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聽到王桐說癌細胞工廠,他神情一愣。要知道仿生晶體在科技資料的製造方法是分子聚合法。


    他在這胡思亂想也沒用,直接向王桐問道:“仿生晶體的製造方法怎麽變成了癌細胞工廠。我在實驗室了解,好像是分子聚合法。”


    王桐聽到李浩的問話後,他直接給李浩說出前因後果。


    “李總,我們的樣品就是使用分子聚合法製造。但是用這種方法製造成本不算高,但它的製造工藝太過複雜。


    在實驗室中用量少,可以輕易的完成。我們嚐試進行工業化。它的成品率一直很低,還不到5%。


    成品率不高可以接受,但它的工序太過複雜。生產出仿生晶體需要300多道工序,耗時很長。


    用這種方法進行工業化生產,就是仿生晶體的價格不高,但加上時間材料成本等附加因素,它的價格也極為高昂。


    杜主任為了把仿生晶體的價格降下來。他經過多次實驗,找到了工業化生產的方式。”


    王桐說著的同時,指著這個大罐子。


    “這裏麵是用人的淋巴癌細胞,改進的癌細胞工廠。他直接用基因工程技術,把仿生晶體的基因片段植入到癌細胞中。


    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特性,它的存活時間非常長。


    這樣一來隻需要一些葡萄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仿生晶體,它的成本很低效率還很高。”


    王桐看了一眼周雲笙繼續說道:“我們改進工藝後,已經給周總進行匯報。經過她的同意後,我們才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試生產。”


    周雲笙點點頭說道道:“王桐他們是和我說了。浩子你那時候正在進行軍工企業的設立。我也去亦莊管委會購買土地。太過忙碌,這件事情忘記和你說。”


    李浩滿不在乎的說道:“這個沒什麽,我也是這兩天也是太忙,都沒有關注雲智能平台上的事件。”


    周雲笙向他問道:“我也奇怪這種生產方式。我知道這種細胞克隆的方式,早已經在抗體生產上應用。我們的仿生晶體也能使用嗎?它不是專門生產蛋白質產物的技術。”


    李浩聽到癌細胞工廠這個技術,他就能想到這種技術實現的方式,給周雲笙解釋道:“我們的仿生晶體就是有幾段特別的多肽折疊而成,它也屬於蛋白質類。


    通過王桐的介紹,我能分析出這個技術的實現路徑。杜教授一定是先測序仿生晶體的蛋白結構。再反推它的rna,最後逆轉錄出dna。


    把合成的dna雙螺旋結構植入到癌細胞中。現在這種技術已經很成熟,杜教授團隊的技術水平使用這種早已成熟的技術根本不困難。”


    隨後李浩笑著說道:“我已經了解仿生晶體的製造方法,用這種方式來製造它,工廠的效率足以保證。我們去看看智能生產線,還有它加工出來的成品。”


    最後在王桐的帶領下,他們就走進來加工車間。


    王桐邊走邊向李浩介紹道:“由於仿生晶體的性質相同,他在加工成眼角膜或隱形眼鏡等產品時。其中有幾道工序都是相同的。


    我們就把生產線連在一起,等到真正變成不同生產工藝時,我們在進行分流加工。”


    李浩他們在王桐的介紹聲中,逐漸的走入到真正的工廠。


    他剛進入這個工廠,對這裏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靜,根本沒有其他工廠那麽喧鬧。第二印象是空曠,這裏幾乎見不到流水線上的工人全部都是機器生產。


    李浩仔細一看,他還以為來到了一個沒有開工的工廠。這個工廠裏幾乎沒有工人存在。


    放眼看去,全是孤零零的機器,擺放在生產車間。大部分機器都密封的很好。他們使用傳送帶相連。


    傳送帶到外圍都用玻璃管嚴密的包裹。


    這個工廠的布局可以保證生產的產品不會受到外部汙染。


    李浩參觀這個工廠時,它就不住地點頭。這個工廠的各項設備從外表上看就運行良好。


    它的控製係統是新的,前兩天李浩在他們公司安裝設備的時候。用原來的生產線管理係統進行遠程調試。


    他發現這個係統性能很弱,直接讓計算機公司編寫出一個簡單的操作係統。在工廠布置服務器,安裝鸚鵡的一部分控製程序。由鸚鵡進行遠程管理,緊急情況下,這一個小的智能程序也可以控製公司。


    周雲笙和他參觀工廠,邊走邊高興地說道:“浩子,你看看這個智能工廠井井有條,你說這個是未來趨勢。我從這個工廠就能看出來,這種方式很快就會在全國實施。


    這個工廠不需要工人,加上材料的采購,技術服務,銷售還有質量控製等崗位,整個工廠隻需要700多人就能完整的運行。


    工廠工人減少,我們省下來的錢就可以加強質量控製。讓我們工廠幾乎不會發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這個工廠不需要流水線工人來進行這種毫無技術的重複勞動。特別是華夏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用工成本急劇增加。現在重複性的體力勞動,已經完全改成機器人控製。


    李浩聽到周雲笙的話,他笑著說道:“智能工廠不需要工人,這是指流水線工人。但它對工人的要求,其實比普通工廠還要高。


    工廠裏沒有普通的流水線工人,但是有一群技術服務團隊,主要是設備檢修工程師。


    現在全是高科技設備,它的狀態良好時,可以采用智能方式操控。但高端的設備有它通用的缺點,那就是太過嬌貴。


    必須要有技術水平很高的檢修工程師,維持著這個工廠設備良好的運轉。”


    王桐聽到李浩的話,他立刻恭敬的說道:“我們的工程師隊伍很龐大,他們每天都會對設備進行例行檢查。每一個季度會對設備進行一次大檢修。”


    他繼續補充道:“今天的檢修馬上開始。我們這向前走一會兒就看到他們。


    別看到我們沒有工人,但為這個工廠提供周邊服務的工種有很多。


    我用個性化訂單的過程來舉例。我們客服部門負責接收用戶的訂單和要求。


    再由技術人員進行著審核,通過之後會發給人工智能,讓它根據設備的條件生成工藝方法。


    讓設備按照客戶的要求,自動的分配流水線的路徑和加工工藝。達到產品個性化定製的目的。”


    李浩基本了解這個工廠的運作機製,有鸚鵡對這個工廠進行總體控製。再加上工程師的實時檢測,保障設備的安全。


    他們繼續向工廠內部走去,李浩現在可以觀察到工廠內部設備的所有生產狀態。


    仿生晶體通過多次處理後,它被塑形成一定的形狀,並根據產品都不同。變成不同的性質。


    做成角膜的仿生晶體,它直接被設備加工成類似角膜的五層結構。


    可以看到這種半成品在設備中儲存,隻有獲得患者的具體數據之後。才會按照患者眼部的具體數據,啟動下一步工藝,給他進行個人定製。


    隱形眼鏡的加工比角膜更輕鬆,因為它的結構更簡單,隻需要考慮人的眼睛形狀和具體的度數。


    這些產品都隻差最後幾道工序就可以完成。


    個人定製的產品就是這樣,沒有消費者的具體數據是無法進行最後的加工。


    但它加工出一件產品,就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對整個公司的成本壓力很低。


    當他們走到工廠的中間位置,看到有一百多個工程師穿著藍色的工作服,手裏拿著各種設備。


    看到李浩他們到來隊伍依然沒有散亂。領頭的工程師在安排著今天的任務。


    “一小隊檢測仿生晶體生產區,二小隊檢測生產線,其他小隊按照各自的任務,檢測設備的運行。”


    看到他們各自散去,拿著設備到指定地點開始檢測機器。


    王桐介紹道:“我們工廠的每一個設備,都安排一組人員進行檢測。一旦出事,檢測人員需要負責任。”


    李浩看到他們拿著設備認真的進行工作。這種設備都是很先進的便攜式工業檢測設備。


    有激光水平儀,高能射線探傷儀。便攜式智能焊機。


    他們多個人一個小組,對整個工廠進行實時的檢測。


    智能工廠看著很高端,但它除了投資成本大,控製要求高之外。對高端的技術工程師依賴也很強。


    越高端的設備,對後勤的要求就越發依賴。要保證工廠的完美運行,必須要有這種在台後默默付出的工程師。


    建設一個可以良好運行的智能工廠,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組建一個高素質的工程師團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翻譯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嘯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嘯木並收藏科技翻譯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