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貴覺得十萬族人太少,還需要繼續兼並其他的部落,隻有這樣才能屹立於不敗之地。
在黃立貴五百裏外有一個部落,名叫東胡,有部眾八萬人,黃立貴想要將其吞並。
黃立貴讓手下給他們傳信,讓他們投靠自己,可是沒想到等來的不是歸順,而是一個死不瞑目的頭顱。
看到東胡人如此不識抬舉,黃立貴:“我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想對他們痛下殺手,你們的他們如此固執,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隨我一起出征東胡。”
黃立貴帶著眾人來到了東胡的地盤,向他們發動了進攻,此時東胡人正在吃飯,麵對黃立貴的突然進攻,根本就沒有防備,被打的節節敗退。
東胡人首領胡軍道:“兄弟們不要怕,將他們打迴老家去。”
胡軍站在眾人前麵,向黃立貴殺去,黃立貴並沒有退縮,雙方打鬥在一起,胡軍帶著手下殺向黃立貴。
胡軍驍勇善戰長刀不停的揮舞,將前麵的士卒砍成兩半,硬生生被殺出一條血路,直奔黃立貴而來。
黃立貴看到胡軍如此勇猛,嚇得落荒而逃,胡軍緊追不舍,殺的黃立貴丟盔卸甲,被踩踏而死就有萬人。
黃立貴看到胡軍如此勇猛,知道憑借自己的力量無法消滅東胡,他決定和其他部落聯合起來,一起消滅東胡。
黃立貴向幾個部落傳信,他們都沒有迴應,畢竟契丹族已經十分強大了,如果幫助他消滅東胡人,難保他們下一個目標不是自己。
烏桓人迴應了黃立貴,他們覺得黃立貴殺了曾濤,是給他們報了大仇,而且他們也想要重整旗鼓。
烏桓人和契丹人一拍即合,準備聯合起來進攻東胡,雖然烏桓被曾濤打敗,但是並沒有傷到元氣。
兩個部落夾擊東胡人,東胡人首尾難顧,被打的潰不成軍,黃立貴為了報仇雪恨,對胡軍窮追猛打,不給他一絲喘息之機。
在兩個大部落的聯合下,東胡首領胡軍自殺身亡,其他的人紛紛選擇投降,就在這時烏桓人背信棄義,向黃立貴發動進攻。
東胡人看到這一幕,並沒有幫助黃立貴,畢竟是他們害的首領自殺身亡的,投靠哪一方對於他們而言,並沒有什麽區別,也就聽之任之了。
黃立貴被烏桓人偷襲,損失了數千人,反應過來以後,開始反擊烏桓人的進攻,雙方打的不可開交。
黃立貴道:“隨我一起殺了烏桓首領。”然後衝入烏桓大軍之中。
長槍在人群中穿梭,人就像葫蘆一樣被串成一個個的,黃立貴將死人甩掉,然後向烏桓首領殺去。
烏桓首領看到黃立貴如此勇猛,嚇得連連後退,想要逃離這個地方,可是四周都是人,烏桓首領無路可逃。
烏桓首領道:“我知道錯了,看在我們並肩作戰的份上,饒我一命吧。”
黃立貴道:“可以。”
烏桓首領道:“多謝將軍,從今以後你讓我往東我絕不往西。”
黃立貴道:“希望你說到做到,否則我饒不了你。”
烏桓首領道:“我有一個女兒,長的美若天仙,想要獻給將軍,不知道你是否願意啊?”
黃立貴道:“不用那麽客氣。”他的眼神出賣了他,烏桓首領知道黃立貴動了心,連忙將自己的女兒帶來。
烏桓首領將他的女兒帶了過來,一頭金色的卷發,身上是小麥色的,眼睛就像兩顆寶石閃閃發光。
她並沒有南方女子的害羞,眼睛直勾勾的看著黃立貴,烏桓首領道:“你看我的女兒怎麽樣啊?”
黃立貴道:“你的女兒長的好漂亮,我很喜歡她,那我就不客氣了。”
烏桓首領道:“將軍不必客氣,能夠侍奉你是她的榮幸。”
黃立貴得到了烏桓人的效忠,東胡人知道大局已定,也表示了臣服,黃立貴人口達到了二十萬餘人。
周邊的部落看到黃立貴實力強大,紛紛歸順黃立貴,人口達到了四十萬。
此時草原上僅次於鮮卑族的兩個大部落打了起來,他們分別是氐族和羌族。
氐族有部眾八十萬人,羌族有部眾六十萬人,他們的首領站在最前麵,大軍整裝待發,有山雨欲來的感覺。
羌族首領忍不住了,率先發動了進攻,他想要將氐族首領殺死,這樣就能以更小的損失取得勝利。
氐族首領將大軍分成三部分,正麵四十萬人,左右兩翼各二十萬,向羌族全麵展開。
羌族首領道:“你竟敢這麽小瞧我,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
羌族首領向氐族首領的中軍殺去,雙方打在一起,羌族首領幾次殺到氐族首領麵前,都被堵在外麵。
羌族首領的人數在不斷的縮減著,氐族的兩翼向羌族首領襲來,他們的突然襲擊,讓羌族大軍被分成兩半。
氐族中軍向前麵的士卒殺去,後麵的士卒被氐族兩翼團團包圍,此時羌族大軍如同待宰羔羊。
兩翼大軍精力充沛,將羌族大軍打的潰不成軍,二十萬大軍轉眼間就死傷過半,看到這一幕,羌族首領心在滴血,想要逃出生天。
可是氐族首領怎麽可能放過到嘴的肥肉,死死的擋住前麵,不準羌族首領離開戰場,看到氐族首領不讓他離開,羌族首領抱著必死的決心,向氐族大軍殺去。
看到羌族首領拚死一搏,氐族首領示意手下放他們一條生路,避免他們的臨死反撲。
看到有一線生機,羌族首領放棄了自殺式的進攻,從這條路中離開。
此戰羌族首領傷亡三十萬,而氐族首領傷亡二十萬,氐族首領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羌族首領在迴去的時候,看到了路過的契丹人,心中十分惱火,覺得他們不把自己放在眼裏,是看不起他,於是向他們發動了進攻。
黃立貴沒想到羌族首領會向他們進攻,真是遭了無妄之災,但是也沒有好辦法,隻能迎接挑戰。
羌族將所有的情緒傾瀉到黃立貴這裏,三十萬大軍向黃立貴發動了進攻,黃立貴被打的節節敗退。
好在黃立貴身先士卒,挽迴了士氣,他眾人重新投入戰鬥。
黃立貴知道隻有殺了羌族首領,才能取得勝利,不然的話三十萬大軍得殺到什麽時候。
此時黃立貴身邊隻有十萬大軍,其餘的三十萬大軍都在大本營,其他的部落都是老少都上陣,黃立貴並不想這樣,他覺得保護好讓婦人和孩子很重要,不能讓他們參加戰鬥。
畢竟他們也幫不上什麽忙,如果他們死了,那將會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這十萬大軍是契丹族的全部精銳,黃立貴帶著他們殺入羌族大軍之中,來到了羌族首領麵前,向他發動了進攻。
羌族首領道:“你自尋死路,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說完向黃立貴殺去。
雙方的武器接觸在一起,泛出陣陣火花,兩人的手都已經開裂,可是他們就像沒感覺一樣。
在交戰數十迴合後,兩人的武器都堅持不住雙雙斷裂開來,他們扔掉手中的武器,拿起長刀繼續交戰。
長刀向對方的腦袋砍去,長刀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濺,然後雙雙收起武器,再次向對方砍去,長刀不斷的碰撞,刀刃被砍出一個個豁口,不像是長刀,反而像是一把大鋸子。
再次戰鬥幾十個迴合,長刀也堅持做不了,斷成了兩半,他們不斷的切換武器戰鬥,此時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
羌族首領一劍刺向黃立貴胸口,黃立貴用手抓住長劍,然後一劍刺穿羌族首領的胸膛,羌族首領道:“你怎麽不抵擋啊?”
黃立貴道:“我打累了,你還是去死吧。”說完刺穿長劍,羌族首領氣絕身亡。
黃立貴割下羌族首領的腦袋,對羌族士卒道:“你們給我聽著,如果不想死的話,那就放下武器,向我們投降,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這些人看到族長已死,知道反抗也沒有什麽好處,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黃立貴收降了這些士卒,兵力擴充到三十五萬人,氐族首領對黃立貴道:“你很有本事,願不願意追隨我啊?”
黃立貴看著浩浩蕩蕩的大軍,心中並沒有害怕,而是對氐族首領道:“我不願意追隨任何人,讓你失望了。”
氐族頭目道:“我們大王看得起你,將你招入麾下,你竟然敢不識抬舉,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氐族首領道:“你不要強迫他,還得是讓他自願加入我們。”雖然這麽說,卻沒有半點動作,顯然記恨黃立貴的拒絕。
氐族大軍相當於黃立貴的大軍的兩倍,他們慢慢的將黃立貴的大軍包圍,黃立貴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在合圍之前就帶著大軍往後撤退。
黃立貴一邊和氐族大軍作戰,一邊逃跑,但是他並不知道,氐族首領有意識將他們趕到江邊,想要讓他們無路可逃。
黃立貴來到了江邊,看到了滔滔江水,心中湧起一絲絕望,他鼓起勇氣對手下的士卒道:“此戰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戰了,你們願意和我同生共死嗎?”
手下士卒道:“我們願意追隨將軍出生入死在所不辭。”
黃立貴道:“那就多謝兄弟們了。”
這些士卒將身上的錢財扔到江中,然後將身上的鍋碗瓢盆扔進江裏,身上除了一個武器和一套鎧甲,就沒有其他東西了。
他們向氐族大軍發動衝鋒,可是沒想到羌族大軍頂不住壓力,居然臨陣倒戈投靠氐族大軍。
此時氐族大軍加上羌族大軍,兵力達到了驚人八十五萬人,而黃立貴兵力縮減到十萬人,雙方差距更大了,可以說必死無疑。
對於羌族的背叛,黃立貴恨之入骨,對他們發起進攻,氐族首領對於羌族的臨陣倒戈十分不齒,根本沒有出手相助的打算,就在一旁看熱鬧。
黃立貴殺入羌族大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地,這一次他並沒有手下留情,而是大開殺戒,一個個士卒人頭落地,鮮血染紅了地麵,殘肢斷骸遍地都是。
這些羌族人本來以為氐族首領和看在投降的份上,對他們伸出援手,沒想到他們見死不救,導致自己傷亡慘重,此時後悔不已,如果他們和氐族拚死一戰,結果不得而知。
這些契丹人麵對羌族的背叛,對他們沒有一絲好感,長刀不斷的砍著,羌族人的慘叫響徹雲霄。
哪怕羌族人多勢眾,也沒有挽迴敗局,最終以全軍覆沒的下場結束,這也是他們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在將這些羌族趕盡殺絕後,黃立貴的士卒傷亡兩萬人,兵力隻剩下不到八萬,麵對枕戈待旦的六十萬大軍,沒有一點兒優勢可言。
氐族首領拍了拍手,道:“那很不錯,不愧是我看中的人,我現在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如果投降的話,我可以放你一條生路。”
黃立貴道:“不管你問多少遍,我都是同一個答案,我是不會投降的,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聽到黃立貴斬釘截鐵的話語,看著麵前堅毅的麵孔,氐族首領放棄了勸說,命令手下發動衝鋒。
黃立貴背靠著江水,向氐族大軍殺去,雙方交戰在一起,氐族大軍將黃立貴向江邊趕去,想要淹死他們。
如今天寒地凍,掉進水裏必死無疑,可見他們的險惡用心。
黃立貴的腳距離江邊隻有一步之遙,他再次向前麵的氐族大軍衝去,在殊死一搏的勇氣支持下,他們將氐族大軍打的節節敗退。
氐族大軍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勇猛的士卒,哪怕氐族兵強馬壯,依舊傷亡慘重,此時他後悔沒有幫助羌族,那樣就能以更小的損失取得勝利,可是現在後悔已經為時已晚,畢竟羌族已經被滅。
在黃立貴的帶領下,殺了十五萬大軍,來到了氐族首領的麵前,砍下了他的腦袋,然後舉過頭頂,道:“你們的族長已經死了,你們還想要負隅頑抗嗎?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在黃立貴五百裏外有一個部落,名叫東胡,有部眾八萬人,黃立貴想要將其吞並。
黃立貴讓手下給他們傳信,讓他們投靠自己,可是沒想到等來的不是歸順,而是一個死不瞑目的頭顱。
看到東胡人如此不識抬舉,黃立貴:“我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想對他們痛下殺手,你們的他們如此固執,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隨我一起出征東胡。”
黃立貴帶著眾人來到了東胡的地盤,向他們發動了進攻,此時東胡人正在吃飯,麵對黃立貴的突然進攻,根本就沒有防備,被打的節節敗退。
東胡人首領胡軍道:“兄弟們不要怕,將他們打迴老家去。”
胡軍站在眾人前麵,向黃立貴殺去,黃立貴並沒有退縮,雙方打鬥在一起,胡軍帶著手下殺向黃立貴。
胡軍驍勇善戰長刀不停的揮舞,將前麵的士卒砍成兩半,硬生生被殺出一條血路,直奔黃立貴而來。
黃立貴看到胡軍如此勇猛,嚇得落荒而逃,胡軍緊追不舍,殺的黃立貴丟盔卸甲,被踩踏而死就有萬人。
黃立貴看到胡軍如此勇猛,知道憑借自己的力量無法消滅東胡,他決定和其他部落聯合起來,一起消滅東胡。
黃立貴向幾個部落傳信,他們都沒有迴應,畢竟契丹族已經十分強大了,如果幫助他消滅東胡人,難保他們下一個目標不是自己。
烏桓人迴應了黃立貴,他們覺得黃立貴殺了曾濤,是給他們報了大仇,而且他們也想要重整旗鼓。
烏桓人和契丹人一拍即合,準備聯合起來進攻東胡,雖然烏桓被曾濤打敗,但是並沒有傷到元氣。
兩個部落夾擊東胡人,東胡人首尾難顧,被打的潰不成軍,黃立貴為了報仇雪恨,對胡軍窮追猛打,不給他一絲喘息之機。
在兩個大部落的聯合下,東胡首領胡軍自殺身亡,其他的人紛紛選擇投降,就在這時烏桓人背信棄義,向黃立貴發動進攻。
東胡人看到這一幕,並沒有幫助黃立貴,畢竟是他們害的首領自殺身亡的,投靠哪一方對於他們而言,並沒有什麽區別,也就聽之任之了。
黃立貴被烏桓人偷襲,損失了數千人,反應過來以後,開始反擊烏桓人的進攻,雙方打的不可開交。
黃立貴道:“隨我一起殺了烏桓首領。”然後衝入烏桓大軍之中。
長槍在人群中穿梭,人就像葫蘆一樣被串成一個個的,黃立貴將死人甩掉,然後向烏桓首領殺去。
烏桓首領看到黃立貴如此勇猛,嚇得連連後退,想要逃離這個地方,可是四周都是人,烏桓首領無路可逃。
烏桓首領道:“我知道錯了,看在我們並肩作戰的份上,饒我一命吧。”
黃立貴道:“可以。”
烏桓首領道:“多謝將軍,從今以後你讓我往東我絕不往西。”
黃立貴道:“希望你說到做到,否則我饒不了你。”
烏桓首領道:“我有一個女兒,長的美若天仙,想要獻給將軍,不知道你是否願意啊?”
黃立貴道:“不用那麽客氣。”他的眼神出賣了他,烏桓首領知道黃立貴動了心,連忙將自己的女兒帶來。
烏桓首領將他的女兒帶了過來,一頭金色的卷發,身上是小麥色的,眼睛就像兩顆寶石閃閃發光。
她並沒有南方女子的害羞,眼睛直勾勾的看著黃立貴,烏桓首領道:“你看我的女兒怎麽樣啊?”
黃立貴道:“你的女兒長的好漂亮,我很喜歡她,那我就不客氣了。”
烏桓首領道:“將軍不必客氣,能夠侍奉你是她的榮幸。”
黃立貴得到了烏桓人的效忠,東胡人知道大局已定,也表示了臣服,黃立貴人口達到了二十萬餘人。
周邊的部落看到黃立貴實力強大,紛紛歸順黃立貴,人口達到了四十萬。
此時草原上僅次於鮮卑族的兩個大部落打了起來,他們分別是氐族和羌族。
氐族有部眾八十萬人,羌族有部眾六十萬人,他們的首領站在最前麵,大軍整裝待發,有山雨欲來的感覺。
羌族首領忍不住了,率先發動了進攻,他想要將氐族首領殺死,這樣就能以更小的損失取得勝利。
氐族首領將大軍分成三部分,正麵四十萬人,左右兩翼各二十萬,向羌族全麵展開。
羌族首領道:“你竟敢這麽小瞧我,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
羌族首領向氐族首領的中軍殺去,雙方打在一起,羌族首領幾次殺到氐族首領麵前,都被堵在外麵。
羌族首領的人數在不斷的縮減著,氐族的兩翼向羌族首領襲來,他們的突然襲擊,讓羌族大軍被分成兩半。
氐族中軍向前麵的士卒殺去,後麵的士卒被氐族兩翼團團包圍,此時羌族大軍如同待宰羔羊。
兩翼大軍精力充沛,將羌族大軍打的潰不成軍,二十萬大軍轉眼間就死傷過半,看到這一幕,羌族首領心在滴血,想要逃出生天。
可是氐族首領怎麽可能放過到嘴的肥肉,死死的擋住前麵,不準羌族首領離開戰場,看到氐族首領不讓他離開,羌族首領抱著必死的決心,向氐族大軍殺去。
看到羌族首領拚死一搏,氐族首領示意手下放他們一條生路,避免他們的臨死反撲。
看到有一線生機,羌族首領放棄了自殺式的進攻,從這條路中離開。
此戰羌族首領傷亡三十萬,而氐族首領傷亡二十萬,氐族首領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羌族首領在迴去的時候,看到了路過的契丹人,心中十分惱火,覺得他們不把自己放在眼裏,是看不起他,於是向他們發動了進攻。
黃立貴沒想到羌族首領會向他們進攻,真是遭了無妄之災,但是也沒有好辦法,隻能迎接挑戰。
羌族將所有的情緒傾瀉到黃立貴這裏,三十萬大軍向黃立貴發動了進攻,黃立貴被打的節節敗退。
好在黃立貴身先士卒,挽迴了士氣,他眾人重新投入戰鬥。
黃立貴知道隻有殺了羌族首領,才能取得勝利,不然的話三十萬大軍得殺到什麽時候。
此時黃立貴身邊隻有十萬大軍,其餘的三十萬大軍都在大本營,其他的部落都是老少都上陣,黃立貴並不想這樣,他覺得保護好讓婦人和孩子很重要,不能讓他們參加戰鬥。
畢竟他們也幫不上什麽忙,如果他們死了,那將會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這十萬大軍是契丹族的全部精銳,黃立貴帶著他們殺入羌族大軍之中,來到了羌族首領麵前,向他發動了進攻。
羌族首領道:“你自尋死路,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說完向黃立貴殺去。
雙方的武器接觸在一起,泛出陣陣火花,兩人的手都已經開裂,可是他們就像沒感覺一樣。
在交戰數十迴合後,兩人的武器都堅持不住雙雙斷裂開來,他們扔掉手中的武器,拿起長刀繼續交戰。
長刀向對方的腦袋砍去,長刀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濺,然後雙雙收起武器,再次向對方砍去,長刀不斷的碰撞,刀刃被砍出一個個豁口,不像是長刀,反而像是一把大鋸子。
再次戰鬥幾十個迴合,長刀也堅持做不了,斷成了兩半,他們不斷的切換武器戰鬥,此時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
羌族首領一劍刺向黃立貴胸口,黃立貴用手抓住長劍,然後一劍刺穿羌族首領的胸膛,羌族首領道:“你怎麽不抵擋啊?”
黃立貴道:“我打累了,你還是去死吧。”說完刺穿長劍,羌族首領氣絕身亡。
黃立貴割下羌族首領的腦袋,對羌族士卒道:“你們給我聽著,如果不想死的話,那就放下武器,向我們投降,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這些人看到族長已死,知道反抗也沒有什麽好處,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黃立貴收降了這些士卒,兵力擴充到三十五萬人,氐族首領對黃立貴道:“你很有本事,願不願意追隨我啊?”
黃立貴看著浩浩蕩蕩的大軍,心中並沒有害怕,而是對氐族首領道:“我不願意追隨任何人,讓你失望了。”
氐族頭目道:“我們大王看得起你,將你招入麾下,你竟然敢不識抬舉,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氐族首領道:“你不要強迫他,還得是讓他自願加入我們。”雖然這麽說,卻沒有半點動作,顯然記恨黃立貴的拒絕。
氐族大軍相當於黃立貴的大軍的兩倍,他們慢慢的將黃立貴的大軍包圍,黃立貴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在合圍之前就帶著大軍往後撤退。
黃立貴一邊和氐族大軍作戰,一邊逃跑,但是他並不知道,氐族首領有意識將他們趕到江邊,想要讓他們無路可逃。
黃立貴來到了江邊,看到了滔滔江水,心中湧起一絲絕望,他鼓起勇氣對手下的士卒道:“此戰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戰了,你們願意和我同生共死嗎?”
手下士卒道:“我們願意追隨將軍出生入死在所不辭。”
黃立貴道:“那就多謝兄弟們了。”
這些士卒將身上的錢財扔到江中,然後將身上的鍋碗瓢盆扔進江裏,身上除了一個武器和一套鎧甲,就沒有其他東西了。
他們向氐族大軍發動衝鋒,可是沒想到羌族大軍頂不住壓力,居然臨陣倒戈投靠氐族大軍。
此時氐族大軍加上羌族大軍,兵力達到了驚人八十五萬人,而黃立貴兵力縮減到十萬人,雙方差距更大了,可以說必死無疑。
對於羌族的背叛,黃立貴恨之入骨,對他們發起進攻,氐族首領對於羌族的臨陣倒戈十分不齒,根本沒有出手相助的打算,就在一旁看熱鬧。
黃立貴殺入羌族大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地,這一次他並沒有手下留情,而是大開殺戒,一個個士卒人頭落地,鮮血染紅了地麵,殘肢斷骸遍地都是。
這些羌族人本來以為氐族首領和看在投降的份上,對他們伸出援手,沒想到他們見死不救,導致自己傷亡慘重,此時後悔不已,如果他們和氐族拚死一戰,結果不得而知。
這些契丹人麵對羌族的背叛,對他們沒有一絲好感,長刀不斷的砍著,羌族人的慘叫響徹雲霄。
哪怕羌族人多勢眾,也沒有挽迴敗局,最終以全軍覆沒的下場結束,這也是他們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在將這些羌族趕盡殺絕後,黃立貴的士卒傷亡兩萬人,兵力隻剩下不到八萬,麵對枕戈待旦的六十萬大軍,沒有一點兒優勢可言。
氐族首領拍了拍手,道:“那很不錯,不愧是我看中的人,我現在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如果投降的話,我可以放你一條生路。”
黃立貴道:“不管你問多少遍,我都是同一個答案,我是不會投降的,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聽到黃立貴斬釘截鐵的話語,看著麵前堅毅的麵孔,氐族首領放棄了勸說,命令手下發動衝鋒。
黃立貴背靠著江水,向氐族大軍殺去,雙方交戰在一起,氐族大軍將黃立貴向江邊趕去,想要淹死他們。
如今天寒地凍,掉進水裏必死無疑,可見他們的險惡用心。
黃立貴的腳距離江邊隻有一步之遙,他再次向前麵的氐族大軍衝去,在殊死一搏的勇氣支持下,他們將氐族大軍打的節節敗退。
氐族大軍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勇猛的士卒,哪怕氐族兵強馬壯,依舊傷亡慘重,此時他後悔沒有幫助羌族,那樣就能以更小的損失取得勝利,可是現在後悔已經為時已晚,畢竟羌族已經被滅。
在黃立貴的帶領下,殺了十五萬大軍,來到了氐族首領的麵前,砍下了他的腦袋,然後舉過頭頂,道:“你們的族長已經死了,你們還想要負隅頑抗嗎?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