好了,大家忙吧,我迴家吃飯了”


    明己說完,不等大家迴應。便走出了會議室。


    真正賺錢的行業,背後都有人支撐。鹽鐵官營。朝廷監管嚴格,鹽稅也是王朝重要財源。


    鹽作為必需品,總會有人鋌而走險。湖鹽,井鹽及海鹽就擺在那裏,且工藝簡單,產量豐厚還不缺銷路。


    銅鐵亦是如此,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雖是朝廷把控,但因其暴利。民間的交易就不曾斷絕。私鑄銅幣,走私生鐵屢禁不止。


    背後沒人,明己是不信的!鹽鐵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行業了。


    當鋪,一本萬利的行業。經營杠杆太過強悍。抵押少量錢財,高額利息,限時贖期。


    香料,產於西域和印度,受達官貴人和富商追捧。價格因需求而變,加上運輸不便。讓其也成為了暴利行業。


    茶葉,絲綢布匹,酒水,染料瓷器等產業背後都的人在背後支持。他們可不會輕易妥協。


    這些人的稅也是最難收的,明己推行商稅的目的便是他們,並不是街邊麵攤餅鋪的三瓜兩棗。


    迴到湯府,湯媛仍在糾結一百的問題。明己沒告訴答案,隻是讓她自己去想。


    吃過午飯,湯媛帶著王翰文在京中遊曆。明己帶著虎子去了衙署。


    沈旺帶著眾人早已在府衙等候,見到明己帶頭調侃見禮。


    “見過王爺~”


    明己也懶得理他,簡單應付了幾句便和眾人一起去了會議室。待大家坐好後出聲說道


    “各位,原本沒準備打價格戰的。對方遲遲不出手。咱們就得來個狠的了。


    大家商議一下,以皇家商會的名義起草一份保障民生物資價格的協議登報!衙署會配合你們。


    避免對方接下來抬高糧價,煽動民心,使京中生亂。


    報紙發出,大家酌情降價促銷。把市場搶過來!全麵打壓當鋪,酒水,香料等行業。


    重點放在香料上,把價格打下來!與鹽價持平,最好低於鹽價。先砸一個碗再說。


    玻璃製品也尋個由頭,把價格壓下去。什麽彩電…玻璃下鄉啊,送禮就送玻璃杯一類的,把瓷器壓一壓!


    ……


    總之就是逼著他們乖乖繳稅。不繳稅就別做生意了。”


    明己說完,眾人就地商議起來。京城,人多錢多資源多。


    在商言商,在座的都是富商巨賈。打折能讓他們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收獲百姓的好感度。


    玻璃製品一直走的高檔路線,成本卻不高。廉價處理一波,還能將庫存變現,同時讓更多的人接觸使用。


    算是花錢打廣告,培養發掘潛在客戶。長期投資,且並無虧損。


    香料在京中號稱三石食鹽一斤料。有的甚至和黃金對等。


    香料的用途不隻是烹飪。因其源於異國,運輸不便且稀缺。還用於祭祀,化妝品,香薰,湯浴等。


    商會囤積的香料便有少,船隻出海換迴來香料起初還被明己數落,認為不值錢。


    沈秀船隊帶迴來的香料,也大多銷往倭島和高麗。畢竟它貴啊!收割才是出海的目的。


    允許香料入京,商會成員自然高興。在倭島和高麗雖然價格高,銷量卻是有限。


    京城雖然價低,可低於鹽價,尋常百姓也能用上。逐步成為生活必需品。量大管飽!商會將又多一條財路。


    商會掌握的貨物,成本低,價值高。以物美價廉衝擊京城市場。壓縮京商的生存空間。


    如同明己當初在江南對付他們一樣。大勢壓人。除非他們有更好的貨源,如今最好的貨源都在商會手中。


    大家聚在一起商議細節,明己也加入其中,也不著急下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大明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間隔中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間隔中人並收藏在大明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