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軍的反應也著實是慢的可以。


    其他幾隊巡邏隊過了大半天才發現了那三百具同僚屍體。而且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報仇,而是立刻聚集在一起先求自保。


    他們實在是搞不清能一下子全殲三百騎兵的對手,真實實力到底有多強,心裏實在沒底自己會不會成為對手的下一個目標,也被一口吃掉。


    而前線主力那邊,無論是困守上黨城的拔延可石,還是防守著漫長防線的拔延那環都沒有第一時間決定增兵圍剿,實在也是再抽調不出更多的兵力了。


    一時間和後秦軍對峙前線的北魏軍被迫中斷了補給,直到十天後將所有輜重隊都集中到一起後才把補給續上。


    在這期間突厥人能做的除了全力防守,就隻剩下了屠殺秦人百姓泄憤這一件能做的事了。這次盤古軍露麵的時間很長,突厥人已經搞明白了劫糧的是誰了。


    得到消息的盤古軍,反應就迅速多了。唐笠將在山中緩慢南運物資的任務全部交給了跟隨進山的秦人百姓,僅留下了一屯五十人盤古軍士兵負責組織,自己則帶著盤古軍主力再次北上出山。


    這次出擊不是為了打劫北魏輜重隊,而是為了尋機攻擊四處屠戮泄憤的官軍,並且將所有願意進山的秦人百姓全部接進山。


    在連續擊殺了十幾股數十人一隊的北魏軍後,突厥人直接就縮迴了上黨一線再也不敢四處作惡了。


    北魏東部軍的兩位主帥雖然恨得牙齒都要咬碎了,卻也沒有更多人手組織大規模的圍剿隊伍,此時就連每半個月押送一次集中補給的兵力都是勉強湊出來的。


    而經過突厥人這麽一折騰,上黨以北大片地區的秦人百姓也都知道自己沒了活路,開始拖家帶口的向東投奔盤古軍。即便還有一些舍不得離開家園土地的,也都把盤古軍的仁義威名散布了出去。


    一時間,整個東部並州,無論是突厥人還是羌人占據的地盤,盤古軍名聲大噪,猶如橫空出世的秦人救星般,成為了所有秦人百姓的希望所在。


    而經過一個多月的連續作戰,盤古軍也搶到了數量龐大的物資,尤其是糧食。不得不說這還得益於北魏和後勤的大戰,否則平時哪有這麽多物資自動集中起來讓他們來搶。


    就在盤古軍眾人都戰意高昂的想要繼續出擊的時候,唐笠卻冷靜的按下了暫停鍵。


    按照盤古軍一直以來的作風和習慣,唐笠詳細的和將士們解釋了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進山的百姓人數已經近萬了,這些人雖然不缺吃喝,但住的地方卻無法憑空變出來。進入十月後已經是冬季了,山裏氣溫又低,不盡快給所有人都建一所能遮風擋雨的住處的話,就要凍死人了,尤其是那些體弱的老人和孩子。


    盤古軍雖然人數不多,卻是組織的關鍵力量,全力投入將大大加快建設速度。


    二是已經重視起來的北魏和後秦軍都加強了對後勤補給線的保護,劫掠的難度已經大大增加了。


    無力圍剿的北魏一方相對比較好打,卻是不能再繼續搶了,否則很可能會因為力量失衡導致直接崩潰。


    所以再要搶也隻能去搶後秦一方,雙方勢均力敵、繼續相持才對己方最為有利。


    而占據優勢的後秦一方因為兵力充足,對後勤補給線的保護力量很強,稍有不慎就會讓己方遭受難以承受的損失甚至失敗。


    鑒於這兩點,盤古軍應該暫停出擊,一邊盡快安頓好進山的百姓,一邊消化這段時間的收獲。


    唐笠的解釋獲得了所有人的理解和認同,大家立即開始熱火朝天的做著各自的事情。


    唐笠作為另一個太平世界中的普通老百姓,其實並不知道如何在這個亂世裏生存和發展,想來想去發現也就隻有秦人百姓這一股力量可以依靠。


    可被胡人蹂躪了二百年的北方秦人力量太過分散且不抱團,想要將其能量激發出來,唐笠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用另一個世界建立新中國的大招----盡一切可能發動群眾。


    具體做法唐笠知道的不細,也沒地方去查、去問,隻能盡力迴憶腦子裏的碎片信息總結後摸索著照做。


    比如訴苦大會,比如優待和轉化俘虜,比如軍民魚水情,比如人民子弟兵,比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後可能還會搞個古代異界版的土地革命,將所有百姓牢牢的、徹底的和盤古軍捆在一起。


    因此暫停了出擊的盤古軍在唐笠的帶領下暫時停止了所有訓練,全力投入到了建設中去。


    最早的盤古寨肯定容納不下萬人,唐笠就組織人手在更東邊的太行山深處另尋了一處山穀,作為新的定居點。


    這個被命名為“盤龍穀”的地方,距離盤古寨差不多半天的腳程,地形也很合適。盤龍穀並不是單獨的一個山穀,而是有小道相連的數個小山穀的合稱。適合建房居住的麵積加起來很大,擠一擠足夠容納至少兩三萬人。


    在每個穀口處設立高大但不長的寨牆後,不但能夠憑借地利抵擋外敵入侵,一處失守後還能退到其他穀中繼續堅守。再加上地處太行山深處,僅論防守條件甚至比盤古寨還好。


    唐笠甚至想著,以後可以將已經在盤古寨中安家的所有人都遷到盤龍穀,盤古寨就當做純粹的駐兵地。


    盡管隻用先建一些最簡單的草屋,但工程量也著實不小。好在人手足夠充足,秦人又是極度的吃苦耐勞,加上人人都知道是為了自己和家人建房,山中的材料和糧食也很充足,因此進度十分快。終於趕在了第一場雪下之前,建好了能夠容納所有人的簡陋木草屋。


    在整個過程中,唐笠和全體盤古軍都和百姓們一起勞作,同族之間的認同感很快就建立了起來。以至於每晚唐笠拖著疲憊的身體堅持給盤古軍上的課,主動來旁聽的百姓都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


    當然,這也和秦人早已刻在骨子裏的,對讀書識字的認可和向往有很大關係。聽課認字對這些打出生起就沒吃飽過飯的窮苦百姓來說,那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下雪之後山裏的氣溫相當低,沒趕上大規模秋種的百姓也沒有多少莊稼需要伺候。唐笠覺得不能讓大家夥就這麽窩在屋子裏閑著,至少多活動活動不會感覺到太冷。至於冬天幹活會讓人吃的更多,對於暫時糧食十分充足的盤古軍來說,並不是什麽太大的事情。


    唐笠把所有百姓分成了三類。


    青壯男人組織起來從基本隊列開始訓練,由曆次戰鬥中傷殘的老兵充當教官。等到完成基本訓練之後,再從盤古軍中挑選人手對他們進行進一步的訓練。比如基本武器的用法、簡單戰陣的演練和一些基本的配合。


    這兩輪訓練完成後,其中表現最好的一部分就是最好的新兵來源,到時候盤古軍就可以再次擴軍了。


    唐笠和這些人講,想在這個世道護著自己和家人活下去,甚至拚出個前程,這些保命的本事是必須要會的。不當兵也得會!不然遇到殘暴的胡人隻能伸著脖子等著被砍,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父母妻兒被淩辱後殺死!


    對這話所有秦人都完全認可。兩百年來北方的秦人本就是一直過著這種牲畜不如的日子,偶爾逼上絕路有心拚命也打不過武藝嫻熟的胡人。


    現在能吃飽能穿暖,還有間屋子能遮風擋雪,這些打出生起就掙紮在生死線上的最底層百姓,絲毫不覺得那些訓練辛苦,反而都憋著一口氣玩兒命的練。


    女人和老人也被組織了起來。


    她們雖不能上陣拚殺,可打小自己動手幹一切需要幹的活的她們,做起很多事情來卻絕對得心應手。


    比如將曆次繳獲中穿不過來的各類鎧甲,拆了重新弄成更精良的新甲。心靈手巧的女人和老人們,絕對是幹這種十分耗時費心的活計的最佳人選。


    甚至她們還提出了不少有用的改進意見,讓最後定型的新式鎧甲讓當過正規軍官的李程都讚不絕口,說是比軍中的製式甲還要好得多。


    當然,這和原材料相對盤古軍人數來說十分充足,可以不計成本有著莫大的關係。


    還有一些心靈手巧的婦女,居然用盤古寨裏以前打獵積攢的動物筋角比照著作出了新弩,試射的效果居然並不比原來那些用繳獲的軍中弓箭改製的弩差多少。


    至於箭矢一個冬天更是不知道做了多少,反正山中各種材料漫山遍野都是,就連鐵質的箭頭都有會鐵匠手藝的百姓,支起爐子造出了不少。


    原料自然是將一些損壞得不值得修複的多餘兵器迴爐得來的,總之箭頭的用料很少。


    最後一類是孩子。


    唐笠堅決製止了百姓們要讓大一點能幹活的孩子也加入老人婦女生產隊伍的做法,把所有12歲以下的孩子都集中了起來,每天的任務除了鍛煉身體就是上課。


    進山的百姓並不全是赤貧的農民,也有個別原本家境尚算不錯的也上過幾天私塾,其中甚至有一個老人家原本就是鄉間的私塾先生。


    陳道清這個文人也終於脫離了本身並不擅長的戰鬥序列,被唐笠安排牽頭帶著幾個湊合能用的人手,組成了簡陋的教師團隊。每天負責教這些孩子們從零基礎開始識字。


    是的,隻能識字,因為書本問題是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的,他們就是想要教正統的四書五經,也沒那條件。


    當然,唐笠也不會讓他們承擔或者說是占據所有的教學任務,夾帶私貨是他必須要做的。


    於是這些孩子就被強製要求每晚和盤古軍將士一起聽唐笠講課,或者說是洗腦。為了解決自己一個人幹不過陳道清一群人的問題,唐笠還嚴令他們不準教授任何他們腦子裏能記得的、成體係的所謂經典。


    他們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教這些孩子識字。至於必須要用到的教材,要麽是唐笠自己迴憶著胡編的一些正能量小故事,要麽是經過唐笠嚴格篩選後的文章。


    陳道清他們自然不知道啥是正能量,隻能在背地裏吐槽唐笠的做法荒唐。他們要是會另一個世界的現代語言的話,一定會吐槽一句“這根本就是瞎胡搞!”


    不過這種教學方式顯然更受孩子們的歡迎,畢竟相比《論語》之類的艱澀經典,小孩子對聽故事肯定更感興趣。


    至於盤古軍中定期開展的訴苦活動,不但百姓們十分認同,甚至這些孩子也絲毫沒有聽不懂的表現。因為他們每一個人,從記事的那一刻起過的就是這種被欺負的苦日子。


    例行的戰後總結自然也少不了,這種唐笠一直堅持的做法也慢慢的在盤古軍中成了習慣。其中起最大作用的還是戰場上的事實證明,真的有用。


    從最初的山中反圍剿開始,即便是在戰鬥期間,唐笠也組織所有人邊打邊總結改進。這種掙紮於生死線上的成長速度堪稱奇跡,讓最初隻有幾十人的盤古軍越打越強,越打越老道。


    以至於到第二次反圍剿時,活下來的老兵們就儼然是山林遊擊戰的行家了。


    上次麵對羌騎時吃了大虧,就連首領唐笠都重傷昏迷了一整夜,戰死和重傷致殘的兄弟更是超過了百人。一番痛定思痛的總結下來,大家夥想出了很多改進的法子。


    後來的戰鬥也證明了其中大部分法子都是很有效的。


    比如巨盾巨矛;比如更加充分的偵察,如果附近有其他敵軍,寧可放棄機會也不打。


    這些改進讓盤古軍的傷亡一直都在降低,收獲卻是一天比一天多更多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精神分裂者的夢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再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再笑並收藏精神分裂者的夢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