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動輒就有幾十萬人以上的征戰發生。
王陳那區區百餘人秦軍,沒有誰會真的重視。
信陵君魏無忌也隻把這支秦軍視為,秦國派出來執行特殊任務的細作或者偵查兵。
誰能料到。
就是這百餘人,直接導致了合縱攻秦全軍覆沒,直接使得秦國提前發起統一天下的戰爭。
後世學者每次研究這段曆史,就感覺像是在看天書一般困惑。
而後世那些兵家,也總是企圖從這場戰爭裏學到大秦帝國第一任皇帝的用兵之法。
可沒人能理解,也沒人能看懂,於是有些學者就猜測,這段曆史可能是假的。是後人為了美化王陳這個開天辟地以來第一任皇帝,杜撰出來的神話傳說。
……
話歸正傳。
時至冬至,天極寒。
古老的榆關城,再一次遭受暴力入侵。
此榆關,並非後世的山海關。而是一座位於韓國都城新鄭、魏國都城大梁正中間的重要門戶。凡是重要門戶,就必然是四戰之地。而榆關在曆史上,也一直是韓魏以及楚國爭搶的焦點,幾十年前才落入魏國手中。如今,戰火再一次蔓延到這裏。
王陳帶著百來人,直愣愣的來到城門前,隨後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
榆關的魏國守軍看著突然出現的一夥強人,還僅僅來得及喝問一句“你們來自哪裏”,就被一支冷箭索走性命。
一片驚慌之中,號角聲急促響起,僅吹了幾聲後,就戛然而止,那隻號角沾上鮮血滾落在地。
在王陳的感染下,鐵鷹劍士一改往日在鹹陽時,不動如山的風格。
跟著王陳打仗,其疾如風,侵掠如火。
而榆關方麵,跟洛邑一樣,也沒料到能有秦軍越過信陵君,直搗大後方偷家。
兩相結合之下,就是榆關城都沒來得及關上城門,王陳就已經“攻進”來了。
王陳站在榆關城頭,看著如狼似虎的鐵鷹劍士,四處收割著還在負隅頑抗的魏軍。
而蒙恬、章邯等人跟在鐵鷹劍士後麵,手忙腳亂的“撿漏”。
血紅色,已然成了這座古老城關的主色調。
王陳看著全城守軍幾乎都蜂擁到城門口,當即吩咐白山、李信、內吏騰這三個中生代將軍,讓他們直接去把武備和糧倉奪下來。
一招鮮,吃遍天!王陳還是老一套,開倉放糧、發物資。
魏國掠之於民,那他王陳,就還之於民。
至於王陳走後,魏國是選擇重新加倍掠之於民,還是無奈默認,都必然損耗魏國之國力,魏國之民心。
“趙佗,你來。”
王陳突然喊道。
一個跟在屠睢身後的年輕軍官,聞言一愣,差點被對麵魏軍的長矛刺中。還是屠睢眼疾手快,一刀結果了對麵。
“你個狗日的趙佗,不要命了!這個時候發呆?”屠睢喘了一口氣,生氣得罵道。
“不是,大哥,我聽到君上喊我過去。”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蒙恬、章邯等這些秦軍的未來柱石們,早就對王陳心服口服,甚至都有些崇拜信仰了。
“那你發呆幹什麽?還不快去。”
屠睢為自己這個小兄弟能得到長安君青睞感到由衷的高興。
“哦哦,好。”
……
對於榆關城的百姓而言,戰爭來得很快,去得也很快。
本來還承受巨大驚嚇,正擔驚受怕著,就被秦軍接下來的操作給驚喜到了。
“各位老鄉們,鄉親們,來自大秦的長安君剛剛攻下了我們這座城池。長安君仁義愛民,感念大家過得不容易,又恰逢冬至,便請各位鄉親拿些糧食和棉服物資之類的迴家過節。”
一位被趙佗“禮貌”請來翻譯的本地人,壯著膽子,用盡全身力氣喊話。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讓天下百姓每年都能過上富足的好年,一直是長安君的理念和願景,如果有認同長安君理念的賢達之輩,也可以自行前往鹹陽,申請加入天策府。長安君唯才是舉,不論身份、不論背景,隻要你有不甘現狀,敢打敢拚的心誌,就可以去天策府報到,那裏必有你的用武之地。”
趙佗說一句,本地人就翻譯一句。
經過洛邑、榆關之戰實踐後,王陳已經設計了一套戰後宣傳策略。
負責這個宣傳工作的就是趙佗。
趙佗這小子機靈的不行,對於政策宣傳一說就懂,一用就通。
他後世能成為南越王不是沒有道理的。
……
弘農河東側。
朱亥正在向信陵君匯報。
朱亥是披甲門掌門,掌管著魏國最強的魏武卒。
同時,他也是信陵君的門客,他任大將軍也是信陵君的舉薦,後來信陵君逃難趙國十幾年,朱亥為了報恩,也辭去大將軍之職,跟隨信陵君呆在趙國十幾年,可謂是忠心耿耿。
這一次迴國之後,信陵君再一次舉薦朱亥任大將軍,對朱亥的信任可見一斑。
“百餘人居然全殲了兩千聯軍騎兵?這樣的戰報你讓我怎麽相信?”
信陵君滿臉疑惑,出口問道。
這也就是匯報之人是朱亥,要是其他人,信陵君就要懷疑對方是不是別有目的。
“君上,這是真的,幾波探子先後來報,在武遂城外亂石之中發現了我軍兩千騎兵的屍體。”
信陵君聽完之後,皺眉不已。
其實五國合縱打到這裏已經很難再取得戰果了,最好的結局無非是威懾秦國不要東出,出關就打你,以及穩固重新奪迴的城池,讓魏國能夠迴點血。
而且,魏國的困局已解,按照他哥哥魏王多疑的性格,恐怕很快就會收迴他的兵權。一旦他的兵權被奪,其餘四國這些全都是看他麵子的援兵,恐怕也要各迴各家。
雖然知道了結局,信陵君也還是盡可能想要為魏國多爭取一點時間,多謀取一些好處。
可還不待他作出妥善的戰後安排,就發生了這種事。這叫他如何向魏王交代,如何向其他四國來的朋友交代。
“那夥秦軍到底是何方神聖?”
“屬下不知。”
“那夥秦軍去了哪裏?”
“我們的人沒有跟上,看痕跡,應該是去了洛邑。”
“洛邑?”信陵君心裏一個咯噔。
這夥秦軍想幹嘛?斷糧道嗎?
他沒有料到王陳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偷家。
畢竟正經人誰會帶著一百來人就去攻打大梁?
大梁作為魏國都城,城高牆厚,京師軍團戰力不弱,僅次於魏武卒。正常情況下,帶著一百餘人攻城,那不是偷家,而是送死還差不多。
“軍需運到了沒有?”
“本來該今天到的,可現在還沒有到。”朱亥迴道。可隨後,他猛地一震,“難道那夥秦軍是去斷糧道了嗎?若真如此,他們就真是該死啊。”
信陵君臉色難看的說:“這一次的軍需官是你的老朋友侯嬴,你了解的,他這個人不會誤時。”
朱亥也是臉色大變,糧道被斷,他們拿什麽跟秦國對峙?還有,糧道被斷,那軍需官侯嬴呢?死了還是被俘?可對方隻有一百餘人,不太可能分兵看守,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了,軍需官侯嬴已經戰死。
“報。”
“有事快說。”信陵君心煩氣躁。
“稟君上,轅門外有一人自稱鬼穀傳人,有事要見君上。”
聽到是鬼穀傳人,信陵君和朱亥十分詫異。
“還不快快請進來。”光是鬼穀兩個字,就足以讓任何一個君王以禮相待,更何況是本就愛才的信陵君,“不,你迴來,還是我去轅門迎接一下比較尊重。”
“朱亥,你陪我一起去見識一下鬼穀傳人的風采。”信陵君沒有忘掉身邊的朱亥。
侯嬴的故去固然令人傷心,但信陵君有門客三千,如果每個人都投入太多的感情,信陵君早就沒了。
……
王陳沒有在榆關久留,他帶著鐵鷹劍士出函穀關已經大半個月了。
按照道理來說,洛邑失陷此時已經傳到魏無忌的耳中。
但王陳要想輕鬆的偷家,就要有人在正麵戰場吸引火力,牢牢牽扯住聯軍主力。
所以,函穀關內的蒙驁、王翦兩人的配合就顯得至關重要。對於這種身經百戰的老將,王陳很信任他們把握戰局的能力。
王陳需要做的,就是可勁的造,聲勢越大越好。
如今,往前線輸送軍需最關鍵的兩座城池,已經被王陳給攻陷,所有儲存的軍需物資也都全部處理掉了。對方短時間內,很難籌齊前線所需,一旦發生變故,對方一定會自亂陣腳。
到時候,秦軍出關痛打落水狗,此戰必勝。
“走,下一站,大梁。”
王陳一聲令下,一百餘騎繼續一路向東。
從榆關到大梁,不過百餘裏。
中間幾乎都是平原地帶。
半天時間不到,王陳就看到了大梁城那宏偉的城池主體。
大梁,是一座堅城。
正常情況下,沒有數倍於城內守軍的數量,要想攻下此城無異於癡心妄想。
還是那句話,魏國人打死都料不到有人能越過他們信仰的信陵君,直接在魏國腹地搞風搞雨,甚至直接進攻都城。
王陳為了減少消耗,特意讓所有人都換上從榆關淘來的魏軍軍服,再扯上一杆從軍需官那裏順來的軍旗,一夥人大搖大擺的就走進了大梁城。
“哈哈哈,魏無忌的旗幟真是好用啊,哪怕是用來攻打他的母國,都是如此好用。”扛著大旗的王離,興奮得雙眼冒光。
“是啊,那些守城士兵不僅不阻攔查驗,甚至甚至還幫忙驅趕城門洞內的百姓,省得那些人阻攔了我們的路。”蒙恬也是激動無比。
“我們這樣欺負魏國人,欺負魏無忌,會不會太傷他們了?”章邯還不是後世那個大秦唯一支柱,此時的他,比較歡樂和活潑。
“傷你馬個頭,我們是在做什麽?我們是在報仇啊,我們是在打仗知道嗎?”李信是個炮仗脾氣,當然,這也跟這段時間太順利了,太放開了有關。
此刻的章邯哪裏會怕李信,正要迴懟迴去,就聽到王陳發話了。
“你們給我正經一點,專業一點,我們此時是魏軍,演戲演全套,別直唿信陵君大名,稱君上。”
“哦,好的,君上。”對於王陳,章邯最尊敬了,比對那些秦國老將都要尊敬。
“君上,跟著你幹好爽啊。我的祖父和父親打仗太穩了,一點意思也沒有。”曾經的刺頭,王離也跟著笑道。
王陳一群人說說笑笑,大梁城內的行人也是指指點點。
雖然聽不懂,可看表情也知道,他們很尊重這支軍隊。
也是,畢竟是再一次拯救了魏國的信陵君。可惜,終究要讓這些人失望了。
待走到魏國王宮附近,王陳直接帶頭發起衝鋒,宮門守衛將軍不明所以,嚇得趕緊扶正帽子。
“快去稟報大王。信陵君叛國了。”
守將一邊安排人準備關閉宮門,一邊安排人去向魏王匯報情況。
王宮的門,難開也難關。
王陳也不會允許這扇門關上。
“白山,給我打爛那扇門。”
“諾。”
白山統領直接拔出工布。
此劍端的是非凡無比,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
以白山宗師巔峰的實力,加以工布銳不可當的鋒利,再厚的城門也經不住白山幾劍。
幾劍之後,白山一腳踹掉殘破的城門,帶著鐵鷹劍士,迅速解決宮門守衛,直奔內宮而去。
蒙恬幾人也不甘示弱,最後隻有李信和內吏騰“拱衛”王陳左右。
其實也就是陪著而已,談不上保護,誰保護誰還說不定呢?
這麽多天過去,這些人哪裏還不知道王陳才是真正的絕世高手。
內宮深處。
“你說什麽?信陵君造反?他不是在函穀關嗎?”
魏王第一反應沒有懷疑信陵君造反的可能性,在他多疑的心裏,信陵君一直是他王位最大的競爭者,哪怕他做了魏王,也沒有安全感。
也不怪他,隻要想想自己寵愛的妃子,不顧生死也要為信陵君盜竊兵符,魏王就細思極恐。
“大王,攻打王宮的叛軍,舉著的就是信陵君的旗幟。您快跑啊。”
王陳那區區百餘人秦軍,沒有誰會真的重視。
信陵君魏無忌也隻把這支秦軍視為,秦國派出來執行特殊任務的細作或者偵查兵。
誰能料到。
就是這百餘人,直接導致了合縱攻秦全軍覆沒,直接使得秦國提前發起統一天下的戰爭。
後世學者每次研究這段曆史,就感覺像是在看天書一般困惑。
而後世那些兵家,也總是企圖從這場戰爭裏學到大秦帝國第一任皇帝的用兵之法。
可沒人能理解,也沒人能看懂,於是有些學者就猜測,這段曆史可能是假的。是後人為了美化王陳這個開天辟地以來第一任皇帝,杜撰出來的神話傳說。
……
話歸正傳。
時至冬至,天極寒。
古老的榆關城,再一次遭受暴力入侵。
此榆關,並非後世的山海關。而是一座位於韓國都城新鄭、魏國都城大梁正中間的重要門戶。凡是重要門戶,就必然是四戰之地。而榆關在曆史上,也一直是韓魏以及楚國爭搶的焦點,幾十年前才落入魏國手中。如今,戰火再一次蔓延到這裏。
王陳帶著百來人,直愣愣的來到城門前,隨後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
榆關的魏國守軍看著突然出現的一夥強人,還僅僅來得及喝問一句“你們來自哪裏”,就被一支冷箭索走性命。
一片驚慌之中,號角聲急促響起,僅吹了幾聲後,就戛然而止,那隻號角沾上鮮血滾落在地。
在王陳的感染下,鐵鷹劍士一改往日在鹹陽時,不動如山的風格。
跟著王陳打仗,其疾如風,侵掠如火。
而榆關方麵,跟洛邑一樣,也沒料到能有秦軍越過信陵君,直搗大後方偷家。
兩相結合之下,就是榆關城都沒來得及關上城門,王陳就已經“攻進”來了。
王陳站在榆關城頭,看著如狼似虎的鐵鷹劍士,四處收割著還在負隅頑抗的魏軍。
而蒙恬、章邯等人跟在鐵鷹劍士後麵,手忙腳亂的“撿漏”。
血紅色,已然成了這座古老城關的主色調。
王陳看著全城守軍幾乎都蜂擁到城門口,當即吩咐白山、李信、內吏騰這三個中生代將軍,讓他們直接去把武備和糧倉奪下來。
一招鮮,吃遍天!王陳還是老一套,開倉放糧、發物資。
魏國掠之於民,那他王陳,就還之於民。
至於王陳走後,魏國是選擇重新加倍掠之於民,還是無奈默認,都必然損耗魏國之國力,魏國之民心。
“趙佗,你來。”
王陳突然喊道。
一個跟在屠睢身後的年輕軍官,聞言一愣,差點被對麵魏軍的長矛刺中。還是屠睢眼疾手快,一刀結果了對麵。
“你個狗日的趙佗,不要命了!這個時候發呆?”屠睢喘了一口氣,生氣得罵道。
“不是,大哥,我聽到君上喊我過去。”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蒙恬、章邯等這些秦軍的未來柱石們,早就對王陳心服口服,甚至都有些崇拜信仰了。
“那你發呆幹什麽?還不快去。”
屠睢為自己這個小兄弟能得到長安君青睞感到由衷的高興。
“哦哦,好。”
……
對於榆關城的百姓而言,戰爭來得很快,去得也很快。
本來還承受巨大驚嚇,正擔驚受怕著,就被秦軍接下來的操作給驚喜到了。
“各位老鄉們,鄉親們,來自大秦的長安君剛剛攻下了我們這座城池。長安君仁義愛民,感念大家過得不容易,又恰逢冬至,便請各位鄉親拿些糧食和棉服物資之類的迴家過節。”
一位被趙佗“禮貌”請來翻譯的本地人,壯著膽子,用盡全身力氣喊話。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讓天下百姓每年都能過上富足的好年,一直是長安君的理念和願景,如果有認同長安君理念的賢達之輩,也可以自行前往鹹陽,申請加入天策府。長安君唯才是舉,不論身份、不論背景,隻要你有不甘現狀,敢打敢拚的心誌,就可以去天策府報到,那裏必有你的用武之地。”
趙佗說一句,本地人就翻譯一句。
經過洛邑、榆關之戰實踐後,王陳已經設計了一套戰後宣傳策略。
負責這個宣傳工作的就是趙佗。
趙佗這小子機靈的不行,對於政策宣傳一說就懂,一用就通。
他後世能成為南越王不是沒有道理的。
……
弘農河東側。
朱亥正在向信陵君匯報。
朱亥是披甲門掌門,掌管著魏國最強的魏武卒。
同時,他也是信陵君的門客,他任大將軍也是信陵君的舉薦,後來信陵君逃難趙國十幾年,朱亥為了報恩,也辭去大將軍之職,跟隨信陵君呆在趙國十幾年,可謂是忠心耿耿。
這一次迴國之後,信陵君再一次舉薦朱亥任大將軍,對朱亥的信任可見一斑。
“百餘人居然全殲了兩千聯軍騎兵?這樣的戰報你讓我怎麽相信?”
信陵君滿臉疑惑,出口問道。
這也就是匯報之人是朱亥,要是其他人,信陵君就要懷疑對方是不是別有目的。
“君上,這是真的,幾波探子先後來報,在武遂城外亂石之中發現了我軍兩千騎兵的屍體。”
信陵君聽完之後,皺眉不已。
其實五國合縱打到這裏已經很難再取得戰果了,最好的結局無非是威懾秦國不要東出,出關就打你,以及穩固重新奪迴的城池,讓魏國能夠迴點血。
而且,魏國的困局已解,按照他哥哥魏王多疑的性格,恐怕很快就會收迴他的兵權。一旦他的兵權被奪,其餘四國這些全都是看他麵子的援兵,恐怕也要各迴各家。
雖然知道了結局,信陵君也還是盡可能想要為魏國多爭取一點時間,多謀取一些好處。
可還不待他作出妥善的戰後安排,就發生了這種事。這叫他如何向魏王交代,如何向其他四國來的朋友交代。
“那夥秦軍到底是何方神聖?”
“屬下不知。”
“那夥秦軍去了哪裏?”
“我們的人沒有跟上,看痕跡,應該是去了洛邑。”
“洛邑?”信陵君心裏一個咯噔。
這夥秦軍想幹嘛?斷糧道嗎?
他沒有料到王陳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偷家。
畢竟正經人誰會帶著一百來人就去攻打大梁?
大梁作為魏國都城,城高牆厚,京師軍團戰力不弱,僅次於魏武卒。正常情況下,帶著一百餘人攻城,那不是偷家,而是送死還差不多。
“軍需運到了沒有?”
“本來該今天到的,可現在還沒有到。”朱亥迴道。可隨後,他猛地一震,“難道那夥秦軍是去斷糧道了嗎?若真如此,他們就真是該死啊。”
信陵君臉色難看的說:“這一次的軍需官是你的老朋友侯嬴,你了解的,他這個人不會誤時。”
朱亥也是臉色大變,糧道被斷,他們拿什麽跟秦國對峙?還有,糧道被斷,那軍需官侯嬴呢?死了還是被俘?可對方隻有一百餘人,不太可能分兵看守,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了,軍需官侯嬴已經戰死。
“報。”
“有事快說。”信陵君心煩氣躁。
“稟君上,轅門外有一人自稱鬼穀傳人,有事要見君上。”
聽到是鬼穀傳人,信陵君和朱亥十分詫異。
“還不快快請進來。”光是鬼穀兩個字,就足以讓任何一個君王以禮相待,更何況是本就愛才的信陵君,“不,你迴來,還是我去轅門迎接一下比較尊重。”
“朱亥,你陪我一起去見識一下鬼穀傳人的風采。”信陵君沒有忘掉身邊的朱亥。
侯嬴的故去固然令人傷心,但信陵君有門客三千,如果每個人都投入太多的感情,信陵君早就沒了。
……
王陳沒有在榆關久留,他帶著鐵鷹劍士出函穀關已經大半個月了。
按照道理來說,洛邑失陷此時已經傳到魏無忌的耳中。
但王陳要想輕鬆的偷家,就要有人在正麵戰場吸引火力,牢牢牽扯住聯軍主力。
所以,函穀關內的蒙驁、王翦兩人的配合就顯得至關重要。對於這種身經百戰的老將,王陳很信任他們把握戰局的能力。
王陳需要做的,就是可勁的造,聲勢越大越好。
如今,往前線輸送軍需最關鍵的兩座城池,已經被王陳給攻陷,所有儲存的軍需物資也都全部處理掉了。對方短時間內,很難籌齊前線所需,一旦發生變故,對方一定會自亂陣腳。
到時候,秦軍出關痛打落水狗,此戰必勝。
“走,下一站,大梁。”
王陳一聲令下,一百餘騎繼續一路向東。
從榆關到大梁,不過百餘裏。
中間幾乎都是平原地帶。
半天時間不到,王陳就看到了大梁城那宏偉的城池主體。
大梁,是一座堅城。
正常情況下,沒有數倍於城內守軍的數量,要想攻下此城無異於癡心妄想。
還是那句話,魏國人打死都料不到有人能越過他們信仰的信陵君,直接在魏國腹地搞風搞雨,甚至直接進攻都城。
王陳為了減少消耗,特意讓所有人都換上從榆關淘來的魏軍軍服,再扯上一杆從軍需官那裏順來的軍旗,一夥人大搖大擺的就走進了大梁城。
“哈哈哈,魏無忌的旗幟真是好用啊,哪怕是用來攻打他的母國,都是如此好用。”扛著大旗的王離,興奮得雙眼冒光。
“是啊,那些守城士兵不僅不阻攔查驗,甚至甚至還幫忙驅趕城門洞內的百姓,省得那些人阻攔了我們的路。”蒙恬也是激動無比。
“我們這樣欺負魏國人,欺負魏無忌,會不會太傷他們了?”章邯還不是後世那個大秦唯一支柱,此時的他,比較歡樂和活潑。
“傷你馬個頭,我們是在做什麽?我們是在報仇啊,我們是在打仗知道嗎?”李信是個炮仗脾氣,當然,這也跟這段時間太順利了,太放開了有關。
此刻的章邯哪裏會怕李信,正要迴懟迴去,就聽到王陳發話了。
“你們給我正經一點,專業一點,我們此時是魏軍,演戲演全套,別直唿信陵君大名,稱君上。”
“哦,好的,君上。”對於王陳,章邯最尊敬了,比對那些秦國老將都要尊敬。
“君上,跟著你幹好爽啊。我的祖父和父親打仗太穩了,一點意思也沒有。”曾經的刺頭,王離也跟著笑道。
王陳一群人說說笑笑,大梁城內的行人也是指指點點。
雖然聽不懂,可看表情也知道,他們很尊重這支軍隊。
也是,畢竟是再一次拯救了魏國的信陵君。可惜,終究要讓這些人失望了。
待走到魏國王宮附近,王陳直接帶頭發起衝鋒,宮門守衛將軍不明所以,嚇得趕緊扶正帽子。
“快去稟報大王。信陵君叛國了。”
守將一邊安排人準備關閉宮門,一邊安排人去向魏王匯報情況。
王宮的門,難開也難關。
王陳也不會允許這扇門關上。
“白山,給我打爛那扇門。”
“諾。”
白山統領直接拔出工布。
此劍端的是非凡無比,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
以白山宗師巔峰的實力,加以工布銳不可當的鋒利,再厚的城門也經不住白山幾劍。
幾劍之後,白山一腳踹掉殘破的城門,帶著鐵鷹劍士,迅速解決宮門守衛,直奔內宮而去。
蒙恬幾人也不甘示弱,最後隻有李信和內吏騰“拱衛”王陳左右。
其實也就是陪著而已,談不上保護,誰保護誰還說不定呢?
這麽多天過去,這些人哪裏還不知道王陳才是真正的絕世高手。
內宮深處。
“你說什麽?信陵君造反?他不是在函穀關嗎?”
魏王第一反應沒有懷疑信陵君造反的可能性,在他多疑的心裏,信陵君一直是他王位最大的競爭者,哪怕他做了魏王,也沒有安全感。
也不怪他,隻要想想自己寵愛的妃子,不顧生死也要為信陵君盜竊兵符,魏王就細思極恐。
“大王,攻打王宮的叛軍,舉著的就是信陵君的旗幟。您快跑啊。”